<h3> 这些年江浙一带有点名气的地方可是没少走,一直计划有机会去趟绍兴,这次重走华东,把绍兴列到了行程之中。</h3><h3> 提到绍兴,鲁迅故里就立刻蹦出来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社戏,鲁迅文化随处可见,在绍兴,不止有鲁迅,还有见证陆游、唐婉爱情悲剧的沈园,以王羲之《兰亭集序》而闻名的兰亭,埋葬治水英雄大禹的大禹陵……来到绍兴这座具有深厚历史的文化古城,行走在绍兴的老街,乘乌篷船在小桥流水间穿梭,漫步在绍兴的景点内,无一不是一种惬意的享受。</h3> <h3> 鲁迅故里景区是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就诞生在这里。</h3><h3> </h3><h3> </h3><h3> </h3> <h3>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花格木窗建筑,连同展示着众多绍兴土特产的名家名店,热闹非凡,成为了绍兴最具明清特色的商业步行街。<br></h3><h3> </h3><h3> </h3> <h3> 鲁迅纪念馆<br></h3><h3> 绍兴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73年。它东接鲁迅祖居,西邻周家新台门,北毗朱家台门,南临东昌坊口,与寿家台门隔河相望。</h3> <h3>鲁迅祖居<br></h3><h3> 周家老台门系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为绍兴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台门建筑。整个建筑坐北朝南,老台门占地 3087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h3><h3><br></h3><h3> </h3> <h3> 鲁迅故居原为周家新台门的一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学 习、工作的地方,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在这里。鲁迅一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故乡度过,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br></h3><h3><br></h3><h3> </h3> <h3>百草园<br></h3><h3> 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近2000平方米,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常来玩耍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这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直到晚年还引起他亲切的怀念。鲁迅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 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h3><h3><br></h3><h3><br></h3><h3><br></h3> <h3> 一些野草,一个园子,便是鲁迅先生儿时的天堂。</h3> <h3>桑椹、石井栏、泥墙根</h3> <h3> 高大的皂荚树</h3> <h3>碧绿的菜畦</h3> <h3>听长妈妈讲故事</h3> <h3>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批评,就在书桌右上角刻“早”字以自勉。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种有两棵桂树和一棵腊梅树。<br></h3><h3> 三味书屋约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鲁迅在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h3><h3><br></h3><h3> </h3><h3> </h3> <h3> 三味书屋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br></h3><h3> 读经味如稻粱</h3><h3> 读史味如肴馔</h3><h3> 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醢系肉或鱼剁的酱)</h3><h3> </h3><h3><br></h3> <h3> 沈园是国家5A级景区,位于绍兴市越城区春波弄,宋代著名园林,沈园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沈园,又名“沈氏园”,南宋时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始建于宋代,初成时规模很大,占地七十亩之多。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江南景色。沈园为国家5A级景区,是绍兴历代众多古典园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园林。</h3> <h3> 陆游和唐婉的爱情已经走进了历史的时空,可是千百年来仍然充满关于他们的传说。</h3><h3> 陆游:南宋时期爱国诗人,一生都怀着前往抗金前线杀敌报国的愿望,可惜事与愿违,朝廷在主和派的掌权下偏安江南一隅。陆游至死也未能看到王师北定中原之日,如此一位志在兼济天下的人,没想到他的背后竟然有一段充满传奇的爱情。</h3><h3> 唐婉,浙江绍兴人,根据《赠王妻》的描述,唐婉是郑州女儿,祖父是北宋末年的鸿儒少卿唐翊,陆游的母亲是唐婉的姑姑,唐婉是陆游的表妹。唐琬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大约在二十岁左右,与唐琬成婚。</h3><h3> 婚后夫妻二人相处很好。不料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后陆母认为唐琬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琬。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数年后,陆游去游览沈园,正巧遇到唐琬夫妇也在园中。唐琬征得丈夫赵士程同意,亲手向陆游敬了一杯酒。陆游饮后,在沈园题写了那首《钗头凤》,写罢,搁笔而去。</h3><h3> 沈园一会后,唐琬悲恸不已。回家后,反复玩味陆游的词,便和了一首同样的曲牌的词,不久即怏怏而卒。陆游直至晚年,仍常常凭吊遗踪,追忆当年,不能忘怀旧情,为此写下了不少感人的诗篇,人们在感动于这些诗句时,也便记住了他与唐琬的故事。</h3><h3>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br></h3><h3>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h3><h3>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h3><h3>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h3><h3>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h3><h3>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h3><h3> 从这两首词,我们不禁感概,一段情,要经受多少风风雨雨才能终成眷属,而且有情人最终也没有终成眷属。这是封建时代的悲哀,有人会责难陆游没有担当,其实这不是陆游的错,当对父母之“孝”和对夫妻之“义”二者不可兼得时,陆游注定要失去其中之一。如果当初陆游选择了唐婉,离开了父母难道就是所追求的爱情吗?</h3><h3> 在唐婉抑郁而终后的的五十年间,陆游一直把这段爱情藏在心底,有一次陆游不知不觉地又走到了以前二人走过的地方,睹物思人,写下了《沈园》二首:</h3><h3>一</h3><h3>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h3><h3>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h3><h3>二</h3><h3>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h3><h3>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h3><h3> 这两首诗词,读后不觉的竟让人潸然泪下。原来一位爱国诗人曾经也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以至于我们这些后人在敬佩他爱国情怀的同时,也为他的爱情惋惜。</h3> <h3> 东湖是外地游客在绍兴参观的主要景区之一,乘坐乌篷船是湖中游览的特色,初次到东湖的人可能因此而玩个心跳。</h3> <h3> 东湖在绍兴古城东约六公里处,以崖壁、岩洞、石桥、湖面巧妙结合,成为著名园林,与杭州的西湖、嘉兴的南湖并称浙江的三大名湖之一。</h3> <h3>乘坐乌篷船游览东湖</h3> <h3> 鹅池碑,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兰亭镇兰亭风景区鹅池边。鹅池碑是一座三角形石质建筑,碑上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父子合写,称父子碑,又因是两位著名书法家所写,因此使此碑身价百倍。</h3> <h3> 鹅池碑,据传,王羲之正在写鹅池二字时,刚写好鹅字,就听到接圣旨的呼声,身居当地右军将军的王羲之当然不敢怠慢,立即搁笔接旨。其时正在父亲身边观看的王献之,忍不住提笔续写了一个池字。碑侧鹅池是纪念性建筑,除与鹅池碑相呼应外,还同王羲之一生爱鹅有关。王羲之喜欢看鹅,喜欢写鹅字,也喜欢养鹅,因此也就有了王羲之书写道德经换鹅的故事,凡是与纪念王羲之有关的地方大多有鹅池建筑。</h3> <h3> 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13公里的兰渚山麓,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园林住所,是一座晋代园林。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时任郡守沈启重建,而后几经改建,于1980年修复成明清园林的风格。</h3> <h3> 兰亭御碑</h3><h3> 御碑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983年重建,高12.5米,八角攒尖顶,重演翘角。亭中御碑系乾隆年间原物,碑高6.86米,宽2.64米,重约18吨,碑底为须弥座,碑冠勒云龙浮雕。</h3> <h3> 御碑亭中的碑我们称之为祖孙碑,因为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于1693年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于1751年游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祖孙两代皇帝同刻一碑,所以称为祖孙碑,已有300多年历史了。</h3> <p> 冒雨 游览了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总算了却了我多年的愿望。绍兴确是一个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p><p> 别忘了记住:“绍兴三乌”又称“三乌文化”,是绍兴地方特色的一种产物,具体所指的三乌即三样物品:乌干菜、乌毡帽、乌篷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