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了的,叫故乡~~观里

张华

<h3>每次踏入村里,我总有别样的情绪。是故乡,是童年,是兴奋,是惆怅。</h3> <h3>去往外婆的家,需要一级一级地往上走,不会很高,但一踏着清凉的乡村石阶,内心一片安宁。</h3> <h3>小时候,一路上遇到熟人,村里人都会亲切地来一句,外甥来咯,我会腼腆地跟上一句,是啊。</h3> <h3>这段总给人一种阴凉的感觉。</h3> <h3>到这儿,离外婆家就不远了。一边往黄氏祠堂,一边去外婆家。小时候,不知从这边经过多少次。曾经爱爬的土墙,如今已变成了水泥墙。</h3> <h3>这原本也是块土墙,小时候,一次晚饭后,和表弟表妹们在墙上玩游戏,跳下来,不小心把眉眼磕了,是大舅带着我去包扎的。至今伤疤还留有。</h3> <h3>以前外婆家的母鸡会跑到这家的阁楼里下蛋,而捡蛋,就是比较好玩的一件事。记得有次,我和表弟去捡蛋,我捡到了一个,开心地往家赶,小表弟在后头不停地哭着追。等高兴劲儿过了,内心有一阵懊悔,为什么不让给表弟……</h3> <h3>每次到这儿,我都会有些忐忑,还有一些害羞,一经过这儿就可以看到外婆家的大门,中间还有一百米左右的距离。而每每这时,有人看到就会说,“外甥”来咯,“表哥”来咯,每次我都会有些开心,又有些羞涩地往前走。。。很开心,又不想被关注着往前,只想静静地感受内心地愉悦和安宁。如今也是。</h3> <h3>这就是外婆的老家,如今人迹罕至,大门禁闭。周边的嘈杂反应了居住情境。</h3> <h3>这是通往隔壁家的后门,暑假、寒假、周六周末,都是我和我爸捉迷藏的日子,趁他不注意,我就跑外婆家去了。这里有一群表弟表妹,我们一群加起来有十来个。隔壁的表弟叫“大留弟”,我们玩的好的时候,会一起跟人对打。闹矛盾的时候,我们又各种对立和搞怪,扔鞭炮,打水枪,还有扔石头,互相国骂。</h3><h3>印象最深的就是有次我们去玩,我被他们追着跑,人往前跑,头往后看,一不小心,掉进了一层楼高的芦苇中,在他们几个都为我捏把汗的时候,我居然无大碍地起来了。</h3> <h3>这间茅厕,有着太多的童年故事。</h3> <h3>原本的石阶,每踏一步,都会有种接地气地踏实感,如今为了顺应发展,已经灌上了水泥,路比以前方便了,感觉却不那么明显了。</h3><h3>一只小狗很安静地跟在我的身后,不知为何,也不出声吼叫,就这么看着我。</h3> <h3>小时候,这条路是夏天傍晚和晚饭后,大家休息和闲聊地地方,我最喜欢地就是听大人们聊一些灵异鬼怪的故事,既有一些好奇和害怕,又总是百听不厌。在这里,头脑中又闪现出当年的影子,路还是路。</h3> <h3>这个土墙,也是我们游玩的场所之一,我们会在这边玩游戏,跳墙,还有在台风天,绑着一个袋子和绳子去当风筝放。玩具稀少的年纪,更多的在于我们的创造。</h3> <h3>这条路,小时候外公带我和表弟上山玩,一人在一个竹筐里背着,咯吱咯吱地响着。这里的纯真和自然,一直是我特别喜欢回来的原因。仿佛人的心灵和灵魂都会得到净化。</h3><h3>这是所在的城镇生活所给不了的。</h3> <h3>秋收,这里变成了一片平地,我们在上面上窜下跳。</h3> <h3>原本这里是一座大房子,后面被拆迁。</h3> <h3>这里有条小路可以直达外婆家后门,我们去后山小溪游玩,可以在后门不锁的情况下,抄近道回家。在小溪我们会捉一些小鱼和小虾。</h3> <h3>前几年新建的祠堂。</h3> <h3>如今的乡村融入了过多的现代元素,看着别具一格。从内心,还是更喜欢依山傍水的仿古建筑,现代风格,适当加入可能更自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