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古文有语句: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或许,这句话就是我们出去国外看看的最朴素的动力。因为出国旅游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件常事,但对我们来说是需要解决很多实际困难的。</h3><h3> 已亥年春节假期,我们简单地体验了一次自由行,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和布里斯班的大街小巷逛了一回。澳大利亚位于地球的南半球,气候季节和我们的地方相反。它的国土面积约七百多万平方公里,只有二千三百多万人口,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h3><h3> 毕竟,是在异国他乡,所见所闻,与我们国内日常略有不同,颇有感受,为防年老忘了这次曾经,特记下这次澳洲印象。</h3> <h3> 印象之一一交通</h3><h3> 我们是从深圳起飞出发的,在深圳的那几天,在朋友的安排下,非常享受深圳的气派、繁华、高端和现代化。朋友却说,当你去了澳洲后,可能就觉得深圳不怎么样了。实际上,从道路建设和城市景观等来看,澳洲是无法和咱们的深圳相比的。无论是市区道路还是商业街道,澳洲的路几乎都很小很弯,没有我们所常见的笔直大道。无论是新加坡机场、悉尼机场还是布里斯班机场,都远远比不上咱们深圳的宝安机场的气派堂皇、开阔明亮和现代化。这一点,咱觉得作为中国人非常自豪。</h3><h3> 我们在悉尼机场下机后,乘车进入悉尼市中心。我抬头四望,没有见到我们所期待的高楼大厦,前后左右的建筑似乎在国内某小镇见过,一般三四层楼居多,很少见到十层以上的房子,更多的是低层砖筑小窗房子,这也许就是他们的特色。再看看街道,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大马路,一般都是两车道双向的小柏油路且行人很少很少。若非要做个比较,这在深圳只能算是个小巷。印象最深的是布里斯班的道路状况。<br></h3><h3> 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算是第三大城市,市区的道路大多的都是双车道、顺坡而建、并不笔直的,没有看到立交和天桥,行人过马路需要在路口按一下过路按钮,等绿灯亮起再通过,与我们国内的定时红绿灯是不一样的,这也许是因为一般情况下是没有行人等待红绿灯的原因吧。所以,在布里斯班,没有车水马龙、没有成群结队过马路的现象。但是,几乎所有的道路都是顺坡而建,忽上忽下,且又小又弯,司机须十二分用心且严格遵守规则才行。</h3> <h3> 印象之二一城市</h3><h3> 据说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之一,若按我们的惯性思维去猜想上,澳大利亚的城市一定是高楼林立的地方,比如我们的广州、上海、香港等城市,无处不有耸入云端的标志性建筑,这些,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和布里斯班是很少的。比如说悉尼塔,我们是几乎去到了塔下才发现这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悉尼塔。当然,悉尼歌剧院和悉尼大桥还是很好气派和很有特色的,歌剧院和大桥既比邻又隔海相望,共处于悉尼杰克逊海港,在海湾中看这两座伟大建筑,这是一幅非常完美的图画。</h3><h3> 我们开车到布里斯班市附近的一座最高山,俯视布里斯班全市时,才知道这座城市很大很大,但是市中心其实很小很小,目测只有不够百来幢高楼大厦相对集中的在画面中央,而望不到边的几乎都是别墅。</h3> <h3> 印象之三一市民生活</h3><h3> 在悉尼,只是觉得人少,在布里斯班,在居民区几乎见不到人。只有在商场、景区才看到相对多一点的各种肤色的行人。</h3><h3> 我们在因杜鲁皮利火车站等车,火车站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和十个八个客人,车箱有的是空着的座位。就算是在市中心乘座公共汽车,也总是的有座位让你坐下。我想,在澳大利亚,应该没有熙熙攘攘这个词,更不可能理解熙熙攘攘的意思。</h3><h3> 布里斯班早我们两个小时的时差,当地时间五点多钟天已亮,但他们总要等到上午九点才开门做生意。所以,无论你起床多早,也要等到他们开张才可以买到早餐。</h3><h3> 我们来到公寓对面的一家咖啡店,那是一家中国人在经营的小店,我是可以和她们说中国话的。客人很少,但那两个女店员很忙,点餐、冲咖啡、擦桌子、拖地板、收款等都是一起做的,她们的桌椅很干净,我曾用手去直接擦餐台,真的一尘不染,让人觉得舒服。他们的早餐一般是牛奶、咖啡、蛋糕、面包之类。</h3><h3> 让我们佩服的是他们的自觉,在小店的对外窗口,只有有两个客人,他们都是自觉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排队。在市区的大街小在市区的大街小巷中,我们还未发现有店铺或类似我们国内的菜市场,他们的商店是集中在一个大型室内市场的,其实这个市场就类似我们的大街,衣帽行、珠宝行、餐饮行、超市、专卖店、酒庄、药店、保健按摩等等(这种模式在咱国内大城市也有)。</h3><h3> 在这个市场买酒的经历让我难忘。那天是咱们的春节,我们已经买好了牛肉和其他下酒菜,就等买酒了。我们在酒庄的陈列柜中选好了中意的红酒,当儿子去结账时被店员告知,凡看起来不满25岁月的,需要出具有效证件且年满18岁才可以买酒。不然警察追究起来要罚款加吊销执照。我儿子也的确不满25岁月且不带护照在身,虽然极力解释是为父母买的,都是不可以的。在这个店买酒失败后,我们怀着侥幸的心理去到另一家酒庄试试,也是一样的情况,一样买不到酒。估计若是我自己去买,也许能够买到。这一餐,我们只好以可乐当酒了。</h3><h3> 在一家日用品超市购物付款时,我们经历了一次自行结账付款的全过程:那里有好几台自助结账机器,客人自己将所购物品逐一扫码,自己刷卡付款后,将物品装入自带的背包,然后就可以离开了。虽然也看到有工作人员在另一处出口和客人在结账,估计是那是另一种结账方式。全过程无人来问问或查查的。我曾问问儿子,会不会有人不结账就也能够把物品带出?儿子说不知道,反正我们不会去试试的。在澳洲见过他们的自觉行为还有上车下车上船下船等等,都是自动自觉刷卡的。同样,我也问问儿子,可不可以不刷卡就能上车的?同样,儿子说不知道,反正我们不会去试试的。是呀,我们为什么要去尝试那种不应该的事情?还有一点与我们的广东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市场是要在下午五点半前下班收摊的,市民需要购物需要在市场下班收摊前去完成。当然晚上还在经营的是酒吧,是另外的地方。</h3> <h3> 印象之四一居住</h3><h3> 在澳洲,虽然看不到气派的高楼大厦和发达的交通系统,但他们居民居住的地方是令人羡慕的。据说要是入住酒店或宾馆是很贵的,所以我们在悉尼选择了入住公寓。那是一种独立两居室套间,房东已经为你准备好了我们能想到的大多数设备和物品,包括厨房各种设备用及做饭做菜所需的配料,其实比咱自己的家的设备还齐全。在昆士兰州的黄金海岸,我们有机会享受了一次住别墅的待遇。房东男主人穿着夏装光着脚在别墅门口迎接我们,他们夫妇在客厅向我们介绍别墅的情况,相当于在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然后就将这个“家”交到了我们的手中。这是一处两层结构的私人别墅,房东住在二层,我们租用了这里的一层,包括两个客房、一个在大卫生间、三个不同功能的客厅、客厅中有陈列架,摆放着各种摆件或图书,还有一个开放式的共用厨房和餐厅、有客人专用的冰箱等等,别墅有前庭后院,后院还有一个可以举行party的地方,有专用烧烤设备,还有一个好大的游泳池……光脚走在这个别墅的每一处都觉得十分惬意,而这一天的房租费用与在我们所在县城三星级酒店普通双标客房差不多,才四百多人民币。这次经历让我们大大地开了眼界。据一位在澳洲的朋友介绍,我们所看到的一望无际的星星点点的别墅就是当地居民的家,他们要经常在庭院里割草,而我们想找个地方种花都难。</h3> <h3> 印象之五一鸟的天堂</h3><h3> 我们在澳洲的每一个清晨都是被鸟叫醒的,当然有悦耳的小鸟叽叽喳喳,也有令我们讨厌的乌鸦在叫。我们在大街上散步,鸟也在大街上溜达,我们在公园休息,鸟就在我们的身边玩耍,我们在悉尼的邦迪海边广场就看到小孩子和海鸟一起戏嘻的场面,在黄金海岸的海边餐厅,我们看到了海鸟就在暂时无客的餐桌上散步的情况,更不说在海水中游人和共浴一池的情景了。我曾用手中的面包渣向小鸟示意,它竟然大大方方地到我的手中啄食。其中有一点不明白的地方,虽然到处有鸟,但并不发现很多鸟粪,并不觉得脏,也许他们有自己的管理办法。我们相信,在澳洲,鸟得到的不仅是保护,而应是是尊重,鸟已经成为澳洲居民了。</h3> <h3> 澳洲那么大,我看到的只是局部,对澳洲的了解可能未及皮毛,但的确实见到了很多新鲜事,很长见识的。</h3><h3> 再见,悉尼,再见,布里斯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