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甘南

聪爸

<h1><b>  我们是8月31日傍晚到达兰州的。在金华的时候几个吃货们就想吃正宗的兰州拉面了,但等真正尝到后又说不咋地,某人还把旅行帽也“送”给了漂亮的服务员。我喜欢每座有水的城市,水边总是有各种不同的故事在发生。黄河不同于长江,河水是真的很浑浊,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浑浊。第二天早晨我们见到了在兰州城内的晨曦中的黄河和有“ 万里黄河第一桥”之称的中山桥,也惊艳了对岸白塔山上法雨寺香火的兴旺和那建造在黄河边舫船上的清真寺。</b></h1>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h3> <h1><b>  九月的兰州本该结束雨季了,但今年气候反常,雨还是没完没了的下着。9月1日上午,在雨中,我们开启了甘南的旅程。</b></h1><h1><b> 第一次行进在甘南的大地上,迎接我们的是阴沉的天空和沥沥的雨。这样的天气也使我们在路途中有幸看到了一种奇观:厚重密实的云雾笼罩在绵延起伏的山顶上,仿佛整个天空延伸到山间,光秃秃的山体上没有树木,只有一些地衣似的遮不住山体的细草,像人体上的汗毛一样附在山体上。远远望去是典最型的西北景色:一半是一览无余的裸山,一半是密不透缝的浓雾遮掩的山体;一半似人间,一半似天宇,人间是透明清晰地浅绿,而天宇则是飘渺不定的灰白。截然不同的它们勾勒出了一种明朗、和谐的美景。大凡世间大多互补的事物更能和谐相处吧。可惜的是,由于车内外温差太大,车窗雾气太重,未拍到这绝美的画面。</b></h1><h1><b> 中午我们抵达了夏河,在夏河县城,处处可以看到红衣僧人。初来乍到,开始还觉得有些神秘,后来便习以为常了。 </b></h1> <h1>  <b>午餐后前往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这里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是全国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最好的保存者。在领队的带领下参观拉卜楞寺,参观了几座寺院后,天越来越暗、云越来越厚、雨越来越大、山越来越模糊、气温越来越低……我们步行到转经筒旁,1公里多的转经筒,我们一个接一个的转过去,为家人、为自己、为同伴祈福。一路上不同的人都在转经筒,佛祖应该听到了我们的祈祷。</b></h1> <h1><b>  第二天早晨,我们顶着雨,踩着泥泞的小道,爬到观景台,虽然没有看到电影《天下无贼》中,刘若英看见拉卜楞寺的晨光和那从云端喷薄倾泻而出的光芒。但拉扑楞寺全貌也较清晰地映入眼帘:大大小小的寺庙,依着山势,嵯峨排列。冷峻而又蕴含着力量的后山,带着王者的气概,如若君临天下般岿然静坐,红瓦白墙的拉扑楞寺仿佛俯首的臣子,顺贴的匍匐在山脚之下。</b></h1> <h3>  </h3> <h1><b>  等我们要离开夏河时,雨已经走远,而雾气还留恋在山头,笼罩在拉扑楞寺的上空,此天、此雾、此山、此水、此寺院,构筑出一种不可言说的美妙画面,同时隐含着一种不可名状的神秘氛围。这样的清明和曼妙仿佛告诉我们这里就是菩萨的栖息地!</b></h1> <h1><b>&nbsp; &nbsp; 9月3日早餐后我们启程前往人间仙境——扎尕那。扎尕那的风光令我神往,可路上变幻莫测的美景,又何尝不让人赏心悦目呢?<br>&nbsp; &nbsp; &nbsp; 由于路途遥远,有些同伴已经昏昏欲睡了,而我被路上的景色吸引毫无睡意。哎,我的同伴,我的同伴们,你们睡吧,睡吧,一样的路程,我却见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我不时用相机记录了一个个美妙都瞬间,用我的镜头给贪睡的同伴们留下精美的景色。同时也觉得只要用心,就可以看到它们的美丽一面。旅途中真正体会到了:有一种地方,风景在路上,有一种旅行,风景在心里。<br>&nbsp; &nbsp; &nbsp; 曲线柔美的草原,已披上了一些淡金色的外衣。天空有雄鹰展翅飞翔,远处游动着羊群和牛群,我们眼前的草原初秋图就灵动起来了。有几次在公路上遇到养群,那些养们慢慢悠悠地走着,即使你使劲按汽车喇叭,它们依然慢条斯理缓步向前。它们一定在想:你们按什么喇叭呀?我的地盘,我做主!</b></h1> <h1><b>&nbsp; &nbsp; &nbsp; &nbsp; 一路云水,一路欣喜,一路颠簸,一路美景,我们终于抵达了扎尕那。刚到村口,久违的太阳露了一下下小脸就消失了。我们以为等会儿天气会转好,入住客栈后简单收拾了一下装备就急急忙忙的奔向观景台。<br></b><b>&nbsp; &nbsp; &nbsp; &nbsp; 可是直到天色渐渐暗下来也没用出现扎尕那特有的美妙绝伦的晚霞。世间总是得失相依,虽然没有拍摄到晚霞,但期间我们偶遇了在辛勤劳作的扎尕那“女神”。</b></h1> <h1><b>&nbsp; &nbsp; &nbsp; 山里的空气也有些湿润,氧离子倒是很充沛。晚饭后把当天的照片作简单后期处理上传,完成同行美女们发朋友圈的任务后,很快就进入梦乡了。</b></h1><h1><b> 我们几个好摄者第二天五点半就起来了,有的同伴还在酣声中。我背上相机,按约定去揭开扎尕那美丽的面纱……走出客栈天还没亮,但星星好像也还在沉睡,没有眨眼的星星,当然也见不到希望出现的星空。但深蓝色的苍穹下是静逸的村庄,三两户农舍已经开灯,透露着这个山村的高低层次,朦胧的晨曦从远处反衬出山的轮廓。</b></h1><h1><b> 天空云层依旧很厚,今天是看不到日出了。也没关系,看不到日出,就看厚重的雾气吧。扎尕那村是被山包围着的,晨雾中依稀能见山青青,草绿绿,几家藏屋冒着炊烟……面对此景觉得已经不是在拍照了,而是在参与这美丽的童话一样的时光。几个镜头转换之间,就觉得山村开始忙碌起来,越来越多的屋顶冒出了袅袅炊烟,公鸡也此起彼伏的报晓……不知何时雨又来光顾这个美丽纯净的村庄,雨滴渐渐变大,我们只得匆忙又贪婪的拍了一些照片,带着丝丝遗憾走回客栈。</b></h1> <h1><b>  郎木寺镇是我们此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小镇海拔3500米,坐落在景色十分秀美的群山环抱之中。一条叫白龙江的小溪将小镇分为南北两部分。小溪北属甘肃省,寺院叫郎木赛赤寺,金碧辉煌。溪南属四川省,寺院叫郎木格尔底寺,质朴、生态。溪南还有一座清真寺。小溪两边的人民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著。</b></h1><h1><b> 郎木寺是一个中国小镇,偏偏被人们称为东方小瑞士。不知道国人为什么总喜欢把中国的一些地方用外国的国名或地名来称呼。也许这样可以提高身价吧,然后卖个不错的票价。还是保留了一点原始的风貌吧。不过,原始的风貌很快就会被现代化的建筑异化了。这是中国所有带有原始风貌的小镇的最终结果——不在改造中异化,就在改造中毁灭。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b></h1> <h1><b>  大家能否体会到他们在说什么?这张作品已经被某个省级刊物采用发表了,取名为《对话》。</b></h1> <h1>  <b>据说,花湖之美关键在于看蓝天白云倒映水中,以及在晴朗的天空下观看群鸟盘旋在天、水之间、花草舒展美妍的奇景!而被大雨淋成“落汤鸡”的我们被花湖泡了一个多小时,在能吹走人的大风里,美景躲到哪里去了呢? 这是留给我们这次甘南之行的一个小遗憾!</b></h1> <h1>  <b>从花湖出来向东而行,雨渐渐的停了心情也渐渐的好了起来。沿途满地、满山、满世界的牧草让人心醉!点缀在草原上的是黑的牦牛和身上涂着各种颜色的羊群(据说是为了区分各家的羊),他们在老天为他们提供的水草丰美的干粮世界里,尽情的啃吃着。在这样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看到这些牲灵,很是感动,很想去走近那草原,很想摸摸那些牛羊。同伴们等不急了,纷纷跳下车奔向草原的怀抱,在草原怀抱中尽情欢呼、跳跃。</b></h1> <h1><b>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我们已经看过了黄河的怒吼,见过了她悬在空中的奇景,我们也唱过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体会过了她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激励。现在要看看上游的黄河到底是一种什么模样了。</b></h1><h1><b> 傍晚,我们到达了诺尔盖县的九曲黄河第一湾。由于在高原,就选择随扶梯登上观景台,虽然没有落日余晖只有阴云密布,但也看到黄河的每一个弯曲和整体风貌,这里的黄河不失其秀美之风,婀娜而不轻佻,妩媚而不流俗。它不同于源头的涓涓细流,也有异于下游的磅礴之势,充其量只是在这里使了个小性子……我们将镜头射向各个方向,或蹲或跪或躺在地上,极尽所能的捕捉和构思每一个画面。此时的母亲河似一条延绵的玉带自空中袅袅而下,款款的落在青藏高原东部的这片草原腹心地带,水在草原上转过若干个S型弯道,向西北方向委蛇前行。在目历所及之处,云和水融为一体,分不出彼此。</b></h1> <h1>  </h1> <h1>  <b>我们也注意到了九曲黄河背面的风光,同样美丽但往往被游人忽视。</b></h1> <h1><b>  告别九曲黄河,准备返回今天的宿营地唐克。途中一路狂风暴雨,还不时夹杂着闪电,等颠簸到酒店又被告知今夜全镇停电,大家省着点用手机吧。夜在没电的时光中流失,好像回到了原始。</b></h1><h1><b> 9月5日早餐后开始今天的行程,往莲宝叶则进发。雨还是淅淅沥沥地下到了中午。午餐后我们终于迎来了有几丝阳光的草原。</b></h1> <h1><b>  莲宝叶则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是巴颜额拉山南段支脉,位于四川省的阿坝县和青海省久治县、班玛县之间境内,最高海拔5141米,山峰平均海拔在4000米,是藏区著名的神山。我们刚到山脚就开始下雪籽了,走到半山腰路面已铺上了一层,看上去晶莹剔透。我喜欢下雪,更爱飘着雪花的天空和漫山遍野的纯净,但也暗暗担心,等会我们将如何下山?</b></h1> <h1>  <b>本以为雪会一直下,但到达目的地后,雪却尽然停了,是我们的虔诚感动了山神吗?放眼望去这里山势雄奇峻伟,充满阳刚之气;山体规模宏大,绵延不绝;怪不得格萨尔王选择在这里摆开战场。</b></h1><h1><b> 莲宝叶则既是一个充满幻想、变幻莫测的奇峰异石世界,更是让人充满无限遐想的大自然杰作,这里是一个充满自然毫无商业气息之地,此时整个景区就我们一路相伴的九位神圣,这里可谓是世外桃源,让我们流连忘返。我们的一对同伴见到“一吻千年”时竟然萌发了“模仿”的念头,多对同伴也在这里重温了“山盟海誓”。可惜施姓美女由于高反没有进入到景区深处,这是我们整个行程中最大的憾事吧。</b></h1>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一吻千年</font></h3> <h1><b>  我们到达阿坝县城入住的酒店已是夜里九时多了,想不到阿坝县城还是灯光明亮霓虹闪烁,一派繁华景象。本想晚餐后再欣赏一下夜景,但由于旅途劳累同伴们给高反美女带回夜宵后各自悄然入睡。</b></h1><h1><b> 9月6日早餐后出发前往另一佛教圣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说好的沿途一路雪山峡谷风光拍摄计划,被久治县境内的大堵车耽误了,就好像二十多年前的梦游三峡一样。原定6日下午到达色达县城的也直到午夜才入住酒店,喇荣五明佛学院的晚霞也随之泡汤了。不过在等待通行的过程中好歹也拍摄了几张路边的野花和美丽的草原。</b></h1> <h1><b>  第二天上午,我们才冒雨来到了</b><b>海拔4000米上的</b><b>喇荣五明佛学院。只见</b><b>在重重的群山环绕之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不计其数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无数,一眼望不到头。这些红色小木屋,是三万多名</b><b>扎巴、</b><b>觉姆</b><b>的住所。佛学院有着</b><b>十分严格的</b><b>戒律,扎巴和觉姆的僧舍泾渭分明,即使是兄妹亲属,彼此也不得互访。</b></h1><h1><b>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是由晋美彭措法王1980年创办,在短短二十多年间从藏区一个山谷深处迅速崛起,一跃成为有三万多出家僧众在此修行居住,成了</b><b>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b><b>十分感叹信仰力量的强大!</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害羞的觉姆</font></h1>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盛装藏民</font></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藏族民居</font></h3> <h1><b>  9月8日中午我们来到了四川理县的桃坪羌寨。这里2100多年的羌族文化深深地吸引众人的目光,是“神秘东方古堡”。走进桃坪羌寨,</b><b>错落有致、水声潺潺、绿树掩映、古朴原始的桃坪老寨映入眼帘,独具魅力的碉楼式古堡民居、享有“天然空调”美名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巷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建筑程式,其神奇的建筑风格无不让人们啧啧称奇。</b><b>整个村寨所有村民的房屋都是连成一片,没有一间是单独的,连屋顶都是相通的,这也是桃坪村寨建筑的独有特色。</b><b><br></b><b> 据资料记载, 桃坪羌寨不仅建筑风格独特,而且坚固实用,经历1933年叠溪、1976年松潘、2008年汶川三次大地震的洗礼而迄今屹立不倒。羌楼建筑是以中心慢慢扩散,每一座羌楼的建造年代是不等的,慢慢形成一个主体建筑,所有村民的房屋都是连成一片,共用墙的情况处处可见,这是地震不倒的关键原因之一,因为楼与楼之间相互支撑有个依靠,也就应证了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老话。 </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哈哈……</font></h1> <h1><b>  甘南,甘之南、川之北。终于,我们到过了甘南。我一直觉得,这世界上有太多的未知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发现那太多的震撼人心的美景和有趣的灵魂。如果非要用价值去衡量所有东西,那旅行的价值,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表现出来的,但它带给我们的意义,是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是由眼界的开阔,引发到内心的豁达和成熟。</b></h1><h1><b> 甘南回来快半年了,但时常还会想起。回想起拉扑楞寺里,转经长廊上虔诚的信徒步履坚定,毫不停歇。回想起苍茫的草原上,酥油茶香四溢,牛羊成群。回想起扎尕那依山而座,遗世独立,直插云霄的高大山石庇护着这一片纯净…… 这是色彩和信仰的天堂!<br></b><b> 2018年的8月31日到9月10日,我们一路相伴完成了甘南之行。回来后却一直没时间整理照片,同时由于拍摄的数量巨大但精品几乎没有,整理图片无疑是一种心理折磨。现在……现在终于把这段经历记录下来,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给同行者一个交代,同时也是对下一次旅行的期待。</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