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煊晨 带您走进西安的大街小巷之——骆驼巷

CoCo

<p>西安,一个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城市,和其他城市比历史说内涵,何须钟楼、大雁塔、兵马俑这种大boss级别出面。</p> <p>随意走在这座千年古城的街头巷尾,都可感受到一股浓郁的古文化气息。</p> <p>下面大家就跟我一同来看看西安历史悠久的几十个老巷子之一吧</p> <p>安定门也就是西安城墙的西门</p> <p>西门城墙边随处可见的古建筑</p> <p>骆驼巷曾名骆驼店,是古时西门里客栈聚集的地方。(安定门也就是西安城墙的西门)</p><p>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知道,骆驼巷东的七十中古时曾是“西岳庙”所在地。过去的骆驼巷形状弯曲,宛如一只站立的骆驼,本世纪初这里拓宽取直,形成了现在的样子。</p> <h3>骆驼巷位于西门内西大街以南,北起西大街,南到菜坑岸,长150多米,1966年曾改名反帝八巷,1972年恢复原名。</h3> <h3>西门里曾经驼铃声声</h3><h3>西安的老街中,与动物有关的街名有骡马市,东、西羊市等,这样的地名并不奇怪,因为马羊都是普通人家饲养的家畜,数量庞大,并形成买卖市场。而地处关中腹地的西安并不出产骆驼,为何在古城内会有一处骆驼巷呢?</h3> <h3>听老人们讲故事:</h3><h3>为此我特意走访了骆驼巷的老住户77岁的刘林瑞老人,刘爷爷跟我说:过去的骆驼巷并不是现在这样笔直的街道,而是在路中段拐了一个弯,向西延伸,再拐向西大街。刘林瑞认为,骆驼巷的得名可能是因为其形状从地图上看,宛如一只站立的骆驼。</h3><h3><br></h3><h3>82岁的廖尚文老人曾是骆驼巷的老住户,他形容说:“过去骆驼巷的南段就像是骆驼的头和脖子,而北段连接西大街的部分是骆驼腿,中段东西向的拐弯处是骆驼的背,还有一段向西延伸的死胡同则是骆驼的尾巴。”<br></h3><h3><br></h3><h3>西安地名专家葛慧老先生则认为这种“因形状得名”的说法可能性不大。葛老先生说:“改革开放初期进行地名普查时,我曾听当地的老人说,古时候骆驼巷曾名‘骆驼店’,因为其紧邻西门,很多从西部来的商队都在这里停脚,巷子里有很多旅店、客栈,而那时骆驼又是西北地区的主要货运工具,商人们休息时,也要给骆驼提供歇脚的地方,因此这条巷子里可能常常停有骆驼,从而得名。”</h3> <h3>在没有汽车、火车的古代,骆驼是西北地区货运的重要运输工具。相较于骡马一类的牲口,骆驼不仅更加适应西北地区干燥的气候,而且其载重量更大,更适宜在沙漠、戈壁、山地、雪地、草地上行走。据记载,解放前从陕北花马池往榆林、西安运盐,主要就依靠骆驼,花马池盐运销到榆林,全程530公里,骆驼驮行需要11天左右;到延安,全程525公里,骆驼驮行10天左右,到关中地区的时间则更长。商人从定边南下关中时运盐、皮毛等,北上时则把关中的特产,如棉布、药材等运回去。一些文献中把骆驼、驴这样能负重的牲口称为“高脚”,在有汽车火车前,驮盐的牲口主要就是这样的高脚。除了运盐,西北地区运输其他货物也主要依靠骆驼,甚至在沙漠、戈壁中行走时,骆驼还是不可替代的载人工具,骆驼在西北地区的交通运输中,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h3> <h3>鲜有人知的“西岳庙”</h3><h3><br></h3><h3>骆驼巷得名于何时,如今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不过在元代李好文《长安图志》所收《元奉元城图》中可以看到,元代时骆驼巷所在地有一座“西岳庙”。不过,历史文献中对这座西岳庙的记载很少,我们今天已经对其难以了解。</h3><h3>历史文献中,对东门里的东岳庙记载较多,而对西岳庙的记载则较少。清康熙《陕西通志》中记载,明正统年间,重修了西岳庙,说明在此之前西岳庙就已经存在了。</h3><h3>清末民初,科举被废除,很多新式的学堂在西安建立起来,西岳庙原址上也建起了学校。《西安市志》载,民国3年(1914年),陕西省西安女子第二高等院校在此创建,后更名为陕西省立第二实验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易名夏家什字小学,之后又更名西安市莲湖区菜坑岸小学,后来其校址成为西安市第七十中学所在地,即今天的骆驼巷1号。</h3> <h3>中文名<br></h3><h3>西安市第七十中学</h3><h3>外文名</h3><h3>Xi’an No.70 Middle School</h3><h3>创建于1965年,崛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未。</h3><h3>学校分为北教学区和南教学区</h3><h3>建筑面积15790.69m2</h3> <h3>西安市第七十中学位于西大街骆驼巷1号</h3><h3>自1996年以来,学校更新教育理念,在发展中实现领先,在领先中加快发展。</h3><h3>如今的七十中已晋升为陕西省第一批标准化高中</h3><h3>先后获得“全国十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陕西省重点中学"、“陕西省省级示范学校”等称号。</h3> <h3>惠阿姨的父亲是一名七十中退休教师,可惜我没能见到他老人家,但惠阿姨跟我说起了她父亲口中的七十中:</h3><h3>“1965年七十中在骆驼巷东南角成立之后,校园中还有西岳庙的大殿,那时学校的地势由北向南一层一层抬高,还能看出过去西岳庙的形制。当时,学校位于西夏家什字的门房就是原西岳庙的山门,而学校的教工宿舍则是西岳庙的大殿。</h3> <h3>1965年秋季,新建立的七十中占用了夏家什字小学的校址,此时七十中的大门还没开在骆驼巷。夏小则搬到菜坑岸,之后更名为菜坑岸小学。</h3> <h3>2001年夏天,七十中和梁家牌楼的二十七中合并,菜坑岸小学搬到二十七中原址,改名西安市第二实验小学,菜小原址成为新七十中操场,操场和学校用一座过街天桥连接,七十中的校门也从夏家什字开到了骆驼巷。”<br></h3> <h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除了巷子南口有一轻局和粮食局的家属楼外,巷子里都是老式的平房院落,很多院子里都住着十几户人家。<br></h3><h3>巷内没有一家杂货店,没有一家饭馆,没有一处休闲场所,生活很不方便。看电影只有到南院门的“民光”和竹笆市的“阿房宫”影院,吃凉皮和泡馍也要跑到桥梓口或广济街。<br></h3><h3>那时骆驼巷一下雨就无路可走,送水马车、自行车都在泥泞道路上艰难前行,行人只能沿着路边的便道走。</h3><h3></h3> <p>现在,走进骆驼巷,眼前一片繁荣景象。路口从巷子西角延伸到西大街,新盖的一排高楼,底层全部是“沃尔玛”购物超市。走进巷内,路东1号院是一座现代建筑模式的七十中学,路西2、3号院是市一轻局和粮食局的家属楼,5、6、7号院有源泉宾馆和白鹭湾社区,再往北走,过去的菜坑岸,也都建成繁华的住宅商业区。</p><p>今天的骆驼巷北口已融入了西大街商圈,颇为热闹。</p> <p>西安知名的老街老巷随处都可以寻找到各类的人文故事</p><p>更有数不胜数的美食等着你来品尝!</p> <p>我在西安等着你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