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风送走了雪花,又扯着绿色的画布撇落人间,转眼之间这片湿地就成了花的世界,小动物的海洋,人们不可多得不能错过的休闲好去处~五月的湿地,在明媚的阳光下,轻风抚过娇嫩的小花儿,绒嘟嘟的摇晃着小脑袋,好似妈妈的手亲亲的抚摸女儿的头,幸福的个个笑脸朝阳!一眼望去,巍峨的阿古拉山像巨人一样屹立,阿古拉水像镜面一样的明静,微风中的涟绮显得是那般的魅力!各种鸟儿跳跃,湖水波光粼粼,百花争妍~锁定眼珠,拖住了脚步~闭上眼睛,清新的空气,诱人的花香,清翠的鸟呜~还有更好的湿地能和她媲美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双合尔美丽的日出优雅的日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那些发现美的人们独居慧眼,艰辛的脚步留下了足迹,用相机诠释着太多太多的故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纯朴的劳动者是阿古拉这片山水的警卫和美容师!每棵树,每株花都蕴含着他们的勤劳!汗水如诗,笑声如歌,风,留下他们的足迹,花,写下他们的靓影,这片美丽的绿洲,孕育无限的希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阿古拉文化一清代的石画传载着历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可爱的小精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阿古拉山神奇而圣誉,保佑这方人们平安,幸福,生活美好!下山无意与一位老妈妈相遇,便前去开口问:老妈妈今年高寿?妈妈满脸笑容并打着手势告诉我说八十了,我瞪大眼睛倒吸了口气,哇!身体好棒啊!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儿女的搀扶下居然能登这么高的山,羡慕中定眼一看是一位非常慈祥可敬的老人,很强的亲切感由然而生,便不自主的拥抱这位老妈妈,母亲的温暖顿时传递给我!这感觉是那么的熟悉而陌生,好久好久未曾有过~此时的我多想多想让时间凝固,多想多想我的妈妈还健在,多想多想~视线模糊…我双手合实祈祷神山佑老夫人健康长寿!在老人的笑声中难舍的转身离去~八十岁的老妈妈的信仰,是这一方人们的缩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在大自然怀抱如此惬意,恬淡,快乐!把喧哗定格在静音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车轮徐徐滚动,不时回头恋望,美丽的乐园,善良的人们,大美双合尔~我爱这里的一草一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零散片断,不尽达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双合尔湿地坐落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科左后旗阿古拉镇</font></h3> <p class="ql-block">五月的阿古拉生态湿地</p><p class="ql-block">评影友组照阿古拉湿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在总体构思设计上,运用组照的表现方式,按时间顺序客观真实的影像记录了阿古拉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的一天,以四段式的拍摄方法,全景,特写,事物的发展高潮,结尾来完成的。建立起个人化的视角与独特的影像阐释。带给我们的是全新无限想象的视觉盛宴。当一组照片人文和风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会凸现它的文化价值所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古拉的影像我看得太多太多,而这组照片让我眼前一亮,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看得出作者是带着一份心情一份情感去拍摄。那鲜明的主题,鲜明的主体,一幅幅简洁的画面,字里行间看出作者的文化底蕴,体现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心境,表达出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她的文字浪漫,诗意,抒情,洒脱、朗朗上口。整体看照片最吸引我的既有人文性,又不失自然风光的秀美。五月的阿古拉生态湿地,阳光明媚,令无数人向往。它让我们看到天的蓝,白的云,草的绿,全景式的花海、花香,草浪,日出日落,神山、圣水。自由翱翔的候鸟。变幻的镜头一会推远一会又拉近,缤纷的色彩,不同的景别,光影瞬间,一次次冲击我的视线,透过这些影像让我再一次地感到昔日这里发生过太多传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中几个经典的词句让人难以忘怀,百花争妍~锁定眼珠,拖住了脚步;把喧哗定格在静声上;风送走了雪花,又扯着绿色的画布撇落人间。用了一个锁定,拖住,静声,扯着,撇落,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让图片说明有画龙点睛之笔。</p><p class="ql-block">图片最大的亮点有三处,维护湿地植树的人们,登山巧遇老奶奶抓拍的瞬间和奶奶之间感人的对话。岩画的出现。静止的岩画承载着历史,互动的人们延续着未来,这些都有机的和人文结合在一起。让照片添光加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了这组影像让我深深感到,每个人按动快门的动作是一样的,但最后呈现影像的结果却千差万别,这和人的认识水平,不同的审美情趣,修养,学识,职业,感悟,知识结构,受教育程度,后天的成长环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生活经验的积累及接触的人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时常看到一些影友们为去一个地方完成任务而摄影,时常听到一些影友们说这个地方我去过那个地方我也去过,但最终没有解决好按动快门的一瞬间我到底想要拍什么?怎么拍?拍到什么程度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用作者精彩的一段话来结束语我的点评:风,留下他们的足迹,花,写下他们的靓影,这片美丽的绿洲,孕育无限的希望” 我在大自然怀抱惬意,恬淡,快乐!把喧哗定格在静声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待提高的一点建议:后期编辑组照在精炼一些,多读一些好的作品,磨刀不误砍柴工。图片的表现虚实运用也要进一步加强。以上是自己的一点拙见,不一定对供参考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近我参加了中国国家地理与普瑞眼科联手开启“明眸瞬间公益摄影展”图片征集活动,大赛很受启发,他们的评分细则是:</p><p class="ql-block">1、内容表现 (40%):我们注重作品内容的艺术表现能力</p><p class="ql-block">2、主题传递 (40%):作品与“明眸”这一主题的契合度</p><p class="ql-block">3、摄影技巧 (20%):作品所展现出的技艺及功底</p><p class="ql-block">从三项评分标准中可以看出摄影技巧占比重最少,分享给大家但愿有所启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最后让我们用中国摄影界评价标准一段话共勉“中国摄影界评价标准的一个质的变化是,不再以一张照片是否获奖判断一个摄影师的成败,而是看一个摄影师的某个系列的照片是否有分量、有深度、有影响力和专业素质。这个标准的转变最少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摄影不再是靠“撞大运”就可以搞的“艺术”,而是一种有厚度、有扩展性、有科学规律可循的综合体;二,真正意义上的摄影师不再是些摄影技术人员,而更重要的是有一定深度的思想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