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qq,生日快乐!</h3><h3> 才来新公司上几天班的qq,前天就在公司过了一个浓重的生日,昨天又和朋友吃大餐,ktv嗨歌不亦乐乎。</h3><h3><br></h3><h3> 但是今天,家人给她过生日____仅仅只是回到长沙的家吃顿饭。没有那么多高大上,不要生气啦!</h3><h3> 不过为了这顿饭,舅舅一家,姨妈一家,还有叔叔等,从昨天开始准备,从宁乡老家带来新鲜肉、鱼、鸡、牛肉,还有腊鱼腊肉,还有时令小菜以及水果等,早餐后分两台车一路护送到长。到家后几个人一刻也没有闲着,有的忙着搞卫生,有的撸起袖子淘米煮饭,切菜择菜,油煎慢炖,蒸煮爆炒,忙活两个小时左右,於一点半左右做出了一顿美味的大餐。</h3><h3><br></h3><h3> 我拿出了收藏多年的红酒,大家也没有喝(因下午着急赶回老家),都有些饿了,一顿快到斩乱麻式的美餐后,仅几壶功夫茶的时间,大伙就着急赶回家,明天读书的开学了,上班的要上班。</h3><h3><br></h3><h3> 一路马不停蹄,其中还有几人甚至坐都没有坐,做饭站着,吃饭站着,饭后也站着。这一趟着实辛苦。又加上电器全用上时,电表跳闸了,之后大客厅的空调只好关了,长沙温度不过两三度,所以没烤着火的几人只好冻着。</h3><h3><br></h3><h3> 想来大家特意来趟长沙,就为了新年来长沙的家热灶开火图个吉利,在家做饭吃饭干净卫生有气氛,当然家人们也为了替我省几个铜板。家人们也够辛苦,够冷的了,心里肯定不好受!当然,作为主人,我心里更是过意不去的!对不住啦,亲们!</h3><h3> (qq是我孩子的代称)</h3> <h3><br></h3><h3><b> 敲黑板,划重点!</b></h3><h3> 但今天,是我国对越南自卫还击战40周年纪念日!</h3><h3> 1979年2月17日,集结在中越边境上的中国军队,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对越南发起自卫反击作战。长达近10年的南疆战事自此打响。</h3><h3> 看了这篇剑客南疆写的文章《对越自卫反击战40年,你是否相信我化做了山脉》深有感触!如果不是作者提及,我们都似乎忘记了这场持续了将近十年的战争。</h3> <h3><br></h3><h3> 战斗打响的第一周,父亲就牺牲了。</h3><h3> 他搭乘的62式坦克遭遇伏击,被一根背包绳固定在坦克上的4名步兵同时死亡。</h3><h3> 卫生员找到父亲的时候,他的整张脸都被炮火扯飞了,只剩下眼鼻口的几个黑洞,卫生员用他残存的一点皮覆盖住脸的位置……那年他25岁。</h3><h3><br></h3><h3> 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些事情。再后来,我成了军事记者,我去过父亲的战场,走过蛛网般纵横交错的战壕,坍塌的暗堡和阴深的枪孔,星罗棋布的士兵掩体,还有铺满落叶的烈士陵园。</h3><h3><br></h3><h3> 这是时间上距中国人最近的一次大规模作战,为什么我们的年轻人却对这场战争如此陌生?</h3><h3> 大概是过于惨烈了吧,浑不似电视剧里的那些恢弘壮丽。在这场战争中,士兵们总是叼着烟,蓬头垢面甚至衣不蔽体,那些因为激动而扭曲的面孔瞪大的眼珠,那些满口粗话的指挥员,那些几乎能闻到尸臭的混乱战壕,会让如今满口情怀、精致生活的人们,感到不安。</h3><h3> 可,这就是打仗的士兵,真实的战争啊!</h3> <h3><br></h3><h3> 那是1979年2月17日,集结在中越边境上的中国军队,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对越南发起自卫反击作战。长达近10年的南疆战事自此打响。</h3><h3><br></h3><h3> 在东线战场,解放军4个军10余万人在许世友指挥下分14路进入越南境内,3小时后,北集团突破莫隆,向通农县前进,41军122师从广西平孟方向攻击朔江,41军123师368团进攻茶灵。</h3><h3> 同日,西线3个军约10万余人在张铚秀指挥下,从云南边境进攻敌军。</h3><h3><br></h3> <h3><br></h3><h3> 这是世界上两个最擅长游击战的国家之间的对决。作战的艰辛程度超出了指战员的预期。</h3><h3><br></h3><h3> 刚刚经历了文革动乱的解放军,军队严重缺乏作战训练,指挥观念老化,后勤保障混乱——钢盔都无法全员配齐,56式半自动步枪卡壳率奇高,炮弹时常发生炸膛,因为缺少后勤医疗保障,伤员死亡率居高不下。</h3><h3><br></h3><h3> 因为废除了军衔制,一旦本作战单元首长牺牲,很容易陷入群龙无首的状况。</h3><h3> 解放军赖以成名的大纵深穿插战术,也在越北的丛林山区,遭遇了极大的阻碍。</h3><h3><br></h3><h3> 更大的威胁是整个充满敌意的异国,身上藏着枪的妇孺、被下毒的水源、埋着地雷和竹尖的陷阱……</h3><h3> 在16天的作战中,解放军击退入侵越军,并攻克谅山、高平、老街等20多个边境要塞。</h3><h3><br></h3><h3> 中国军人为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根据原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广西、云南参战的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14800多人。</h3> <h3><br></h3><h3> 战争并没有结束,漫长的两山(老山、者阴山)轮战随后而至。</h3><h3> 1984年4月28日凌晨,解放军在大小20多个阵地同时攻向老山主峰,老山主峰被解放军收复。</h3><h3><br></h3><h3> 之后5年内,越军先后从南方,甚至从柬埔寨占领军、老挝驻军中抽出大量王牌军队进攻老山地区,但是老山上的中国军人再没有后退半步。</h3><h3> 为了收复和守卫老山,中国军人付出了3000多人的伤亡。</h3><h3><br></h3><h3> 老山脚下的“麻栗坡烈士陵园”,躺着900多名烈士,年龄最小的一位是山东茺州的一位叫做李涛的战士,他牺牲于1984年4月29日,牺牲时年仅16岁零6个月。</h3><h3><br></h3><h3> 1984年,20岁的马云第3次参加高考,被杭州师范大学破格录取;同一年,20岁的张朝阳正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就读。</h3><h3><br></h3><h3> 这个国家的年轻人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追逐梦想,而在祖国的南疆,一群同样年轻的士兵,正用血肉之躯抵挡侵略者的炮火。</h3> <h3><br></h3><h3> 在当年的采访中,曾有老兵写下了老山烈士火化场的记录,令人不忍卒读。</h3><h3> 在清理二团二机连烈士陈林湘遗体时,发现其口袋中有一纸条,上写着:“党支部,我上袋内有一元钱,替我交最后一次党费”。</h3><h3><br></h3><h3> 三月八日,送来12位烈士,其中,一团七连班长李桂友牺牲时,身负11处重伤,126块弹片。另有一名烈士被定向地雷击中,身上有208颗钢珠。</h3><h3><br></h3><h3> 一位回民烈士牺牲后被河水浸泡数日,全身浮肿变黑,手指触及便进肉中,其五官已经生蛆。</h3><h3> 一次深夜,一辆运送烈士的军车来到门前,护送的干部没有抬下放烈士的担架,只提下一个麻袋。护送的干部说,这是18名烈士,猫耳洞不幸被炸……打开麻袋,看到的是鲜血浸泡的泥巴和几块泥巴裹着的肉。经火化,18人只有5块骨头。</h3><h3><br></h3><h3> 还有一些战友连遗骨都没能留下,他们的牺牲记录是这样的:</h3><h3> 七连袁振华看到本连战士李某某于一九八五年一月十七日早晨在116前无名三号阵地被炸飞掀到悬崖下。</h3><h3> 二机连班长谢康生看到本连战士岳某某和吴某某,于一九八五年一月十五日下午在145阵地南一洞口,拉响爆破筒与敌6人同归于尽,后找到他们的手枪、冲锋枪,衣服和部分碎肉埋掉。</h3><h3>……</h3> <h3><br></h3><h3> 这些士兵的付出,远远不止于战场。</h3><h3>你也许还不知道,一位老山前线的士兵,退伍费才130元。这些钱在当时只够买一台凤凰牌自行车。</h3> <h3><br></h3><h3> 对越作战的这一代中国军人,在离开战场后,又恰逢改革开放和百万大裁军,整个国家都渐渐地告别了革命化的纯真年代。物质的不断丰富带来社会阶层的划分,而在战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生活无所依托的一部分参战军人,则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h3><h3><br></h3><h3> 历史不容忘却。只有了解了这些,如今的年轻人才会明白,为什么《芳华》上映时,那么多老兵会在电影院热泪盈眶。</h3><h3>有</h3> <h3><br></h3><h3> 有人记得那场战争,那些士兵才不会白白捐了血肉之躯,才不会真正死去。</h3><h3> 有人记得那些牺牲,才能激励后人带着无上荣耀,无悔赴沙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