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会一侘寂--记日本关西8日游

<p class="ql-block">比起纯粹的在某个风景胜地欣赏自然景色,我更倾向于呆在某个地方了解一下当地风土人情人文景观,此前孟加拉是一次,这次日本之行,整个行程安排以体验为主,虽然8天仍只是匆匆一瞥,但有赖于定居日本20多年的好导游沈雪君先生一路滔滔不绝的讲解,让第一次到日本的我对其有了大概直观的印象,也算是一次管中窥豹吧。遂将沈先生所讲述的和我所了解的日本一一记录下来,不当不全之处还请看客们指正。</p> <p class="ql-block">1、关于语言和交通</p><p class="ql-block">去国外旅游,语言关很重要。我的英语当年学的是哑巴英语,除了excuse me ,thank you,其他都不会,更别说日语。好在科技发达,有翻译神器,走遍天下都不怕。每到一个地方需要买票问路啥的,神器神助攻。日本还有一个好处,因其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关系,文字有很多和中文相似,大概也能猜出五六分,而且重要关口都有中文服务人员。要知道,从东京到名古屋这个路段,我可是独自一人带着9岁的孩子一路自己乘车过去的,路在嘴上,一点儿没错</p> <p class="ql-block">在日本,最快捷方便的是乘坐地铁,但日本地铁交通错综复杂,在地铁已经很成熟的深圳,看日本东京地铁线仍是一头雾水,一个字,晕,四个字,晕头转向</p> <p class="ql-block">有一个好处是,日本地铁非常准时,不知道乘的是哪一辆车时,只要知道自己买的车票是几点出发,到点上这趟车就不会错</p> <p class="ql-block">2、关于风景</p><p class="ql-block">日本最著名的风景,当属富士山。</p><p class="ql-block">托一个日本朋友,帮我们订的酒店,正好在富士山脚下,酒店是两套间,宽敞舒适,阳台上即可看富士山,晚上看星星泡温泉,接待的帅哥中国口音纯正得让人吃惊,一问是东北人,此处感谢杨同学和日本朋友谷村真树,怕我们不适应,特地找了有中国人接待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傍晚去湖边看富士山,落日下美得不要不要的。奇怪的是这么美的河口湖居然这么少的人,村庄里人很少很少,拖着箱子都觉得打破了这份清静,街道上零星的见到几个中国人。</p> <p class="ql-block">此时是冬天,富士山的鲜花仍在怒放,与远处的雪山顶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哲仔在河口湖车站突然一恍惚,说好像梦过这场景,看来他与富士山有缘,一来这里天气晴朗一路顺利,让我们看到了富士山最美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日本必去的第二大美景是奈良神鹿公园。这里的鹿不怕人,看到人来了,自然而然凑上来</p> <p class="ql-block">少年猎得平原鹿,马后横梢意气归</p> <p class="ql-block">后面的树木全是樱花木,此时是冬天,万木萧瑟,但也能窥见一二神韵。若是春暖花开,花正薰,鹿归林,该是何等美景</p> <p class="ql-block">奈良公园里的建筑也很美</p> <p class="ql-block">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p> <p class="ql-block">一棵正在开花的树</p><p class="ql-block">男孩和鹿</p><p class="ql-block">两两相望</p> <ul class="ql-block"><li>3、关于日本垃圾分类。</li><li>日本的垃圾处理在全球有名,简直严苛到"变态":一是分类细致;日本垃圾分类到五大类:粗大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塑料容器包装、资源垃圾。塑料瓶,都是和瓶盖分开,洗净晾干。瓶身上的包装纸要撕掉扔到可燃或者塑料分类里面,因此大多数瓶子的包装都做成很容易撕的设计。垃圾分好了,还必须按照不同的日期来丢不同的垃圾,如果错过了这一天,对不起,只能把垃圾留在家里等待下一次回收。日本的街道上几乎看不到垃圾桶,垃圾桶一般设立在便利店门口,方便人们买完出来后就可以扔。设若"垃圾不落地,深圳更美丽"的口号一直贯彻落实下去,假以时日,街道地会干净如初。</li><li>二是处罚重;在日本乱丢垃圾是违反法律的,条文之多,量刑之重,堪称世界之最。例如《废弃物处理法》《家电回收法》等,在马路边乱扔垃圾被“抓现行”会被处以10万日元罚款(折合人民币6100元左右);胡乱丢弃废弃物者将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1万元)。如果垃圾分类不到位,你的门口会被贴在大大的违反规定的标签,而且邻居朋友也会瞧不起你,认为你没教养,这对耻感文化特别强的日本是无法容忍的。</li><li>三是重视卫生环保教育。日本从娃娃起就开始教育要讲卫生干净,进任何地方,第一件事就是要脱鞋换上室内拖鞋才能进入,衣服外套要反拿不把灰尘带进去,垃圾要自产自销学会分类,小学开始就组织他们去垃圾焚烧厂参观,教育他们不同的垃圾分类会影响垃圾焚烧转化率和资源回收利用率。</li><li>这种环保意识还体现在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上。例如马桶,很多中国人特意来日本买马桶盖,不仅在于马桶圈上有发热装置有冲洗pp功能有音乐伴奏,更在于马桶上的洗手池,洗完手后的水可以直接用来冲厕所。日本人的这种节约意识一方面与国土面积小资源有限有关,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环境的敬畏和高度的民众自觉性。</li></ul><p class="ql-block"><br></p> <ul class="ql-block"><li>我们这次去的垃圾处理中心,负责三个城市的垃圾处理,在2016年花费70亿日元建成,每天焚烧垃圾110吨,相当于3000个浴池大小,虽然不是全国最大的垃圾焚烧厂,但有着全国最先进的发电设施。垃圾焚烧时产生的能量用来发电。由于24小时不间断地焚烧,会过滤掉有害物质二恶英,最终会变成无害的水蒸汽排放到空中。焚烧不了的碎石等坚硬物质,也是无害的,养鱼可以证明。</li><li>图为垃圾处理中心负责人在向我们讲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背对我们的是年过花甲的沈导。</li><li>这里还必须一提的是日本老年化非常严重,在深圳看惯了鲜衣怒马的青年面孔,在日本看到的更多是老年人,地铁里看书的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商店里导购的是涂着脂粉的老奶奶,大街开的士的也都是年过半百的老者,例如我在之前讲过的日本民宿的开车接我们的那位老爷爷,也是83岁高龄!日本人以为,50岁才是他们人生新的开始,不同于中国爷爷奶奶们"带孙辈广场舞棋牌室"这三大老年方式,日本老人奉行"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退而不休"的晚年生活。这也可能是日本老人为什么普遍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吧,他们心态积极阳光,七八十岁看起来也只像五六十岁。</li></ul><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儿子参观完垃圾场后写的日记。字迹和卷面请忽略😂</p> <p class="ql-block">4、关于日本建筑。我们路经东京-名古屋-京都-大阪几个城市,这个发达国家,没有想象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东京偶尔还能看到几座十几层的,两三层或一层的居多。这种矮房建筑一是因为日本是地震频发地区,建筑人员认为,高度超过500m的建筑物必须靠大量的混凝土来保证它的强度,这样就得缩小内部空间,不适合人们居住,因此高楼主要是地标。二是日本平房的历史十分久远,到了明治时代才被允许建造3层楼房。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日本人认为建造房屋的时候不能损害周围居民的"日照权",很多的住宅街是有10m的高度限制,连屋顶的角度都有严格的规定。日本住宅楼都建得很漂亮,尖尖的屋顶,木制结构的房子,古朴简约,图为河口湖民居。</p> <h3>这层楼层低的建筑最大好处是推窗即是风景,推拉门的设计让室内室外混为自然一体</h3> <p class="ql-block">房间布置非常简洁,符合日本简之风。泡温泉后穿的和服也是以朴素干净为主</p> <h3>日本的很多寺院建筑和中国唐代很相似,佛教寺庙和神道神社很多,例如奈良的大东寺、兴福寺等,和中国隋唐时代的长安建筑相仿,可见受中国影响之深。图为兴福寺的五重塔。</h3> <h3>我们这次去粗略地了解了日本几个代表性建筑,一是马笼宿,马笼宿位于歧阜县,原是供远道而来商旅休憩的古驿站,因地势险峻,马匹很难翻越,于是把马留在驿站,因此得名"马笼宿",现在成了日本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马笼宿保持了江户时代的原貌,依山顺坡,青石板铺路,两旁古色古香的木制结构的店铺林立,依稀可见江户时代繁华富庶的商贸景象。积雪还未完全融化,在房檐屋角泛着清泠泠的光,平添了一种雅致之美。<br></h3><h3><br></h3> <h3>马笼宿还是日本作家岛崎滕村诞生地。</h3> <h3></h3><h3></h3><h3></h3><h3></h3><h3>第二个代表性建筑是千鸟本居。千鸟本居在稻荷伏见大社,日本乡村神社都是稻荷。稻荷神是日本神话中的谷物和食物神,主管丰收,传说他有时以男人形态出现,有时以女人形态出现,甚至会变化成蜘蛛等其他形态。由于稻荷神主管丰产,许多日本的企业也敬奉稻荷神,稻荷神社的鸟居的颜色是统一的大红色(京都其他处的颜色需浅于这个红色),如果某些企业效益很好,会向神社敬献一座鸟居,鸟居上写着捐献者的姓名。位於伏见的稻荷大社是全日本4万多座稻荷神社的总本宫,几千座鸟居分成几排,从山脚一直排列到山顶。鸟居其实是村口牌坊,一牌之隔,体现的是门的境界与野的境界,一个是神,一个是俗。走在这一排排红色鸟居里,顿有时光穿越恍惚迷离之感。 <br></h3><h3></h3><h3></h3><h3></h3><h3></h3> <h3>稻荷大社的门口放置一对狐狸石像嘴里叼着的麦穗,象征五谷丰登,右边的狐狸嘴里叼的是宝珠,代表神的灵魂,还有的则是叼著一把钥匙,代表开运。日本人从很久以前就相信狐狸是介于人与神之间的使者,能够保佑五谷丰收及风调雨顺,可说是农民的守护神之一 。<br></h3> <h3>三是日本的枯山水园林。所谓的枯山水,就是干枯的山水。枯山水的三要素是石头、细砂、树木和青苔。以石代山,以砂代水,加以不开花的树木和青苔,更具禅意和旷远空灵。石头不是简单放置,而是有高矮层次摆出"鹤形"或"龟形";细砂用钉耙梳理成云海形状;不开花的树木和青苔是让修行者在这种静止不变的事物中达到静悟。日本寺庙很多,在很多寺庙里,空旷的地方都是这种"减法"设计,供僧侣们冥想渐悟,在修行者看来,园中只有青石白砂,却包含宇宙万物。造园者正是在追求这种“无”的境界,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如果不是跟团赶行程的话,这样的园林是适合我在此呆上几天的,什么都不想,清空自己,与天地融为一体。<br></h3><h3><br></h3> <p class="ql-block">5、关于日本艺伎。</p><p class="ql-block">很多人到京都,一定会去祇园和花见小路。这里是京都最大的艺伎区。在花见小路,大概居住了200多名艺伎。“花见”在日语中意为赏花,不过这里并没有樱花,而是旧时古城的风月之地。日本午餐比较简单,基本上都是工作餐,吃饭时也都很安静,很少交流,吃完继续下午的工作,在东京,中午我们几个人聚一下找个吃饭的地方都找了很久,日本很多餐饮是分上下午营业的,中午大多是单人份的快餐。晩上就不一样了,吃饭喝酒玩乐交谈,都在居酒屋,男人喝了酒后往往会找几个艺伎来渲染一下气氛。需要澄清一下的是日本艺伎是表演艺术,不是卖弄色情,更不卖身,虽然表演过程中有男欢女爱的成分。艺伎如果要结婚,需脱离艺伎行业,以保证此行业的"纯洁"。艺伎在日本地位较高,等同于神,在过去,日本家庭以有艺伎为荣,因为这不仅表明这个家庭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且经济实力不错。也有一些廉价的艺伎,跳舞的叫甩袖子,拍手唱的叫穗子。成为一个艺伎是比较辛苦的,女孩子一般从10岁开始,要在5年时间内完成舞蹈琴瑟、礼仪文化等课程,很是艰苦,举手投足之间都是文化的浓缩,类似中国的国粹京剧。艺伎不仅要歌舞乐全能,而且要学会接待客人,训练谈话技巧,周璇应酬不同客人,在重大或秘密场合,一般人不可以进,但艺伎有特权可以进入。过去艺伎学习主要从师,现在有专门学校,有的两年即可完成学业,毕业后统一被置屋公司录取,先当“舞子”,再转为艺伎,一直可以干到30岁。年老的艺伎一般自己开置屋,培养新人。</p><p class="ql-block">京都艺伎一般晚上才出来,但我们是下午抵达,看到的大都是着和服女子。图为祗园里,难得一见的行色匆匆的艺伎,脸抹厚白粉,脚著高木屐,踏着小碎步款款而来。</p> <h3>艺伎衣服与和服有些不同,和服是立领的,艺伎衣服的后领口是敞开的,露出脖子和一部分后背,且面料一般是最华贵的。在花见小路和祗园看到穿艳丽和服的,一般都是中国游客,模样看着挺像,一开口一走路就露馅了。但不得不承认,再强势的女汉子一穿上日本和服立马变得温婉了起来。图为和服。<br></h3> <h3>这才是日本本国人喜欢穿的和服,比较低调内敛。</h3> <h3>在祗园,每年7月份还要举行大行的袛园祭,原是为驱赶病魔祈福消灾,后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特色保留了下来,历时一月,那时可以看到千名艺伎及山矛游行。图为展览馆里的宣传图册。</h3> <h3>图为展览馆里的山矛游行车</h3> <p class="ql-block">6、关于日本茶道。</p><p class="ql-block">此次行程还有重要的一环是体验日本茶道。茶道起源于中国,但更能将"禅"与"道"发挥至极致的我认为还是日本茶道。我们是拜访的地方是已经有400年历史的里千家的嫡传弟子的茶社。日本茶道的鼻祖是千利休,千利休是"侘寂"茶道的开创者,"侘"即内心的孤独,"寂"是与外界保持距离。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千利休把这种茶道发挥至极致,为反对丰臣秀吉的金子招摇,一改奢靡之风,把茶室入门做成狗洞大小,武士进来时需把武器放在外面,权贵入室喝茶,必须除去华服甲胄,低头躬身而入,让茶客们喝茶前先懂得谦卑之心。茶室内只能容纳主客2人,喝茶时不交流只交心,自在品茶之味茶之韵茶之道。千利休的后代中最有影响的一是里千家,直传,最具影响力,实行平民化;一是表千家,为贵族服务。</p><p class="ql-block"><br></p> <h3>茶室布置非常简单,不繁不丽:一屏风一茶具,与窗外之景相映成趣,让品茶人能摒去杂念,静心品茶,这也是茶道的一部分。</h3> <h3>连画饰都是寥寥几笔,没有多余的修饰。</h3> <h3>茶室主人在泡制茶水,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每个动作都很有仪式感和节奏感,简单而飘逸自然,让人屏息享受其中,顿生和敬之心。</h3> <h3>僧人将茶水端至客人面前,会将茶碗有花纹的一面朝向客人,客人双手接过后,将碗转两圈,把花纹转向自己,然后喝几口,轻品、慢饮,最好喝完,以示对茶主人的感谢和对茶水的喜爱,再把花纹转向主人那一面,放下碗。按照习惯,客人还会对茶具品鉴一番,赞美一番,这也属于茶道精神的一部分。</h3> <h3>日本抹茶是用茶粉泡制,茶粉碾磨得十分精细,经开水冲泡后上面还有一层浮沫,味道略有些苦涩,许是环境的熏陶,几个孩子都喝得津津有味,彬彬有礼地把茶水都喝光了。这是我喝完后的茶杯,居然喝成了一棵树的模样,神奇!</h3> <h3>茶后小点心,为解茶涩而用。</h3> <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环境下冲茶品茶,和敬之心油然而生,孩子们也坐得端端正正,毕恭毕敬,雅雀无声</p> <p class="ql-block">7、关于日本饮食。</p><p class="ql-block">一路游玩下来,对于我这个资深吃货来说,品尝各路美食是必不可少的,日本火锅、生鱼片、怀石料理、乌冬面、各种寿司、天妇罗⋯每顿必不可少的是高蛋白的鱼和豆腐,一点小腌菜,还有味!噌!汤!吃了那么多天,对这个网红汤我还是不很感冒。日本饮食讲究颜色自然好看、口味清淡鲜美、形式精致小巧,器具精良多样。讲究质量而不求数量,吃得少而精,非常看重食材的原味,以蔬菜和海产品为主,少油少盐,或者直接生食,这种积极健康的饮食方式,使得日本的肥胖率只有4%,也是全世界最健康长寿的国家。</p><p class="ql-block">日本食物中少肉,一方面与资源少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万物有灵的神灵观,他们认为,牲畜与人一样有灵性,任意屠宰与食用是不仁道的,世间万物都应成为人类尊崇的对象,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而这种精致化的饮食样品,也体现了他们含蓄而内敛的审美观,食物不仅可尝,还可赏可品,赏自然之色造型之雅,品自然之味心境之和,用平和自然之心态来应对世间纷扰,与自然和谐相处。</p><p class="ql-block">图为寿司学校教我们制作的寿司。哲仔第一次做的寿司,可以打多少分呢?😊做寿司前有一系列的流程,换衣净手消毒发放食材喊口号,每个饭团用秤称好20g,每做完一个饭团都做一个手势喊一个口号,非常注重这种仪式感。全部完成后发现自己没有吃的食欲了,都消耗在做食物的过程中了😄学校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毕业证书,临行时校长送至门口,一直欢送我们至消失在视线外。这一点也是我印象深刻的,无论是离开长野民宿还是之前讲过的乔木学校,他们送别时一定会一直挥舞着双手送至车子不见为止,这种热情让深处异乡的我们深受感动。</p> <p class="ql-block">"生"与"鲜"是日本饮食一大特色。他们认为新鲜的东西营养最丰富,生命力最旺盛,能生吃的必定是最新鲜的,应季节应时令而吃最新鲜的食物,生吃鱼片是最常见的,还有生吃蔬菜生吃鸡蛋等。</p><p class="ql-block">图为酒店早餐里的生鸡蛋,外层薄薄的一层蛋白,里面是蛋黄流汁,吃起来没有一点腥味,入口即化,很好吃。</p> <p class="ql-block">上午玩完乐高乐园后,下午去长野县的农村体验民宿,路经马笼宿,前几天下的雪还没完全融化,孩子们一看到雪就兴奋得叫了起来,下车后就玩起了雪仗,虽是有雪,但天气晴朗,一点儿都没觉察到寒意。日落时分我们抵达住宿的山村,一个举着"近藤"牌子的男主迎接着我们,开车把我们接进了一个蜿蜒曲折的深山老林里。近藤是男主的姓,全名叫"近藤丑男",其实一点儿都不丑[偷笑]。一进门,女主双膝跪地双手合十作揖迎接着我们,热情得让我们有点儿不知所措,给我们端来了点心和水果,桌子底下暖烘烘的,再喝上热腾腾的冒着香气的热茶,下午坐车的疲惫感也一扫而光。虽是日本农户,但家里非常干净整洁。</p> <p class="ql-block">坐了一会儿,老伯便喊我们去吃晚饭,正诧异怎么这么快呢,原来今晚吃的是烧烤,先是烤糍粑,有点儿像中国的,然后烤肉和香肠、青菜,日本食物推崇原味,薄薄的五花肉烤起来特别香,自家种的包菜烤后也是鲜甜可囗,香肠也特别好吃!这里还必须赞一下中国移动,日本卡到这里没信号,倒是中国移动可以用,还有3G,这时翻译神器又派上用场了,老伯让我们猜他多少岁,看他开车在山路上行驶的矫健身手,我们猜50,不对!60,不对,他说他有三个曾孙了!三个儿女,7个孙辈,3个曾孙,我的天,赶紧预测一下70吧!老伯哈哈一笑,说是1937年的!哇,两个小家伙掐指一算,82岁!真看不出来!问他养生的秘诀是什么?他满脸红光地回答道:"我什么都不用想!"</p> <p class="ql-block">两个孩子给他们带去了小礼物,一本《水浒传》和一个小夜明灯,爷爷奶奶很开心,也给我们回赠了两袋甜甜糯糯的柿饼,还告诉了我们柿饼的制作过程</p> <p class="ql-block">老奶奶照顾我们很是细致周到,洗澡时替孩子们放好了满盆的洗澡水,告诉我们水温设定在恒温41度,看孩子写作业时摸摸孩子们头,非常慈爱,临睡前又提前替我们开好了电热毯,非常舒适。</p> <p class="ql-block">日记为证</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奶奶给我们准备早餐,每人都是一样的,8小碟,一碗米饭。在餐厅吃饭时,这种小样化就更加凸显,器具也各不一,有叶形、扇形、圆形等等,同行者开玩笑说,日本主妇洗碗好累啊,一个人10个碗碟左右,如果一家四口呢?其实日本的这种"杂"食观念,体现了饮食中兼收并蓄营养均衡的特性,他们认为各种食物有阴阳之分,只有这种兼收并包才达到这种平衡。</p> <p class="ql-block">8、关于日本教育。</p><p class="ql-block">早上吃完近藤奶奶给我们做的精致早餐,奔赴下一个交流地--去参观当地的学校,一早听说日本基础教育全球第一,神往ing。一进校门,便看见一个大大的蓝色游泳池,结了一层薄薄的浮冰。校门口整齐地放了一排棉拖,我们换好鞋戴好口罩后来到二楼教室,校长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一名老师介绍他们学校:乔木二小位于长野县乔木村,村里一共有三所学校,乔木一小,320名学生,乔木二小,约50名,乔木中学,约210名。每年4月樱花开放的季节是他们的入学时间,他们会和父母、学校老师一起坐在樱花树下野餐,举行入学典礼。因为学生少,校方认为孩子思维不易发㪚,他们与乔木一小建立同步课堂,与他们一起远程互动。学校更注重实践教育,春天来的时候,可以去山上采松茸,回来做松茸饭,下水田插秧、收谷子,烹饪,陶艺,打鼓,夏季上游泳课,冬季马拉松长跑课,举办音乐会、运动会,5年级的学生还会开辟临海课堂,6年级会去东京等地修学游学⋯看着中国一群痴迷羡慕的小眼神,他们上的都是假小学[偷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随后参观他们的课堂。教室明亮宽敞,窗台上种满了一格格的小植物,教室后排放置有安全帽。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暖炉暖气等,教室里温暖如春,老师的办公桌在教室里面。</p><p class="ql-block">第一间教室是五年级的孩子正在学缝纫,老师给每一组学生讲解细节,简单的走线学会后会学如何做布袋。哲哲的小脑袋正看得认真仔细。第二间教室上社会科学课,老师正在问学生地震发生时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学生回答了有水、食物、衣服、充电器等,老师又具体到每人每天需多少水。不得不说板书真的美观漂亮!</p><p class="ql-block">第三间教室正在上数学课,时不时有学生上去接过老师的笔上去给大家演算习题。</p><p class="ql-block">第三间上三年级国语课,每个孩子桌上摆放着一本厚厚的国语辞典,一个lpad,一个笔盒和一本写词本,年轻帅气的国语老师正引导他们读课件上显示的词语,多媒体技术娴熟,可以直接点词语进方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五间教室老师正在给二年级的孩子上国文课,与乔木一小的学生同步课堂,大屏幕可看,一小的学生坐在地板上,与这边孩子一起回答老师问题,一起分组起来读书,整齐有序。当国内还在争论"一块屏幕改变命运是否可行"时,日本农村学校已普及实行了!</p> <p class="ql-block">相比国内小学,日本更注重"体验式"教育,让孩子拥有"生存能力"和"轻松宽裕",小学生更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经常到户外参加活动,让他们从小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1-2年级主要是基本的生活常识课,3-4年级会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风俗,5-6年级主要是烹饪和缝衣等技能,初中以上便是行政等知识了。日本的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师资要求严格,学生们就近入学,校长教师轮岗,同步课堂等,没有中国所谓的学位房。今天的乔木二小,在偏远乡村,才50学生,一个班少的5名学生,多的十一二位学生,但学校照样硬件设施齐备,现代化设施配置齐全,师资力量充足,教师男女比例均衡,课程设置详实具体。课堂上可以看出来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主动,上台演示落落大方。尽管只有几个学生,老师也是非常详细认真的满屏笔记,还时不时蹲下来或跪下来与学生交流⋯这是强大的根源吧。</p> <p class="ql-block">日本的两所乡村小学正在同步课堂。</p> <p class="ql-block">回首整个行程,让人景仰的是日本教育,让人恋恋不舍的是富士山的雪和湖,让人好奇的是日本农宿,充满美感的是日本艺伎,最喜欢的还是枯山水园林和日本茶道。前者从有到无,由动到静,回归生命的原始状态,后者教会我们谦卑与敬畏。西方哲学家Leonard Koren这样形容茶道中的“侘寂”:Pare down to the essence, but don'tremove the poetry. Keep things clean and unencumbered but don't sterilize. (削减到本质,但不要剥离它的韵,保持干净纯洁但不要剥夺生命力。)两者的共同点都有孤寂。所谓的孤是由繁到简,回归事物本身;所谓的寂,是享受独处的时光,由外在的喧嚣回复至内心的纯净。在日本的商场餐厅,有熙熙攘攘却没有纷纷扰扰,没有大声说话吵闹,在地铁里手机设置都是静音,接打电话要到车厢中间的连接处关上门以不影响他人。很多人说这是国民素质,我看到的却是茶道精神在生活中的延伸。对于一衣带水的日本,因其历史政治原因,总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但喜欢在某个地方旅行,大概其气质与人相投:给生活做减法,摒弃凡尘杂念,回归内心融入自然,永存谦卑敬畏之心⋯这次浮光掠影的收获就在此吧!这个伤感的樱花国度,值得再去一次,在富士山呆看一次樱花山景,在袛园看一次艺伎表演,在花见小路穿一次和服,哪怕只是在奈良公园看鹿群与人们相亲相偎,也是极美的一种感受吧⋯</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