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本篇图片、视频拍于2月4日,腊月三十下午,天气好,人不多。</b></h1><h3><b><br></b></h3><h1><b> 为更好的保护、开发、利用卫坡古民居,卫坡古村落文化旅游区将于2019年2月21日至4月1日实施闭园,对景区进行统一升级改造,2019年4月2日开始对外开放。</b></h1><h3><b><br></b></h3><h1><b> 期待魏家坡以崭新的面貌面世。</b></h1> <h1><b> 游魏家坡有感</b></h1><h1><b> 柴文</b></h1><h1><b>(一)</b></h1><h1><b>卫魏不分魏家坡,魏襄应悔字写错。</b></h1><h1><b>曾出名花曰魏紫,欲阅人税称相国。</b></h1><h1><b>一担徙家室悬磬,七代耕读官宦多。</b></h1><h1><b>鸠工庀材靠山院,光宗耀祖成村落。</b></h1><h3><br></h3><h1>(二)</h1><h1><b>向阳陂地依帝陵,环村浅壑近清泉。</b></h1><h1><b>光宗耀祖卫光照,诲人启智魏雨三。</b></h1><h1><b>谨记耕读先贤训,勿忘浇风鸦片烟。</b></h1><h1><b>雕梁画栋石板路,绿水青山金银山。</b></h1> <h3><br></h3><h1><b> 魏家坡位于洛阳市区北5公里,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西站西北0.5公里处。魏家坡民居建于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是魏氏家族兴盛时期建造的官宦住宅。</b></h1> <h1><b> 魏家坡现存建筑面积25500平方米,房屋248间,院落窑洞26孔。宅院青砖瓦舍,布局对称,院内主仆、水路分明,房上有五脊六兽、狮子海马等装饰,宅院内保存有大量木雕、砖雕、石雕及匾额等工艺美术品,展示了清代民间建筑的艺术风格。</b></h1> <h1><b> 始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魏家坡村是"中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中国传统村落、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内古民居是目前豫西地区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开发利用价值。</b></h1> <h1><b> 宋朝时,卫坡村是宰相魏仁溥的花园,即"魏氏池馆",其在此培育了"魏紫"牡丹。清顺治年间,卫氏先祖卫天禄由济源迁此兴家置业;清乾隆年间,卫氏族人在朝中做官,开始营建卫氏老宅,后经近百年修建,形成了集祠堂、私塾、绣楼、南北老宅于一体的较完整的封建官宦家族宅院;清末,卫坡村开始衰落。</b></h1> <h1><b> 在街道东西两头的出口,长有两棵巨大的古槐树,这两棵树不偏不倚,正好长在街头和街尾。街东头的那一棵粗壮高大,其中伸向东边的一根树干酷似昂起的龙头,人们称之为龙头槐,街西头的那一棵稍小,犹如摆动的龙尾,人们称之龙尾槐。</b></h1> <h1><b> 街头两边有两孔水井,象征龙眼。这种设计既有镇宅辟邪保佑平安寓意,又有家族兴旺飞黄腾达象征。这种设计不仅新颖巧妙,而且大胆独特,全国少有举世罕见。这种设计不仅是魏氏族人聪明才智的展示,更是一种胆量和勇气的显现。</b></h1> <h1><b> 在等级森严忌讳颇多的封建帝王时代,民间平民百姓是绝对禁止使用与皇帝有关的文字、名号和龙形图案。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杀身之祸,人们唯恐避之不及。但是,魏氏家族竟敢明目张胆的如此设计,却能安然无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其中缘由恐怕将永远成为千古难解之谜。</b></h1> <h1><b> 与古宅遥相相呼应的是魏氏祠堂,一座南祠堂一座北祠堂。南祠堂叫卫族祠堂,北祠堂叫魏氏祠堂,魏氏祠堂早于卫族祠堂。虽然两个祠堂的魏(卫)字不一样,却是一个家族,供奉的是同一个祖先。</b></h1> <h1><b> 民居内以一条长150米、宽10米的东西向小街为界,分南北两部分。街南现存7所宅院,街北现存9所宅院。宅院青砖瓦舍,布局对称。宅院内保存有大量木雕、砖雕、石雕及匾额等,展示了清代民间建筑的艺术风格。对研究清代建筑艺术、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b></h1> <h1><b> 据卫坡村《卫氏家谱》记载,卫氏祖居山西阳城县,后迁居垣曲县峪子村,明洪武年间避乱迁居济源县清上乡无恨里,后又迁居济源轵城镇,卫氏第七世天禄,于清顺治年由轵城镇迁居现住地,因姓氏及地形起村名卫家坡。卫氏先祖天禄公首先择址立家,从第四代卫圣言开始为吏,其后卫家官员渐多,整个清代出仕者近百人,最高官至五城兵马司(四品),七品以上官员有26位,还出过四位诰命夫人。咸丰年间,家族中有功名出仕者渐少,家族逐渐衰落。</b></h1> <h1><b> 魏氏古宅是按照一条卧龙图案设计布局。整体建筑依临高岭土坡,面南背北,东高西低,依地就势,随形而建,拾级而上。从远处看整个宅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进入院内每个宅院又各自独立。院内有院,院中套院。院院相连,院院相通。独立的宅院就像一座宫殿,连在一起的宅院就是一座迷宫。</b></h1> <h1><b> 几百间房屋高低相间,形状各异,大小不同,错落有序,互相衬托,相互辉映。整体建筑体现了"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自然法则。建筑和人文的巧妙结合,形成了自然和谐之美。有民间故宫之称。难怪有专家说"要了解清代皇帝的生活请你到北京去,要了解清代平民的生活请你到魏家坡来"。</b></h1> <h1><b> 老宅的街道弯曲带有一定弧度,就像一条伏在地上摆动的巨龙。街道有一块块青石铺成,历史的脚步把每块青石打磨的光滑发亮,就像龙体上闪闪发光的鳞片。街道东高西低,十六所宅院从西往东呈阶梯状依次升高,就像龙体逐渐升高抬起,有腾空欲飞之势。寓意步步高升。</b></h1> <h1><b> 每一所宅院的大门前都砌有台阶,门前台阶也有讲究,台阶与主人身份官位相符。官位越高,台阶越多。六品、七品官员二到三级,四品、五品官员三到四阶,依次类推,但最高不能超过九阶。整个宅院从空中俯看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两排宅院中间,气势恢宏,蔚为壮观。</b></h1> <h1><b> 魏氏古宅,历经几百年风风雨雨和战火洗礼,能够如此的完整的保存下来实属不易。这得益与魏氏祖先的远见卓识和先见之明。规定了只能居住不准变卖,只能修建不能拆迁。即使卖也只能卖给本家本族。更令人叫绝的是采取了"对角分房"和"交叉分房"。即在分家的时候一栋房子兄弟每人一间屋,对角交叉而住,互相制约无法拆卖。对角分房有两大好处,一是弟兄互相制约,二是保证家庭和睦相处,这也是古宅保留下来和家族兴旺的主要原因。</b></h1> <h1><b> 特别是在反封建破"四旧"的动乱年代,许多古建筑和重要文物都毁于一旦。但魏家坡古民居没有遭到破坏完整的保存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据说魏氏家族为了保护祖宗留下的遗产,将房屋的墙上门窗上,写上领袖的语录,绘上领袖的画像。这些字迹和图案现在还隐约可见。这些语录和图像成了古建筑的红色护身符。就是这有意或无意的一写一画,就巧妙的保护了这些珍贵文化遗产。不得不让人佩服魏氏后人的计谋和智慧。遗憾的是放在家中那些珍贵的字匾碑刻未能幸免,遭受了灭顶之灾,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是万幸中的不幸。</b></h1> <h1><b> 随着岁月的流逝,风雨的侵袭,魏氏古宅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损坏,任其发展下去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将不复存在,拯救和保护魏氏古宅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值得庆幸是,颇具战略眼光的洛阳市魏紫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勇担重任,投入巨资对魏氏古宅进行维护修缮,沉睡百年的魏家坡古民居迎来了它的第二次春天。</b></h1> <h1><b> 时代印记</b></h1> <h1><b> 修缮后的魏氏古宅显得十分壮观,修旧如旧的技术让古宅更加肃穆庄严,给本来就神秘的古宅又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让神秘的古宅更加神秘。</b></h1> <h1><b> 卫家坡以村民姓氏得地名,但这个家族之姓,曾经由卫易魏又复卫,地名也由卫家坡至魏家坡终至卫家坡,这是怎么回事呢? </b></h1> <h1><b> 据卫氏后人的说法,卫家最早迁居于此,命名此地卫家坡。</b></h1><h1><b> 到了卫守仁卫守义兄弟时,家道变殷实,与洛阳知县魏襄素有往来,书信中魏襄误将卫写为魏,后来户书造册、书柬往来均书以"魏"字。</b></h1><h1><b> 卫氏族人认为卫、魏同音,加上居住地又在北魏孝文帝陵墓之侧,且此处是"魏紫"牡丹发祥地,未加更正。</b></h1> <h1><b> 卫家坡卫氏老六门中,卫圣言次子卫文奇生卫应升、卫应拔,古街上大部分建筑都是这弟兄两人所建。他们弟兄分家,卫应拔住街北,卫应升住街南。街北多为三进院,街南多为五进院。</b></h1><h1><b> 两侧宅院门前,原本都有上马石,房顶都是五脊六兽狮子海马分列,并装有钢叉。所有宅院客厅均为十二扇雕花门。</b></h1> <h1><b> 在大宅中生活,卫氏有严格家规:"长工不准进街,外客只能到客厅,不准过屏门,女眷不能出屏门。人路水路神路分清,主人路仆人路各走其道。"以此维持着纲纪伦常、尊卑有序的生活。</b></h1> <h1><b> 卫氏家族的兴盛繁荣,很大程度上靠其对教育的重视,创造出"以农促商,以商促学,以学促仕,以仕保商,农商儒兼容"的发家之路。</b></h1> <h1><b> 卫氏家族从开始的地无一垄到后来的拥地万倾,从开始的身无分文到后来的家财万贯。从开始的垦荒种地到后来的书香门第,从开始的逃荒要饭到后来的经商当官。从开始的窑无一孔到后来一街两院。银庄店铺遍布各地,各种生意不计其数。</b></h1> <h1><b> 卫家不仅富有,更是人才辈出。秀才举人比比皆是,在朝为官者不计其数。据史料记载卫氏家族先后出过七品以上官员二十九人,秀才五十三人,举人四人,进士三人,受皇封四道。其中四品一人,五品四人,六品十四人,七品十人。在当时的河洛地区名闻遐迩声震四方,方园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b></h1> <h1><b> 浓郁的过年气氛</b></h1> <h1><b> 饸饹面</b></h1> <h1><b> 欢乐的游人</b></h1> <h1><b> 2019来孟津耍吧</b></h1> <h1><b> 闭园公告</b></h1> <h1><b> 发一段视频</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