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箴言(一)

静荷老师

<h1 align="center"><b><font color="#b04fbb">品德教育重在实做</font></b></h1> <h3>【每日分享】</h3><h3 align="center"><b>2019年3月21日 农历二月十五 星期四</b></h3> 在群的方面恪守秩序,在群的方面办好事,在群的方面修炼技能,这可以概括合理的生活方式的全部了。不要说别人马马虎虎,我也不妨马马虎虎。要知道别人马虎是别人的事,我管不着。我的马虎不马虎是我自己的事,我管得着。既然管得着,为了我的理想就不应该马马虎虎。 <h3> 同志的最确切的意义,该是互相督促互相激励的一群人中间的一个。有一群人在一起,理想相同,生活方式相同,各人自我教育,同时也就是彼此互相教育,这是多么有劲的情形,哪里会感到寂寞?这样的群扩大开来,直到包括我们青年的全部,一切情形该会大大地改观吧。</h3><h3> 音乐可以说是群性最丰富的艺术。单就声乐来说,你唱一支歌,无论自编的或现成的,只要你认认真真地唱,当一回事儿唱,你就宣泄了你的某种感情。人家听了你的歌,声入心通,也引起了某种感情。这当儿,你跟人家不但形迹上在一块儿,而且感情上也融和起来了。不问那感情是快乐还是哀愁,总之你并不孤单,你的欢乐有人分享,你的哀愁有人共鸣。 </h3><h3> 普通学校设艺术学科,目的当然不在于使学生成为画家、音乐家。教学生学习图画,在于使他们精密地观察物象,辨认形象的美与丑,和谐和凌乱,并且能够把所见所感的约略地记录下来。教学生学习音乐,在于使他们能用声音表达出感情和意志,尤其当合奏合唱的时候,个体融合在群体之中,可以收到人格扩大的效果。</h3><h3>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品德教育重在实做》朱永新 编</h3> <h3>【每日分享】</h3><h3 align="center"><font color="#b04fbb">2019年3月20日 农历二月十四 星期三</font></h3><font color="#b04fbb"></font> 音乐教育必须特别着重它的群性:而一般人了解音乐,享受音乐,也必须特别看重这个群性。因为个人跟人家共哀同乐,小已扩而为大群,与大群融和。这就是生活进入了更高更充实的境界。<h3> 出几个歌唱家,在都市里开几次独唱会,即使足与世界的名家并驾齐驱,也不能算是音乐教育的成功;必须一般人都受到音乐的滋养,能够唱,能够听,能够使生活进入更高更充实的境界,那才是成功。</h3><h3> 艺术的事情大多始于模仿,终于独创。不模仿打不起根基,&nbsp;模仿一辈子,就没有了自我,只好永远追随人家的脚后跟。但是不用急,凭真诚的态度去模仿的,自然而然会有蜕化的天。从模仿中蜕化出来,艺术就得到了新的生命——不傍门户,不落窠白,就是所谓独创了。</h3><h3> 人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只能糊糊涂涂的活下去,反省一下就会感到无聊,感到没意思。肚子吃饱了,身体穿暖了,活是活得成了,但是活下去做什么呢?回答不上来,一定索&nbsp;然,&nbsp;&nbsp;自觉与禽兽无异。有了理想就不然。咱们一天天生活下去好像黑夜航行在海里的船,理想就是招引咱们的灯塔,咱们要生活,要努力,就为要到达那座灯塔。</h3><h3>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品德教育重在实做》朱永新 编</h3> <h3>【每日分享】</h3><h3 align="center"><font color="#b04fbb">2019年3月19日 农历二月十三 星期二</font></h3><font color="#b04fbb"></font> 精神心思越能自由活动,知能就越有长进,而且在许多方面,必须肢体肌肉与精神心思一致活动,才是真正的长进。唯其活动不息,疲惫与厌倦无从进袭,生活才得见活泼泼地。<h3> 好的学风待教师跟学生共同养成,可是尤其重要的还在学生。好的学风养成了,学生在校里就好比鱼在宽广的水里,游泳自如,无往不宜,不断的长进这才有了保证。</h3><h3> 艺术教学若不改革,教育即使进步到理想的境界,总之还缺少一角,算不得完整。 </h3><h3> 许多人合着和谐的旋律,同唱支歌,&nbsp;假若个个人认认真真地唱,当一回事儿唱,就人人会觉得“小己”扩大了,扩大而为同在合唱的“一群”;也可以说“小己”融化了,融化在同在合唱的“一群”里头。感染,激动,团结,组织,都是人群间重要的事项,而音乐却有达成这些事项的直接作用。</h3><h3>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品德教育重在实做》朱永新 编</h3> <h3>【每日分享】</h3><h3><font color="#b04fbb"> 2019年3月18日 农历二月十二 星期一</font></h3><h3><font color="#b04fbb"></font> 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每一种功课犹如车轮上的一根“辐”,许多的“辐”必须集中在教育的“轴”上,才能成为把国家民族推向前进的整个“轮子”。 </h3><h3> 文当然要作的,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h3><h3> 青年们如果怀着理想的话,如果热切期望实现理想的话,那么急于养成好习惯的愿望就会像火一般的燃烧起来。</h3><h3> 景慕往哲,固然是好。然而徒然景慕,实际上没有什么好。要紧的是拿出力量来,踏着往哲的道路,从苦难中争取前途的光明。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品德教育重在实做》朱永新 编</h3> <h3>【每日分享】</h3><h3>2019年3月17日 农历二月十一 星期天</h3><h3> 学生是从各项训练中,从各门功课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他们正确的世界观的。世界观虽然被认为是德育,但是决不会凭空形成。世界观的形成必得通过跟事物密切相关的智育和体育。</h3><h3> 小学教育的意义,概括的说来便是使儿童在行为上得到新的人生观。要达到这个目的,须承认人生必须是自觉的,自动的,发展的,创造的,社会的,而以教育做手段,使学生养成这种种品德和习惯,以至达到最高的高度。</h3><h3> 运用种种方法,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东西化为自身的东西(这就是“有诸已”),能够“躬行实践”才是名副其实的教育。</h3><h3> 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h3><h3>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品德教育重在实做》朱永新 编</h3> <h3>【每日分享】</h3><h3>2019年3月16日 农历二月初十 星期六</h3><h3>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够格的成员,做国家够格的公民。想到“做”字,就可以悟出光记住些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身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h3><h3> 根本地说起来,处理生活的知识当然该从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去取得,处理生活的能力当然该从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去历练。</h3><h3> 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事认认真真去做。</h3><h3>有没有单纯的空无依傍的德育?似乎没有,德育总跟智育或者体育结合在一起。</h3><h3>——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品德教育重在实做》朱永新 编 </h3> <h3>【每日分享】</h3><h3>2019年3月15日 农历二月初九 星期五</h3><h3>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h3><h3>德目不该是挂在口头的语言,写在纸面的文字,而该是贯彻一切行为的态度和精神。</h3><h3>种种德目都是外在的东西,虽然美好,对于自身并无受用之处。能够实践,自身便是德目的化身,才是真实的受用。所以,七分八分的想和说,不如一分二分的实践;当然,能做到七分八分乃至十分的实践尤其好。</h3><h3>对于德目,抽象地去理解,去讨究,是没有用的,必须具体地去实践,就在种种平凡的方面去实践,使那些个都合得上那种态度和精神。</h3><h3>——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品德教育重在实做》朱永新 编</h3> <h3>【每日分享】</h3><h3>2019年3月14日 农历二月初八 星期四</h3><h3> 凡是贤明的国文教师,他出的题目应当不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h3><h3> 因为儿童的生活,差不多浸渍于感情之中;冷静的理解,旁观的述说,在儿童殊觉无味。要使儿童感觉无味,就不是最好的教材。所以国文教材普遍的标准,当为儿童所曾接触的事物,而表现出的方法,又能引起儿童的感情的。换一句说,就是具有文学趣味的。</h3><h3> 把办教育跟种庄稼相比,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工作对象都有生命,都能自己成长,都有自己成长的规律。不同的是办教育比种庄稼复杂得多。种庄稼只要满足庄稼生理上生长的需要就成,办教育还得给受教育者提供陶冶品德、启迪智慧、锻炼能力的种种条件,让他们能动地利用这些条件,在德智体各方面逐步发展成长,成为合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才。</h3><h3>——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儿童并非缩小的成人》 朱永新 编</h3> <h1 align="center"><b><font color="#b04fbb">四、儿童并非缩小的成人</font></b></h1> <h3>【每日分享】</h3><h3>2019年3月13日 农历二月初七 星期三</h3><h3> 兴趣是我们生命所寄托着的。一个人的世界,不能大于他兴趣所及的范围,唯有这个范围方是他内在的真实的世界。在他所感兴趣的范围以外,固然有许多事物围绕着他,但是他视若无睹、听若不闻,对他来说,可以说实际上并不存在......今后的教育要着力于扩充儿童兴趣所及的范围,并使他们养成终身的习惯。</h3><h3> 一个人影响他人的能力的大小强弱,多半靠他自己的兴趣的多少和深浅。无论何人,如果要影响他人,必须同情和了解他人的兴趣所在。所谓同情和了解,就是从他人的观点去看当前的事物。所以教育者须要扩充自己的兴趣范围,更须要真切了解儿童的兴趣可能及到的范围。</h3><h3> 小朋友顽皮的时候,或者做功课显得很愚笨的时候,我决不举起手来,在他们的身体上打一下.....这一下不只是打了他们的身体,同时也打了他们的自尊心;身体上的痛或红肿,固然不久就会消失,而自尊心所受的损伤,却是永远不会磨灭的。</h3><h3> 儿童的天性本是注重事实的,欢喜自己去做的,凡是合乎他们天性的,他们就愿意知道它,学会它:与他们天性不相符合的,他们就不想知道,不高兴学。学校教育定出各种科目叫学生学习,只为帮助他们确定切合的人生观,那么应当就他们耳闻目见的种种事物,把研究的方法,推理的途径,一一给以指导。</h3><h3>——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儿童并非缩小的成人》 朱永新 编</h3> <h3>【每日分享】</h3><h3>2019年3月12日 农历二月初六 星期二</h3><h3> 我觉得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有一些老师把学生看成空瓶子,或是玻璃瓶子,或是洋铁瓶子,全都一样,总之里面是空的,可以装东西。</h3><h3> 最坏的情形是指导者与领受者彼此不相应,指导者只认领受者是一个空袋子,不问情由把一些叫做知识的东西装进去。空袋子里装东西进去,还可以容受;完全不接头的头脑里装知识进去,能不能容受却是说不定的。</h3><h3> 正因为把学生看成瓶子,“装进些什么”的想头不召而自来。怎么“装”?一方面讲一讲,一方面听一听,在一讲一听之间,东西就装进了瓶子。东西既然装进了瓶子,瓶子里既然装进了东西,不是立刻会起作用吗?这诚然是个好意的愿望,可惜这样的愿望不免要落空。</h3><h3> 彼名实相符之教育家,决不视学子为土坯,可以抟塑随心,亦不拟学子于空瓶,唯事灌注充塞。固知人各有能,始于孩提,因势利导,则其能如木抽条,如水导流,畅然沛然,莫之能御。</h3><h3>——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儿童并非缩小的成人》 朱永新 编</h3> <h3>【每日分享】</h3><h3>2019年3月11日 农历二月初五 星期一 </h3><h3> 一切都得以学生为本位:凡学生所要明晓的,倾筐倒箧,不厌其详;凡学生所要解决的,借箸代筹,唯求其尽。</h3><h3> 把学生的思想范围在狭小的圈子里,教他们像号子里的囚犯一样,听不见远处的风声唱着什么曲调,看不见四周的花木显着什么颜色。这样寂寞和焦躁是会逼得人发疯的。</h3><h3> 对于儿童,我们决不能将现成的知识装进去,而要使儿童自己做将出来;不是使儿童学习了现成的知识预备应付将来的事物,也不是使他们只为了有知识而去求知识,而是使儿童从事物中寻求真知识,并用真知识来支配他们的行动。</h3><h3> 从事教育工作必得严肃认真。我说的严肃认真不是板起脸来说教。最要紧的是深切地理解少年儿童,承认他们像植物一个样,是有生命的,是自己能够发展的,自己能够成长的。只要凭种种有效的方法促使他们很好的发展成长,那就是严肃认真。</h3><h3>——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儿童并非缩小的成人》 朱永新 编</h3> <h3>【每日分享】</h3><h3>2019年3月10日 农历二月初四 星期日 </h3><h3> 只要不光让学生们坐在那里听,不光让学生们听教师的讲说,让他们在学习的当儿,肢体肌肉与精神心思一致地参加在里头自由活动,主动而不被动。让他们消泯学习与生活的界限,学习就是生活,并非生活的准备。</h3><h3>参观学校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学生怎样生活,甚至怎样游戏,都应该是参观的内容。</h3><h3> 儿童的心里似乎无不是纯任直觉的,他们视一切都含有生命,所以常常与椅子谈话,与草木微笑。这就是文艺家的宇宙观。</h3><h3> 我们试想,使欢喜活动的儿童离开了他们玩弄、抚摩、观察、试验的环境,坐在教室里,所占的地位不过一桌一椅,所见到的东西不出于一室之外,所接触的事物,就是某某科目,这不是一种特异的拘束的境界吗?</h3><h3>——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儿童并非缩小的成人》 朱永新 编</h3><h3>伙伴们早安!</h3> <h3>【每日分享】</h3><h3></h3><h3>(2019年3月9日 农历二月初三 星期六)</h3><h3> 发着嫩芽,开着花朵,草木的生意决不断绝;有着儿童,民族的生意决不阻遏。即使是一片废墟,只要看得见嫩芽和花朵,将来的光景是无限乐观的。</h3><h3> 要使儿童经常有求知识的动机,须要根据他们的本能、欲望和兴趣,想方法来引导他们的本能,顺应他们的欲望,扩充他们的兴趣。</h3><h3> 称职的种植家栽培植物,虽不能增加植物的可能性,却能渐渐改良那不良的遗传性和环境。不称职的种植家非但不能改良遗传性和环境,反而阻遏可能性,那么植物就糟了。如今把植物比做小学生,小学教师便是个种植家。栽培小学生有效没有效,只有他负责任。</h3><h3> 世界之广大,人类之渺小,赖有想象得以勇往而无惧怯。儿童在幼年就陶醉于想象的世界,一事一物,都认为有内在的生命,与自己有紧密的关联,这就是一种宇宙观,对他们的将来大有益处。</h3><h3>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儿童并非缩小的成人》朱永新 编</h3> <h3>【每日分享】</h3><h3>(2019年3月8日 农历二月初二 星期五)</h3><h3> 办教育决不类似办工业,因为受教育的人绝对不是工业原料。唯有没有生命的工业原料可以随你怎么制造,有生命的可不成。</h3><h3> 儿童的活动逾越常规,就因为他们对环境感到新奇,非常羨幕,于是引起了求知求行求享受的欲望。顺着他的欲望的趋向,作为教育的人手方法,使他们如愿以偿,才是教育者最应当尽力的事务。</h3><h3> 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所谓办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h3><h3> 夫儿童之非缩小的成人,言教育者罔不知之,故成人之教养与观感虽未必不适于儿童,要不可挹此注彼,必须自儿童之立场出发,方得谓之纯良之儿童读物。</h3><h3>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儿童并非缩小的成人》朱永新 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b>三、教育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b></font></h3> <h3>【每日分享】</h3><h3>(2019年3月7日 农历二月初一 星期四) 要知道现代的学习绝不是记诵之学所能了事;记诵之学,好此可以造就门门都是甲等的“优等生”, 坏一些就造就品德有亏的“作弊专家”,可是绝不能造就生活充实的国民;而现在这个时期,正在开始建国大业,需要生活充实的国民比任何时候都迫切。从事教育的人如果没有这一点认识,一切劳力都是白费。</h3><h3> 儿童总要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所需求,自已去研究解决的办法,还要自己证实过、经验过,才会得到真的知识。</h3><h3> 任何知识都是这样的,仅仅浮在面上,猎涉一点儿概要,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越是往深里往广里去研求,越是容易豁然贯通,化为有用的经验。而课外读物,正是引导你往深里广里去研求的路径。</h3><h3> 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决不应当加重学生的负担,也决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h3><h3> 一辈子坚持自 学的人也就是辈子自强不息的人。不难想象,这样的人不断增多,社会和国家将达到何等繁荣昌盛的境界。</h3><h3>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朱永新 编</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r></h3> <h3>【每日分享】</h3><h3>(2019年3月6日 农历正月三十 星期三) 学校教学生念教科书,学生只管念,念了就完事。学校教学生抄各种笔记,学生只管抄,抄了就完事。其实教科书和笔记跟堪以应用的本领之间还有不少距离,读了教科书,抄了笔记,未必就有了堪以应用的本领,必须根据所读的所抄的,才行。再从事事物物上去体察去磨炼。 </h3><h3> 实验的价值也是难以计量的,它叫你得到关于某一原理、某一现象的真实知识;同时又磨炼你的思想能力,使更善于观察事物,立定假设,证实假设。</h3><h3> 教育不以生活为本位而以知识为本位,是一个大毛病。 </h3><h3> 我们学的虽然是公民、卫生、国文、 算学等等科目,而实际生活里并没有这些科目,只有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事情临到我们的面前,我们要能综合地运用这些科目去处理,那才是真个取得了知识,历练了能力。如果徒然记住在心里,写在笔记簿上,临到事情还是茫然失措,那就等于没有受什么教育;我们决不能这样耽误了自己。</h3><h3>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朱永新 编</h3><h3></h3><h3></h3><h3></h3><h3><br></h3><h3><br></h3><h3><br></h3><h3></h3> <h3>【每日分享】</h3><h3>(2019年3月5日 农历正月二十九 星期二) 学生不应该把教师的讲授看作学习的终极目的;教师的讲解只是发动学习的端绪,学生必须自己再加研求,才可以得到能运用于实际生活的知识和能力。</h3><h3> 把书本中的经验融化在我的生活里,才像吃东西吸收了养料,长成新鲜的血肉,这新鲜的血肉是完全属于我的,不再是盛在盘子里塞在胃肠里的一堆食物了。 </h3><h3> 学生自己动脑筋,得到的东西格外深刻,光听老师讲,自己不思考,得到的东西就不太深刻。... ...讲的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讲。如果一个老师能做到上课不需要讲,只作一些指点和引导, 学生就能深刻理解,透彻领会,那就是最大的成功。</h3><h3>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我觉得这样表达比较明白。是不是不教了,学生就学成了呢?非也。不教是因为学生能够自己学习了,不再需要老师教了。不要说小学毕业就学完了,中学毕业也没有学完,大学毕业考上了研究生,也不能算毕业。世界上的事情是学不完的,无论是谁,都要学习一辈子。咱们当教师的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辈子,一直学到老。</h3><h3>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朱永新 编</h3> <h3>【每日分享】</h3><h3>(2019年3月4日 农历正月二十八 星期一)</h3><h3>教师的真知识终究是教师的,与儿童没有关系;教师用语言和文字将古人和自己的经验 一一传授给儿童,即使这些经验是千真万确的,毫无疑义的,也不一定能使儿童得到真知识。因为这许多经验在教师固然已心领神会、亦知亦行了, 在儿童也许不觉得需要, 不发生兴趣。如果这样,这许多经验就不会加入儿童的知识的总和。</h3><h3> 非但对小学生,就是对幼儿园里的儿童,也要训练他们勤于思考。一勤于思考是抽象的话,必得让孩子们在种种具体的活动中历练,他们才能真正实践勤于思考。</h3><h3> 要知道处理现实生活是目的,读书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许多手段之一。</h3><h3> 一个青年应当知道:所修习的功课犹如食物,必须随时把它消化,让它化为自身的血肉。一个青年更应当知道:考试只是一种测验的方法,并不是修习的目的;他必须为自身受用而修习,不该为对付考试而修习。</h3><h3>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朱永新 编</h3> <h3>【每日分享】</h3><h3>(2019年3月3日 农历正月二十七 星期日)</h3><h3> 知识多得很, 新事物层出不穷,课本里是写不尽的,老师是教不尽的,所以必需练成功自己发现问题和求得解决的能力,将来才能做好各项工作。 </h3><h3> 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好比牵着孩子的手教他学走路, 却随时准备放手。 我想,在这上头,教者可以下好多功夫。 </h3><h3> 凡是人生的一切,从“外铄”得来的,虽言表名理,行合正谊,也不过是被动的;若是从 “自觉”得来的,便灵心澈悟,即知即行。</h3><h3> 知识是求知者主观的欲望和兴趣的结晶体,离开了求知者的主观便无所谓知识,所以知识只有自己去求,别人的知识只能由别人去应用,我不能沾他些光。</h3><h3>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朱永新 编</h3> <h3>【每日分享】</h3><h3>(2019年3月2日 农历正月二十六 星期六)</h3><h3> 我恳切期待家长和老师节约讲话的工夫,能不讲就不讲,必须讲的时候也只画龙点睛似的点几句;腾出功夫来,在引导孩子自己动脑筋的方面多想办法多花力气。这固然不太容易,要是做得好,却是够孩子一辈子受用的。 </h3><h3>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不光是语文,别的科目也是这样。如果学生不会自己动脑筋,不会自已求知识,学本领,事事都要依仗老师,这样的人培养出来有什么用呢?</h3><h3> 学生自己想得通的,说得清楚的,自然不必教。想不通了,说不清楚,这就是碰了壁了,其时学生心头的苦闷多么厉害,要求解决的欲望多么迫切,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受老师的教,真好比久早逢甘雨,庄稼就会蓬蓬勃勃地滋长。</h3><h3> 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h3><h3><font color="#b04fbb"><b>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朱永新 编</b></font></h3> <h3>  【每日分享】</h3><h3>(2019年3月1日 农历正月二十五 星期五)</h3><h3> 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h3><h3> 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h3><h3> 知识那么多,哪里教得尽?样样知识一定要待老师教了才懂得,也不是办法,教育虽然着重在“教”字,最终目的却在受教育者“自求得之”。 </h3><h3></h3><h3>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h3><h3></h3><h3><b><font color="#b04fbb">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朱永新 编</font></b></h3>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二、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font></b></p></h3> <h3>  【每日分享】</h3><h3></h3><h3>(2019年2月28日 正月二十四 星期四)</h3><h3> 书固然要读,可是印在书本上的不过是各种道理跟做法的记录,最要紧的一步还是把这些道理跟做法化为咱们的知跟能。</h3><h3> 我当然要教小朋友识字读书,可是我不把教识字教读书认作终极目的。我要从这方面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有一派心理学者说,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所以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终极的目的。</h3><h3> 听讲, 听讲,一辈子的听讲,记诵,记诵,一辈子的记诵,书本,文字,书本,文字,永远离不开的书本,文字;将来出了学校,除开从政和当教师以外,做旁的事差不多都得从头学起:这是不是现在教学实况的最简略的素描?受不到教育的青年当然是倒楣的,而在这般教学实况中讨生活的诸君又何尝不倒楣?</h3><h3> 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就老师的方面说,采用种种有效的办法,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练,固然极为重要,而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尤其是奏功收效的关键。一暴十寒,办法再好也没多大用处,因为在学生身上得不到巩固,养不成习惯。必须督促学生循规蹈矩地练,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纯熟,再也丢不了了,学生身上才真正有了这项能力了。</h3><h3>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h3><h3><font color="#167efb"><b>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朱永新 编</b></font></h3> <h3></h3><h3>【每日分享】</h3><h3>(2019年2月27日 正月二十三 星期三)</h3><h3> 怎样的习惯才算好?能使才性充分发展的是好习惯,能把事情做得妥善的是好习惯,能使公众得到福利的是好习惯。</h3><h3> 如果在先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那就什么习惯也养不成。而这今天东,明天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倒反成为一种习惯,牢牢的在身上生根了。这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最要不得。为什么最要不得?只消一句话回答:这种习惯是与其他种种习惯冲突的,养成了这种习惯,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h3><h3> 一个人如果明嘹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不愿意妨害他人,给他人不好的影响,就该随时强制,随时警觉,不要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不问屋子里有没有人,你推门进去总是轻轻的,不问你的痰里有没有传染病菌,你总是把它吐在手绢或纸片上,这样“习惯成自然”,你就在推门与吐痰两件事上不致妨害他人了。</h3><h3> 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h3><h3></h3><h3>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朱永新 编</h3> <h3></h3><h3>【每日分享】</h3><h3>(2019年2月26日 正月二十二 星期二)</h3><h3> 学会了自学的本领,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将来离开了学校,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自我充实,自我修养,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h3><h3> 学生读课外书要注意养成好习惯。先看序文或作者、编者的前言,知道全书的梗概,是好习惯。把全书估计一下,预定分若干日看完,而且果真能按期看完,是好习惯。有不了解处,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朋友,是好习惯。自觉有所得, 随手写简要的笔记,是好习惯。</h3><h3> 学生所要求的是知识,说得更切实一点,那便是生活经验。生活经验不是随便谈谈随便听听就可以取得的。必须把外界的一切融化在我们的生命里,使我们的生命丰富而有所作为,才算真个取得了生活经验。</h3><h3></h3><h3> 我想“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两回,而不能终生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 用。</h3><h3>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朱永新 编</h3> <h3>【每日分享】</h3><h3>(2019年2月25日 正月二十一 星期一)</h3><h3> 读书写东西都是要干一辈子的事儿,养成了好习惯,不仅是个人的益处,对于社会生活和各项工作也大有益处。</h3><h3> 知识不是点缀品,追求知识是为充实生活,知识必须化为身体上的血肉,生活上的习惯,不仅挂在口头笔头装点门面。</h3><h3> 当语文老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不是马马虎虎, 粗枝大叶)看书读书的好习惯。写东西也一样,不论写个纸条,写封信,写一篇墙报的文章,都要正确、老实、实事求是,不瞎说,不乱说,不糊里糊涂地说。</h3><h3> 教师的讲授无论如何详尽,总之只是“举一”;学校教育所以能使学生终身受用,全在乎让学生受到锻炼,养成“反三”的能力。教师决不能把学生所需要的事事物物一股脑儿教给学生,学生在一生中需要的事事物物却多到不可以数计,如果没有“反三”的能力,只有随时碰壁而已。所以,纯粹被动的学习态度必须彻底打破。</h3><h3>——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朱永新 编</h3> <h3>【每日分享】</h3><h3><b><font color="#b04fbb">(2019年2月24日 正月二十 星期天)</font></b></h3><h3> 老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以为从小孩的坐正站直到舞蹈家的练基本功是同类的事,都是“以规矩”;成为有礼貌的孩都跟成为具有高度艺术的舞蹈家是同类的事,都是“成方圆”。</h3><h3> 哪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h3><h3> 养成习惯不容易,习惯养成了要更改尤其难,所以在最初必须注意,要使孩子们养成好习惯。</h3><h3> 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有两种习惯是必须养成的。哪两种习惯呢?一是自己学习的习惯,一是随时阅读的习惯。</h3><h3><font color="#b04fbb"><b>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朱永新 编</b></font></h3> <h3><b>【每日分享】</b></h3><h3><font color="#b04fbb"><b>(2019年2月23日 正月十九 星期六)</b></font></h3><h3> 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目的还是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为他看透了这个道理。</h3><h3> 习惯不是一会儿就会有的,也得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要用一些强制功夫,自己随时警觉,坐硬是要端正,站也硬是要挺直……直到“习惯成自然” ,不待强制与警觉,也能行所无事的做去,这些就是终身受用的习惯了。</h3><h3> 大凡一辈子需用的事最需养成好习惯。在习惯没有养成之前,取个正当适宜的开端,集中心力,勉强而行之。渐渐的不大觉着勉强了,渐渐的习惯成自然, 可以行所无事了。这就是好习惯已经养成,足够一辈子的受用。</h3><h3> 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将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但硬是要养成,决不马虎了事。譬如门窗的开关,我要教他们轻轻的,“砰”的一声固然要不得,足以扰动人家心思的“ 咿呀 ”声也不宜发出;直到他们随时随地开关门窗总是轻轻的,才认为一种好习惯养成了。</h3><h3></h3><h3><font color="#b04fbb"><b>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朱永新 编</b></font></h3> <h3>  【每日分享】</h3><h3><b><font color="#b04fbb">(2019年2月22日 正月十八 星期五)</font></b></h3><h3>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 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h3><h3> 我想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诸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 礼貌诚笃的习惯,虚心自强的习惯,阅读书写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h3><h3> 无论哪一种能力, 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的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h3><h3> 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我们做人做事, 需要种种的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h3><h3></h3><h3> <font color="#b04fbb"><b>——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朱永新 编</b></font><br></h3>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一、教育是我们程途中的一盏灯</font></b></p></h3> <h3>  【每日分享】</h3><h3><font color="#b04fbb"><b>(2019年2月21日 正月十七 星期四)</b></font></h3><h3> 今后的教育,第一要发展人间的爱,彻头彻尾,无条件,无例外的爱,要绝对排斥遗留在人性中的兽性,也就是狠心与私心,这种兽性发展起来就是法西斯主义。</h3><h3> 我们更应该纠正的是对于考试的根本态度。现在有人要用考试作为一个个的圈儿,把读书人的心拴住;被考试者则把它看作一道道的关口,希望能侥幸通得过去;这样还有什么教育的意义留存下来呢?我们竭诚地希望负责教育者注意:考试只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占一个小小的位置,把它过分地重视,甚至忘却了求取知识的本义,对于学生是无益有害的。</h3><h3><font color="#b04fbb"><b>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教育是我们征途中的一盏灯》朱永新 编</b></font></h3> <h3>【每日分享】</h3><h3><font color="#b04fbb">(2019年2月20日 正月十六 星期三)</font></h3><h3> 理想的办法,最好不分学科,无所谓授课与下课的时间,唯令学童的全生活浸润在发生需求、 努力学习的境遇里。</h3><h3> 所修习的功课如果能够完全消化,应付考试是不用临时预备的。我们可以来个比喻:一个提得起五十斤重量的人,他在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总提得起五十斤,除非他病了或是衰老了;他有这力量 是平时练成的,临到提东西的时候,他不需要什么预备。</h3><h3> 原来人之所以可贵,并不在他既已为人,乃在他将进而为更高尚的人。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能参加整个人类的进化历程,便算是个有价值的人。</h3><h3> 在中小学校里,学科的划分只为着教学的便利起见,教学的时候利用语言和文字作工具,也无非为着便利,其总目标却在发展学生的知能;所谓知能包括思想和行动,也就是整个的生活。</h3><h3><b>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教育是我们征途中的一盏灯》朱永新 编</b></h3> <h3>【每日分享】</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b04fbb"><b>(2019年2月19日 正月十五 星期二)</b></font></h3><h3> 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自然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如国文科在训练思维,养成语言文字的好习惯,理化科在懂得自然,进而操纵自然之类;同时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h3><h3> 过于心急的学习实在并不是学习。 “百日通”“速成科”只能欺骗热切的希望,决不能从这些上得到真实的益处。</h3><h3> 贤明的教育家不看中什么考试, 他与学生日常接触, 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是他据以下评判的资料啊。</h3><h3>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就是说所学都归自己受用,生活从而丰富美满。为人,就是说所学跟生活不发生关系,学如未学,徒然说些空话,摆个空架子,使人家误认他已经学了。</h3><h3></h3><h3>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教育是我们征途中的一盏灯》朱永新 编</h3> <h3>【每日分享】</h3><h3></h3><h3><font color="#b04fbb">(2019年2月18日 正月十四 星期一)</font></h3><h3> 儿童在进学校之前,自有他们的生活;进了学校,自然是继续他们的生活。所以两者必须顺着一个方向,不过在质的方面有所不同,便是学校生活比以前的生活合理而有系统。</h3><h3> 替小学生定个方向,使他们对准了方向,充分发挥他们的可能性,不就是小学教育的力量吗?所以我们可以说: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h3><h3> 中等教育的目标不外乎给与学生处理生活的一 般知识,养成学生处理生活的一般能力,使他能够做一个健全的公民。</h3><h3> 进大学是成才的一条道路,可不是唯一的道路。 再说,进了大学还得看自己肯不肯学,会不会学。从这一点来说,进不进大学一个样。不进大学,要是自己肯学,自已会学,同样可以成才。</h3><h3></h3><h3>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教育是我们征途中的一盏灯》朱永新 编</h3> <h3>【每日分享】</h3><h3><font color="#b04fbb">(2019年2月17日 正月十三 星期日)</font></h3><h3> 凡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种种做法,如分设“快班” “慢班”,给毕业班指派 “把关” 老师并规定“指标”,尽量多发复习资料,无休无歇的种种考试,尽量提早准备高考的时间,等等,奉劝你们一律停止,为的是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h3><h3> 知识学问不是装饰品,为了充实生活,为了做社会里一个有意义的人,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要求知识做学问。</h3><h3> 学习的主体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要学习,在任何环境中都行;我们自己不要学习,便是处适宜的环境,也只得到“外铄” 的效果。所以,精当地说,唯有自己不要学习才是“失学” 离开学校却不就是“失学”。</h3><h3> 教育不但不可分割,而且应该渗透在各种活动之中。如果把某一种活动机械地规定为进行某一项教育,恐怕是不切合实际的,结果只会削弱这种活动的教育作用。</h3><h3>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教育是我们征途中的一盏灯》朱永新 编</h3> <h3>【每日分享】</h3><h3><font color="#b04fbb">(2019年2月16 日&nbsp; 正月十二&nbsp; 星期六)</font></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凡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无论哪一级的行政领导和哪一所学校的教职员工,都应该时常想一想,问一问:为什么要办教育?教育究竟是干什么的?教育这个词儿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这一类问题好像问得太愚笨了,其实都是带根本性的问题,非认清楚辨明白不可。</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教育要变,就得在精神上变,革除传统的教育精神,认定以老百姓为本位,学制与课程之类也不是不重要,然而精神不立,单就这些上讨论如何如何更改,就是舍本逐末,必然没有什么好处。</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教育不仅要增加学生的知识学力,同时要引导学生走人正轨,使其了解世界的大势,本国的情状,以及学生所负的使命和个人所处的地位。</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原来现代教育的最后目标在养成一个个的自由人,在建立一个民主的自由社会。</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教育是我们征途中的一盏灯》朱永新&nbsp; 编</h3> <h3>【每日分享】</h3><h3>(2019年2月15 日&nbsp; 正月十一&nbsp; 星期五)</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严格说起来,进小学中学大学都不是去读书,而是去受教育。&nbsp; 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nbsp; 是为了做社会的合格成员,&nbsp; 国家的合格公民。</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因而不能不注意教育与人生的关系。</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假定学生的不行是真的不行,教育者自问无能为力了,&nbsp; 只得推出去完事,这无异宣告他们对于教育事业完全不能胜任。教育事业是应该锲而不舍的,无论怎样不行的材质,总得不放手地加功夫上去。</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关于教育的见解,千差万别,可是扼要地区别起来,也很简单,大致可以分为相反的两派。就教育的目标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工具;另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人,独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浅陋的人。</h3><h3>——摘自《叶圣陶教育箴言——教育是我们征途中的一盏灯》朱永新&nbsp; 编</h3> <h3>【每日分享】</h3><h3>(2019年2月14 日&nbsp; 正月初十 星期四)</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教育固然有一点缓不济急之嫌,然而总是我们程途中的一盏灯,能够照着我们的四周使之光亮起来,又能照见我们的目的地,使我们加增前进的勇气。我们有了它,虽然感觉现在站得不大稳定,但并不感觉空虚,因为丰美的秩序和境界出现在我们的想象中了。</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教育本身并非目的,而是工具。这种工具,大而言之可以挽救国家社会,小而言之,可以指导个人,改造个人的错误,实现个人的本能,它的作用是很大的。</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教育要为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为对社会作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绝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结果使这些选手光荣显耀,站在众人头顶上,伸出手来,收众人的供养。</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