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玩美记(沈阳篇)

丹粉坡的女儿

<h3>DAY1</h3><h3>沈阳市的住宿选在市中心,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交汇处的青年大街,虽然酒店房间偏小,但是出行和餐饮十分方便。</h3> <h3>沈阳市的地铁站很多人啊</h3> <h3>今天第一站去沈阳故宫博物馆,在“怀远门”站下车</h3> <h3>沈阳故宫是大清国入关之前所建立的地方政权宫殿,建于1624年。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全国统一政权宫殿。从清朝说,沈阳故宫的皇帝是北京故宫皇帝的祖先,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就是从沈阳故宫迁都过去的。</h3> <h3>从建筑上看,沈阳故宫是第一个满族的金銮殿,在借鉴融合了汉、蒙、藏多民族的建筑更多体现了满族古老的文化特征。而北京故宫是明朝汉族人所建,体现的是汉族文化特征。如果去了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后,你会发现无论从瓦顶、字匾、建筑布局、建筑颜色、建筑类型等等都是不同的。沈阳故宫建筑更贴近生活,满族建筑的三大特征: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建在地面上。在沈阳故宫都能看见,而北京故宫是没有的。</h3> <h3>孩子们对参观博物馆是很没兴趣的,问我们这个故宫博物馆是个什么地方?为什么要来这个无聊的馆参观?</h3><h3>还好她们看过书知道“努尔哈赤”,我的解释是,这是努尔哈赤当年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所以要想知道关于辽宁的历史,就要到这看一看。</h3> <h3>红墙绿瓦的古建筑,拍起照片来很有调调。</h3><h3>可惜天气太冷,没能坚持太久。没穿羽绒服在户外待了一个上午,感觉已经很拼了。</h3> <h3>第二站,到东北大学看看。</h3><h3>(我们是争取每到一个城市都去参观当地博物馆和最高学府)</h3> <h3>路上经过沈阳市南湖公园。</h3><h3>因为平时在南宁几乎每天都到南湖公园散步,所以对这个名字有着特殊的情感。</h3><h3>沈阳冬天的南湖公园太没看头了,只有光秃秃的树和结了冰的南湖。</h3><h3><br></h3> <h3>东北大学大门</h3><h3>这张照片拍得我像变形金刚准备变身似的。</h3> <h3>再过四年,就是东北大学的百年校庆了</h3> <h3>晚上到文化宫看了场二人转</h3> <h3>内容有些粗俗,不是我的菜</h3> <h3>DAY2、3</h3><h3>2天的内容放在一起写,因为去的是同一个地方——辽宁省科技馆和博物馆。</h3><h3><br></h3><h3><br></h3> <h3>辽宁省科技馆,冬季遛娃的好去处啊</h3> <h3>科技馆和博物馆是相邻的,而且这两个场馆都像“辽宁号”一样是超级航母,一天时间根本逛不完,所以我们用了两天时间。</h3><h3>考虑到孩子对逛博物馆没兴趣,我们的做法是一个人负责在科技馆看娃,一个人去看博物馆。</h3> <h3>真心觉得现在的孩子很幸福,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h3><h3>不像我们那个年代,只能是干巴巴地背书</h3> <h3>辽宁省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为东北博物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素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h3> <h3>女神像</h3><h3>虽然此女神非彼女神,但是看到这尊头像,我还是很想笑。</h3><h3>忍不住想,那些叫人家“女神”的,该不会是在骂人吧?😂</h3> <h3>马蹬</h3><h3>在马镫发明之前,人对于马的操纵十分不便,一旦山路难走,双脚很难发力。在马蹬发明之前,骑手必须至少一手扶鞍鞯,即使发箭也只能一发,很难换剪枝,只能使用单手兵刃和轻型兵刃,双手刀、锤、斧等兵刃根本不能使用,这一时期骑兵除速度占优外,其战斗力是远不如脚踏实地的步兵的,所以在骑兵到达目的地后,往往下马作战。</h3><h3><h3>马镫发明之后,加上长筒靴的普及,让骑手可以摆脱马匹对手的限制,大大增加了双手在骑行中的作用,可以双手持兵器弓箭,战斗力大大增强。</h3></h3> <h3>据说这个“鸭型玻璃注”是辽博的镇馆宝贝之一</h3> <h3>镇纸</h3> <h3>待到闭馆才走,伴着夕阳离开</h3> <h3>沈阳市人民政府大楼</h3> <h3>为了找零钱坐公交车,在科技馆门口给孩子们买了一块钱一个的棉花糖。</h3> <h3>2月14日晚9点30分,坐上了开往长白山的雪国列车。</h3><h3>好特别的情人节。</h3> <h3>在卧铺车上过夜,孩子们开心极了。</h3> <h3>我则开始隐隐担忧,睡眠不好的我又要开始受罪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