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读《安格尔大宫女》

转眼分离乍

<h3><br></h3><div>小读《安格尔大宫女》</div><div><br></div><div><br></div><div>2019年初,作家苏二花的中篇小说《安格尔大宫女》登在《小说选刊》第二期上。</div><div><br></div><div>王者归来,自然想先睹为快,竟到处找不到一个邮局可买,年前托单位的同事去他家附近的邮局买,告之还没有上货呢。这年过到现在了,小说还没有看到,昨儿个突发灵感,给太原市图书馆报刊阅览区打了电话询问,居然有新到的2月份的《小说选刊》杂志,可惜已经借出去了,庆幸的是阅览区还有一本在馆的,只能看不能借,遂今日早早去了图书馆。</div><div><br></div><div>一直奇怪为什么叫安格尔大宫女这个名字呢?莫非是写宫廷里的事情?便输了名字上网查了一下,孤陋寡闻,原来《大宫女》是一幅法国著名画家安格尔的油画,画的是土耳奇宫廷里的一个宫女,扭曲了的裸背形象,以怪异的优美闻名于画坛。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名字呢?</div><div><br></div><div>净手翻开书,第50页,终于看到那几个激动的文字:安格尔大宫女。不想下一页便有一个醒目的文字框框了责编稿签,大概地评论了一下这篇小说。我顺眼看到,却又后悔看到,我喜欢看新鲜的小说,不想提前知道一点情节或者一点评论,这第二页就让读者看到评论,其实是很讨人厌的事情,这和剧透有什么区别?这个评论完全可以放在文尾么。</div><div><br></div><div>好了,我干脆剧透到底吧,把评论搬上来先看看,如果你想看这个小说可还没看过,最好跳过这段文字或者这篇文章你压根就不要再看了,不然下面的这段责编稿签会影响你的思路。他是这样写的:金庸先生逝世不久,一篇饱含金庸武侠小说知识点和精神气质的作品问世,具有别样的机缘和味道。十三岁的小城少女,春心与想象的萌动、对外部世界的好奇、被阅读与知识打开的视野,以及生活经验和眼界的局限,对接与纠结在一起。向往白马啸西风的侠客行,把身边的人想象成武侠小说中人物,最终却发现虚幻的泡沫下,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正如安格尔大宫女的塑像一般,内涵神圣,实际上却是粗糙的泥胎。小说中氤氲着一种古典性的抒情,同时又弥漫着日常化的生活经验,写尽了一个少女的春心和江湖心,是一篇颇有特色的中篇小说。也不知道这段小评论作者认可否?</div><div><br></div><div>有侠骨,有柔肠,有剑胆,有琴心,多么完美的武侠小说中的男人。汗颜自己居然没有读过武侠小说,其实自己压根儿就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在上中学时常常艳羡那些疯狂地读武侠小说的同学。现在突然觉得,是不是该看上两三套武侠小说了,要不在别人谈什么虚竹什么师太的时候,我跟个傻子一样在听天书。</div><div><br></div><div>初读文章感觉好像是说一个少女的情窦初开,看到两个喜欢的男孩,心里充满没来由的喜欢而致的幸福。再读下去,随着许多人物的出场,就感觉作者想表现一个变革中的县城,做为一个中篇似乎又短了些,而这个安格尔大宫女仅仅是小说中的那砣黄泥让食客们理解成黄色的欲望吗?应该不是吧,她有一种扭曲的美,夸张的美,粗糙的美,零乱的美,这个变革的小县城不是一个大的安格尔大宫女吗?那么多的乱象,那么多的扭曲,那么多的不如意,可是你又敢说这个变革中的小县城不美吗?没有一种在变革中前进着的美丽吗?我的水平也只能理解到这里了。</div><div><br></div><div>作者的文字总是很有意思,什么样的脑瓜子才能跳跃出这样的文字?比如咱们要说有钱肯定会这样说,我要有了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作者却是这样说的:“我要有钱,有很多能让我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的钱。”逆向思维,出奇制胜。</div><div><br></div><div>文中不停地穿过或者隔着一个幽深而窄长的门洞,前后竟然出现了24次之多,作者为什么要屡屡提及这个门洞呢?这个门洞有什么隐喻呢?是很难通过很难穿越的意思吗?我还是很难理解,欣慰的到是有一个幽深而窄长的门洞居然还让我看出了一个错字,编辑写成了幽深尔窄长的门洞,说这可能有点无聊,可是我总觉得能给喜欢的文章挑一根小刺刺出来,对我而言不啻是一种鼓励,哈哈。</div><div><br></div><div>作者说门洞时还提及了波粒二象性的存在,让我好理解了半天。我惊讶于作者,一个喜欢文学的青年理科知识竟然这般的丰富,又想起作者在小说《社火》中很细致地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前所未有的沸腾,真是个全才!或者说想写好小说你就不得不是个全才。</div><div><br></div><div>我保留了一张比主人公小树年龄稍大点的照片,一个飘逸的少女在河水中濯足,河水潺潺,清且涟漪,少女杏眼削腮,清新可人。这张照片与她的文字,我已相看两不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