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人间至味是清欢,陶渊明的诗充满了人间至味,道出了世间智慧。今天就让我们借陶渊明的诗,去感受他的隐士情怀;领悟他“舍与得”的人生境界!</h3> <h3> 陶渊明生于魏晋时期,山河破碎,战乱不止,时局动荡,那是何其灰暗的时代。在他八岁那年,其父仙去,陶渊明跟随母亲,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陶渊明29岁为官,五起五落,于42岁归隐田园。他成为了古今隐逸诗人之宗。</h3> <h3> 本诗饱含了诗人舍与得的人生境界。古时的读书人都有一个治世的梦,陶渊明也不例外,然而东晋朝廷政治腐败,官场混乱勾心斗角,朝堂已然成为了黑暗的渊薮,现实破碎了他的治世之梦。他选择了舍弃世俗的名利,去寻找那个属于他自己的桃花源。</h3> <h3> 曾因是世家子弟,理当继承先贤而踏入官场;</h3><h3> 曾因是儒家学子,义当修齐治平而迈入朝堂;</h3><h3> 曾因是一家之主,情当求禄养家而没入宦海。</h3><h3> 几番风雨,几经沉浮,终依循了本心,寻归自然,得诗中所言的田园生活。</h3> <h3> 对于本诗之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说法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夸大的说法,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从为官角度来看,二十九岁为官四十二岁归隐,确实为十三年不假。若从少时读书为儒家学子来看,读书那一刻便是为入世做准备,那“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说法也未尝不可,见仁见智。</h3> <h3> 在陶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性之光”,不沉迷物欲,崇尚精神;不摧眉折腰,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坚守本性。</h3> <h3>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的追求,当这追求如夜空中的星斗,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会有烦恼和痛苦,我们要做的不是在困苦中消沉,而是要学会舍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