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往事:王四爹的灯笼号子

故里云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一,灯节。正午,忽闻一阵锣鼓由远及近传来,须臾,鞭炮齐鸣,人声鼎沸,只见一片金光辉映的灯火,烘托着一乘若一丈多高的灯龙,被人们簇拥着迎进了我们小区,那灯龙鹤立鸡群般地耸立在星星似的灯笼之中,顿时,我们的小区沸腾了,一片喜气洋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一片烟雾升腾的氛围里,有一面锦幡特别醒目,金黄的旗子上面写着“南湖高龙”。这是我们镇从古自今保存下来的唯一一条高龙了,其实,在我幼小的记忆里,那时的农村,只要是稍大点的村子,便都会在灯节里耍高龙。</p> <p>  四十年前,我们王家咀的高龙在我们那一带是很出名的,高龙扎得又高又大,村里的小伙子又多,加上城里回来的人,玩灯的队伍壮大,然而,真正使王家咀的高龙名气大噪的还有一个发高龙号子的王四爹。</p> <p>  那时,我们的高龙在出发之前,有一种特别隆重的仪式,放一挂长长的编,然后由一位有文化的人发一出高龙号子才启程。</p> <p> 我们的灯亮喽</p><p> 亮晶晶嘞</p><p> 东海龙王的神灯喽 </p><p> 玩了我们的灯嘞 </p><p> 风调又雨顺喽 </p><p> 玩了我们的灯嘞 </p><p> 五谷就丰登喽 </p><p> 玩了我们的灯嘞 </p><p> 土地就生金喽 </p><p> 玩了我们的灯嘞 </p><p> 国泰又安民喽 </p><p> 娃儿看了我们的灯嘞 </p><p> 学业进步求上进喽 </p><p> 大姑娘看了我们的灯嘞</p><p> 白马王子来求亲喽 </p><p> 大小伙看了我们的灯嘞</p><p> 美丽姑娘献爱情喽 </p><p> 新媳妇看了我们的灯嘞</p><p> 大胖小子将诞生喽 </p><p> 老翁看了我们的灯嘞 </p><p> 延年益寿赛青春喽 </p><p> 老妪看了我们的灯嘞 </p><p> 长命百岁睡美人喽 </p><p> 村民看了我们的灯嘞 </p><p> 今年又是好收成喽 </p> <p>  这一段高龙号子,是王家咀的王四爹,在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年头的春节,高龙沉寂了十年之久后重新面世时创作的。</p> <p>  文革十年,高龙属封建残余,被禁玩了,王家咀人,只能把玩高龙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王四爹最熟悉有关高龙的掌故和传说。</p><p><br></p><p> 王四爹每每讲那些高龙的故事,总是眉飞色舞,说实在话,王家咀人论高龙,说的是王家咀高龙如何的霸气,什么王家咀的灯,屁股大,玩到哪里都不怕……可说起高龙是如何诞生的,只有王四爹才能说个来龙去脉。</p><p><br></p><p> 大致意思是唐朝贞观年间,中原大旱,玉帝命龙王降雨,龙王老儿城里降大雨,城外降小雨,城内水灾,城外仍旱,玉帝知道龙王作孽,遂命梦中的魏徵斩了龙王。而玩龙灯就是为了纪念龙王的。</p><p><br></p><p> 可后来我在网上查得与王四爹所述有悖:是玉帝让龙王城内降七分雨,城外降三分雨,龙王领旨后思忖,城内降雨七分即成水灾,城外降雨三分无法解旱,何不城里三分雨,城外七行雨,以利百姓。主意一定,龙王就在城外降七分雨。百姓喜得甘露,欢欣万分,感谢龙王恩德。</p><p><br></p><p> 尔后,有关唐太宗设计救龙王,给梦中追杀龙王累得大汗淋漓的魏徵扇风解热,反助魏徵得凉风斩杀龙王,这些和王四爹讲的一样了。</p><p><br></p><p> 这故事和高龙咋地扯上了呢?我问王四爹。</p><p><br></p><p> 当时龙王被斩云梦泽,龙头掉落到云梦泽中。百姓为了报答龙王恩德,各村扎缚龙头,供于庙堂或厅堂,焚香礼拜。太宗李世民感愧对老龙,遂下令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祭祀龙王,让龙头和龙身结合。以后,舞高龙就逐渐成为了人们在春节时祭祀的一种活动了。</p><p><br></p><p> 就在李世民传旨,每年春节初一至十五纪念龙王这一年,云梦泽人心领神会,编扎了高龙。高龙正身造型雄奇,通体透亮,红珠闪闪,而平整的龙屁股所绘制的图案为八卦,那是为了纪念信道教的魏徵的,小伙伴们所举的灯节子,串成一线,就是被魏徵砍成数段的龙骨,成为龙尾,游弋在高龙的大屁股后面。</p> <p>  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也就是文革之前,每年灯节时,二叔扛着我沿村观赏高龙,丈许高的龙灯通体透亮,灯身内的火苗闪烁,灯后跟着一排灯节子,远远看去,就象一支火龙在游走,非常神奇。</p><p><br></p><p> 玩灯的人络绎不绝,在每家每户门口打灿,就是让高龙灯身对着人家大门口,歪着头绕个半圈,那是有相当手劲的男人才敢上场的,耍得溜的左右开弓,动作非常优美。接灯的人家,尽管拿出鞭来放。有的人家门口宽敞,灯玩得高潮时,那一二拾个灯节子随着高龙一起舞动,那真是一条活火龙在翻飞滚动。此时,锣鼓喧天,喊声四起,鞭炮雷鸣,震耳欲聋……</p><p><br></p><p> 玩灯从每年正月十一开始至元宵节结束,延长了春节的氛围,丰富了春节的年味。而文革却让高龙淡出红尘数十年,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年头,高龙重新面世,唤发了新的光彩。</p> <p>   这王四爹肚里的古懂罐器还真不少呢,据说读了十年长学没中秀才,可在他的血液里已氤氲为得心应手的高龙号子了。那天,当人们把高龙迎到书记的门前,王四爹把书记夸赞得不亦乐乎。</p> <p> 我们的灯真好看嘞</p><p> 王书记哟真能干嘞 </p><p> 紧跟党的路线走嘞 </p><p> 实现农田大包干喽 </p><p> 学习小岗好经验嘞 </p><p> 给了农户自主权喽 </p><p> 忙时在家种田地嘞 </p><p> 闲时外出把砖搬喽 </p><p> 鼓励农户搞经营嘞 </p><p> 小型企业可单干喽 </p><p> 农民走上致富路嘞 </p><p> 神灯玩得更加转喽</p> <h3>  王四爹发高龙号子,不象我们写作文还要打草稿,他是见子打子。</h3><h3> 高龙被簇拥在一军属门前。</h3><h3><br></h3><h3> 我们的灯哟迎新春嘞 </h3><h3> 军民团结一条心喽 </h3><h3> 跟革命军属拜个年嘞 </h3><h3> 感谢二老送儿去当兵喽</h3><h3> 十五的月亮圆又亮嘞 </h3><h3> 好郎儿为国保边疆喽 </h3><h3> 十五的月亮亮又圆嘞 </h3><h3> 好妻子帮父母种好田喽</h3><h3> 祖国一片祥和又安宁嘞</h3><h3> 感谢咱亲人子弟兵喽 </h3> <h3>  有时候,大伙玩累了,也得休息一下,这叫靠灯。人们把高龙找一个静僻的山墙靠着,熄了灯。这靠灯的村子家家户户都摆上大鱼大肉香茶美酒招待灯把式们,那些观灯的人也趁机入席,热情好客的村子里有的是延席……有时深夜靠灯,看客少了,还有摆了佳肴的桌子无人落座呢!</h3> <h3><font color="#010101">  此时,不管是把式或看客把哥儿们招呼到该村沾亲带故的人家吃酒,进屋不生疏,吃酒不拘束,席间拉话亲切,加深了亲戚朋友之间的感情,所以这灯节也给亲人们走亲访友提供了契机。</font></h3> <h3> 那些迎灯节子的娃儿们,吃了喝了,主人家还给荷包里塞得满满的糖果炒米。这迎灯节子的活儿是娃儿们每年灯节翘首盼望的美差。</h3> <h3>  人们酒足饭饱之后,也要给高龙进餐了,就是让龙灯换上新蜡。王四爹又要显山露水了。人们把高龙竖起来,王四爹春风满面地站在高龙的对面,手握一绣球,指着高龙通红透亮的喉珠发号子,他唱一句,高龙就点一下头,在锣鼓铙钹的击打声中,向乡亲们点头致谢,场面壮观,气势恢宏。</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们的灯哦亮晶晶嘞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玩到哪里都有亲人喽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祝家旗的人哦最实诚嘞</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热情好客宴嘉宾喽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家家户户八仙桌嘞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琼浆佳肴暖人心喽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王家咀耶祝家旗嘞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后官湖水连一起喽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走陆路耶走水路嘞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们原本是亲戚喽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祝家旗的姑娘真漂亮嘞</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王家咀的小伙爱上了你喽</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今年灯节红线牵嘞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明年秋收来娶你喽 </h3> <h3>  这玩灯的日子还是小伙子大姑娘谈情说爱的良辰美景,许多有情人就在这个当儿牵手了,那王四爹的灯龙号子也把这些风俗佳话编进去了。还真别说嘞,第二年秋收,那王四爹的侄孙还真把那祝家旗最美的姑娘娶回家了,不曾想这高龙还当红娘了。</h3> <h3>  上世纪九十年代,因开发王家咀已整体搬迁至大集镇,村民已变身小镇居民,再也没有人主持舞高龙了,而王四爹早已作古了,可他的高龙号子见证了高龙重新面世后的太平盛世。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也已成为老人,可那王四爹的高龙号子当时流传十里八乡,今天回味起来特别温馨。</h3><h3><br></h3><h3>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南湖高龙和那时相比,工艺先进得多,一身锦衣,披金戴银,星光闪闪,气宇轩昂;玩灯的把式们也玩得花样百出,除了打灿的姿势,还有让高龙平地旋转720度的,有灯把托在手掌的,搁在头顶或鼻梁上的,甚至把灯把置入口中,功夫了得。有时几乘高龙同时舞动的,主灯和灯节子配合出各种花色的,太完美了!</h3><h3><br></h3><h3> 在玩耍高龙的过程中,我也听到了高龙号子,那个喊号子的小伙子很帅气,和那时的王四爹一样精神,只可惜他发的高龙号子,我一句也没听清,全湮没在编炮和嘈吼声中,而我却仿佛听到的依然是当年王四爹喊出的高龙号子,依然那么清晰,那么清脆,那么响亮,那么令人精神振奋……</h3><h3><br></h3><h3> 新春佳节之际,特辑此文,以表达对王四爹的怀念,也希望传承者们续写王四爹的高龙号子,唱出新时代的新篇章。</h3> <p class="ql-block">  特别说明:本文是真实的记载,当年王四爹唱了许多高龙号子,都是即兴而吟,可当时并无记载,笔者根据王四爹的那些经典段子重新加以整理,以飨美友,谢谢欣赏。</p>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xenzd4w?share_from=self&amp;v=4.10.0&amp;share_user_mpuuid=d3796b3e8184286ce8977bed73e8ac93"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挂龙珠(短小说)</a><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文中有两幅图片和部分资料选自网络,若有不妥,联系删除。谢谢欣赏。</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