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英雄气

风吟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特别提示:由于网络核查的原因,部分内容作了修改或删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献给四十年前华越战争中无私奉献的全体军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文山往南,经西畴、麻栗坡到猛硐乡,我打算登著名的老山和扣林山后,沿地图上一条乡道直接去马关县,然后从马关前往河口的南溪烈士陵园,最后止于河口口岸。</p><p class="ql-block"> 文山到麻栗坡的道路经多次改扩建,比以前宽阔了许多,但由于车辆太多,道路早就不堪重负。这是一条崎岖的山路,四十年前的华越战争,和我年龄相仿的同学和朋友正是通过这条道路前往战场的。当时,由于需要防止敌人炮击,夜晚行车的队伍车灯关闭,所有公路拐弯的地方都用战士的白床单来标志。</p><p class="ql-block"> 那个夜晚,可以想像一颗颗年轻有力的心脏,兴奋、神秘、忐忑和恐惧交织在一起,因为前面黑黢黢的大山深处就是战场,就是可以吞噬生命的血盆大口。</p><p class="ql-block"> 巍巍扣林山,从我方的加农炮阵地到越国,直线距离不过十五公里,但整整需要两个小时的车程。当我们一行爬上当年双方反复争夺的1682.3高地时,铅灰色的天空绽开了一丝晚霞,那血一样的残阳,将她的鲜红不均匀的涂抹在起伏的山峦。阴风骤起,吹得枯黄的荒草飒飒作响,排山倒海的乌云从远处滚来,迅速的凐灭了一切,但抬头一望,扣林山主峰如一块丰碑,巍然屹立在天地之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逝者已矣,而生者已老!</p><p class="ql-block"> 同行的陈君是扣林山收复战的战士,他手捧被血浸透的泥土号啕大哭。一个男人的眼泪,足以感动铁石心肠的人,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如零落的飘蓬,就这样轻轻的走了,走得怀疑它是否真实。四十年了,那些场景就这样在脑海反复出现,今天回忆起仍然栩栩如生。痛定思痛,不忍回首,痛得人撕心裂肺。</p><p class="ql-block">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号角争鸣,作为一名从血与火的战场归来的人,他悲从中来的还有人们的淡忘。环顾四周,当年血沃的土地长出的是荒草,连天的野草就这样渐渐苍白了人们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是的,幸存者还在,他们中的许多人即使白发苍苍,也会到这个生离死别的地方来祭奠,但再过几年当他们也走了的时候,我们还有人记得这场战争,记得这里有人用花一样的生命来供奉我们的国家吗?这绝非危言耸听,如果你问一问身边80以后的年轻人,还有几人知道,有那么多的人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客观的说,我们不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多年的和平带来了血性的流失。人们宁愿去崇拜一个戏子,也不愿了解一点英雄的故事,这和我们多年的教育不无关系。在麻栗坡和小南溪烈士陵园,我用心去抚摸墓碑上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看着那一抔黄土上生长的野草我在想,如果我们没有发自内心对英雄的敬重,并善待那些幸存的战士,让军人成为一个尊贵的名词,一旦国家需要战争的时候,还有人会挺身而出,献出人生只有一次的,最宝贵的生命吗?</p><p class="ql-block"> 过几天就是华越之战四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到曾经的前线祭奠烈士的英灵,眼泪无声的在我脸颊流淌,我不愿去擦拭,任凭她恣意奔涌……</p><p class="ql-block"> 愿世界充满了爱与和平,愿仇恨远离,愿杀戮从此结束。这是我的梦想,我想也是逝去烈士们的梦想,愿你们的在天之灵安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  李廷军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35215部队军人,贵州织金县人,牺牲时年仅二十岁。</h3><h3> 看他那稚嫩脸庞,他也是娘生父母养的,当他的父母收到他牺牲的噩耗时,不知是怎样的痛不欲生啊!</h3><h3> </h3> <h3>几支战地黄花,表达作者的敬意!</h3> <h3>四十年过去了,但这个警示绝非恐吓!</h3> <h3>  这是我花一样的祖国,但祖国是需要人来保护的。</h3><h3> 摄于扣林山无名高地。</h3> <h3>从这里望过去,云烟深处已经是越国的土地了。</h3> <h3>这是山脊上屹立的第241号界碑。</h3> <h3>  国家现在已经把公路修到了扣林山的山顶,边坡甚至挖到作为国界的山脊线十余米处。于是我们爬上陡峭的边坡,深入越南二百余米。</h3><h3> 有意思的是越南方面的国界也是全面放开的,我感慨还是和平最美!</h3><h3> 这是同行的陈君,六十多岁的人了,头发已经基本白尽,但无论如何不听劝阻,非要爬上80度的边坡,为的是看看当年熟悉得像自己手掌一样的界碑所在高地,是否还是景物依旧。</h3> <h3>经历过战火的猫耳洞还在。</h3> <h3>  由于两国现在的政治互信带来了军事互信,到边界已经不受限制。于是我离开界碑,冒着可能存在的地雷,深入越国200余米,拍下了这张小路的照片。</h3><h3> 当然,和平时期对方不可能在野草丛生的路上埋地雷,但离开小路,泥土中确实有数不清的各种地雷,这绝对是真实存在的。</h3> <h3>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h3> <h3>一抔黄土,长歌当哭!</h3> <h3>回望故乡,万水千山,那是我愿意为之献身的美丽祖国!</h3> <h3>  血沃的土地,而今长满了荒草。</h3><h3> 那些走了的兄弟,您在天上还好吗?</h3> <h3>火红的木棉是如此的绚烂,是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h3> <h3>特别说明,谢绝打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