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过去一直以为中国是自行车大国,咱的人口基数那么大,就算平均5个人一辆全国就得多少辆。不过这几年骑车的明显减少了,一是很多人都鸟枪换炮改开汽车了,二是开汽车的新手增多,这些潜在的马路杀手吓得许多人都不敢骑车了,尤其不敢让孩子们单独骑车上街了,但这些好像并不影响目前咱自行车大国的称号,架不住咱人多基数大啊。</h3><h3> 端午节中国单位放假一天,正好凑上双休日三天,我们去荷兰游玩。女儿驾车从比利时的丘陵地带向北驶入一马平川的荷兰,除了草地上的奶牛和水塘边的风车,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走到哪里都能看见的自行车了。</h3><h3> 下面几张照片都是我在荷兰的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上拍的,可见荷兰人多么热爱自行车运动。</h3> <h3>荷兰地势平坦,特别适合自行车的骑行,堪称是自行车手们的天堂。无论是上班下班、逛街买菜、健身远足,荷兰人都喜欢把自行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虽然荷兰人口才1600万,但全国自行车拥有量1700万辆,虽然中国拥有自行车的绝对数量当之无愧排名世界第一,但在人均拥有量和骑车出行的比例上,荷兰却远远超过中国,人均拥有量位居世界第一,不愧是“自行车王国”。</h3> <h3></h3><h3>荷兰的大人孩子都经常骑自行车,上班上学加上周末以运动休闲娱乐的骑车,每人年均骑自行车距离达900公里。</h3> <h3>自行车运动在荷兰堪称是全民运动,“骑车很健康”成为荷兰人通用的一句口头禅。因此在荷兰,自行车不仅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同时又成为锻炼、休闲、娱乐的工具,并形成了独有的自行车文化。</h3> <h3>当然,政府的关注与支持也是自行车运动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政府为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而提倡骑车出行,马路上有自行车专用道,自行车租赁点也是遍地开花,即使你临时有事,就近租一辆自行车也十分的方便。请大家随我这三天的行程一同来见识一下荷兰自行车王国的风范吧,只是我的照相技术太差,有的还是在车里拍摄的,效果不太好,就请凑合看吧。</h3> <h3>那里的人们即使外出度假,也一定要带上自行车,主要是为了锻炼。</h3> <h3>我们先来到风车村,这里的自行车应当是村民的。</h3> <h3>风车村的房子都是统一的绿色,但可租赁的自行车都是红色的,在欧洲摩托车也很盛行,高速公路上常见飞速而过的摩托车。</h3> <h3>在荷兰,老年人骑车很普遍,在风车村,我看见一位骑自行车的老者。</h3> <h3>我们来到阿姆斯特丹,这是个水城,城市低于海平面,荷兰语中“丹”就是水坝的意思,荷兰很多城市名中都有“丹”字。这里一切都与水有关,乘游艇是必须的,否则不算来过,这是从游艇里拍的火车站存车处。</h3> <h3>码头上停放的自行车还算整齐。</h3> <h3>岸边也有不少自行车。</h3> <h3>连桥上都存放有自行车。</h3> <h3>在这里根本不用担心丢失自行车。</h3> <h3>下船后,我们来到市中心,这里的停车真是杂乱无章,好像也没什么看车人,乱得让人不可思议,这可是首都啊,也太潇洒了吧。先看中心广场(中心广场最右边竟然是一个沙滩排球场,几个比基尼正打得热火朝天)</h3> <h3>这是通向中心广场的主要街道旁的停车处,看那有轨带须的巨长电车就像地铁似的。</h3> <h3>马路再往里一点就这样乱七八糟的停车了。</h3> <h3>这个雕塑太抽象,看不明白,它也成了自行车停靠处。</h3> <h3>滿广场的游客,把自行车数量都比下去了,看那天上纵横交错的有轨车电线,虽乱却也环保。</h3> <h3>在杜莎夫人蜡像馆排队买票时照的,绿灯又放过来一批车。</h3> <h3>背景中那两个白色的立柱是男用简易方便池,一个可同时供4人用,60年代初我家住上海时在弄堂里常见样式更简单些的同类设施,但在南京路上从没见过,现在这玩意儿在我国城市中早已绝迹。而这个方便池就堂而皇之的立在阿姆斯特丹最繁华的主要马路边,骚臭气蔓延在20米开外,男人们使用时不论面向哪边也毫无惧色,却令外国女游客们花容失色。这阿姆斯特丹不愧为“性都”,也太不在意了,我正准备趁无人使用时当一把狗仔队(有人用打死我也不敢照),却在按下快门的瞬间,闯进一个骑车人,好在没全挡住,就把这张照片归在自行车类里吧。</h3> <h3>我们准备去参观红灯区,就在那附近找了家中餐馆,这是在二层吃饭时往下照的,河的两岸就是著名的红灯区了。这里白天不营业,人们在路边喝咖啡,自行车或许就是他们的。</h3><h3>下面是一组红灯区的白日照。</h3> <p class="ql-block">趁时间还早,性工作者们还没上班,我们到河边溜达一下,岸边乱放着许多自行车。河里过来一条坐满年轻人的船,又吃又唱的,还大声放着节奏感极强的音乐🎶,河面顿时热闹起来。</p> <h3>黄色的自行车是租赁车,这里随处有租赁点。</h3> <h3>这片红灯区的自行车摆放还算规矩。</h3> <h3>自行车和船,在阿姆斯特丹都是主要的代步工具,现在这里多么安静,等天黑就会热闹无比了。天色渐晚,我们赶紧离开这里。</h3> <h3>由两轮自然派生出三轮,三轮车也是这里载客的主要交通工具,感受一下,这是年轻的车夫给照的。</h3> <h3>小伙子英语很好,女儿与他交流很顺畅,他走近路将我们拉到停车场,当晚我们住在乌特勒支,一个幽静的小城。</h3> <h3>乌特勒支离阿姆斯特丹不远,是个小城镇,人口少,自行车自然就少,也不是那么凌乱的摆放了。</h3> <h3>双休日的大清早路上自行车不多。</h3> <h3>间或总有几辆自行车驶过。</h3> <h3>这里依然是任何景色都都躲不过自行车。</h3> <h3>真是无处不在的自行车。</h3> <h3>桥栏杆上专门设计的存车档。</h3> <h3>古老砖桥上的自行车。</h3> <h3>教堂幽静的后门外也有自行车,或许是教士的车。</h3> <h3>这个偏门外自行车就更多了。</h3> <h3>我们熟悉的米菲兔竟然有个博物馆,就是路尽头那幢白房子,它的创作者荷兰画家迪克·布鲁纳就诞生在乌特勒支。2006年,该市市为了纪念米菲兔诞生50周年,开办了米菲兔博物馆。(画家于2017年2月26日在乌特勒支家中去世。)</h3><h3> 带小米参观完出来,这里的路边也毫不例外的有许多自行车。</h3> <h3>你看这家伙多有本事,真不愧是自行车王国的公民。</h3> <h3>在乌特勒支游览后,我们到达了代尔夫特,这是由小镇发展起来的城市,很袖珍,是去海牙的必经之路。</h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总算碰到一处没有自行车的景致,按下快门的同时,却生生闯入一辆自行车。</span></h3> <h3>在代尔夫特,看见一家两代夫妻的自行车组合,刚骑到这里,逛一下小店,怎么少一口呢?</h3> <h3>哦,他已经迫不及待的奔向旁边的咖啡店,咖啡店外面也滿是自行车,估计都是骑车过来喝咖啡的。</h3> <h3>我们来到海牙,这辆停放的太有个性了。</h3> <h3>这辆自行车就停放在自行车道与汽车道之间的隔离带上,估计是为乘车方便。</h3> <h3>荷兰国会议事堂的大门,没有站岗的卫兵,只有一辆警车常年在这里备勤,里面对外开放,骑车人可以堂而皇之的从院内穿行,我们也堂尔皇之的进去遛达了一圈。</h3> <h3>哪里都有自行车,更何况是民居外。</h3> <h3>街心雕塑旁的自行车,本心想拍雕塑,这自行车无意间成了参照物。</h3> <h3>我们去海牙唐人街吃饭,总能与自行车同行。</h3> <h3>路边也不少自行车。</h3> <h3>最后一站鹿特丹,荷兰这样在自行车很多,前面可放大件的东西。</h3> <h1>鹿特丹的马路隔离带都很宽,方便存放自行车,也不妨碍行人。</h1> <h1>在荷兰遛达一圈,感觉这里的人们都悠哉游哉,似乎没有紧迫感。</h1> <h3>但这并不影响鹿特丹是荷兰最前卫的城市,在著名的六方体建筑前依然会出现自行车。</h3><h3> 从资料上显示:荷兰的自行车大约75--90欧元一辆,中国进口的大约60欧元一辆,是低档车,所以数量不算多。中国商品在国外占据着大量的低档市场,若在国外买小礼品,90%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但这些货品在国内是买不到的,都是国内按外国的订单制造的。相信出过国的同胞都会有这种感觉。不过我咋没留个心拍张made in China的自行车呢,就算数量不多也肯定会有的,哎,旅游永远会留下遗憾的。</h3><h3> 荷兰自行车的盛况是其它国家都不曾有的,一圈走下来,让我这个来自自行车大国的公民都自叹不如,甚至颠覆了以往的认知,原来荷兰除了风车和郁金香🌷,还有自行车🚲。(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