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退休人本来就无所事事,过年节更百无聊赖。既不打牌,也不喝酒,老婆孩子不在身边,拜年访友早就不必走门串户了,只需编个热情洋溢的祝福语,食指一点,就传遍全球,传给该问候想问候的亲友。天天下雨,我又没有自己的武馆,打拳也打不成。 只能在家里瞎琢磨乱操心。</h3><h3> 突然想到一件不算小的事情,应当去办。</h3><h3> 夫子庙是南京标志,外地人不到夫子庙不能算是到过南京;南京的“年味”在夫子庙,不到夫子庙好像没有过年。前几天,陪老伴去逛夫子庙,游览灯会,尝各种风味小吃,很开心。</h3><h3> 可是,刚进景区,举起手机拍摄牌楼,突然发现牌楼上写的竟然是</h3> <h3> 大吃一惊!这哪是“古秦淮”,分明是“古毒淮”呀!急忙转到背面看看,正儿八经是赵朴初真书墨迹——</h3><h3><br></h3> <h3> 顿感自己孤陋寡闻、才疏学浅。回来后拿出作课题研究的功夫,搜索枯肠穷尽所能进行查阅思索论证。发现:这是狂草体“古秦淮”,此字念“秦”不念“毒”。原来就是这样的。因难认、会误读,曾经改成赵朴初楷体,但有人看着不古、不像,于是恢复,于是门额用了正、草两种字体。</h3><h3> 至于题字者何人,不得而知,有人猜可能是从字典集字而成吧!</h3><h3> 我不甘心到此为止。字典?集字?究竟是何人墨迹呢?</h3><h3> 于是去查《狂草字典》,影响较大的有二十几种,与此字相相像、基本可以认定的是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所写的草“秦”</h3><h3><br></h3> <h3> 至此可知,此字念“秦”不念“毒”,应当没有问题。并且,无论是题字还是集字,此字是王铎手迹,也可以确认了。</h3><h3> 可是,王铎是何人?为何不用别人字体却用他这个容易读错的字呢?</h3><h3> 再去查“王铎”,原来此人非同凡响,原来此人与夫子庙关系密切。</h3> <h3> 王铎者,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为东阁大学士。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日本人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甚至有“后王(王铎)胜先王( 王羲之)”之说。<br></h3><h3> 王铎写字十分了得。传说有一次,皇帝让他书写一幅匾额:天下太平。楷书巨匾挂起,在一片赞扬声中,一个太监忽然发现“太”字少了一点,成了天下“大”平。众人惊愕,正待发问。但见王铎手握颓笔,饱蘸浓墨,将笔向匾上掷去,不高不低,不歪不斜,恰好点在“大”字左下方,遒劲洒脱的一个“太”字展示在众目睽睽之下。一片喝彩,齐夸神功。皇帝惊喜万状,脱口赞道:“王爱卿真乃神笔也!”从此“神笔王铎”驰名天下。</h3><h3> 王铎神笔,其字有资格高悬牌坊。可是,他与夫子庙、与贡院街有何瓜葛干连呢?</h3><h3> 原来王铎曾是“江南贡院”的CEO.传说王铎18岁中举,20岁中进士,21岁入翰林,22岁放江南主考。轿前有大旗两杆。一写:“十载寒窗读书苦”,二写“奉母命不出难题”。人们向轿内一看,见主考大人却是位年轻书生,根本不象年高德劭的饱学之士。于是窃窃私议,有人说他或许是膏粱子弟、官家少爷,凭着爷老子当大官放主考,哪有真才实学!恐怕顶多也只知“子曰学而时习之”罢了。王铎在轿内听得清清楚楚。果然第一场出的试题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许多人轻描淡写一挥而就,很快交卷。第二场,依然原题,内容不许重复。这下可难住了众举子。第三场,还是同一题目,众举子叫苦不迭,无能应对。大部分人搜尽枯肠,交了白卷。发榜之后,举子拜师求教。王铎哈哈一笑,当众挥笔,照题一气写成七篇词藻雅丽、文情并茂、议论精当、篇篇各异的奇文。一时文惊四座,声威并振。当时别家中魁挂匾,文为“江南才子”,唯有王铎家门首悬匾上书“才压江南”。</h3><h3> 如此才情,这般睿智,其墨迹“古秦淮”悬挂于衣冠文物、文采风流,魁星高照、金粉荟萃的秦淮河、夫子庙,可谓当之无愧。</h3><h3> 不独有偶。在夫子庙,不仅是贡院街两端牌坊上的“古秦淮”,还有秦淮八艳李香君故居“媚香楼”匾额,据传也出自王铎之手。</h3> <h3> 细心者也许已经发现,既然都是王铎墨迹,为何“古秦淮”用狂草,而“媚香楼”用行楷呢?今人无法当面请教王老先生,只能靠揣度、猜测了。或许是书家希望用狂草体表达文人志士的豪放与豁达,用行楷体衬托李香君“花容兼玉质、侠骨共冰心”的气节与风姿吧。</h3><h3> 闲来无事,无事找事。无事不可“生非”,要尽量“生是”。遇到有趣的事情,看一看,想一想,打发时光,弄个明白,也算一种乐趣。对“古秦淮”牌匾穿凿附会,胡思乱想、胡诌八扯,说出这么多废话。愧对朋友诸君,仅只聊博一笑。惟愿看到对此匾额有专门研究的专家学者道出原委,予以教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