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位于县城南诏镇,四街东城(五一)村地面的南雅园拆迁区域里头的沈氏大宗祠“饗保堂”,俗称十三户祠堂,为全县沈氏总祠,始建于明代。原址在南诏镇城内盐鱼街,后因兵火凌夷,康熙年间迁址重建于南诏镇东城村。2011年,由本族裔孙沈洪勇先生和沈君麟宗长主持重修,2013年12月12日鼎建落成,是第八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沈姓在诏安地面人口众多,有“沈半县”之称。</p><p class="ql-block"> 曾在一个阳光和煦的周日上午,抵访中山公园旁的墨缘居。之后一行三人,在《诏安沈氏宗谱》主编沈耀明老师(墨缘居主人)的引领下,进入祠堂参访。</p><p class="ql-block"> 南雅园拆迁项目启动之前,其面前埕就是九户市场及大片民居。该市场午后开市,是县城一处热闹的市集。曾多次于午后自乡间来上市,位于大街入口的市场巷道口侧,有一专卖新鲜芦笋、草菇类的地摊,生意红火……</p><p class="ql-block"> 南雅园拆迁项目启动之后,九户市场取消。而位于市场北边的十三户祠堂和观山房祠堂紧挨着,因是文物保护单位而得以保存下来。</p><p class="ql-block"> 下午自大街绕了一大圈,终于从南面的南环路边进入拆迁区域,抵达十三户祠堂参访。</p><p class="ql-block"> 目前,南雅园拆迁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不久的将来,该地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 走近祠堂大门,抬望眼,门楣上“文献世家”四个鎏金大字。听介绍,此乃清代浙江书画大家、进士沈宗敬(1669~1735)的墨宝。是应昔时东城沈氏宗亲好友的邀约而作,为一大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 走进饗保堂,四处缓步走动参访,感觉这是一座渗进诏安沈氏历史时空的人文博物馆,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又是沈氏港澳台侨回唐山访亲拜祖的一处胜迹了!</p> <h3> 祠堂里雕梁画栋,颇为壮观。</h3> <p class="ql-block">主厅“饗保堂”匾额由裔孙、海军少将沈裕峰题写。</p> <h3> 诏安沈氏开基祖沈楸公画像。</h3> <h3> 名士荟萃的历代俊才。</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代父子进士沈鈇、沈起津。 </p> <h3> 湖内村长田众所敬重的侍卫爷沈瑞舟一家三代俊才。沈瑞舟位于长田的故居一歪嘴寨,因在解放战争时间,做为闽南乌山游击队的指挥部,已于近期入列国务院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成为诏安首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h3> <p class="ql-block"> 沈一葵故居所在的深桥镇仕江(仕渡)村,因村中古城堡、祠堂等人文古迹众多,已入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 存留于祠堂门口侧的旗杆石物件。</p> <h3> 从原戏园今亨利超市顶上最高层顶端俯瞰大街南侧的南雅园拆迁区域一角。</h3> <h3> 饗保堂这一带,地域上称下庙。</h3> <h3> 据县钱币学会沈聪先生介绍,饗保堂于清康熙年间由沈祯奇公倡建。所谓十三户是:德、恩、府、政、英,明、良、春、仁,彩东、彩西,东岐、西岐,共十三个粮户兴建的总祠堂。全县四大房:长房观音山开五房,二房东沈开二房,三房岐头开二房,四房桔林开四房,总十三户。</h3><h3><br></h3> <p class="ql-block"> 南雅园拆迁区域规划建设进度,目前已加速。</p> <p class="ql-block"> 下庙右前方不远处的长兴庙,坐东南向西北。供奉观音菩萨,五谷帝君(最早),祀开山圣侯,武德侯祖,文官公,武官公众神明。据介绍,庙所在地域叫许寨巷,也叫许厝寨。沈氏进入之前,是许姓居住地,该庙是许姓建的,是四街地面较早的庙宇之一。因该地拆迁,长兴庙也在列。</p><p class="ql-block"> 现在从那里经过,长兴庙已无迹。而邻近的教堂也已在食饗堂西侧择地重建,几幢新老建筑,成了一处中西建筑汇集之所,新景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