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饭厅

<h3>  父亲已经离世七年多了,一直不敢写自己的父亲,我怕自己提笔就会流泪,也怕自己的笔太过笨拙,写不出自己对父亲的深深敬仰和爱,生怕亵渎了那份深沉的父爱。</h3><h3> 曾经在三年前写过一篇题为《父亲》的文章,那是因为看《平凡的世界》里的孙玉厚,想起了自己的父亲。</h3><h3> 一直以来,真的没勇气写自己的父亲,那个身体瘦弱却像山一样的男人。我真的很怕亵渎那份深沉父爱,也怕自己情不自禁……</h3><h3> 这几天都在翻阅曾经看过的书,今天我又拿起《平凡的世界》,再一次走近书里的孙玉厚。这个憨厚老实的农民形象和他对自己几个子女的爱,触动着我的心灵。使我再一次想起我的父亲,我觉得应该写写我的老父亲……即使我笨拙的笔写不出深沉父爱,写不出我们兄妹对父亲的爱和想念,我也应该写一写……</h3> <h3>  我的父亲兄弟姊妹六人,他最小,而且老父亲和我唯一一个姑姑是龙凤胎,那时,奶奶已经有了四个儿子,现在又一个儿子,并且是龙凤胎,再加上那个年代在闭塞的山里,迷信说龙凤胎不好,只能让活一个。于是,我的奶奶就把刚生下来的我的父亲扔到炕边,随便给盖了个东西,奶水给了我的姑姑,就给父亲一点面糊,意思是活就活死就死。谁知我的父亲生命力特强,他活了,而且比我姑姑活的顽强,我的姑姑结婚后生孩子去世了,而我的父亲虽然一直身体消瘦,但是却比任何一个身体健壮的人都活的精神,从不向困难低头。</h3> <h3>  孙玉厚曾经赶过牲灵,我的父亲年轻时在陕北也赶过牲灵,冰天雪地的,缺衣少穿的,那时的困苦给自己本来就瘦弱的身体又累积了很多病痛,尤其是双腿和胃的疼痛,一直伴随了后半生。但是,父亲从来没有在子女们面前流露出他的埋怨和疼痛。</h3> <h3> 父亲是个顽强而有魄力的人,爱学习却没有机会上私塾,只是在解放后村子冬天识字班里上过两个冬天的冬书,就那点识字量,却成就了他一辈子读书识理;学医理,成为那个村落的赤脚医生;学煅磨(山里的粮食都是用磨碾,碾黄米小米等,还有当时的豆腐都是用石碾子碾黄豆),是那个地方煅磨高手。</h3><h3> 1975年春季,因为最疼爱的小女儿的一句话而带着一家老小背井离乡来到宁夏灵武梧桐树李家圈十队。宁夏——在我们老家传说中是个每天吃大米白面的地方。父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们都能吃饱穿暖,勇敢的来到了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落户。山和川的农活是有很大区别的。父亲和母亲努力学习着干。大集体里,从不偷懒,脏活重活累活,抢着干,生怕落后于他人,让川里人小瞧自己。</h3><h3> 父亲用他的勤劳和质朴赢得了村里人的尊重。</h3><h3> 大集体那时一年四季都是忙,似乎很少有闲的时候,就是别人闲了,我的父亲也不得闲。记忆中,那时队里谁的家人病了,去乡上看病回来后,如果有打针的人,他们每晚都会端着一个煮好针的大瓷钢子,在我家等候父亲回来给打针。有孩子,有大人,有的时候一晚上会有好多人等候。父亲一回来,赶紧洗手给他们打针,等全部人走了后才吃饭。谁家的小孩或大人有个头疼脑热,不厉害的,都会叫父亲去给他们挑针,十个手指的指甲两边挨个放血,稍严重的在眉心处也扎一针放点血,过两天他们就好了。有的人病重打针来不了家里,我的父亲还会到家里去给打针,还有住在人家家里给打针的时候。这些全部是免费服务,父亲说别的不会,就会这点,乡里乡亲的帮一把而已,母亲也从没有怨言,而且,谁家针没煮,拿到我家,我的母亲还会帮着煮针。给人打针一直延续到村上有了卫生院和私人开的诊所后才算告一段落。父母的这些作为赢得了村里人的尊重,困难时有主动借细粮食的,有自留地种菜给菜的……2008年时,有个已经在宁夏银川生活生意做的很大的姓张的,还专门回来看我父亲,就因为那时我父亲曾经常去他家给打针。还有一个姓孙的,他的一个儿子得白血病,我父亲那时经常给他儿子打针,有时还住在他家里。所以后来他经常给家送扫场扫院子用的红柳和汲汲。</h3><h3> 父亲闲了时,还会背着他的煅磨家具,走村窜户去给人家煅豆腐磨,挣一点小钱贴补家用。</h3><h3> 父亲放过羊,还给邻居家捎带放羊,从不收费。我那时就是个小羊倌,跟着父亲,在黄河边跑前跑后。中午,羊在拦河坝上休息,父亲和我也坐在拦河坝上,吃从家带的盒饭,吃完,父亲总会给我铺好东西让我小睡一会。现在想起来,那时,地为床,天为被,父亲在旁边守候,羊儿在旁边陪伴,岁月真是静好无限……</h3><h3> 父亲也是个热心人,懂得道理也很多,队里哪家闹矛盾了,或者有啥事情想不开了,经常会有人请他去调节……</h3><h3> 不富裕,可以说伴随了父亲大半辈子,但是,父亲的精神世界却从未贫穷过!尤其是晚年不再劳作时每天书不离手,也不断地说教着自己子女要多读书。他最喜欢去我的学校看孩子们放学的情景,他说一个个大小一样,一队队从学校门口往出走,多好……或许,在他老人家心里一直有个念书的念想……就算在病痛折磨的日子里,父亲都在看着书,记着笔记。父亲走后,土炕的席子下压着不少他的笔记,每每看到,我都会泪流满面……</h3><h3> 父亲坚韧了一辈子,他用他的品行影响和教育我们兄弟姐妹如何做人做事。他经常对我们说,不能争强好胜,要有个好名声。我能理解父亲口中的好名声的意思。就是做人和对人要老实忠厚,不能做对不起人和丢人的事。而对于我来说,就是不能对不起孩子对不起家长对不起教育。</h3> <h3>  我父亲去世那年,我代初三。每次打电话,他都嘱咐我他好着呢,听他说话声音多有力,不用担心。嘱咐我要好好教学,不要请假,不能耽误娃娃们的学习。于是,老实的我,从没有请一天假去陪伴有病的老父亲,甚至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当我赶到家里时,我的父亲,最爱我的父亲,这个世上唯一的无条件爱我的男人,已经穿好了所有衣服往地下抬。所有的支撑在那一刻全部倒塌……七年来,只要想起,我都会泪流不止……父亲走的很是安详,他安排好了一切后事,遗书里交代我们,把他葬在灵武东山清凉寺对面所在的那座大山附近,嘱咐我们不许大操大办,不许收礼,连同汉民最重视的三周年事宜都安排妥当,还说如果我们是孝顺的孩子就必须按他说的做。我们兄妹几个按照父亲的遗愿安排父亲的后事,出殡那天,队里很多人都自发的来送父亲,花圈排了很多,车也排了很多……事后很多人都说,父亲的葬礼是那个队上从来都没有过的……</h3><h3> 从1975年春到2012年冬,37年,父亲在那个村子生活了37年,他用他的忠厚老实,勤劳质朴,爽朗开明,大度宽容等品质影响了我们兄妹,也影响了他周围的人。</h3><h3> 父亲对我们兄妹是严厉的,生活的困苦以及中国男人固有的保守,使得他从没有说过他爱我们。同样的,不善表达的我们也从来没对父亲说过一句“我爱您”。我明白,父亲是爱我们的,他把他山高水深似的爱融入了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非常非常的爱父亲,用我们的成长成熟以及我们做人的秉性践行着对父亲的爱……</h3> <h3>  孙玉厚的一辈子几乎都在勤苦劳作中度过,一辈子过着缺衣少食的贫苦日子。他是最普通的农民,也是中国千百万农民中的典型代表。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勤劳、忠厚。他可以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即使贫困,但作为人的脊梁一直是硬直的!他用他最朴实的爱和善良教育影响着他的四个子女,他虽然贫穷但却因为子女而富有。</h3><h3>  我的父亲也是最普通的农民,他也像孙玉厚一样,深深地爱着我们,也在用他的品格影响着我们。我为自己有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h3><h3> 亲爱的父亲,今天,在这样的时光里想起您,打下这些文字,心里觉得很是温暖,因为我觉得您一直都在。</h3><h3> 亲爱的父亲,我相信,以您的为人,您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一定会过得很好,请您放心,我们在这个尘世里也一定会好好生活!此时,我想在这里说一句“老爹,我们爱您!如果有来生,我们兄妹依然要做您的儿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