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过大年

海棠依旧

<h3>金猪贺岁,洪福齐天</h3> <h3>2019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的味道在红红的灯笼、中国节、大红福字对联等一片红海中渐渐变浓。</h3> <h3>城市的年太寂静,小时候过年的幸福感荡然无存。逃离城市,奔向故乡,去寻找曾经的年味。</h3><h3>年29来到了镇上的集市。</h3><h3>在我小时候,要每五天才能逢集。每到开集时,按捺不住内心深处的兴奋,大人不让跟着,自己偷偷跑去。在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钻来钻去,什么都不买也是那么高兴。</h3><h3>由于新农村建设,集市被分散,老镇上赶集的人星星散散</h3> <h3>爆竹声中一岁除</h3><h3>过年放爆竹,听的就是那声响。现在城市禁止燃放,在农村的集市上鞭炮还是允许卖的。</h3> <h3>集市上的糕点还是我记忆中的那个样子。三刀、羊角蜜、桃酥,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和老板聊起,问问现在买这种糕点的还多吗?老板说:不像以前那样红火了,现在的种类太多了,人们对老传统的慢慢失去了兴趣。而且他一个师傅的能传承下去的一个镇上只有三家了,下一代的年轻人也不愿意去学了。虽是笑着说,却透着一丝无奈。</h3> <h3>甘蔗,寓意着甜甜蜜蜜,生活节节高</h3> <h3>路口的羊肉摊生意火爆,农村人喜欢吃羊肉,走亲戚也是最佳的选择。每人买下来都不会低于百元,羊老板一天下来的收入近万元,看老板切肉多带劲,老板娘笑不拢嘴。</h3> <h3>现在农村生活不像以前那么穷,年货的种类多多,走亲戚串朋友,两手不会空空了</h3> 自家地里种的菜,实惠多多<h3><br></h3> <h3>集市上的水果</h3> <h3>过年走亲戚的多,添点碗筷</h3> <h3>小孩子还是盼着有新衣服穿,有玩具玩</h3> <h3>卖擀面杖的大娘说别拍她</h3> <h3>机加工的江米棍</h3> <h3>老夫妻在卖自制的桃木挂件</h3> <h3>放鞭炮,贴对联,包饺子,农村的年就这样正式开始</h3> <h3>大年初一,新农村的小区里有送戏下乡的</h3> <h3>新镇上的广场上热闹非凡,数套圈的最多。不管大人还是孩子兴致勃勃,套中了惊呼,没套中的直呼哎呦。和侄子几个人一起玩了套圈,扔出去几十个圈,套住一个,兴奋无比。不知不觉中,战利品还不少,老板高兴的说给架势了。</h3> <h3>套圈的战利品</h3> <h3>年过的是什么?是团圆,是幸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