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哪有边界[李潜]

金说石话

<h3>  注:本文内容为李潜先生在丽水赏石课堂的讲课录音,文字由醉石阁、岩岸等石友根据录音整理。</h3><h3><br></h3><h3>主持人岩岸:自由是起点也是路径。跟毕加索,李太白一起玩石头,生活充满蒙太奇。长江八月的奔流,到凛冬才肯退却,河床岸边的无数幅图画,在岸上等人宠幸。这一边海湾,那一边山峦,守望的眼神,被海水都泡咸了。等来细浪腾跃出的金色句子,在撒野,撒野……点起一根火柴,火苗是几万年前祖先钻木取火的幻想。关注一片落叶,就是整个秋天,保存一张白纸,就是一梦桃花源。给他一块石头,让他说说这大千世界。</h3> <h3>石头哪有边界——李潜</h3><h3>我个人平时很少跟石界交流,说实话,我也不太认可什么“石头圈”的说法。不是傲,而是觉得画面石相对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也比较小众的领域。一切都是新的。关于画面石的话题几乎是说不尽的,但我想从我的角度说点各位平时可能不太能听得到,又是我认为特别有用的。功利时代嘛!借用句老戏词儿:说的对吃我的药,说的不对分文不取。<br></h3> <h3>我欢迎讨论,但不太喜欢跟人争论。您要是觉得我们玩的不是一路,大可拉倒走人。如果觉得还能谈得来,今天聊不完,什么时候来找我聊都行。</h3> <h3>我2012年初开始接触画面石。开始也没怎么太当真。却越玩越觉得没法儿不当真了,所以逐渐增加了投入。不管赏石,读书,还是平常行事、思考,我都不太喜欢往主流的圈里扎,所以玩石头这么多年下来,也都作为非主流存在。</h3> <h3>今天大家什么都讲主流,但是主流的终点不是大江大海,而是死气沉沉的坟墓。很多人可能要经过长期奋斗,来实现或证明自己的主流价值。其实当他接近成功,他的思维模式,恐怕也就到了坟墓的边缘。</h3> <h3>这是个社会话题。我们还是说回玩画面石。玩画面石可以借鉴的历史非常有限,也因此我们非常幸运,可以有无限的可能和无限的未来。</h3> <h3>玩画面石需要探索精神吗?当然需要,毕竟是要面对那么多未知的画面。但是我个人认为更重要也更加有趣的,是要解放自己,解放头脑。让思维飞起来。增加高度,最好是增加维度。</h3><h3>怎样让思维飞起来?有两个翅膀。一是更加“原生态”的求源。二是多跟牛人一起玩。</h3> <h3>什么是更加“原生态”的求源?就是抛开赏石理论,评价标准,包括微信、网络等各种平台、中介的束缚,到原产地去,直接面对原生态的资源。画面石的产地很多,我个人比较喜欢长江石。原因是长江石太丰富了,表现力强,产量也大,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我差不多玩了将近七年石头,直到今天,还能看到没见过的种类或表现形式。四川是长江石的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泸州、宜宾这一段。现在各地都在说,资源枯竭,新东西太少了。但我作为一直盯在产地的人,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情况远远不是这样。虽然控制沙石开采,现在每天新出的石头远没有以前多了。甚至以后完全禁采都是有可能的。但已经出水的,包括在石农、石商手里的石头,量还是非常大的。虽然所谓比较明确的,大家都能一眼看懂的石头确实少了,但是如果你有天分,不受束缚,敢于发现新东西,机会还是大把的。</h3> <h3>2012年初我们刚到产地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朋友说你们来晚了,没资源了。但是现在回头看来,2012只是个开始——梦幻时代的开始。那个时候的主流石种是草花石。水墨石刚刚开始,油画石等特殊石种玩的人非常少。我个人因为比较喜欢油画石的表现力,那时买了不少油画石,非常便宜。现在回头看来,算是捡了很多漏。大家如果喜欢捡漏,现在仍然还有机会。</h3> <h3>我选石头,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一根筋,不太去管现有圈子里的看法。看画面石,我认为不要有太多的束缚,如果你能自成体系,即便在大家都不愿要的堆子里,照样能选出好东西。因为长江石给你提供的资源基础实在是太强大,太丰富了——这就是我想说的,建议大家有时间,有机会就到产地去泡着。你的每一个新发现,有可能跟现有的玩石人完全不同,但是都有可能在创造历史。</h3> <h3>以我常驻的泸州为例,一个比较大的市场是何家坝,另外还有纳溪、高坝等等。即使你现在手里一块石头都没有,只要你能沉浸其间,找自己喜欢的,不用多,有个一年半载,照样能成一号人物。</h3> <h3>我想强调的是,除了现有各种标准、理论,玩石头还有一种束缚来自市场。你能看到的石头,不管是所谓大石商的店里,还是微信和网络上的轰炸,都已经过了别人的选择。说白了,那是他认为有价值的,可以变现的。但石头是天然产物,它的画面到底意味着什么,不是几个人随便总结下规律就能够搞懂看透的。看原生态的石头,尤其是没有经过酸洗、浸泡,没经过各种包装的石头,那种感悟才是真感悟。</h3> <h3>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喜欢画面石的,到产地去。不是浮光掠影,那样多少次都不管用。而是长时间沉浸式的泡在那儿,这样才能对石头有个深刻的理解。</h3> <h3>以上讲的是增加维度之一,拓宽资源的维度。下面我再讲第二点,多跟牛人一起玩。</h3><h3>凡能够接触到的石头藏家,不止听他怎么讲,重要的还是看他的石头。仔细的一块块的看,直到能从他的角度理解到底是怎么看这个画面的。也就是要把他的石头真的看懂——不管这个藏家是否真的高明。这是理解画面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多数来产地的石友,看石头比较潦草。可能只看看重点位置的,有卖点的,绝大多数石头都没真正在意,或者自以为看懂了。其实真正有天分的人,他也能更好的理解别人的天分。你要先看懂别人的天分,看懂别人怎么理解资源。看懂别人的石头,其实是大大缩短了你理解资源的时间。事半功倍。这点非常重要。有了这个前提,你就对以往石头的资源和玩石头的方式有了一个整体了解。这是基础课。</h3> <h3>我个人在这方面受益匪浅。刚到四川产地时,我陆陆续续看了几十个人的石头。只要目力所及,不管是他摆在架子上还是藏在床底的,我会逐一细看。我不太相信有什么伟大的天才,能在几分钟内把别人的石头都看懂。</h3> <h3>接下来你就有了自己的发挥空间。这个过程会很好玩。比如看到一些很受触动的石头,一开始你会去按图索骥。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找不到这一块,但以往看石头的积累会起上作用,你找到一些类似风格或题材,然后慢慢有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选择,自己的风格。</h3> <h3>跟石友一起喝茶聊天,现在有一个不太好的现象,就是大家往往看人不看石头。其实这是个很吃亏的事。你一定要把眼光盯在他的石头上。有时候话都是多余的,你们就是一声不吭,但是一起盯着石头,那种时光是最珍贵的。</h3> <h3>机会还有很多。这牵涉到玩石头的边界问题。其实玩石头哪有什么边界呢!何况除了周围的同好,还有文学,艺术,音乐,当然包括户外旅行……还可以和这些领域里的诸多大牛一起玩,不管这些人还在不在世。当然不是玩他们的专业,是玩石头。而且规则还要听我们的。这是多好玩的事。</h3> <h3>所谓“功夫在诗外”,玩石头也是这样。尤其我们玩画面石,历史上可以借鉴的极其有限。除了像大理石屏这一类(我所说的画面石,指的是纯天然的,不包括人工可以进行画面选择的类型)。文学是必须的。尤其是文学性强的作品。注意是文学性,而不是故事性。因为是聊石头,读书这事没法多说,但读书的好处,你只有多读了才知道。艺术,也没法展开,因为太广阔了。我今天只说一点,艺术无边界。总有新思维,新流派。比如绘画,可能有些时候都走进了死胡同,可是忽然某一天,某个人的某次尝试,又闯出了新天地。画家要不断的打破定势。这太像玩石头了。我们看看艺术史就会发现,艺术的发展就是在不停的打破常规。</h3> <h3>石头的画面是天然的。哪有什么给中国人看还是给美国人看——谁能看、谁会看谁看。哪有什么以哪一种文明,哪一种文化为框架?天马行空,毫不为过。你能看懂,别人也能看懂,当然好。只有你自己能看懂,别人看不懂,偷着乐吧。如果周围暂时都看不懂,那不恰恰是你的机会吗!谁都看不懂的画面表现力丰富的石头,那就真是另外一个层次上的“奇石”了。还有音乐。多听听纯音乐。音乐自有一套独特的叙事方式。它的神奇之处在于那种开拓大脑的力量。音乐会让你所有的石头重新洗牌。当然还有行走、户外,这不用说了,自然力量的启发。</h3> <h3>最后总结几点心得:</h3><h3>一, 玩石头要靠见识。但知识不是见识。</h3><h3>二, 玩画面石,要接受复杂性,享受复杂性,玩出专业性。</h3><h3>三, 需要以艺术为基础。因为艺术有弥漫性和穿透力。但除了艺术更需要思想。</h3><h3>四, 画面石具备资本运作的潜力,也一定会引起资本的重视。关键在于,你是等着它来,还是投身其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