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时光

走遍天下

<h3> 最美的时光</h3><h3> 我独自一个人坐在沙滩上,静静地看着天从黑变白,看海天相接之际逐渐泛起微光,海鸥翔集,潮起潮落。我爱这地中海的天晴。</h3><h3> ——题记</h3> <h3>  西班牙是这次欧洲之行的最后一个国家。当坐上从巴塞罗那飞往华沙的航班时,我意识到这段时光就要结束了。我坐上从华沙到罗兹的列车,突然有种亲切感,感觉回罗兹就像回家一样,想念那里的一切。这半年里,华沙和罗兹之间往返的列车,我坐了不下20次,而这一次,或许就是最后一次回罗兹了。我下车到了罗兹Fabryczna车站,清晨的阳光缓缓地照射进来,一切显得那么安静。我清楚地记得刚到罗兹就是来的这个车站,我们几个人拖着笨重的行李箱,走出车站,睁大好奇的眼睛踏入这个陌生的城市,期待着未来五个月在这里发生的故事。</h3><h3><br></h3> <h3> 金秋的罗兹,金色的年华</h3><h3> 刚到罗兹是九月末十月初。随着秋天的来临,不知不觉间,树上的叶子一夕间变成金黄,渐渐又变成火红。层层的落叶,觅食的鸽子,寂静的街道,皮奥斯卡大街上悠闲的罗兹人---城市的人文风光和自然景色完美地镶嵌在了一起,谱写了一曲罗兹秋季的颂歌。</h3><h3> 秋天的罗兹每一处都是入画的一景。在通往中心图书馆的小径上,两边的叶子款款地落下,平铺在道上。走在路上,伴随着阳光,偶尔有清风抚摸一下脸庞,放眼望去,有人躺在草坪上晒着太阳,有人拉着狗在玩耍,有时会听到鸟儿叽叽喳喳,驻足片刻,如痴如醉。此时,坐落在草坪中央的管理学院显得格外安静。在清风徐来的秋日里,走在这么一个通往书籍的路上,有一种旷古悠远的味道。学校曾经组织过一次去罗兹大森林的旅行,那时刚好进入深秋,又下了雨。秋天的味道在森林里更加浓厚。满地的落叶,平静的湖泊,缓缓流淌的小溪,垂钓的长辈,这一切在这氤氲着雾气的森林里搭配得是那么和谐。俯下身子,白色的小蘑菇探出头,在遍地的金黄里看起来十分耀眼。这里大概和过往的时光一样,从来不曾记起,也永远不会忘记。</h3> <h3>  在图书馆里学习累了,看看窗外明净高远的天空,瞬间心旷神怡。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很高,能认识到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在一门专业课上,课堂上竟然全是国际生,没有一个本地的学生。课堂讨论的时候,能从不同的声音中领略到各具特色的文化风情。来自法国的女孩总是非常积极,有时候观点也比较激进,干净利落,颇似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那种敢于反抗权威,追求自由的状态。德国同学总是非常得深沉严谨,不多说话,不爱开玩笑。他在小组展示中讲一个理论模型的时候,老师对他的方法提出质疑,他和老师争辩道:“我的方法是对的,经过严谨的推导......”在这样一种自由多元的氛围里面上课,能和老师同学无拘无束地探讨问题,感觉非常轻松,虽然有时候并没有那么容易达成一致。</h3><h3> 老师曾经让我们自由组队,来讲宏观经济里面的一些理论。我们组选的是税收理论。老师没有规定范围、内容,但是最终结果要做成PPT的形式来展示并当场答辩。有时候自主权太大反而不好入手,为了做好这一主题,我和队友们去图书馆查阅税收理论的文献资料,了解它的发展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问题后就积极主动探究,对一些存在质疑的问题在办公时间去请教老师。有一次我对波兰缴税时间长短有关的问题不解 ,便虚心向老师求教时,老师竟开始查阅资料,经过反复确认后才和我分享他的理解,我被老师这种实事求是和谦虚谨慎的态度震撼了。</h3><h3> 课堂上的体验让我想起了国际办老师在开学后第一次烤肉聚会上说的话:“我们因为多样性而聚集在一起,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还有着不同的肤色和宗教信仰,但这些都无关紧要,我们只需要用心去感受这份多样性,用心去交朋友,用心去体验这样一种氛围,好好享受吧!”也许因为我们是不同的,我们才会在这里相遇,在这里碰撞。</h3> <h3>   被命运经过的瞬间</h3><h3> 这里是个神奇的地方,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因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梦想相聚在这里。在那次烤肉聚会上,我认识了几位台湾的同学。其中一个女孩子和我们分享了她来这里的故事。</h3><h3> 九月,刚到华沙的第一天,她去一家餐厅吃饭。当吃完饭,准备离开的那一瞬间,一阵音乐响起。那个时候,她就知道,来这里是命中注定的事。那是一首2012年流行的歌曲,Jula-Za kazdym razem, 她在高中的时候每天都听,但那个时候并不知道是一首什么语言的歌,只知道好听,就拼命地回放。它成为了闹铃,唤醒自己去刷牙、洗脸、穿衣,与整个赶着出门的高中时代的早晨连成一片。此时此刻,站在这里,她想起了六年前的自己。梦想着有一天能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来温带体验秋季,去寒带度过冷冬。六年以来,它激励着每天早上坐电车去上学的女孩。“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h3> <h3>  和她有着相同梦想的乌克兰小姐姐也有一段特别的生活经历。她来自乌克兰一个普通的家庭,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忍受着家庭变故带来的心灵创伤,她坚强地继续着自己的学业。由于某次机缘巧合,她喜欢上了中国文化,从此便深深热爱上了中国。她自学了五年汉语,希望有一天能来中国,在中国定居。她用中文和我交流着,用心体味着中文的语言习惯。“罗兹大学是一所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学校,来这里能遇到好多来自中国的学生,我很乐意和他们交朋友,我深爱着中国。”就这样,怀揣着学习中华文化的梦想,她来到了罗兹大学国际政治研究学院,认识了更多中国的交流生,了解国际视野里的中国。很巧的是,她来的第一天,她就认识了那几位台湾女孩。“中国那么美,我想去看看。”</h3> <h3>  时间定位到八年前。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正带领我们学习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威尼斯的小艇》。“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那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呀!一条条向晚的小桥街巷在十二岁的少年心中演奏出一段美妙的旋律。从此,去威尼斯看一眼小艇成为了我的一个梦想。后来上了高中,高三一段时间我的成绩不稳定,状态起伏很大,在跌入谷底的那段时间,我开始害怕,害怕自己没有能力没有能力去实现梦......上大学后,得益于学院的交流项目,我有幸成为学校的交换生,赴海外短期交流。在交流学习期间的一个假期,我来到了威尼斯。漫步在沿河的一条小巷,目光滑过五颜六色的墙壁和错落有致的小船,海鸥从天空飞过。总有一些时候,自己会有意识地避开曾经的记忆,不愿意再去回想那些令人绝望的时候,让被那些时光压在最底下的自己,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死去。</h3><h3> 在威尼斯,这些记忆和记忆中的自己,又悄然泛上心头。</h3><h3> 在海鸥从头顶飞过去的那一刻,我才知道,重新去面对旧时光里的梦想和自己,是一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事。</h3><h3> 我们不可能充满预见地将生命的点滴串联起来,只有在回头看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些点点滴滴之间的联系。所以我们要坚信,现在所经历的,将在未来的生命中串联起来。正是这种信仰,让我们充满希望。</h3><h3> 世界好大,我在路上。</h3> <h3> 洒落在世界各地奇妙的城市</h3><h3> 四个月零十七天,十二个国家,18个城市,在读万卷书的同时,也在万里路上行走。万圣节、圣诞节,还有一些或长或短的小假期,只要有机会,我就开始自己的欧洲流浪之旅,去探索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每个国家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文化内涵,每座城市都有一个故事。时间太短,不能坐下来好好体会它们的韵味,但我已把看到的,都留在了心上。</h3> <h3>  那间小店,那个窗台,我想花很多很多的时间,在这座永恒之城的街道上捕捉片刻昔日的辉煌,用心感受宏伟的建筑,去深刻体会磅礴的画作,还有伟大历史的遗痕。在那里,感受到从旧窗、古瓦、雕纹里溢出的隐隐伟大的气象。这里是罗马。</h3> <h3>  从文艺复兴的先锋之城到象征着真理战胜权威的斜塔,我浸润在博物馆的美术作品里,欣赏人文主义的萌芽。四百多年前,斜塔周围挤满了人群,一个实验划破了黑暗的夜空;四百多年后,斜塔周围依旧挤满了人流,斜塔之下,仰望科学的光芒!这里是佛罗伦萨的比萨斜塔。</h3> <h3>  建筑、绘画、雕塑、歌剧,都带着只属于这里的流动的温柔。在水上建起的充满艺术风情的城市,带给我独家的记忆。这里是水城威尼斯。</h3> <h3>  在埃菲尔铁塔上观看夜景,才试图去理解它的热情与高傲;在凡尔赛宫读战争与和平,才试图去思考它的宽容与聚合;从凯旋门内走过,才试图去欣赏它的辉煌与霸气;从卢浮宫出来,才懂得它的浪漫与才气。这里是巴黎。</h3> <h3>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个会是什么滋味。处处能闻到巧克力的香味,在排队的人群里期待着下一颗巧克力的味道。这里是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h3> <h3>  在一望无际地原野上,静静地看着风车转动,在交错纵横的河道旁,感受繁华之中的宁静。这里是阿姆斯特丹。</h3> <h3>  当你看着它,满脑子只能是浪漫,并怀揣着一份迫切,想与人分享美好的心情。走在童话般的小镇,那一刻,天气、街景都凝固了,只有你的眼睛在闪烁。我想在某个转角,撑着伞与你相遇----这里是圣托里尼。</h3> <h3>  看过路边许多音乐家的雕塑,头顶的摩天轮和音乐厅,耳边传来莫扎特的曲子。这里是维也纳。</h3><h3> ......</h3> <h3>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情,一切自然建筑,一切人文建筑,一切居住在城市里的人,都是这个城市的模样----它们会是我平凡岁月里努力的方向。</h3> <h3>  这段时光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在看过世界之后,越发感觉自己的渺小,用心去阅读过生活,越发珍惜眼前的一切。在国际化的城市,多元化的课堂,我学会了尊重差异,理解不同文化背后的思维方式。在旅途中,不光有妙曼的风景,也见过城市某个角落里的贫穷与辛酸,但我依旧学会保持平和,用自己的力量温暖身边的人。在这段时光里,我遇到了许多感动的瞬间。我会怀念罗兹的汽车总是礼让行人的温暖;我会怀念在答辩完问题时,和蔼可亲的教授竖起大拇指的兴奋;我会怀念亚洲餐厅的越南收银员在除夕祝我新春快乐时的感动;我还会怀念宿舍楼里见面就给我打招呼的外国同学......我会怀念许多许多。</h3> <h3>  最终还是要回去,回到出发的地方,回到原来的生活,在平凡的时光里寻找下一个努力的方向,在喧嚣的时代做好自己。临走前的夜晚,静谧的夜空中布满星辰,好美好美。我独自站在星空下,抬头仰望,这段美妙的时光在我脑海里重现。广袤之下,我们都不孤独。天上的星星散发着光芒,我们充满着希望。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h3> <h3>  后记</h3><h3> 在巴塞罗那的圣家堂,我再次去思考信仰的伟大。高迪怀揣着对艺术的信仰和宗教的虔诚,设计并修建了这座迄今为止还没完工的旷世奇作。当晨光透过诞生立面的蓝绿色窗户缓缓的照射进来,宛如初生。这份将大自然的风景融入到建筑设计的妙曼光影启迪着里面的人们去体味信仰,寻找信仰,去发现每个人心中属于自己的那座圣家堂。而我的圣家堂或许就藏在这段最美的时光里。此刻,就是最美的时光。</h3> <h3> 初稿写于2019年2月12日,罗兹回北京的前一天晚上</h3> <h3>唐兴顺作家点评:</h3><h3>昨天晚上认真读了这篇文章。除了引子和后记之外,中间三部分别写了所在大学的学习情景,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学习独特氛围。写了一个台湾学生一个乌克兰学生和作者自己的个人情况、家庭背景、求学经历和心理路程。写了几个月时间在不同国家地域间的游学经历,用散点幅射的方式写岀了不同地方富有特征的人文自然和社会风景。尤为可贵的是始终突岀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对人生、社会、时间、文化和客观自然的思考。语言新鲜生动,概括性强,有形像性,且注意营造意境。全篇感情炽烈激荡而富有节制。能看岀你在写作上已很有积累,非一日之功。另外,可以有不同写法,如果在内容上更加集中一下,打破平衡,不平均用力,在描写描绘和细节刻画上更用力一些,或许可以使文章更加感人。不成熟想法,仅供参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