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贤村舞蹈在县城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39b54a">梁大智 摄影</font></h3> <h3> 2019年2月18日上午,县文化局杨局长邀请我去参加闹元宵活动,在体育场观看全县广场舞展演。一场千人快乐舞步健身操之后,40余个参演队依次出场。本来阴沉沉的天渐渐飘起了雪花。</h3><h3> 雪不是很大,但是也明显感觉到了凉意,特别是摄影器材最怕雪水的侵蚀。节目中总是有精彩纷呈,看看摄影师们都收起了相机,我也准备离开。随便浏览了一下节目单,第20个出场的保贤两个字便映入眼帘。每个人对故乡都有一种亲切感,记得小学时,保贤学校的宣传队在全县也是比较好的,经常参加全县调演。今天虽然全县40余支参演队伍,但能够进县城表演也是对一个村精神面貌的展示。于是,我坚持看了保贤村舞蹈队演出,并拍摄了这些照片……</h3> <h3> 因为下雪,图片上又雪花的白点,不过记录一场雪中舞蹈也是挺有意义的。</h3> 没有钟鼓楼的保贤村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39b54a">梁大智</font></h3> <h3> 一个地方名气大小往往是因为它的某种特色,不管是特色文化,特色环境,还是特色食品,总之特色就是别人没有而这里独特存在的东西。我的家乡保贤村之所以有些名气,这里面有“牛”的贡献,因为有了牛,我们村才“牛”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屠宰、加工肉牛的专业村。<br></h3><h3> 很早以前,我们这一带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保贤没有钟鼓楼,出了一批杀剥侯。”据考证,明朝神宗年间,保贤就以牛肉加工而闻名十里八乡,出现过许多牛肉加工作坊。尤其是其独特的屠宰加工技艺,使煮出的牛肉色泽红润,味道清香,肥而不腻,酥爽可口,名振晋阳大地。保贤村北地下有一处很大很深的骨头滩,仿佛讲述着昨天这里屠宰加工的辉煌。</h3><h3> 明清时候,保贤人就把煮好的牛肉用独轮车推上,到太原、榆次、清徐等地去卖。每到赶庙会时,各种卖货摊都摆在街道两侧,只有保贤卖牛肉的车子就摆在路中央,这里面还有个故事呢。原来在一次庙会上,因为占摊位发生争执,事情闹到商会,商会主席一听说保贤牛肉没地方摆摊,便说“这么好的牛肉还能没地方摆?你们就摆到路中间吧。”从此,保贤牛肉的摊位就有了在路中央摆的特殊权利。其实,那位商会主席本身就是保贤人。</h3><h3> 自古保贤就是个大村,它位于晋中平原的汾河西岸,这里土地平坦,水利条件也不错,真可谓土肥水美,风调雨顺。村里曾经有几座庙宇,现在虽然都不存在了,但年纪大点的人都还记得,当时村的中心是大寺庙,村东是奶奶庙,村南是文章庙,村西南是老爷庙,村西是财神庙,村的西北是震武庙。但不管哪座庙,都没有建钟楼和鼓楼。</h3><h3> 村里的学校原来就在紧靠大寺庙的西侧,后来在村南原文章庙旧址附近新建了学校。学校南操场外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大水池,课余同学们就在水池边捉蜻蜓,胆子大的就跳下水去游泳。那时候学校里课外生活也丰富多彩,有体育队、武术队、美术队、军乐队、文艺队等等,培养了不少人才。杨启才是位“十八般”乐器件件精通的老师,而且能排练出不少精彩的节目,他把学校的文艺宣传队打造得全县有名,经常参加县里的文艺调演。我们村里也有业余晋剧团,每年都在大寺庙旁边的戏台上给村民们演戏,有时也到外地演出,他们排演的《龙江颂》《海港》《智取威虎山》《朝阳沟》等晋剧,深受群众喜欢。后来,韩明儿、梁列仙等一批村剧团的骨干,还被省艺校和县级晋剧团录用。</h3><h3> 大寺庙里也供奉着老爷塑像,据说那是个非常高大的金身泥塑,在破“四旧”年代,用东风拖拉机都没有能拉倒老爷像,最后还是人多力量大,把塑像推倒化作一堆泥土了。</h3><h3> 从那时候开始,村里就没有人敢明目张胆地屠宰加工牛肉了,但是屠宰的技艺还在偷偷流传,不过不是宰牛,而是宰羊了。从此,我们村成了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重点村了。上面工作组的人经常就住在村里,成天在高音喇叭里做宣传,教育社员们不要搞“投机倒把”。他们还给我们村编了段顺口溜:“刀则一扎,脖子一抹,皮子一剥,车则上一搭,太原一刮,票子一沓。”当然,这是“资本主义”的票子。不管怎样,屠宰的技艺确实让保贤人生活过得比别的村盈实。</h3><h3> 白天,人们要上工参加劳动,我们小队队长郭怀英是个精明能干的汉子,他的哨子能吹出与众不同的调子,像战士的集结号。只要听到哨子声,大伙便聚集在生产队大门口,按照队长派工去干活。晚上,就有人蠢蠢欲动,宰上一两只羊去搞“投机倒把”,有的院子里还飘出煮羊骨头的阵阵肉香。</h3><h3>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村才真正围绕“牛”产业,形成了“种、养、加”相结合,“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格局,全村人都在“牛”身上做文章。村里高大的“一出水”砖瓦房一幢一幢地盖了起来,这是一种晋中平川很有代表性的房子,它的后墙很高,还要加上垛口,像城墙似的非常威风,成了这一带最经典最气派的民房,常常引起外来人的羡慕和赞叹。</h3><h3> 富起来的保贤人需要产业的提升和飞跃,这就不能不提到我们村产业的推动者和开拓者韩维义。</h3><h3> 韩维义,曾经是我们村党支部副书记,说话有板有眼,大伙儿都喜欢听他讲话。每当村里放映电影,村民们就能听他给大家讲讲形势。后来他出任了县皮革厂、针织厂、线材厂厂长,再后来他放弃了这些厂长,在我们村建起了“贤美食业有限公司”,他看准了牛肉加工这块大市场。“质量第一、卫生第一、信誉第一”是他确立的公司宗旨。贤美产品以高质量、高品位,赢得了市场,赢得了消费者,创造了名副其实的贤美名牌。</h3><h3> “贤美”的名牌效应不仅给保贤人带来新的效益,更重要的是带来新的理念。村里人越来越懂得了品质的重要,越来越知道了品牌的重要,紧接着“胡兰乡”“汇丰源”“吕梁山”等品牌也树起来了。</h3><h3> 现在保贤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经营着与牛有关的产业,养牛、屠宰、加工、包装、运输、销售,还有经营牛皮、牛筋、牛骨、牛油、牛黄、牛胆……这些环节中已经融入了许多现代的经营元素,当然,也还有许多需要提升和改进的方面。看来保贤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牛,而这些牛会让保贤村越来越“牛”。</h3><h3> 不过,我们村里的庙为什么不建钟鼓楼,这与牛的屠宰加工有什么联系,是偶然还是某种巧合,至今仍是一个谜。</h3><h3></h3><h3> (发表于《山西农民报》《吕梁日报》《吕梁文学》《乡音》)</h3> <h3>作者与胡锦涛总书记</h3> <h3> 作者简介:梁大智,山西文水人,法律专业研究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诗词学会理事,吕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吕梁市大众书画院副院长,吕梁市政协文学艺术院文学社社长。曾任文水县西槽头乡党委书记、共青团文水县委书记、中共柳林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吕梁市农机局局长,现任吕梁市文联调研员。先后在《短篇小说》《南方文学》《山西文学》《黄河》《名作欣赏》《名家名作》《百花园》《山西日报》《红豆》《延安文学》《小小说月刊》《草原文艺》《火花》《中外故事》《中国诗》等多种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摄影作品,有作品被《短篇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精选》《诗选刊》等选载,部分作品收入《当代小小说名家珍藏》《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大观》,有作品被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著有《残雪消融》《清河流淌》《疏影沉香》《清韵雅赋》《踏月寻梦》《晋风词韵》《轻风追影》《闲情偶拾》《相约远方》《幽香的苦咖啡》《吕梁词韵》《月下听香》《三晋名胜词韵》《遥望故乡》《武则天故事新说》《柳树下的童话》《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初论》等21部。曾获“浩歌杯”全国首届乡土文 学奖,全国第二届农机摄影大赛一等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