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与书》

Haha

<p>《母亲与书》</p><p><br></p><p>己亥年春节前夕,母亲安详地走完了她的人生历程,生命定格在九十岁。</p> <p>我和妻万里迢迢,辗转赶回母亲家中,已是人去楼空。清理母亲留下堆积的手稿、文物、书藉; 读书 、教书、写书,母亲一生与书的不解之缘的往事如潮水般地涌上心头。</p><p><br></p> <p>求学、工作、人生路</p> <p>访问澳大利亚期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图书馆母亲做的近四十万字的读书笔记。</p> <h3>访问澳大利亚随笔散文</h3> <p> 读书</p><p><br></p><p>母亲出生在湘南山村一个贫寒农家。在那个重男轻女,连男生都罕有读书机会的贫弱时代,却从小就有着要读书,做知识人的伟大理想。不忍孚女儿的热望,外公勒紧腰带送女儿去读书。懂事女儿的小学是在蓝天下的牛背上朗朗念书,摇曳灯光下编织草席的穿梭声里默默背诵中度过的。小学毕业后,因资质聪慧被湘东名校茶陵协君中学录取。后来因战乱、家庭经济拮据,初中辗转于协君,衡山南岳省立十二中,安仁县中,读读停停前后六年,最后以全年级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安仁县中。</p><p><br></p><p>参加工作和组成家庭没有停止母亲求学的步伐。一九五二年她考入位于湘江东洲岛上的衡阳市立一中。高中期间先后生下姐姐和我,母親学生生涯的艰难常人难以想像。特别是我出生在母亲高中毕业会考和高考的前夕,繁忙的学业,如山的压力,独自一人,缺少照顾、营养和奶喝,妈妈和婴儿哭成一团。但母亲以坚韧的毅力,出色地完成了学业,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开始追求作家的梦想。次年大学又生下弟弟。高中大学两年多里生下三个孩子,其求学的艰难程度恐怕是前无古人,未来罕有来者。</p><p><br></p><p>艰难漫長的求学之路侵蚀了母亲的健康,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被迫休学两年治疗。是对理想追求的强大信念驱使母親一如既往,披荆斩棘,在求学的路上高歌猛进。1961年,山乡女娃的漫谩求学路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p><p><br></p><p>全职求学生涯的结束只是母亲另类读书提升自己的开始。文革前家中清贫简陋,但几个沉重的书箱令人瞩目。其中储存了《文心雕龙》,《中国文学史》等大量文学批评书藉。还有不少《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镜花源》,《聊斋志异》等古典书籍。工作之余,读书是父亲母亲的最大业余爱好。年幼的我们也似懂非懂地从这些书籍的阅读中开启了心智。</p><p><br></p><p>文革中,这些宝贵的文物因被抄家而毁于一旦,母亲的读书便被迫地转向了使用图书馆藏书和报刊等公共资源。她读书提高自己的步伐一生都未有停息。</p><p><br></p><p>一九九八年母亲访问澳大利亚。得知当地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图书馆有大量极富价值的中文藏书,包括线装书和孤本,她象捡到了大宝贝。每天我去学校做事,都是开车把她先带到图书馆,然后母亲带着干粮在图书馆如饥似渴地读书,做笔记,度过她开心而美好的一天又一天。这段时间读书笔记做了五本近四十万字。一生不息的勤于读书学习,赋予了母亲丰富的文学文字才能和强大的文学基础,使她在教学和多种形式的文学创作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回国后,母亲在报刊上发表了散文《澳大利亚掠影》,细腻的笔调,清新的文风,真实的情感,翔实的内容引起了广泛的好赞。</p> <h3>六十年代的母親父親: 父親学新闻做行政,那个特殊年代风云际会,华丽转身弃政从教数年,成为一对教坛伴侣</h3> <h3>母親的备课教案</h3> <h3> 教书</h3><h3><br></h3><h3>母亲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作家,但大学毕业以后的现实是她进入了教育行业。先是在湖南煤炭学院,后来到郴州师范,再后来到安仁一中教书。加上她解放初期的小学教师的经历,她的教学生涯跨跃四十余年。<br></h3><h3><br></h3><h3>教師是一个职业,但母亲把它做成了事业,对教育投入了火一般的热情。几十年如一日,早起备课,白天学校热情似火、兢兢业业授课,晚上批改作业、作文; 春夏秋冬,风雪雨霜,窗前的灯光一年四季一直長明到深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是对母亲教育生涯最恰如其当的写照。</h3><h3><br></h3><h3>在教案和教学材料的准备上,母亲讴心沥血,倾其所能。即便是重复课程,也是年年充实更新。母亲遗物中留下的几迭教案,为一堂课准备的发音,词汇,背景,掌故,历史,审美,赏析,涵义,外延……要有尽有,就象一份小小的百科全书。</h3><h3><br></h3><h3>母亲多年的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特定的教学理念: 读懂学生,管教管导,精讲多练,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积累了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 归类法、比较法、一条龙法、朗读法、评点法等……通过校际、校内各种规模的公开课,试验课,观摩课,示范课,收到了卓有成效的效果。母亲在教学中还自编语音、汉字、语法、标点符号、朗读教学、各种文体知识及教学、作文写作等全套教材,学生们从中大受启迪。</h3><h3><br></h3><h3>母亲自身深厚的文学素养功底,加上在工作过程中不停地继续学习,研究,使她能跳出教本狭小的范围,引导学生上升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去体会认识未知的世界。母亲的勤奋和睿智使她成为学校国文教学中的一座高峰。不仅她教过的学生终身受惠,而且很多年青老师在与母亲的交流和切磋中大受启发和教益。母亲既是学生,又是年青老师的良师益友。</h3><h3><br></h3><h3>"桃李不言,蹊自成径" ,母亲在教坛的多年辛勤耕耘,桃李满天下,培养了大批的科学家,企业家,教师,艺术家,作家,医师,哈佛博士,联合国官员,政府官员以及各个领域的优秀业者。在2006年安仁县政府徂织编写的《安仁当代人物》中,母亲的学生有十五人入选。学生们成为国之栋粱,是对母亲辛勤工作最好的回报。</h3><h3><br></h3><h3>母亲还对农村家乡父老子弟的教育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能所力及的范围内给很多孩子入学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并在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和信心,和家境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方面给予了宝贵的支持。为很多孩子们"知识改变命运"踢出临门一脚,善莫大焉!</h3> <h3>《中华名人格言》收入了母亲的六条格言</h3> <h3>母亲自己和她的十五个得意门生入选《安仁当代人物》</h3> <h3>《安仁县誌》: 一干二百万字的鸿篇巨作,四年包括母亲在内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晶</h3> <h3>作品被入选了</h3> <h3>《让学生心中装着祖国》入选并获银奖</h3> <h3>诗词,智慧总常相伴</h3> <h3>十分努力一份奖状</h3> <h3> 写书</h3><h3><br></h3><h3>母亲的遗物中有一个珍藏了六十余年的笔记本记载了她许多高中同学的毕业临别赠言: "相信不久的将来文坛将冉冉升起一颗明星"。这表明早在中学时代,母亲就有出色的写作才华。母亲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从事教师职业并没有阻断母亲追逐梦想的步伐。</h3><h3><br></h3><h3>还在郴州师范任教期间,母亲就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的努力。孩童时期的我还见到过母亲的几份手稿。有一年她写了一个话剧剧本,并在她执教的班级排练。其中有个小朋友的小角色让我扮演,让我激动了好一阵。</h3><h3><br></h3><h3>文革劫难过去后,整个社会气氛活跃,母亲的写作热情象井喷一样地一发而不可收拾。尤其是退休以后,更是作品连连。</h3><h3><br></h3><h3>母亲的写作有与教学有关的和与文学相关的两大类题材。教学题材是母亲一生从教体会的结晶,多以杂文形式出现。其中《让学生心中装着祖国》,谈古论今,指中点外,广征博引, 絲絲相扣,一举获取新世纪征文竞赛中华杯银奖,被中华百科大辞典等多书收录。</h3><h3><br></h3><h3>母親的深厚文学功底使之成为《安仁县誌》撰写的不二人选。从1992年到1996年,母亲夜以继日地伏案写作,努力工作,为完成一干二百万字的《安仁县志》的编辑写作立下了汗马功劳。</h3><h3><br></h3><h3>母亲在文学类的写作涉猎范围很广,包括散文,杂文,小说,故事,诗,词,谚语,楹联,格言等。她的作品跟随时代的步伐,切中生活的脉博,杨善抑恶,针砭时弊,有如尘世中的一股清流。她的作品多次被各种报纸,刊物,杂志接受发表和获奖,包括《当代诗词五百家》,《人生智慧宝曲》,《中华学术百科全书》,《中华名人格言》等。</h3><h3><br></h3><h3>母亲在年近八十高龄之际,以巨大的热情和努力,编辑,创作,发表,出版了专辑《星叶集》。这个集子包括了母亲对教育的真知灼见的教学论文,各类杂文,散文,小说,故事,谚语,诗,词,楹联。《星叶集》的问世得到各界的广泛好评和高度赞杨; 是母亲智慧和辛勤努力的結晶; 是她一生与书有缘結缘的善果。 </h3> <h3> 书魂</h3><h3><br></h3><h3></h3><h3>二零零七年母亲因肠癌陷入一场旷日良久的抗癌战斗。手术、化疗、服药耗费了老人的巨大精力和时间,母亲写作第二个集子的雄心壮志被迫让步于治病。但病灾并未能让母亲完全停下笔耕的步伐。她抓住宝贵的空隙时间,积极写诗作赋,并投稿各级诗刊杂志,这段时间内发表的各类诗词赋联作品逾百篇。每每由于病痛或治疗迷失了写作的机会,她会痛心疾首地自责,母亲在用生命和意志写作。</h3><h3><br></h3><h3>不仅自己创作,母亲对于后辈的写作也情不自禁地备加关怀。二零一三年,我和一批当年一块下放的知青策划,组织,撰写了一本描述某农场知情生活和经历的集子。母亲以八十四岁高龄的癌症带病之体,对书中二十余万字的几十篇稿件逐一仔细阅读,并给出中肯的修改意见。一切的一切于她是那么自然,就象是待弄她最钟爱的心肝宝贝儿。看着灯光下戴着老花镜孜孜不倦阅读的老母亲,圣洁的光辉在那一刹那间有如醍醐灌顶……书于母亲,就象她的生命。</h3><h3><br></h3><h3>在母亲生命的最后两年,老年痴呆吞噬了她大量的记忆。有时当烦闷的情绪涌上心头的时候,会躁动难安。但相伴的阿姨发现,如果建议老人家看书和读书,她就会平静下来。书于母親是深刻地渗入到了她的灵魂中去了。<br></h3><h3><br></h3><h3>母親与书是一生之缘,书于母亲是良师益友。母親与书有上天的契约,书是母亲生命的延伸。因为书,母亲将与世長存,书记裁着母亲的永生。</h3> <h3>《书魂》</h3><h3><br></h3><h3>席织牛牧诵读声</h3><h3>岁月苍茫问道人</h3><h3>如玉黄金惜道浅</h3><h3>卷书逐梦罄终生</h3><h3>讲台细小容环宇</h3><h3>桃李芬芳惠梓园</h3><h3>修誌吟诗儲慧智</h3><h3>叶星汇萃照书魂</h3> <h3>人已远去,书魂长存</h3> <h3>繁星织渺空,积叶成翰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