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吴氏宗祠》

浙吴会秘书处

<h3>江西全省吴氏宗祠照片</h3> <h3>1、&nbsp;为什么要推动祠堂文化建设</h3><h3>(一)先说说祠堂的历史由来</h3><h3>宗族、郡望是产生祠堂的社会基础。在中华这块大地上,我们祖先在很久远的年代,就迈开了文明的步伐,在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基本单位后,为了生产互助和安全自卫,又聚族而居,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家族、宗族。到秦汉之后,实现国家管理,随着分封制的实行,同姓氏的人在被封分的地区内可以受到庇护,并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大家就很看重这种家族的声望和地位,于是,更多地聚集在这高门望族之下,这一辖域集治权和族权于一身,便被标榜为“郡望”了(郡,指行政区划;望,指高门望族)。</h3> <h3>祠堂是顺应时代应运而生。我们民族自古有尊宗敬祖的传统,先秦时期,就有祭祖的礼制,封建早期,皇家祭祖场所称太庙;达官贵人祭祖地方称“祖祠”等,而民间则分散进行家祭。以“祠堂”作为同宗民众集中祭祖的场所,直到宋之后才大量出现。这是因为到了宋朝,郡县制被废除,郡望也就消亡了。但是,人们仍然有尊崇共同祖先以维系亲情的传统,仍然希望能在原有宗族团体的基础上,有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来替代。因而,就渐渐脱离了以高门望族为中心的联结,则以同姓人聚居地为选址,以宗庙祭祖制度为纽带,以宗亲情感联络为特征,建立起祠堂。这种新社会组织的建立,顺应了时代变迁,更适合于在城乡发展,特别是到了明嘉靖皇帝批准《令臣民祭祖立家庙疏》后,就很快普及开来。</h3> <h3>可见,祠堂是在宗族、郡望的基础上,及以“太庙、祖祠”为向导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此后,就逐渐完善了祭祀祖先,修撰族谱和开展族亲文化活动等功能。祠堂除了本身的名称外,还有宗庙、家庙、宗祠、公祠等称呼。</h3> <h3>(二)再谈谈什么是祠堂文化</h3><h3>祠堂文化表达宗亲的共同愿望。我们为什么要盖祠堂,而且要尽量盖得好看,有品位、有特色呢?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种实体建设和在此中的活动,把宗亲的共同愿望表达出来,主要的是表达大家对祠堂建设的价值取向和应遵循的道德规范。这就是祠堂文化。具体一点说,就是以祠堂的构造、塑设、景观以及祖训、堂规、管理办法、活动形式等告诉大家,要用什么来教育族人和子孙后代,给祠堂树立什么形象,并为此弘扬什么道德,坚持什么方向。</h3><h3>祠堂文化的特质内涵。或许有人会问,祠堂样式各异,活动有别,如何看待祠堂文化的特质和内涵呢?我们说,尽管各地祠堂建设各呈纷彩,然而,总体而言,广大祠堂长期以来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忠、孝、仁、义、礼、智、信”作为其核心价值,以弘扬祖德,树立榜样,注重伦理和道德教化为主要活动内容,以激励奋发图强、光宗耀祖,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为理想目标。它又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实践性和普适性,成为了祠堂文化共同的特有内涵。</h3> <h3>祠堂文化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时期,祠堂文化仍然充满生机活力,它不照搬过去老套,也不再版翻新,而是能在接续中开拓,不断赋予新时期文化思想。从大处看,它能在弘扬优秀传统的同时,实现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和融入,实行在建设“六新”大江西的背景下运作和展开。从当下实践看,它又能够将符合社会和经济建设之需和群众愿望的尊老爱幼,勤劳诚实,和谐包容、仁爱孝顺、重教尚贤,建功立业等,作为实际工作导向和功能创新。我们可喜地看到,现在有许多祠堂做到男女同祭,表彰先进、与台湾海外宗亲联谊,引进开发项目等,说明了祠堂文化能伴随时代进步,历久常新。</h3> <h3>(三)谈谈祠堂文化建设的意义</h3><h3>其一:利国利民,以小见大</h3><h3>大家知道,我国自秦汉以来2000多年间,虽然每隔二、三百年都经历一次改朝换代,但始终保持了国家统一和强大,中华文明没有间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秦王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洪武朱棣,直至明中叶,我国曾几度都以文明昌盛立于世界之巅。有资料称,到明孝宗“弘治中兴”年间,我国GDP曾占据世界总量的三成。回望历史,我们深感到这都与我国拥有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分不开的。再从思想文化的视角来论析,又看到它有祠堂文化参与其中。</h3><h3>祠堂文化虽然立足于姓氏的根基,发展同姓为一宗,然而,天下百姓,寻根谒祖,又都是炎黄子孙,它一头连着百姓,一头延展到民族和国家。它倡导仁爱和合,排拒民族矛盾和宗教之争,增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倡导自强敬业,富涵革新求索,战胜危难、共同振兴的民族精神。它成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部份,对于我们国家的统一和谐,民族的繁衍昌盛和华夏文明历千年而不断,都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特别是在当今西方势力力图西化,思想文化呈现多元的情况下,祠堂文化更显现它是一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基层稳定,抵御西化侵害,守护民族优秀传统的坚强力量。</h3><h3>所以,别看那些分布在山村里的小小祠堂,它所具有文化特质和功能如此重要,它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好东西,而且世界上唯我独有。我们不要以为是“不管部”管的而小视它。以小见大,高屋建瓴,才会理会它的意义。</h3> <h3>三、谈谈当前祠堂建设重点抓的几件事</h3><h3>(一)祠堂修建</h3><h3>祠堂建设应当在指导思想上明确:(1)要符合基本范式,体现优秀传统和现代文明的结合,做到整体规划,精心布施;(2)体现本姓特色,即祖先的功绩、美德,本宗在当地的繁衍发展;(3)展现对祖先的敬重,便于祭祀;(4)整体氛围体现尊严、肃穆、有历史厚重;又明快、精致、协调。既避免阴森生畏,又避免过于花花绿绿。使大家在观念上不以为祠堂只是老年人的集聚地,而是给人以亲近感,成为青年,孩子都乐意去的地方。</h3> <h3>重视修建的“十必要”。鉴予上述要求,查部份史料和现今一些记载,提出祠堂修建中,应当重视的“十必要”,供大家参考:(1)祠名:在大门口或牌楼正上方,写明“吴氏宗祠”或公祠、家庙等;(2)堂号:以祖先事迹作堂号的,如“延陵堂”、渤海堂”、“元德堂”、“万庄堂”、"报本堂","务本堂”等,应制作成木匾,悬挂于大厅正梁中央。(3)塑像(绘画):将本姓迁入当地始祖(祖公、祖婆)雕塑成像,设置于正厅后壁中央“神龛”内,或绘制成画像挂于正中央;(4)神牌:祖先牌位(或称家神牌)应分辈份摆放,新牌制作按统一尺寸,牌位放在始祖“神龛”两侧或后厢房,如果两则不够放,又没有后厢房,可把“神龛”挪前专设,把后壁全部用作分层摆放。新建改建的祠堂不宜将牌位摆在正厅两侧,避免拥挤、单调,显得阴森压抑。新制作神牌背面要刻记姓名、辈份、生卒年月,并编号摆放,造册登记。还要制作玻璃框架,对神牌加以保护,减轻灰尘侵损。(5)香案:应在“神龛”前,统一制作香案,不宜到处放置香炉。要预置防火设备,落实安全措施。“元宝、纸钱”,应在房前专门炉内焚烧。(6)族史:将本姓氏的繁衍发展史、祖先的功绩、美德、典型事例等,写成精短美文,写(挂)在正厅两侧上方。在两侧下方,可将这些功绩归纳成几则故事,用石雕、木雕或图画镶嵌,与上文对应,图文并茂,便于学习瞻仰;(7)祖训:族谱或祖祠都记载有祖宗训示,但多为文言文,可附白话文释义,也可缩写成易懂好记的座右铭,挂在院井走廊或前厅两壁;(8)楹联:修复祠堂要保存原联,修旧复新。新祠堂楹联统一设计,精心编排,书法不宜千篇一律,也不能谁捐一付,任谁写一付。楹联内容应体现祠堂文化的精彩一格,个性特点;(9)牌匾:旧牌匾来源和内容庞杂,有的已失去悬挂意义,应加以整理,选择那些能表现祠堂特点和文化品位的。接受新牌匾,通过评议,悬挂那些对社会、家乡有重要贡献的;立功授奖的;职位、职称评定达一定层次的;(10)告示:分设类型。一是《荣誉》栏:记载和表彰宗亲中被本祠堂表彰的人和事,以及被部门单位评上各类先进模范的;二是《贡献》栏:记载的表彰为祠堂建设的捐资、投工、策划、设计、管理有贡献的宗亲,以及提供过帮助的单位和个人。告示栏一般设在前厅或天井走廊两旁,也有在屋外另设。</h3> <h3>二)“风水”及新祠堂选址</h3><h3>人们在天体运行中生活,因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日月星辰轮转,山川河流变化,四季昼夜更替,对人的作用和影响不同是客观的,也是特定的、具体的。所谓“风水”,其实就是选择综合环境最佳的地点,能避害趋利,聚集和获取更多良好的信息流,让自己生长、生活的更舒适、更美好。新建祠堂择址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要以风水学中哪些科学理论为指向,遵循客观规律,不被迷信所惑,包括在实践中懂得风水“从大、从主、从实”的道理</h3> <h3>(三)怎样祭祖</h3><h3>祭祖的一般要求和十个程序。祭祀祖先有两种主要形式:祭“身”,三月清明在坟前;祭“神”七月十五在祠堂。现在不少新祠堂盖起来了,却有些人不懂得祠堂祭祖。因不同地方、不同姓氏,祭祀方式有所差异,这里只讲讲祭祖的一般要求和十个重要程序,大家可结合实际采纳。(1)摆设香案:司仪、宗亲代表(工作人员)、乐队先到场准备;(2)焚香明烛:司仪宣布仪式开始,宗亲代表点燃香烛、鸣炮、奏乐;(3)主祭进祠:主祭族长,各房中排行岁数最长者,由族人搀扶,以红灯笼为前导,在陪祭(理事长,族长同辈等)陪同下,一起步入祠堂,大家起立鼓掌,鸣炮奏乐。(4)迎请祖先:司仪双手捧香高举至天井,颂曰:“今天是某年中元节、某村某姓子孙敬迎列祖列宗受祭拜,请就位”。再到香案插香,鸣炮奏乐;(5)宣读祭文:由司仪代表宣读,后鸣炮,奏乐;(6)供献祭品:把“八宝”、“三祭”递交主祭人,跪着向始祖神像作揖后,放回原处,奏乐;(7)宗亲祭拜:主祭、陪祭为先,三拜九叩,再陆续由族人,包括女儿、媳妇、女婿有序祭拜,奏乐。(8)理事长讲话:回顾一年活动情况、各项基金收支情况,表彰好人好事,讲述建设祠堂、弘扬祠堂文化意义,提出今后活动意见;(9)举行表彰:理事会宣读获奖名单、授奖事宜,如给孝子、好媳妇、优秀生等戴红花,发奖牌;(10)鸣炮结束:司仪致祝福祠,烧纸钱、鸣炮,结束。</h3> <h3>祭品的内容和摆设。上述祭品内容(称“十全十美”)和摆设层次(参考):(1)红烛、米酒、红筷子:一对大红烛分立两旁,中间十杯米酒,站立一付红筷子。(2)献“八宝”:用8个盆子乘物(寓意)①红纸剪一对蝙蝠(幸福);②松枝或线面(长寿);③书本或画册(进步);④一缕黑丝线结一缕红丝线(良缘);⑤几块银元或百元纸币(富裕);⑥花生或西瓜(生发);⑦甘蔗或鲜笋(长高);⑧红柑桔或桂圆(圆满)。(3)亮“七星”:七盏小红烛点燃,摆成七星北斗状(前程光明);(4)供“三牲”:原指猪、牛、羊,现为猪头(含尾)、全鸡、全鱼(或蛋),两旁摆一对红烛;(5)新鲜水果6盆;(6)糕饼糖果6盆;(7)素菜6盆;(8)晕菜6盘;(9)茶水10杯;(10)鲜花一篮。两旁燃一对大蜡烛。</h3> <h3>(四)推动和美家庭建设</h3><h3>推动和美家庭建设,促进家和万事兴,为和谐社会建设之需,得人心之举,反映时代精神,是今后祠堂文化建设的主要指向和重点活动内容。</h3><h3>建设和美家庭,牵涉面很广。百善孝为先,应从倡导孝道做起。首先,抓宣传、表彰、推动。学习评选“精神文明标兵”做法,开展“孝星”(孝子)评选。把评选的条件和标准发到每户宗亲家里,使评选过程成为大家的自觉参与,自主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使评选出的“孝星”,群众公认,信服,起真正榜样作用。其次,抓不孝“苗头”的转化。现在孝道教育缺失,不孝之事屡有发生。理事会要做孝道教育有心人,问题发现一个,盯住一个,提出“不让本村本姓出一个不孝之人”的口号为底线,发动宗亲邻里一起帮,群策群力,促进不良“苗头”的转化。其三,抓尊老敬老,营造孝亲社会氛围。例如对宗亲中60岁以上老人,每逢五逢十年份的生日,理事会派人带鲜花、果品慰问,唤起家庭、社会,特别是青年人对老人的敬重。</h3><h3>在推动孝亲的同时,把倡导夫妻和睦、婆媳和睦带动起来;把倡导宗亲邻居和睦也带动起来,加强对好夫妻、好婆婆、好媳妇、好邻里的宣传表彰。祠堂可以开展“家庭教育”,请专家、老师为父母、长辈讲如何教育儿孙。对于有家庭困难,没有就业门路的青年,伸出仁爱援助之手。实践说明,祠堂有做好这方面工作的很大潜能,我们推动家和万事兴,就是把以上林林总总的工作做出成效来。</h3> <h3>(五)开展奖学、助学活动</h3><h3>祠堂开展奖学、助学活动由来已久,我们推动这项工作也有好几年了,总体做得不错,有待于加强的:一是继续完善管理机制,特别是做到资金及时募集,专款专用,公开透明,保证有源头活水;二是根据近年来高校扩招,对于优秀生表彰,应以精神勉励为主,给发奖牌,戴红花,上光荣榜等。三是要建立每年被表彰、支助学生名册,做好在校、就业、创业的情况返馈,重要宗亲活动尽可能让他们参加,培养他们常怀对父母、宗亲感恩之心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h3> <h3>(六)联络在外宗亲支持家乡建设,推动祖国和平统一。</h3><h3>近年来,有许多乡村已有一半以上人口在外乡就业或迁居外地、有相当多的宗亲已在海外和台湾。这是祠堂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为此,首先,要从情感上激励在外宗亲爱乡念祖。如有祠堂提出“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土地,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这是我开始追梦的圣地,我的发展和成就连着你”。“不忘老祖宗,建设新家乡”等这样口号,以情感促合作,推动他们参与和帮助家乡建设。其次,祠堂理事会要了解当地的建设规划和项目开发情况,熟悉家乡发展经济的条件和特点,多向在外宗亲推介宣传。其三,要了解在外宗亲情况,建档立册,加强联络,把握双方合作条件和契机,描准具体项目,做好牵线搭桥。</h3><h3>部分有宗亲在台的祠堂,应主动为他们寻亲敬祖、经济合作提供方便,要把帮助的过程成为增进情感交流的机会,不失时机宣传国家统一大义,明确反对台独。</h3> <h3>(七)加强姓氏源流和修撰族谱的研究</h3><h3>编撰族谱,是祠堂文化建设中一件大事。现在大部分祠堂都修有族谱,还有一些祠堂组成团体和组织专门人员,开展本姓氏源流和编撰族谱的研究,并在其上级研究会帮助下,作出了成效。当前,编撰族谱还有一些问题,应继续加以纠正和完善。例如:①关于尊重史实。由于多种原因,有的姓氏对历史某些重要关节,如始祖的出身地,迁入年代等记述不祥,应当通过考证、论证,获可靠证据后录入。如果不能确定,应如实存异,留后代再辨识。②关于体现公正。如女子要上谱,记录已婚女子到夫家,这不仅体现男女平等,而且有利于记载社会人口迁徙。③关于改变过时方法。部分族谱在录入人名时,沿用旧法,把那些有行政级别的,部分工商业主,有学位的宗亲,用红颜色写人名。现在社会职务、职称、职业都十分复杂,已找不到统一的可资比照的标准。因而,旧法有失公允,甚至产生矛盾。④关于分清史实与传说。本姓历史上有好故事、好传说都可以写入族谱,但必须明确是传说。传说不能当成史实,史实也不能加油添醋,变成传说。⑤关于主次位置。现在有些谱谍一打开,扑面而来的是修谱捐资人,现任领导、企业家的大幅照片,还有把富人、公职干部、学生等个人相片都一一上谱。捐资人的贡献,某些人的成就可以写在前言、后记中。突出位置上的照片只该是列祖列宗、英烈及对国家、社会有过重要贡献的人。一部好族谱,不应落俗,而是要真实、严谨、有大气。</h3> <h3>(八)开展合作和参与公益活动</h3><h3>祠堂文化走向文明进步,是它能革故鼎新,与时代要求融合。当前,祠堂可以利用自身条件和特点,为社区、农村发展公共事业服务,合作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例如,主动与县(市)文化体育、就业服务、职业技术辅导等单位、机构,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合作,相应举办“农村文化站(点)”、“农民书屋”、“实用技术培训班”、“社区就业服务社”、“农民体育活动中心”、“老年棋牌活动室”等等。还可以创造条件,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协调下,参加“美丽社区”、“美丽乡村”建设,组建慈善邦扶义工,参与防灾救灾应急机制和志愿者队伍等,以丰富祠堂功能,提升祠堂贡献,展现祠堂的正能量。</h3> <h3>三、加强祠堂自身建设</h3><h3>选好理事会。祠堂建设好,关键在领导。首先要把祠堂理事会班子选举好,多争取乡贤、有识企业家、热心的退休干部参加,也可以请外姓人当顾问。尤其是要选威望高,有组织统领能力,热心于为公众办事的理事长和善于做人的工作,能干实干,甘于奉献,任劳任怨的秘书长。</h3><h3>实行必要制度。祠堂的建设和宗亲活动必须有切实可行制度。例如要在①祭祖;②奖学助学;③资金募捐和使用;④宗亲的联络和建设项目引进;⑤先进模范和好人好事评选表彰;⑥敬老爱幼;⑦参与慈善和志愿者活动;⑧祠堂的安全维护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纳入制度安排,并坚持实行。</h3><h3>不忘“三要、三戒”。建设好祠堂文化,管好祠堂,一定要顺应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增强民本思想和大局意识,在思想上有正确导向,在行动上有正确规范。为此,祠堂文化建设和管理应当实行“三要”“三戒”。“三要”是:一要祭祀祖宗,不忘祖德,团结宗亲;二要继承优秀传统,创新时代特色,以构建美德环境、和谐社会为引领;三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宗亲、为社会作贡献。三戒是:一戒利用祠堂活动,聚众干涉当地政事和做影响安定团结的事;二戒造成宗族异姓之间矛盾隔阂和群众纠纷,以大压小,以强凌弱;三戒祠堂成为赌博和吵闹场所。</h3><h3>我们要积极创造文明祠堂。评选文明祠堂,是祠堂建设的一件盛事,对予祠堂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和增加影响有现实意义。评上文明祠堂,对宗亲是鼓舞,对祖先是荣耀,应当有更多的祠堂创造条件,积极参与进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