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问题少女有关

霜子

<h3>近期看的三部欧洲电影《纯粹》,《鱼缸》和《破碎》都和问题少女有关,或者说都是以这种类型的少女为主角的成长电影。</h3><h3><br></h3><h3>瑞典影片《纯粹》正像它的名字一样,具有北欧电影的冷峻暗黑气质,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表达得都更为纯粹。感觉是一部女性主义的宣言,看了下介绍果然是位女导演。此片中无论人物,还是故事的推进,都线条清晰,充满张力,把一个问题女孩儿面对的问题推向极致,她厌恶自己酗酒的母亲和身边粗粝的环境,为了进入所向往的美丽新世界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代表着高雅精神生活和男权社会的乐队指挥,以最残酷的方式给予她女性意识的启蒙。“唯有勇气能衡量生命”,勇气来自哪儿?她所热爱的古典音乐?克尔凯郭尔的哲学?还是给她狠狠一击的指挥?让她明白了要是不能驾驭就别玩哲学,要想改变就必须付出努力。最打动我的是她对偷情后想要摆脱她的指挥说的那句话:我不要你的爱情,我要我的工作。她最后竟然在屈辱和愤怒中把指挥推下了窗台而获得了新生。这样解决问题的方式让人瞠目,似乎也禁不起放在善与恶,罪与罚的天平上进行的质询和拷问:我们有权利这样做吗?无论如何她以自己颇为暴力的方式成长了。</h3> <h3>英国影片《鱼缸》里问题少女面临的问题似乎更为复杂,同样倔强狂暴的女孩儿,我行我素,浑身躁动,她一直想要去砸开栓住一匹白马的锁。看似是个无意识的举动,但好像有着某种象征意义。她像是一条生活在鱼缸里的鱼,很难冲破那个禁锢她的环境。当然她也有自己的追求,并且也以高冷的方式拒绝了和社会同流合污。但她们的家庭都是严重的男人缺失,只和一个同样的问题母亲相伴,在成长过程中,这样的母亲不但不能帮助她们,反而需要她们的抚慰。在成长的道路上,她得自己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没有参照物。唯一的亮点是她对音乐舞蹈的爱。在面对生活里突然出现的男人时,她们的惶惑和依恋是复杂的,性觉醒和对父爱的渴求掺杂在一起,这个被动地担负了父亲和情人角色的男人,一旦意识到少女对自己的需要就赶快逃离了。她幼稚的报复手段也同样让人瞠目,但看到被她绑架的小女孩儿在水里挣扎,她放弃了报复,狼狈不堪地带着小姑娘回家了。比起《纯粹》里受到更深侮辱和逼迫的女孩儿她似乎显示了善良,有人说她在这个行动里得到自我救赎,其实这一切都是在无人指导的迷茫中干的,都是成长的代价。最后和另一个少年踏上离家的路程,她将开始什么样的生活无人得知,但她出走时的决绝显示,她将以自己的方式成长。虽然根据英国底层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经历,她大概也走不出太远。开放式的结尾,预示着希望与绝望并存,这就是电影给予我们的复杂感受。</h3> <h3>另一部英国影片《破碎》,中文译名是《幸福拼贴》,展示的人生况味更为惨烈。幸福是什么?我还不能了悟其中的玄机。这部片子里一切都是不明晰的,灰色的,大概这就是人生的底色。患糖尿病的少女缺失的是母亲,但有个爱她的父亲,还有的就是凶险的总是危机四起的邻居们。几对家庭的人物关系很复杂,看到后来才知道谁和谁是一家的。暴力先生有三个问题女儿,也是单亲家庭,片中所有的冲突和反转都是由她们而起。比起她们,女孩儿的生长环境要好些。但她也一样面临所有孩子成长中的问题。首先是塑造了我们的雏形的家庭关系,然后要面对的是性和暴力问题--校园霸凌无论在哪儿看样子都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是年轻人释放荷尔蒙的方式。还有懵懵懂懂,无疾而终的爱情。家庭破碎,内心破碎,幸福在哪儿?人们生活在各种破碎的关系和问题里,成长谈何容易?童年还是形成最初道德观的年代,需要在混沌中辨别善恶。但善良被逼的无处可走,代表善的是屡屡被诬陷后来误杀了自己父母的弱智青年RICK。在这片混沌的灰色地带,加害者也常常并不一定是恶人,而是被更多问题困扰着的普通人。善,多半是爱的产物。最后RICK召唤昏厥的女孩儿离开这个世界时,父亲的爱把她拉了回来。也许从片尾歌《COLOUR》里可以体味到一丝幸福的可能。人生百态,五味杂陈,在灰色中也有一抹温暖明亮的颜色—那就是爱和宽容。总之,我们的一生就是不停地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重重问题中磕磕绊绊地长大成人,连生场病都会使我们变得更懂事些。”艰难的生活永无止境,但因此,生长也无止境”。</h3> <h3>三部影片里让人难忘的是少女的眼神:倔强,凄凉,孤独,迷茫,偶尔闪过的一丝柔和,表现了女孩儿内心的脆弱,她们毕竟是些十几岁的孩子,还有就是她们充满活力,几乎永远在激烈运动中的身体。影片的调子都是阴暗的,凝重的—朴素但讲究的灰调子,一看到这种颜色,我就知道会是一部深入灵魂,拷问内心的影片,被生活的痛苦和混乱包裹着,在迷惘中寻找答案。而好莱坞电影经常是让人愉悦得多的清晰和明亮,但那不一定是真的,多数是编造的故事,有些编的很好,那是电影的另一重要功能,我们都需要娱乐,安慰和舒泄。</h3><h3><br></h3><h3>对我来说最好的电影不是给出答案,而是提出问题。上帝死了,人必须自由地思考,提出问题并试图寻找答案。也许问题仍是那些古老的问题,但在不同的时代提出问题的方式有所不同。就是福柯所说的那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的人?我是怎样变成这样的?”电影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吗?</h3> <h3>伍尔夫说: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而里尔克告诉我们:“要容忍心里难解的疑惑,试着去喜爱困扰你的问题。不要寻求答案,你找不到的,因为你还无法与之共存。重要的是,你必须活在每一件事情里。现在你要经历充满难题的生活,也许有一天,不知不觉,你将渐渐活出写满答案的人生”。</h3><h3><br></h3><h3>我曾经爱过你,我曾经恨过你,谢谢你教会了我认识我自己。问题少女们在琼贝兹的一首歌里走向远方:生活的道路上布满钻石和铁锈,如果你要给我的是这个,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平静地回答你,那是因为成长的代价, I’VE ALREADY PAID(我已经付过了)。</h3><h3><br></h3><h3>2017.1.13 霜子 (此文刊于财新网文化频道)</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xb59zgg?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我们都是布兰奇</a><br></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wfmde0b?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恶之花</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