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南极游记

皇家巨星

<h3>  南极洲一一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也称第七大陆,是围绕南极的大陆。它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其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由围绕南极的大陆、陆缘冰和岛屿组成; 它的四周濒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 其总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9.4%,位于七大洲面积的第五位。它是地理緯度最高的一个洲; 是跨经度最多的一个洲; 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 是最冷、风暴最多、风力最大的陆地; 它大陆面积的98%被冰雪覆盖,存儲了全球90%的冰雪和70%的淡水,是一个绝好的天然冷库,也是全球最大、最干净的淡水库。</h3> <h3>  南极洲,这个渺无人烟、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除南极动物外,没有定居居民,每年大约有4千名科考人员和捕鲸队进出。近年来,隨着科考热度的增高,旅游业逐渐兴起,估计2019年赴南极的旅游者会逾1万人。我和85岁的老伴一一不倒翁(微信名)有幸获得游轮船长颁发的赴南极证书,证明我们於2019年元月16号穿越了南緯66度33分线。</h3> <h3>  梦魅以求的"南极行"终于在2019年初得以实现。元月7日夜晚,我们"企鹅队"和"海狮队"的大部分旅友(有部分朋友从上海啟程)在"尊享新之航"旅行社的、领队兼高级摄影师的帅哥李天波和美女王迪的帶领下,从北京首都机场乘飞机,开始了这次长达22天的旅行。</h3> <h3>  途经迪拜,到达阿根廷的首都一一布宜诺斯艾利斯。在阿根廷,最壮观、最刺激的景点莫过于跨巴西、阿根廷两国的伊瓜苏瀑布了!</h3> <h3>  真正的“南极行",是从"世界的尽头"、地球最南端的城市一一阿根廷南端的、只有6万5千人口的别致美丽的小城一一乌斯怀亚开始的。这个小城依山面海而建,街边全是童话里才会出现的那种属于白雪公主的可爱的小木屋,让人流连忘返。</h3> <h3>  元月14号下午四点整,我们汇同由上海出发的朋友们一起,登上挪威藉的“午夜阳光号"邮轮。邮轮上有120名工作人员,这次全船的游客共277名。</h3> <h3>  上船的第一件事是办理登船手续。每个游客首先取得一个掛在胸前的“巡游卡"。巡游卡上有游客的照片、个人信息和入住游轮的起止时间等,它将记录游客巡游、登陆的上下船信息。此外,它还是游轮客舱和一些活动室的门卡,也是与游客个人信用卡捆绑在一起的船上的消费卡。为了南极的生态保护,南极“拒绝塑料",船方还赠给每位游客一个特制水杯。</h3><h3> 办完登船手续,游客直接进入自己的客舱,两天多前 放置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宾馆里的行李箱 已经在客舱里等待着自已的主人了。</h3> <h3>  我们的舱房虽不大,但美观实用。硕大的电视屏上会实时播放游轮的航行状态以及各种安全知识; 还可以从窗户向外观看湛蓝的海洋和海洋里漂浮的大小、形色不一的漂亮的冰体; 床头有电话和扩音喇叭,扩音喇叭里用中、英两种语言播报各种活动信息,甚至会突然听到“游轮的××度方向有座头鲸出现!请游客到甲板上观看"的震奋人心的消息。</h3> <h3>  第二天,船方赠给每位游客一件防风、防水的冲锋衣,红衣绿帽在冰雪南极显得格外漂亮!还免费租借给每位游客登陆、巡游时用的粘在衣袖上的登陆臂章(我们9组的臂章是绿色的)和长筒登陆靴。救生服就掛在游客自己的舱房里。</h3><h3> 这是全副武装的我们二人。</h3> <h3>  我们企鹅队的可爱、可敬的领队帅哥一一天波,比我们多了一件黄马甲,以示区别。</h3> <h3>  餐厅的早餐和中餐是自助餐,晚餐则有自助、西式正餐和烧烤三种,丰盛而味美!另有酒吧为有需要的客人服务。</h3><h3> 在游轮上,设有图书馆、健身房、桑拿房、商店、酒吧、医务室、洗衣房、两个戸外按摩浴缸、无障碍设施和邮政服务等。</h3><h3> 下面是朋友拍摄的户外按摩浴缸和游轮上的直升飞机停机坪的照片。</h3> <h3>  登上游轮不久,船就啟动了。首先要穿越骇人听闻的、汹涌而骚动的、通常需航行48个小时的、世界上最暗藏危险的海域之一一一德雷克海峡。</h3><h3> 据说,通过这个海峡时,多数人会晕船。听说我们团队也有一些旅友晕船,有的甚至呕吐得一沓糊涂。有人调侃说,晕船人"一言不发,二目无神,三餐不吃,四肢无力,五脏翻腾,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九(久)卧不起,十分难受“。在游轮相隔不远的墙壁上,船方都贴心地为晕船的游客放置了呕吐时所需的纸袋。</h3><h3> 我们这次很幸运,是顺风,只用36个小时就通过了德雷克海峡。我和老伴也早有准备,提前吃了一片晕船药,36个小时的航行中,没有任何晕船反应,顺利通过海峡。</h3><h3> </h3> <h3>  登上游轮的当天晚上,船长举行欢迎酒会,向游客介绍安全信息和航行实用信息,並介绍船上的主管人员和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探险队成员。</h3> <h3>  举行强制性的安全简报,所有人必须参加並要签到,否则不能参加在南极地区的登陆活动。</h3> <h3>  36个小时的航行,穿越了德雷克海峡,到南极了!我们到南极了!</h3><h3> </h3> <h3>  我们到达的地方是南极半岛海域,属西南极洲,是南极大陆最温暖的地区。南极这块"净土",有它极严格的保护要求和措施,对所有外来人员的要求是“ 只能留下脚印,只能帶走照片"!登船的第二天,所有游客按要求对自已用于南极登陆的外衣裤、手套、帽子、背包、相机包等进行了严格的清洁处理; 每次登陆回来,还要将登陆靴进行清洁、消毒; 还要求游客登陆时不打扰动物,说话声音要低,要尽量避开动物的"高速公路(通行路线)",不能与动物有亲密接触,例如,与可爱的企鹅最短的亲密距离是5米以上; ……。</h3><h3> 1961年生效的、由12个国家签订的《南极条约》,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加入。"条约"规定南极仅用于和平目的、冻结领土要求、保证科考自由等等。</h3> <h3>  游轮上,除了登陆(换乘小艇到某一岛上游览)和巡遊(换乘小艇在某一水域游览)外,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专家讲座,电影,用显微镜观看古冰、岩石、南极海鸟羽毛,马老师(博物专家Marcel)画画,马老师绳结,音乐会,演出,服装表演,摄影展等等。除此,还有一些个人自愿参加的自费项目,例如,皮划艇探险,摄影探险,露营,雪鞋徒步等。</h3><h3> 这是马老师在讲座后回答游客提问。</h3> <h3>  探险家讲师Carol在讲座时与游客学员互动。</h3><h3><br></h3> <h3>  这是"不倒翁"画画后,马老师发给他的奖品。</h3> <h3> 皮划艇探险</h3> <h3> 露营</h3> <h3>  元月16号,到达南极的当天下午,我们就进行了第一次登陆一一登陆扬基港,一座海岬形成的天然良港。最吸引游客的,是大约有4千对繁殖中的巴布亚企鹅一一嘴细长、嘴角呈红色、眼角处有一白色三角形,显得眉清目秀、潇洒风流。</h3><h3> 第一次在南极登陆,我们俩都兴奋致极。我们第9组计划17:00下船,但我们早早地就做好了准备: 按要求全副武装。在冲锋衣内穿了薄羊绒衫和薄羽绒服,防水裤里穿一条薄羽绒裤,每人还戴了里外两个手套,臉上涂了厚厚的50+防晒霜。可是登陆后才知道,南极半岛真的没那么冷,羊绒衫全汗湿透了!特意买的漂亮的防水手套也未派上用场。!</h3><h3> 不过,还是要说一下,南极天空的紫外线确实太强了!在第三天的巡游中,由于下雪,眼镜的雾气致泪水弄湿了脸上的一小块皮肤,晩上发现这一小块被晒伤了!建议朋友们在南极要随身携带高倍防晒霜。</h3><h3> 我们乘坐小艇登陆扬基港。 </h3> <h3> 我俩在扬基港</h3> <h3> 在岸边休息、晒太阳的企鹅</h3> <h3>  在南极,每天登陆和巡游的全程,都由探险队长、德国地质学家Steffen按照气象专家提供的天气信息,随时更新活动安排,决策登陆、巡游的地点和时间。</h3><h3> 元月17号9:00,我们第9组开始登陆布朗断崖。登陆结束后不久,又于11:30在布朗断崖附近海域巡游。</h3><h3> 布朗断崖位于南极海峡岸边、南极半岛的最高处。这座高达745米的悬崖,其高耸的锈黄色的绝壁是火山的起源,海滩上到处是熔岩"炸弹“。这里是巴布亚企鹅、阿德利企鹅等海鸟繁衍下一代的圣地,也常有威德尔海豹来此做客。下面几张照片是在这里拍摄的。</h3><h3> </h3> <h3>  企鹅们整齐地排队,行走在牠们的“高速公路"上。也有个别"调皮蛋"跑出队伍哈。</h3> <h3> 我俩在一个陸地冰川旁</h3> <h3>  元月18号,我们巡游以荷兰女王威廉米娜命名的威廉米娜湾。海湾周围的群山和高大的冰川,以及形似金字塔般的大冰山和形色各一的小浮冰,尤其是那些在其它地方难以见到的蓝色的冰,构成一副生动的画面!海湾还常常能看到前来觅食的座头鲸(也叫大翅鲸)和海豹等。遗憾地是,座头鲸"动作"太快,我还未来及按下快门,牠就又钻入水中了。</h3> <h3>  那蓝色的冰山和浮冰真漂亮!其实,冰本身是无色的,但冰中是含有空气的,封存在冰中的空气经长时间的挤压,体积缩小,冰密度加大,阳光经其散射后发出的光为蓝色,这样,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就是蓝色水晶一样的冰体。我们把这种冰叫做蓝冰。</h3> <h3>  上面说到冰川、冰山、浮冰等,其实,还有很多像冰盖、冰原等概念,把我弄得“不知道南北"了。我上网查、向明白人求教,终算迷迷糊糊地知道了一些。</h3><h3> 简单地说,冰盖就是覆盖着广大地区(面积大于5万平方千米)的极厚的冰层。南极和格陵兰是地球上的两大冰盖,其中,南极冰盖比南极的陆地面积还要大很多。而冰原则是覆盖面积少于5万平方千米的冰盖。</h3><h3> 冰川是大量冰块堆积形成的、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观,是一巨大的流动固体。它是在终年冰封的高寒地区的积雪,经重力或冰川间的挤压沿斜坡下滑形成的。</h3><h3> 终年不化的降雪逐渐堆积成的冰盖,在重力作用下,处于不断运动状态,並由内陆中央缓慢向沿海方向移动,在海湾地区突入海洋,形成冰架(陆地上的冰川或冰原流入海中,並浮在海上的大片冰)。冰架上的冰继续向深海方向移动时,会发生崩解作用,便形成一座座冰山漂向大海,直至融化。简单地说,冰山是从冰盖分离出来的,而浮冰则是由海水冻成的海冰。</h3><h3> 怎么样?能给我一个及格分数吗?</h3><h3> </h3> <h3>  丹科岛是位于依若拉水道南端、格兰汉姆地西海岸线的一个16公里长的小岛。有超过1千7百对巴布亚企鹅在这里繁殖。元月19号,我们先在该岛海域巡游,之后又登陆该岛。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漂亮、壮观的冰川,还看到许许多多晶莹剔透、各种形态的浮冰和冰山,简直如同进入仙境!更让人兴奋的是,有一只海豹在冰川上懒洋洋地晒太阳!</h3> <h3>  南极一年中只有暖季(11月至次年3月)和寒季(4月至10月)两个季节。寒季的南极常会出现极夜,而暖季则常出现极昼的壯观景象。在我们到达的南极半岛海域,日落和下次日出约相距5小时左右,而且,在这个时间段里,天空只是稍微变暗了一点,並不像夜色。这是我拍摄的南极晨曦。</h3> <h3>  在南极半岛附近海域,夏天(暖季)的平均气温约摄氏零下5度至5度,在没有风的时候,我们巡游或登陆时是不会感觉冷的。但在有风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同样气温下的体感温度却下降了很多!您看看我这张照片,脸全被遮盖住了!风刮得脸疼呢。</h3> <h3>  南极的气候特点是"三极" : 寒极,风极、旱极(全年平均降水量仅55毫米,且多以雪的形态出现,被称为"白色沙漠")。它的另一特点是气候的不确定性,一会儿艳阳高照,突然间就风雪交加。18号的巡游曾因当时威廉米娜湾风大,将巡游时间推迟了一个小时。更为严重的是,原定于元月20号上午9:00开始登陆纳克港,下午巡游,可是气候突变,不得不改变登陆线路。就这样,一天经过两次更改线路,直到下午13:00才开始登陆洛克雷港,巡游也取消了。</h3><h3> 洛克雷港是英国1944年在南极半岛地区建立的两个站点之一的A站,一直使用到1962年,之后失修停用。1996年经南极遗产基金会重修,使它成为南极受访最多的地点。目前此站仍保有1950年代的面貌,作为博物馆运营,设有邮局和纪念品商店,其收益全部属于南极遗产基金会。岛上有许多逗人喜爱的企鹅等南极动物。</h3> <h3> 博物馆</h3> <h3> 母子仨</h3> <h3>  保护孩子,高声尖叫着驱赶危及孩子安全的牠鸟。</h3> <h3>  白色海鸟是南极的土著居民一一南极雪海燕,另一位是帽带企鹅一一其脖颈部有一条像帽帶一样的黑线。</h3> <p class="ql-block">  除了气候的突变会迫使随时更改行动方案外,海上的冰山、浮冰等也是影响行动方案执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海上看似静止的、实际在移动的冰山或浮冰,特別是有的金字塔形或尖顶形冰山,其水下部分伸出巨大的底盘,像暗礁一样帶给船舶极大的威胁。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在穿越南极时,被浮冰和冰山所困,差点全军覆没。历史上有无数船只因为撞上冰山而沉没。</p><p class="ql-block"> 元月21日下午,实然听到"准备很快通过壮观漂亮的利马航道,请朋友们到甲板观看"的播报,我们飞快拿上御寒衣服跑向甲板。很快,利马航道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但是,整个航道布满了浮冰!游轮开始转向,“通过利马航道"泡汤了。</p><p class="ql-block"> 利马航道,这条长11公里、宽1千6百米,最狭窄处仅约8百米的水道,受两岸冰山、浮冰和碎冰的堆积挤压,可通行的航道更窄。航道两边群峰对峙,峰顶高超过3百米,海冰随处可见。它是整个南极的"长江山峡",是南极景点中最美的峡湾之一,是南极半岛最美的水道。这条雄伟壮观的水道,帶有几分诡异气息。去过的人说“ 它很迷人,但总帶给人几分畏惧; 它很吸引人,但又奇特。在晴朗天气时,来这条神秘航道,是一种超级享受"。 但我们这次无缘享受这一壮丽景观。</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从有近4千张南极照片的相机里找出的唯一一张、游轮转向时急急拍下的、布满浮冰的利马航道入口处的照片。</p> <h3>  21号上午8:30开始登陆达摩依角/利恩湾。达摩依角上的“达摩依小屋"曾被英国用于航空中转,2009年,它被指定为第83号历史遗迹(屋内立一纪念碑),並对公众开放参观。距“小屋"不远处,有个挪威的一人工作站,游客们纷纷在那里留影纪念。</h3> <h3> 挪威一人工作站</h3> <h3>  这是岛上的另一个小屋。</h3> <h3>  85岁老伴"不倒翁"与77岁的探险家在这里合影留念。</h3> <h3> 雪中企鹅</h3> <h3>  利恩湾上的这只海鸟名为贼鸥。看样子,牠是在孵育下一代,不然,牠怎能这么“老实"?</h3><h3> 南极海鸟一一贼鸥,是生活在南极乔治岛上的一种凶顽强悍的稀有鸟类。牠们的飞行能力很强,与其名字一样,“从娘胎里帶出来"的贼性(!)极强!一般地,成年贼鸥一次孵出两只幼仔,其中先出生的“老大"具有绝对权威,但绝无“孔融让梨"之说,甚至会将其弟弟/妹妹赶出“家门",使之成为牠鸟的盘中餐。</h3><h3> 贼鸥是明目张胆的惯偷抢匪,霸牠鸟的窝,抢牠鸟的仔!牠以企鹅幼仔为食,常常在成年企鹅防备松懈的时候叼走其幼仔。</h3><h3> 当然,从生态平衡来说,贼鸥的"劣迹"也是在执行维持南极生态平衡的"天职"。牠是一种受保护的动物。</h3> <h3>  最后一次登陆是元月22号下午登陆欺骗岛/电话湾,我们第9组是晚餐后的18:45开始的。</h3><h3> 欺骗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上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此岛是一处独特的环形火山口,是一座由黑色火山岩构成的小岛,是南极洲的活火山之一。火山坍塌的缺口形成了一条通往火山口内部的天然航道,航道的入口狭窄且隐敝,非常不容易发现。曾有船只绕行多圈也找不到入口,感觉被欺骗了,此岛因此而得名。电话湾(以1909年在此等待维修的一艘船只命名)是岛屿内部的一处天然海港,我们的登陆艇就停靠在那里。</h3><h3> 这是我拍摄的电话湾。</h3><h3> </h3> <h3>  从电话湾的一个宽阔平担的黑沙滩向内陆延伸至海拔3百米的火山冰川,可以看到欺骗岛最近一次火山爆发的火山口。这是朋友拍摄的火山冰川。</h3> <h3>  这就是岛上最近一次火山爆发的火山口。</h3> <h3>  攀登火山冰川的山顶时,沿途看到的风光。</h3> <h3>  朋友们登上了火山冰川的山顶。</h3> <h3>  "海狮队"的美女领队小王听说我们夫妇二人也正在向火山顶攀登,特意留在原地等候我们,拍出了在“火山顶上的我们俩"。</h3> <h3>  我们俩在欺骗岛的火山冰川的山顶。</h3> <h3>  登上火山冰川山顶,並不觉得累。下山途中,"不倒翁"放声朗诵毛主席诗词: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h3> <h3>  在南极,我向远在国内的96岁的老母亲、亲人和朋友们拜年!</h3> <h3>  在南极,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冰: 大块的看不到边的冰,小块的各种形态的冰,晶莹剔透的冰,露出岩石的冰,无色的冰,蓝色的冰。当然还应该有一种我这次没有看到的年代更久远的黑冰。从客舱窗户向外就能看到冰,登陆和巡游更能近距离地接触冰。南极的冰是地球上最干净的冰。巡游时,游客们会兴奋地趴在船边伸手去海水里抓冰,大块的抱着拍照,小块的直接填在嘴里,那个“舒服"呀,美到心里了。</h3> <h3>  在南极,我们还看到很多很多企鹅一一这是一种不会飞的海鸟。南极是企鹅的王国,企鹅是南极的土著居民,是南极的代表和象征。尤其是在南极的夏天,企鹅成为南极的一大景观,牠们要来到相对温暖的地方筑巢、交配、生子、育仔,还要在冬季到来之前帶仔返回家园。资料显示,南极有1亿2千万只企鹅,占世界企鹅总数的87% 。</h3><h3> 南极的海豹数量也很惊人,全球3千5百万头海豹中,南极就有3千2百万头!占世界总量的90%。</h3><h3> 南极的植物不多,但据说,南极的海洋一片生机,有大量海藻、珊瑚、海星、海绵等生长在那里。</h3><h3> 南极也有食物链,例如,海豹吃企鹅,企鹅吃磷虾,而磷虾靠海藻等海底生物生长。南极的磷虾产量居全球第一,据说年产量约为10亿至50亿顿,牠为众多鱼类、海鸟、海豹、企鹅和鲸提供了食物来源。</h3><h3> 除了南极动物外,在南极的夏天里,也会有远方的"宾客"到来。例如,北极燕鸥远从北极迁徙过来,赤道海域的座头鲸也带着幼仔遊到南极做客。</h3><h3> 请朋友们再看看南极的企鹅、鸟和鲸吧。</h3><h3> </h3><h3><br></h3> <h3>  在游轮的走廊里、餐厅里、讲座大厅、电梯间或是等待上下小艇的瞬间,大家见面都要点头、握手问好、祝福或适时给以帮助。在这来自世界各地的397人的心里,大家都是朋友,都是一家人!我们二人年纪大一些,老伴85岁,是全船的大哥; 我78岁,也算是大姐了。大家在心情上和行动上都给了我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不少朋友还主动提出与我们合影留念。船上的工作人员或探险家们也乐意与游客们留下那美好的一刹那。</h3> <h3>  两位老人亲密拥抱留照。一位是85岁的"不倒翁",另一位是77岁的法国探险家。这位77岁的探险家既能在小邮局服务,又常常在南大洋(南极圈内的海洋)里驾驶登陆小艇送游客登陆和巡游!</h3> <h3>  我和另一位77岁的探险家合影。在我们每次登陆时,这位77岁的探险家老人总提前到达登陆地为我们指引行走路线一一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雪!</h3> <h3>  我与来自北京的年轻探险家李一博合影留念。他既能驾驶登陆艇,又是游轮讲座的讲师。</h3> <h3>  “不倒翁"与四位探险家合影。</h3> <h3>  这是我从朋友处得到的一张游轮探险家们的合影。</h3> <h3>  不得不说一下游轮的服务。前面已说过游轮为晕船游客准备呕吐纸袋的事。在登陆或巡游时,驾驶员或工作人员总会用“水手握"的方式(两人互相握住对方手臂的最安全的接应方式)协助游客上下小艇。在一日三餐中,我们自助取食以后,还有服务员将热开水或热咖啡送到我们餐桌前。我看好的不仅仅是那丰盛的鱼、虾、肉、烧烤、饮料、糕点、水果等,我看好的是一个外籍游轮为中国游客准备的热开水和大米粥!还有,每次登陆、巡游回来,清洗、消毒后,打卡入舱时第一眼看到的是那热的姜糖茶!我感动於一个外藉游轮能用中国人的习惯方式为中国游客服务!</h3> <h3>  要说遗憾,也是有的。首先是我们这次未能登陆中国长城科考站!因为长城站在今年年初刚把受访时间改为周末,而我们的旅游计划是早于去年上半年就订好了的。虽经船上各个旅游团队的导游和船方协调,登陆长城站的愿望终未实现!而在南大洋里长距离航行的计划也是无法改变的。这是全船游客最大的遗憾!</h3><h3> 其次,这次南极旅行仅仅在南极最暖和的南极半岛海域游览,时间又短,真的还没有看够!</h3> <h3>  “没有不散的筵席",南极的"船上旅行"接近尾声。元月24号晚上,船长在餐厅举行了欢送晏。</h3> <h3>  为了表达对游轮服务的感谢,老伴"不倒翁"将自己用甲骨文篆写的两副书法作品赠送给船长。船长在诺大的游轮驾驶舱内接待了我们俩。</h3> <h3> </h3><h3> 这次"南极游"是一次刻骨铭心的远行。来过一次南极,就会知道南极有多么迷人,有多么美: 那种独特的美!那种奇特的美!那种使人发醉的美!那种一生难得一见的美!来过一次南极,就一辈子不会忘记!</h3><h3> 再见了,午夜阳光号!再见了,南极!我祝福南极: 永葆你的纯净和美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