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讲解“白加黑减”原理——4个关键

大江大海

<h3>今天,摄影师将为影友详细讲解一下“白加黑减”的原理、如何使用判断需要“白加”还是“黑减”等一些常见的困惑。</h3> <h3>一,“白加黑减”的含义<h3></h3><h3></h3><h3>为什么要白加黑减?这和相机的测光模式有关。相机的测光有个“18%灰原则”,会以 18% 灰为基准来控制曝光。</h3><h3></h3><h3>18% 灰可以将我们眼中的绝大部分景物都能够展现出来,照相机依此作为曝光依据,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获得基本正确的曝光结果。</h3><h3></h3><h3>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18% 灰原则会导致曝光结果出现偏差。我们先来看个例子。</h3><h3></h3><h3>这是一张白纸和一块黑色的布</h3></h3> <h3>如果把白纸放大占据整个画面,由于白色比 18% 灰要亮,相机会判定“过亮”而降低曝光,如果不调整曝光补偿,白纸就会被拍成灰色:</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不调整曝光补偿,白纸被拍成了灰色<br></h5><h3>如果你想让白纸看起来更接近肉眼所见,更白一些,那就需要增加曝光量,这就是所谓“白加”。</h3><h3></h3><h3>而把黑本子封皮放大占据整个画面拍摄,黑色比 18% 灰要暗,相机会判定“过暗”而提高曝光,如果不调整曝光补偿,黑本子封皮也会被拍成灰色:</h3> <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调整曝光补偿,黑布被拍成了灰色</h3>如果你想让黑色本子封皮看起来更真实,更黑,那就需要减少曝光补偿。这就是所谓“黑减”。</h5> <h3>二,如何理解现实中的“白”和“黑”<h3></h3><h3>口诀里说到的‘黑’与‘白’,我们现实生活中拍照时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碰到啊,那该怎么办?</h3><h3><br></h3></h3> <h3><h3>三,“白加黑减”的运用判断</h3><h3></h3><h3>什么时候“白加”,什么时候“黑减”?关键就看画面中,“白”和“黑”哪个占主导。</h3><h3></h3><h3>比如说,拍摄雪景时,由于画面中大部分是“白”,拍摄结果可能偏暗;你需要增加曝光量,让雪看起来更白更亮丽:</h3></h3> <h3>在拍摄雾景时,整个画面都是白茫茫的,容易导致曝光不足,需要你根据“白加”原则增加曝光量。<h3></h3><h3>而如果画面中存在大片黑色、暗色,相机的曝光值可能会偏高,需要你根据“黑减”原则,减少曝光量。</h3><h3></h3><h3>比如说,当你拍摄黑色静物时,由于画面中大部分是“黑”,拍摄结果可能会偏亮;你需要减少曝光量,让静物看起来更接近“真实”的黑色: </h3></h3> <h3>在拍摄以“一间小屋”为主题的夜景时,由于暗部较多,测光结果会偏暗,相机会提高曝光量,小屋很容易过曝;而如果根据“黑减”原则降低曝光量,小屋就不太容易过曝了。</h3> <h3>到底是“白加”还是“黑减”,取决于“白”和“黑”部分的比例。就拿上图来说吧,如果你走近几步,聚焦小屋,情形又会完全不同:</h3> <h3>小屋的灯光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相机为避免过曝会降低曝光。如果你不希望小屋以外的部分变成一片漆黑,那就要根据“白加”原则增加曝光,以保留它们的细节。<h3></h3><h3>对点测光模式来说,“白加黑减”同样成立,你只根据测光点进行判断。当测光点对准的是白色/浅色/亮部时,可能需要“白加”,反之亦然。</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