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时节又逢君

东方

<h3>人上了年纪,读书记性并不好,忘记更快,但读点喜欢的类型的书,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如果还能让自己长点知识,那就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比较喜欢中国传统的诗词,总觉得多了解一些,就能在随时随地熏陶给学生一些,不管他们是否接受,但熏陶文化总是好的。读杨雨的《落花时节又逢君》就让我既再次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又让我长了不少知识,读懂了不少诗词中的人情冷暖。</h3> <h3>上学期刚和学生一起学习了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课堂上我反复引导学生想象送别时的场景,感受朋友间的真情。读了书中这部分的内容,我想,自己早读了这些,是否可以更讲清楚诗人和朋友间有着怎样的情意;是否能更讲清楚“西出阳关”的艰辛;是否还能告诉孩子这不仅是一首经典的送别诗,还是唐代最为流行的送别曲,而且历经千年,传唱不衰;是否能告诉孩子杨柳自古就是中国诗歌中送别的代名词,只要是送行的地方,似乎总有杨柳依依的袅袅倩影。我最后还要告诉他们,王维可是历史上著名诗人中的美男子,他容颜俊美,玉树临风。多了这一些,是否在某些孩子的心中,就能播下诗歌的种子?</h3> <h3>我喜欢陶渊明,我想或许每个人的心目中都住着一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读陶翁的诗,我们总觉得他笔下的田园那么可爱,他笔下的春天那么恬淡,他的心境那么平和从容,总觉得能写出这样诗句的人该过着怎么自由舒适的生活。事实上,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我们看到了陶渊明的真率自然,自由自在,却没看到他背后的无奈。现实生活中的陶渊明生活穷困潦倒,穷苦使他不得不入自己并不喜爱的官场多年,“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穷苦使他脱离樊笼后虽辛苦劳作却依旧食不饱腹,难以养家糊口,“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一个一生都在为生计而奔忙的人,却写出了那么多经典的如清风如明月如山泉能滋润你心田的率性自然的诗句,吟唱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为每个人描绘出心灵深处的桃花源。需要有多么强大的心脏多么温暖的心房才能做到!而当你了解了这些,是否也愿意和苏轼李白一样,献上自己的膝盖,顶礼膜拜。今天这个时代,脆弱而又惊慌,而陶渊明的那份恬淡,那份坚守,那份安然,那份诗意生活的诗心,更值得我们去凝望。</h3> <h3>认识刘禹锡或者说比较熟悉刘禹锡来源于小学教材的两首诗《乌衣巷》《望洞庭》。虽说诗歌写得好,但和那些感觉中的大诗人大诗作相比,不大引人注意,所以对这个诗人的生平也没做多少研究。读了这本书关于刘禹锡的相关内容,我愿意膜拜的诗人又多了一个。之所以这样,不是因为他的诗作,而是这个诗人的人品!刘禹锡所在的唐顺宗、唐德宗时期,朝廷动荡不安,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他所属于的革新派以失败告终,意气风发的诗人遭遇贬谪,好不容易在十年后被召回长安,看到权臣小人当道,心中鄙弃,他便写下《戏赠看花诸君子》,用桃花嘲讽春风得意的新贵,于是再次遭遇贬谪。这一去就是十四年,等他再回到长安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再到当初开满桃花的玄都观,写下著名的《再游玄都观》,抒发自己历经挫折后却依然会蔑视权贵的心态。二十四年的贬谪生活,没有消磨掉诗人不畏邪恶的铮铮铁骨,二十四年的艰辛,诗人依旧豁达乐观。这风骨着实让人敬重!中华的诗歌历史上有多少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却不忘初心,忧国忧民,多少诗人历经沧桑却依旧满怀激情,不屈不挠。杜甫,屈原,文天祥……我想,正是这热爱,正是这激情,才让他们的诗歌名垂千古,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我们爱读他们的诗歌,更敬重他们的人品。</h3> <h3>“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样的感慨几乎每一个诗人都有过。在人生旅途中,与诗人相遇,与诗歌相遇,其实就是遇见生命中最美的时光。一直有些遗憾记不住多少经典诗句,总觉得自己的生命匮乏的好像没有水草的沙漠,但感谢遇到这样的温暖的诗心,遇到这样温暖的书籍。或许没有记住多少知识,但它曾经温暖了我们的心,让我们的人生多了许多的美好。这种温暖的诗心,也必将会温暖我们一代一代的孩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