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国地域辽阔,慕名来到位于三亚亚龙湾高铁站附近(224国道东)的中廖村,我想用一整天的时间在这里很走心的感受一下黎族乡野文化带给我们的神秘和温暖;感受这里的炊烟缭绕;感受投资近五个亿项目田园风光的建设规模。</h3> <h3>春风俊朗,阳光热力,走进中廖村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花草茂盛,椰树、槟榔树成排长龙,少了许多想像中的那种神秘感(在云南、张家界苗族和黎族村寨感受过),中国元素营造氛围运用太多,人工造景千篇一律,环境整治升级了,而文化提炼和产业变革发展没能跟上,有山有水却怎么也感觉不到有“乡愁”的味道。</h3> <h3>据介绍,原有的村组已经被开发出来的有八个村落,不拆迁不征地,政府只是在村民的房前屋后开路造景,既省了拆迁补偿,又帮助村民改变了周边环境,将来还能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扩大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但我总觉得面对社会、面对国际市场似乎缺少了点什么?</h3> <h3>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海南第一示范村,该有的文化、体育、娱乐场所和设施建设齐全,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现实的体现,而我就是感觉大部分场所和设施只是个摆设而已,黎族文化博大精深,我想更多的人想看见的是“小窗倩影”织布的画面吧?!</h3> <h3>不过可能是旅游商业化运营的需要,黎家小院里的竹杆舞,午餐环境的选择,多多少少还是让我感觉到了黎族风情和文化的气息,咱就暂且化腐朽为神奇吧。我是一个喜欢追风景的人,我极力在寻找时光穿越的故事,可就是很难,这里的农户大部分还是外出务工了,大门紧闭,人烟稀少。</h3> <h3>那么好的原生态自然资源,完全可以不从商业角度去思考规划建设,而从传承黎族文化历史的角度出发规划建设,或许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效益,农村建设就应该尽量保持原有生态模样,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背道而驰,只有本土化天然元素的选择和运用,才能承载乡野文化的主体部分不会流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