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一种自我的心灵教育

静读

<h3>如果说教育以人为本,那么教育的根本便是心灵教育。知识教育是必需的,但心灵教育才是根本。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课堂教育。心灵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心灵天地。</h3><h3><br></h3><h3>教育做什么?就是时时注意给这片天地浇灌真善美,播种爱与博爱,注入情感和正义感,以及纯正的价值观;促使他们心灵这片天地美好、丰富和健康。教育的方式是多样的,其中一种上好的方式是写作。写作不只是为了给人看的,首先是给自己看,那么写作不仅会影响别人,也在不知不觉地影响自己。</h3><h3><br></h3><h3>我说过,写作首先使我自己受益。写作使我更关注他人,对社会的认识更清醒和更自觉,感受更敏锐,更加疾恶如仇,也更加善良。</h3><h3><br></h3><h3>人拿起笔时,内心随即处于敏感状态,思维进入各种是非的思辨之中。写作使人的认识能力得到加强,情感得到激发,精神境界得到升华。</h3><h3><br></h3><h3>对于孩子来说,只要他们拿起笔来,就自然而然进入这种自我教育中了。平时在课堂和家庭所受到的各种教育这时候就会起作用。</h3><h3><br></h3><h3>进一步说,在各种写作体裁中,日记是最自我的心灵化的写作日记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再也没有比日记的文字更真实、更坦率了。人在写日记时,不仅可以得到心灵的宣泄与抒发,更重要的可以在日记中看到自己的心灵,并从中认识自己,思辨自己,纠正或鼓励自己。日记不是一种非常好的自我教育的方式吗?浙江省的一些关心少儿教育的部门抓住了这个极佳的心灵教育的方式——日记体写作,并赋予“情感”和“爱”的主题,使这种心灵教育更具引导性,目标也更明确。这样的活动已经进行了两届,从活动的成果看,一批少儿写作的优秀作品硕果累累摆在我们眼前;从长远的效应看,成千上万的活动参与者在这样的自我的心灵写作中肯定会得到美的教育,情感的滋育,精神境界的提升。</h3><h3><br></h3><h3>我们不能只指望着一杯水可以使苗儿长成大树,但大树的生命里蕴含着每一次雨水与甘霖的浇淋。这才是活动的真正目的。因为教育是为了明天,一切教育付出努力的收效都将在明天看见。</h3> <h3>作者介绍</h3><h3><br></h3><h3>冯骥才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他以伤痕文学登上文坛,开拓了“文化反思小说”道路,并竖起“津味小说”的大旗,《神鞭》《三寸金莲》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挑山工》《珍珠鸟》等散文名篇入选中小学课本,影响了几代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