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味道

观海听涛

<h3>偌大的世界,也许,你我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但是不管怎样,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有一条通向故乡的路,那路就在我们的心上。这条通向故乡的路,虽然布满岁月的尘埃,但到处都散发着飘荡在灵魂深处的馨香,留下我们儿时的笑脸,年轻时的身影,重叠着我们难以忘怀的记忆缠绵……</h3><h3></h3> <h3>故乡的味道,是泥土和青草的芬芳。在家乡的原野上,在春天的校园里……春天的清晨最是让我神往,田野在微微晨曦中浓绿得发亮,隐隐的青山,一座挨着一座,连绵不断地向远处延伸,气势磅礴。盎然的田园,五颜六色,常常引来许多蝴蝶和蜜蜂飞舞盘旋。每天放学回到家中,第一件事情就是拿上半块凉窝头,挎上菜篮子,一路边吃,边走向村子外面那片广袤无垠的田野。在田野里,沐浴着清风,欣赏着蓝天白云,呼吸着掺杂有泥土味道的青草气息,剜着野菜,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诗意的风情;故乡的水是甘冽的,饭菜是浓香的,烟囱里飘出的是淡淡草木香的缕缕炊烟。曾几何时,朝阳初生,炊烟相伴,原野的霭霭薄雾牵动着朦胧的睡眼;曾几何时,午时归家,房顶的一柱炊烟弥漫着温暖的气息,勾起舌尖的欲望无限;曾几何时,夕阳西下,妈妈的一声声呼唤,将暮色四合的一缕缕炊烟融入青天。这一缕缕炊烟像云般轻盈,淡薄而温暖,一看到炊烟,就会想起热乎乎的炕头,那是家的感觉。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悠长韵味。</h3><h3></h3> <h3>故乡的味道,是童稚盈盈的笑脸,琅琅的书声。一队队的红领巾,一串串快乐的脚印,校园琅琅的读书声。你听,长亭外,古道边,有那么一股清脆而明朗的童音每日都要如约响起,读着,诵着,一天天,一日日,时而还伴有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给我们也带来了静悄悄的成长!我们读的不再是文字,而是在读我们自己,在读我们自己的心,在表达我们自己的情,在抒发我们自己的意。课堂上,我们用激情澎湃的语言启迪自己的思维,贪婪地吮吸着春雨。操场上,我们的梦想随跑道一起飞翔,让禾苗在春风里茁壮成长,让鲜花在阳光下争相怒放。图书馆里,我们的梦想随文字一起激荡,积淀起内在沉静的书香。故乡童稚的笑脸,琅琅的书声,萌发我们的思绪,带我们远行,托起我们明天的希望。</h3><h3></h3> <h3>故乡的味道,是桃红柳绿。花开了,开在屋前屋后那高高的田坎上,开在春风拂过的山岗上;还有那漫天飞舞的杨花柳絮,随着微风轻轻飘落,纷飞成一季最美、最纯洁的梦。坐在田埂边,呼吸着青青草的味道,感受着春天的气息,放眼望去,随处可见桃红柳绿。青青的禾苗贪婪地吮吸着春水,你若细细聆听,必然可以听见麦苗拔节的声音。老人们悠闲地坐在村口晒太阳,慵懒地打发着那些闲碎的光阴。他们微闭着眼睛,似乎在将岁月中那些暖暖的记忆反复回味。孩子们你一群我一伙地尽情游戏。乡亲们在地里忙着播种,耕者的吆喝、老牛的呐喊、细雨的呢喃,勾勒出故乡最初的轮廓。这轮廓间,泾渭分明,动静交织,在岁月中若隐若现,清晰着关于一个年代的记忆。</h3><h3></h3> <h3>故乡的味道,是一片化不开的绿。夏日的原野,故乡是一片浓得化不开的碧绿。松树、槐树、杨树、柳树、椿树、柞树、楸树……数十个品种的树,把大地组合成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在这里,树木拥着树木,青藤缠着青藤,它们把枝头伸向每一个空间和缝隙,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且常有鸟儿或独奏或齐奏或短或长的自然之曲,婉转的浅吟低唱,给这茂密繁盛的山林平添了一分说不清道不明的魅力。路边小院也是绿意苍苍,许多人家栽的梨树、桃树、石榴树都挂满了果实,墙边种的丝瓜、扁豆、葫芦爬满了墙头,开着黄花、白花,玲珑剔透,煞是喜人。</h3><h3>最有乐趣的是我们几个伙伴在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趁家里大人不注意,从家里溜出来,脱光衣服,像泥鳅一样钻进绿荫遮蔽的水塘里、石窝子里,学狗爬、扎猛子、打水仗、摸鱼捉虾……趁着朦朦胧胧的夜色,我们这群小崽子,总是装出一副满不在意的样子,偷偷溜进生产队的菜园里,偷摘西红柿,三下五除二,一下子摘它一大兜,跑到城南河的沙滩上,一边分享着这无与伦比的美味,一边听着此起彼伏,不绝如缕的蛙声,整个大地仿佛在这蛙声中轻轻浮起,如此美味,如此美景,别具一番田园风情。现在回忆起记忆里的故乡,是多么质朴,多么温馨。能让身心疲倦的游子,在风雨他乡,沉醉在故乡蛙声的梦里,不愿醒来!</h3><h3></h3> <h3>故乡的味道是金潮暗涌,果香四溢。伴随着夜晚蛐蛐的鸣唱和玉米叶子被风吹的沙沙响声,秋天来了。故乡的秋天,被金色包围着,在立秋后拉开帷幕。蔚蓝的天空下,浅绿夹黄的庄稼携一道微凉的风吹来,就像一位淡妆的女子在山村的田野里梳妆。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人们久盼和希望的季节。满山的芭草擎起了白色的飘逸,田野有谷子、玉米、大豆的金黄。空气中弥漫着苹果、梨子、柿子、山楂的飘香。发黄的落叶随意飞翔,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看着远远连绵起伏的山峦,上上下下一片黄色,好像置身在金色的海洋里。院子里也经常是金灿灿的一层,傍黑的时候,父亲从田里劳作回来,顺手拿起墙角的扫帚把落叶扫拢,点燃。青青的烟雾四散开来,院子里弥漫着燃烧的浓郁味道,像太阳曝晒过得麦秸,干爽有清香,充满了浓浓的画情和诗意。村宅小院里的石榴已在枝头上裂开了嘴,柿子像红灯笼点缀在树枝上。人们带着满脸的喜悦,下田挥镰收割。最诱人的,是那成熟的果香,煮熟的玉米香,炒熟的花生香,烤熟的地瓜香……那嫩嫩的、甜甜的、油油的味道,透骨爽心,余味无穷。</h3><h3>故乡的秋天,山野裸露在旷野中,没有春的繁华,那样引人注目,那样色彩绚丽;也没有夏的热烈,那样着意于塑造,那样喜怒无常阴晴多变。故乡的秋将一切都袒诚地交给大自然,它面临着肃杀,面临着成熟,也面临着叶落归根。正是一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斑斓的画,总会让人触景生情,物我相融。</h3><h3></h3> <h3>故乡的味道是白雪皑皑。寂静的夜,下起了大雪。一片片的雪花,像鹅毛,似玉片,纷纷扬扬,铺天盖地。有的落在树梢,有的落在屋顶,有的落在原野,不一会,树枝白了,屋顶白了,道路白了,大地换上了洁白的银装。我的故乡是有名的雪窝子,往往是风卷着雪花,狂暴的席卷着原野村庄,摇撼着树木的躯干,撞开房屋的门窗,第二天早晨还有被雪堵住了门的时候。这雪花让我忘记了寒冷,想起了儿时的味道,那时候哥儿几个看到屋檐瓦片下晶莹剔透的冰挂,会忍不住的敲下来吃上几根,美滋滋的,高兴极了,我们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每当这个时候外面都是孩子们的欢笑声。故乡的雪带给我故乡的味道。</h3><h3></h3> <h3>故乡的味道是过大年。小年后,浓浓的年味凸显,零星的爆竹夹杂着升空的钻天猴声,开始奏响节日的序曲。村里的人家开始打扫卫生,写春联,做豆腐,蒸饽饽,蒸包子和豆包。那时叫豆包,但是没有豆,是将地瓜干煮熟,剁碎,加点糖精,做成馅。生产队杀年猪,那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只有条件好的生产队,才杀一两头猪,分给社员过年,但场面嘈杂而喧闹,我至今记忆犹新。除夕夜,守岁的习俗永不变;先请“灶神”,再“祭祖宗”,最后是家里人吃团圆饭。当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团圆饭的菜肴也在不断变化。大年初三,拎着大包小包,跟着爸妈,去姥姥家、亲戚家做客,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伴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很多人在感慨“年味变淡了”,但年味又是什么呢?年味就是那顿合家团圆的年夜饭;就是妈妈精心准备的家乡菜;就是敬父母长辈的那杯酒;就是窗外噼里啪啦响的鞭炮声;就是正月里邻里间的那声问候;就是穿着新衣服的小孩子的欢声笑语。今年的除夕夜静悄悄,闻不到呛人的硝烟味,不见四处飘散的鞭炮碎屑,看到的是清澈天空,满天的繁星,留下的是舒畅心情。|</h3><h3></h3> <h3>故乡的味道是已逝的芳华。在故乡,分外亲切的是乡音。邻居见到我,依然是那种宽厚,淳朴的笑容:“回家来了,在外还好吧。”我只是一个劲点头,乡音吐露着亲情味。有些人很多年没有见,有些人极少见过,即使从未谋面的此时也倍感亲切。年长的、年幼的、男的、女的都是那么可亲,我仔细地端详着他们,想从对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可惜,一路上深深浅浅的足迹,只是醉着自己。</h3><h3>新春里的乡村是热闹得,在外打工的人不管离家多远,都赶回老家与亲人团聚。老的少的,左邻右舍,家家喜气洋洋。面对一张张笑脸,我却有些尴尬,村子里4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我几乎都不认识,只有谈起他们的父辈、祖辈,我才能对的上号。握手,递烟,说笑。转身离开的瞬间,忽然两眼模糊,心生悲凉。儿时快乐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也许,衰老与成长的过程是一样的,是一个隐秘而生机勃勃的过程。现在,我清清楚楚自己离开故乡太久,看来我是真的老了。</h3><h3></h3> <h3>故乡的味道是那一排排依山而建的老屋,有瓦房、有草房、有石头的,有砖石的,有砖石土坯相结合的;是那一条条历经沧桑的巷子和青石板路;是菜园井上的辘轳声;是河边、湾边敲打衣服的棒槌声;是嗡嗡的纺车声;是家家户户的推磨声;是磨坊里的推碾子声;是铁匠铺里的打铁声,是正月里闹活报(社火)锣鼓的铿锵声,踩高跷、划旱船、赶毛驴、闹秧歌、舞狮子的欢声笑语声。那可是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每逢过年闹活报算是最后的饕餮盛宴,尽显民俗民风……</h3> <h3>故乡,是游子心中这么远那么近的疼痛。而此情尽在故乡的梦里,在游子的乡愁里,温暖而忧伤。故乡所有的味道都是来自灵魂的,不管是浓是淡,是苦是甜,生活的五味杂陈,都蕴含在里面。所以无论走多远,这份味道都不变。它总给人以温暖,给人以芳香,那是岁月留下的。当我们走过许多红尘往事,开始怀旧的时候,任何的记忆翻晒出来都是一种感动。故乡的乡音、乡情,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已作为一种永恒的记忆,藏在了我内心最纯净的地方。所有的故事都成为了往事,成为了生活,生活的琐碎也就成就了生命的组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