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这些曾作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一分子,军营的生活及部队的大熔炉炼就了一辈子的梦想与美好的回忆……军人生活无愧于祖国、无愧于那个时代,军人的名字将永远回荡在美丽祖国大地上和山河间、将永远与时代同行!……</h3><h3>本美篇作者的这些留言,难以表达全体军人的共同心声!从而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我们将与伟大的祖国同在!</h3> <h3>舟桥兵,也称舟桥部队,是担负渡河工程保障任务的工程兵,基本任务是构筑浮桥渡场、门桥渡场,保障部队快速通过江河障碍。工程兵通常由工兵、舟桥、建筑、伪装、野战给水、工程维护等专业部队组成,分属各种军种。工程兵具有快速多种工程作业和遂行一定战斗任务的能力,是军队实施工程保障的技术骨干力量。</h3> <h3>1927年8月1日,国民革命军第20军工兵营和第11军第24师工兵营随部队一起参加南昌起义,工兵参加了用汽船牵引自制竹筏漕渡后卫部队过韩江,为摆脱国民党军追击争取了时间。1929年12月的百色起义部队也组成过红7军编组的工兵连。1930年5月中共中央颁发《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中规定了师编工兵队。1931年6月红一方面军中编制工兵营、师属工兵连等。1933年底军团、军、师团普遍建立了工兵分队。在历次反“围剿”作战及长征中,工兵分队多被编入先遣部队,担负道路侦察、工程作业、克服江河、道路、雪山、草地等自然障碍,用竹筏、木船、架设桥梁、实施漕渡,以保障红军主力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乌江、赤水河等业绩,胜利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h3> <h3>1937年8月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后,各师(支队)编有工兵营或工兵连,为配合大部队,先后参加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在解放战争中,工兵建设及其装备迅速发展,1946年3月1日,成立东北民主联军工兵学校。1947年3月,华东野战军组建了解放军第一个工兵团。到1950年6月,全军已有18个工兵团,在三大战役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h3> <h3>在新中国成立后,工兵部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51年3月,成立人民解放军工兵司令部,1955年8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陈士榘、谭善和先后任司令员,黄志勇、谭甫仁、李真、王六生先后任政治委员。1953年9月,全军工兵按任务区分为工兵、舟桥、建筑三种性质的专业部队。1955年10月15日,重新规定工兵团、舟桥团、建筑团番号序列。到1965年,工程兵部队发展到49万余人。</h3> <h3>1967年~1975年,工程兵根据任务变化,逐步精简并相应地发展舟桥部队,同时将部分建筑团改为舟桥团。为适应部队现代化建设需要,1976年后,工程兵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精神,精简建筑部队,重点发展工兵和舟桥部队及伪装、野战给水工程部队,到1985年,工兵团增加了2.5倍。1980年后又相继组建了特种舟桥旅和工兵旅。1982年9月后,中央军委决定,军委和军区工程兵领导机关分别缩编为总参谋部和军区司令部的工程兵部。1985年又将工兵团、舟桥团编入集团军序列,以加强队属工兵力量。</h3> <h3>以下照片为工兵营王云章营长在即墨石棚水库指挥汽艇训练!</h3> <h3>以下为1979年黄河训练时舟桥连领导,前排董月秋(左)、杨春仁(右),后排杨占勇(左)、王积所(右)合影</h3> <h3>以下照片为陈德志排长带领下进行操练汽艇训练!</h3> <h3>以下是舟桥连三排九班在杨春仁指导员的带领下,在即墨石棚水库进行操舟机训练!</h3> <h3>营部车管助理员孙京彩(前排中),舟桥连汽车排排长陈德志(前排右)与驾驶骨干人员在一起!工兵营连续几年被师后勤部授予安全无事故与节能先进集体!</h3> <h3>以下为舟桥连连排领导(后排左起董月秋、鹿文友、金泽球、李灿悦、周保安、陈德志,前排右杨春仁)与退伍老兵(司机)的合影!</h3> <h3>以下是舟桥连一排(即门桥排)1979年黄河(平阴段)训练时的合影!</h3> <h3>以下是1979年黄河训练时,舟桥连全体班长的合影!</h3> <h3>以下是1979年在黄河训练时,舟桥连二排(即门桥保障排)全体人员的合影!</h3> <h3>以下是舟桥连三排(汽车保障)全体战友们合影!</h3> <h3>工兵营以独立营编制的陈德举营长(第二排右2)、李传奎政委(第二排左2)与营部部分干部战士的合影!</h3> <h3>以下为工兵营营连干部(以营长王云章第二排左4、教导员杨茂贞第二排右4为代表的)与退伍老战士的合影!</h3> <h3>以下为舟桥连全体连排干部(后排左起金泽球、杨占勇、王积所、徐延明,前排左起陈德志、杨春仁、董月秋)合影!</h3> <h3>以下为杨占勇连长与余建海战友的合影!</h3> <h3>以下是营部驾驶员崔振武增援舟桥连训练作业!</h3> <h3>以下这张照片是1979年陆军第78师工兵营舟桥连参战老兵(前排与后排)与中间排连队首长的珍贵合影!</h3> <h3>在1979年2月发起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舟桥部队首先在中越交界的红河上飞架浮桥,保障了炮兵及坦克部队等顺利进军和作战任务的完成。原陆军第78师工兵营三连排长刘长安同志在开辟通路中荣立了三等战功。</h3> <h3>以下照片为工兵营党员代表参加师直属队党的代表大会的合影</h3> <h3>以下照片前排左起:桂祖光;史昌华;修全周;张述财;王云章;杨茂贞;后排左起:袁新明;张庆保;杨德华;张其生;李国启;周保安。于1977年3月</h3><h3><br></h3> <h3>以下照片前排左起:武爱国;修全周;张述财;陈德举;钱锦和;史昌华;顾荣德;中排左起:王岱臣;田志军;袁会刚;毛为善;孟祥银;王国银;李国启;后排左起:秦衍明;于川礼;孙京彩;郭泗水;冯宝生;姚玉虎。于1975年3月</h3> <h3>工兵营部分营连干部参加师正规化集训:正排左一王云章,侧排左二张子业,左三周保安,左四阴祖财。于1982年5月</h3> <h3>以下为工兵营有关领导在野营拉练时的合影!</h3><h3>前排左起顺序为:殷长海;杨占勇;董月秋;</h3><h3>后排左起顺序为:王积所;孙京彩;张云述。</h3> <h3>以下照片为工兵营三连干部战士合影!</h3> <h3>吴祖国教导员在即墨石棚水库!</h3> <h3>以下为工兵营营部文书(代书记)毛为善(右)与战友的合影!</h3> <h3>以下是舟桥连1977年无锡籍退伍战士合影!其中后排中华陆生(给养员)、后排右5作者(连部文书)留队!</h3> <h3>以下照片在师教导队董月秋副连长和宫庆军教员及学友们的合影!</h3> <h3>以下为李振华(舟桥连副连长、新兵连连长即前排左2)在国防施工中与战友们的合影!</h3> <h3>以下是陈德志排长、作者本人与崔养利等战友在一起!</h3> <h3>以下是舟桥连司机班老班长李丛志,学习雷锋标兵,1972年济南军区《前卫报》曾刊登过这张照片!</h3> <h3>以下照片为舟桥连炊事班战士沈银林,1974年12月入伍,他主动要求当连队饲养员,工作勤勤恳恳,不怕苦累,有一次指导员王积所查岗时,怎么发现军用棉衣到了猪窝里,经查,在风雪交加冰冷深夜连队添了不少猪宝宝,为保护这些猪宝宝们,银林他把自已的棉衣脱下盖在它们身上……年终时由于沈银林同志工作成绩显著,上级给他记三等功一次。</h3> <h3>以下照片为吴惠明(后排右),曾任工机连文书,1979年2月主动请战、与工兵营其他精选骨干一起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这是他与战友们合影!</h3> <h3>以下照片为张其生同志(工兵连副指导员、左一),代表工兵营先进集体出席济南军区共青团第二次代表大会与代表们的合影!</h3> <h3>以下是1979年工机连部分战友的合影!</h3> <h3>以下是工兵营派出校外辅导员前往即墨联中,在康军排长的带领下进行队列示范训练及对学生辅导的照片!</h3> <h3>戎火泉,江苏丹阳人,入伍后从战士做起,经历了数十次的立功受奖,职务一直升至陆军第七十八师后勤部部长(正团职),为工兵营的楷模与骄傲!</h3> <h3>2016年9月,原陆军第七十八师工兵营老战友首次聚会合影</h3> <h3>本美篇作者:张金灵,曾任陆军第78师工兵营营部通信员、舟桥连连部文书、一排门桥码头班班长、工兵营营部书记、陆军第78师司令部直工科干事等职。现退休后任中国古文物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江苏分会会长,国家艺术品(陶瓷器)高级鉴定师。电话(微信)13906172453</h3><h3>本美篇编辑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2周年之际,因保存资料有限,有的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之处,望参阅的首长和战友们或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同时衷心感谢给予制作美篇提供帮助的同仁们!在此还要特别感谢原陆军第七十八师政治部宣传科李立同干事、在军报特写的“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的杰作,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资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