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一部分 痛悼知青陈淑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br></p> <h3>张红在苏独仑知青群于2019.2.12突然发:</h3><h3><br></h3><h3>“报告大家一个非常不幸的消息:我们的知青战友陈淑慧于今天下午4:30分在天津第三中心医院病逝”[流泪][流泪][流泪]</h3><h3><br></h3><h3>海内外苏独仑知青纷纷哀悼,几乎屏蔽了所有与此无关的信息。</h3> <h3>其中还有两首诗,一首是在天津的天河(东风三队付正):</h3><h3><br></h3><h3>送别_悼淑慧</h3><h3><br></h3><h3>喜迎瑞雪洁大地</h3><h3>悲送忠魂归故里</h3><h3>不改主义平生志</h3><h3>肝胆相照人生丽</h3> <h3>另一首是包头的陈淑琴(丰产四队):</h3><h3><br></h3><h3>悼陈淑慧大姐</h3><h3>一路走好!</h3><h3><br></h3><h3>少小离家半世殇</h3><h3>光阴飞度近夕阳</h3><h3>呕心沥血五十载</h3><h3>魂归故里拜爹娘</h3> <h3>苏独仑群又发来昕宇表弟陈万鹏悼大姑陈淑慧的诗:</h3><h3><br></h3><h3>春雪潇潇意尤寒,</h3><h3>天空茫茫转为蓝。</h3><h3>古稀念去为谁泣?</h3><h3>一生傲立人世间。</h3><h3>豆蔻年华赴草原,</h3><h3>三尺讲台半生谈。</h3><h3>我愿仙鹤西去返,</h3><h3>身健意满处处暖。</h3><h3>——念大姑千古![大哭]</h3> <h3>这三首诗从不同的角度,高度概括了陈淑慧的一生!</h3> <h3>在北京的朱鸿津用微信叙述了陈淑慧来津看病的大体经过:</h3><h3><br></h3><h3>“永和四队永和三队陈淑慧昨天去世了,听说苏独伦大群里也发了讣告。陈是年三十前一天被儿子接到天津的,她病的很厉害但坚决不去看病,后经曲儿子他们劝说才走的。曲儿子年三十给我打电话说了这事,说她到天津也没什么亲人了,她也不会告诉别人,我考虑再三给徐志华打了电话,徐当天就跟陈和她的儿子联系上了,而且也告诉了孔棣。徐志华一直没歇着,联系了她们组的赵荣和东风二队的张红等人,到医院去看望她,但陈淑慧病情太重了,无法挽救,太可惜了,徐志华这几天也累得够呛”。</h3> <h3>曲儿子(吕国英)真够意思!历年来对知青的深情厚谊不用说了。他不仅力主陈淑慧到天津看病,还这么细致,给永和知青打电话希望帮助,真谢谢他了!</h3><h3><br></h3><h3>听说密仁子的儿子果断带妈妈回津看病,好儿子!</h3> <h3>我特别敬佩张红,承担起了整个的悼念活动。她在群里发如下通知:</h3><h3><br></h3><h3>“现在需要陈淑惠的遗照,我下载的这张,清晰度不够,谁手里有合适的照片(原图),请提供一张,我转给訢宇。谢谢”!</h3> <h3>这种事情常常突发,弄得亲人措手不及。</h3><h3>苏独仑知青响应张红号召,为能产生一张比较满意的遗像,立刻行动起来:秦俭、秦洁、eee、杨新(自己就当了苏独仑知青)、李秀云、邓伟玉等都竭尽全力。</h3> <h3>张红悼陈淑慧的上下联高度概括,被杨新、李秀云置于遗像两旁,十分恰当!</h3><h3><br></h3><h3>张子来远在临河,还提出了上下联摆放位置的指导意见。</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部分 肝胆相照丽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大家对陈淑慧的人品给予高度评价,在微信中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鸿津:</p><p class="ql-block">“陈淑慧的性格很倔犟、正直、疾恶如仇,在学校时就有所了解,这两天心里很难受”。[流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寅坤:</p><p class="ql-block">“教学中的独立见解,为人处世的不随波逐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永鹏:</p><p class="ql-block">“才华横溢,不随波逐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红:</p><p class="ql-block">“人很聪明,有思想,有主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林双萍则用与陈淑慧微信的“私聊”截图来证明陈淑慧有着“钻研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玉泰、李希平、虞津美、闫小明等</p><p class="ql-block">盛赞陈淑慧 把毕生献给乌拉特前旗的教育事业!</p><p class="ql-block"><br></p> <h3>张红的这篇文章纵向横向的回顾,让人感动,也让我们看到了陈淑慧的一生:</h3><h3><br></h3><h3> 回忆与陈淑慧交往的点点滴滴</h3><h3><br></h3><h3>五十年的记忆,终身难忘的友谊。</h3><h3> 正月初四突然接到邸文电话,陈淑慧患疾病,大年三十赶回天津,病情危重,住三中心医院。初五去探望,很虚弱,尚能交谈。其子多方求医治疗。初八接到病逝噩耗,令人震惊并痛心不已!心绪难平夜不能寐。与其相识相知的一幕幕浮现眼前。</h3><h3>1968年7月我们一个知青组到东风二队插队。我与她本不相识。记得她低调内敛,体力不太好。人很聪明,有思想,有主见。9月,我们小组又来了两个男生,生产队不好安排。她和王力军主动提出与后来的林双萍、张效伟一起去永和三队落户。以后见面的机会就少了。</h3><h3>后来就听说她和密仁子结婚了。我很奇怪,不能理解,问到她,她说密仁子聪明能干心眼好,有头脑是她喜欢的类型。看来这是她经过思考的理性选择,而不是头脑一热逃避艰苦的权益之计。之后40多年的婚姻也证明了她忠贞不渝的选择。</h3><h3>1975年以后,公社的知青越来越少了,我们的接触逐渐多了起来。知道她在公社卫生院生孩子难产,很痛苦。后来密仁子主动提出不再要孩子了,不愿让她再受苦。她当时在公社科技站负责良种推广,科学种田工作。经常东奔西走,参加会议推广良种。孩子就扔在村里,姑姑帮助照看一下。</h3><h3>1976年11月,我借干到公社任工作队秘书,后兼任妇联主任。一度被派到永和三队蹲点,和队里的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开会研究生产,一日三餐吃派饭。常看到她把孩子扔在家里忙工作。</h3><h3>恢复高考后的1978年我和陈淑慧、马馼、王在庚等人都报名了,在队里蹲点没有复习时间怎么办?陈淑慧就说你白天别下地了,也别吃派饭,就在我家吃,咱俩一起复习。这样我就在她姑姐家吃了好几天饭,直到结束蹲点,返回公社。当时在陈淑慧家里复习功课,看书累了就把昕宇抱进来玩一会,然后再把他放到屋外我们继续复习。我曾问过她,你考大学,密仁子不反对吗?她说我毕业后还回来,他不会反对的。后来我们分别考上了包头师专和内蒙师院。</h3><h3>在等待录取结果期间,我的返津申请被批准了,是上大学还是返津(当时我已和回津上学就业的金国光确定了恋爱关系)的问题上,我犹豫不决。此时已中专毕业在伊盟成家的妹妹正怀孕待产,我便带着焦虑与纠结离开苏独伦到东胜去照顾妹妹。当得知我考上内蒙师院后陈淑慧给我发电报并转寄去录取通知书,一方面替我高兴,一方面鼓励我抓住学习的机会,不要轻言放弃。在陈的鼓励和家人的支持下,我又将户口行李从天津运到呼市,开始了大学生活。</h3><h3>陈淑慧大学毕业后毫不犹豫地回到前旗任教!这一任就是三十多年!以后每次和她见面,她都会滔滔不绝地给我讲学校里的事情,讲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也讲不正之风对学校的影响以及她的态度和抵制。她不仅讲好自己的专业课,还组织学生排练节目,学唱歌曲,活跃文体生活。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和能量都贡献给了她的学生、她的事业。后来在当地工作成家的知青也陆续返回天津,我几次问她怎么考虑的,她说:我回去好说,密仁子怎么安排,我要顾及他的感受!就这样一晃40多年,他们夫妻二人不离不弃,扎根在乌拉特前旗的土地上。</h3><h3>做为留守知青,她知道我们还深深眷恋着那块土地。1993年下乡25周年前夕她主动倡议发起知青重返第二故乡活动,为当地政府牵线搭桥,请返城知青为第二故乡的发展和建设出谋划策。在她的积极倡导组织和协调下,第一次集体返乡活动成功举办,一共40多名知青携家属20多人共70多人回到苏独伦。前旗和苏独伦政府组织了隆重的欢迎仪式。知青们为前旗及公社的建设与发展提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在国家民委工作的永和知青朱鸿津还为公社争取到一笔无息贷款,为第二故乡的发展增添了力量。在密仁子的支持和陈淑慧的协调下,公社还为参加这次活动的每位知青承担了往返车费。此活动期间,陈淑慧父亲病逝她都没能回家。以后历次知青返乡活动她都以主人翁的姿态默默地支持着,做着她所能做到的一切。</h3><h3>2018年的返乡活动中才得知1968年李庆春精彩演讲的撰稿人就是陈淑慧!“我们到家了!”成为烙在每个知青心田的回声,而陈淑慧是用生命把乌拉特前旗当成了自己永远的家!</h3><h3>怀念我们的亲密战友陈淑慧!祝一路走好!</h3> <h3>啊,天河(付正)的诗句“肝胆相照人生丽”,正是对陈淑慧人生的真实写照。</h3> <p class="ql-block">这些,让我不由得试着,把有关她的零散影像,归归类,分几个专题,拉出她的一生。</p><p class="ql-block">这几个部分大致是:</p><p class="ql-block">插队;</p><p class="ql-block">教书育人;</p><p class="ql-block">返乡省亲的前旗联络人;</p><p class="ql-block">她对知青问题的研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插队时的影像,印证了张红所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h3>王玉泰发来了当年的名单,</h3><h3>说“陈淑慧大姐1975年9月被评为自治区知青先进个人”。</h3> <h3>这张照片能与名单对上号了,前排左三是陈淑慧,左一是朱向东。</h3> <h3>张红的文章说到考大学时的复习过程 ,真是艰难。</h3><h3>王玉泰、张红说陈淑慧大学一毕业就到前旗一中任教,一干就三十年。</h3><h3>这里还有一个细节鲜为人知。在包头师专生物系念书,就凭陈淑慧的“钻研精神”,学校能不让她留校吗?她独立地完成实验室里的重要工作,受到系里的高度重视。留校任教,前途美好。当系里征求她的意见时,她果断拒绝,就像张红所说,“毫不犹豫地”回前旗,她说:“那里有密仁子、有儿子”。</h3><h3>她向我叙述这个过程的时候,我被感动了。</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在前旗一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h3>王寅坤的“痛悼陈淑慧大姐”一文情真意切,令人动容:</h3><h3><br></h3><h3>惊闻陈淑慧大姐不幸病逝,万分悲痛,和大姐相处的时光宛如昨天,大姐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h3><h3>大致是1980——1984年的时候,我们同在前旗一中工作。大姐在教学中的独立见解,处事为人的不随波逐流,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候我们俩都带着孩子住学校的宿舍,条件很艰苦,大姐和密仁子夫妇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件件往事回想起来依然感动不已。</h3><h3>我回天津后,还去过她家里看望她的母亲和家人,这些年每次农中学生聚会都能见到她们夫妇。去年7月28日苏独仑聚会很高兴地还看见了欣宇,万万没想到和大姐竟是诀别,又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h3> <h3>王寅坤还发了照片,有如下说明:</h3><h3><br></h3><h3>“这是我和陈淑慧夫妇在苏独仑农中学生聚会时的合影”。</h3> <h3>也曾在前旗一中执教的苏独仑知青王玉泰这样介绍:</h3><h3><br></h3><h3>陈淑慧大姐多年担任前旗一中高中“把关”教师,教学成绩优异,深受学生爱戴。这是她与毕业学生的部分合影。</h3> <h3>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的痛悼陈淑慧的两个美篇迅速传播,两天之内阅读量就达5000,我惊讶了!众多学生“赞赏”,我还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见陈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h3> <h3>王玉泰发来的这张盖有“1996.12.24”邮戳的明信片和在前旗一中与同事们的合影,又给我们留下了她在前旗教育上的足迹。</h3><h3><br></h3><h3>我曾和陈淑慧交谈过她的职称,我想,凭本事,她一定是学校里的最高级。没想到却是最普通的教员,最普通的工资。她告诉我:看可怜巴巴的几个名额,我退出了!这就是陈淑慧!</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苏独仑知青在前旗的联络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乡二十五周年时的联络情况,张红已做了说明。</p><p class="ql-block">张红特别保存着那时陈淑慧寄来的相册和信,读来让人感受着她的炽热和严谨:</p> <h3>真是图文并茂啊!</h3> <h3>文字说明言简意赅。</h3><h3>文字的布局就像是出版物的样子,显现出陈淑慧的职业素养。</h3> <h3>这页特别引起我的注意:</h3><h3>大照片上的说明小条写的是“昔日你们房前的供销社”,把刚下乡时在同一场景下照的合影放在大照片里门口的位置。独具匠心啊!</h3> <h3>细端详这张老照片,全是东风一队、二队的女知青,前排左三是张红。</h3> <h3>透过她给张红的“联络信”的内容,让我们看到她那滚烫的热情、为上下联系而四处奔走的身影,特别是“眼见为实”的执行力度,让人感慨!</h3> <h3>是她,促成了苏独仑知青二十五周年大规模返乡省亲活动的无比圆满!</h3> <h3>这三张大合影,成为苏独仑知青的乡情、亲情、友情的精彩一页:</h3> <h3>四十周年时</h3><h3>陈淑慧极尽地主之谊,迎接在天津复兴中学隆重相聚后的各返乡省亲小组。这次是以小组为单位活动,陈淑慧全力陪伴。</h3> <h3>在家里两口子热情招待知青。</h3> <h3>在前旗一中校门口留影,是“保留节目”,那是陈淑慧大半生工作的地方。</h3> <h3>四十五周年时</h3><h3>陈淑慧对苏独仑教育老前辈闫作卿老师无比尊重。</h3> <h3>两个老朋友,深入交谈。</h3> <h3>这可是内蒙级别的先进啊!</h3><h3>老照片中前排左三是陈淑慧,后排左二是邱家恒。</h3> <h3>老朋友相聚,多高兴啊!</h3> <p class="ql-block">留下电话,多联系!</p> <h3>五十周年时</h3> <h3>张红所在的东风二队知青组是陈淑慧下乡时的“最初娘家”,五十年后,2018.7.28左右知青大返乡时,张红等大队人马的第一站,张红这样说:</h3><h3>“去年7月25日我们到前旗的第一天就去陈淑慧家中探望,并与他们一家共进午餐”。</h3> <h3>2018.7.28,苏独仑知青在镇政府大楼台阶上的大合影,留下了陈淑慧和五十年前一起来这里插队的同学们的影像。</h3><h3>她在第一排右5。</h3> <h3>一起到镇政府大楼二楼会议厅参加纪念下乡五十周年大会。</h3><h3>徐志华、王寅坤、陈淑慧、儿子昕宇。</h3><h3>儿子牵着妈妈的手,助妈妈一臂之力。</h3> <h3>会后。</h3> <h3>执子之手。</h3><h3>老伴儿密仁子如影随形。</h3> <h3>周珩拍下了密仁子和陈淑慧在2018.7.28苏独仑盛大的返乡省亲宴会席上。</h3> <h3>平时的接待,自然都少不了陈淑慧。</h3><h3><br></h3><h3>2015.7,永和四队知青返乡省亲,陈淑慧在前旗车站迎接。</h3> <h3>永和的队长招待四队知青,招待陈淑慧,那是必须的!</h3> <h3>陈淑慧,徐志华,两个最要好的朋友!</h3><h3>耀华开始下乡,不涉及高中一年级,但这两个人都坚决来到了苏独仑。</h3><h3>耀华的初一、高一同学都去了固阳插队,两个人一起徒步去看望固阳的插队同学,历尽艰辛,饥渴难耐,这就是她俩的风格!</h3> <h3>我拍的这张照片,我觉得这就是陈淑慧平时讲话时的比较经典的神态。大气、睿智、严谨。</h3><h3>她曾告诉过我,在天津当学生时 ,她辩论能把七个人辩下台去。</h3> <h3>2016.7,曾宪巧、佟英茹和我为返乡到前旗探路,又见陈淑慧。</h3> <h3>苏独仑情结,把大家紧紧连在一起。</h3> <h3>陈淑慧和密仁子见了大家有多高兴啊!</h3> <h3>2017.3,唐勇、佟英茹和我再到前旗探路,老朋友欢聚!</h3><h3>刘学元、周玉芬夫妇,和陈淑慧、密仁子夫妇是一生的朋友!曲儿子(吕国英),铁朋友!</h3> <h3>说不完的话。</h3> <h3>老朋友欢聚,干杯!陈淑慧、密仁子有多高兴啊!</h3> <h3>每一次相见,陈淑慧都为我准备好了她搜集的知青照片或U盘。林双萍从丹麦发出的知青老照片,陈淑慧都转给了我。</h3> <h3>她特别支持我和刘学元去寻找类似当年西沙梁地貌的原生态。密仁子驱车带领我们到乌梁素海附近寻找。</h3> <h3>听陈淑慧说,我才闹清楚“沙圪旦”和“沙梁”的区别。</h3><h3>原来沙丘小的称为“沙圪旦”,大的叫“沙梁”。密仁子说沙梁有时长200多米,宽100多米,高数米。</h3><h3>这我才理解和想象出知青徐志华、虞津美曾说过的在那上面行走时气喘吁吁的感觉。</h3><h3><br></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四、对知青问题进行专题研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我和刘学元去专访陈淑慧。没想到陈淑慧竟是知青问题研究专家!</p><p class="ql-block">凡有关知青问题的重要文章,全打印出来,还要眉批,重点段落和词句要划线,</p> <h3>她把重点段落读给我俩听。</h3> <h3>我们提前半小时打电话告诉她去采访,没想到这半小时之内,她竟准备好了六卡片的提纲!</h3> <h3>听得我们如醉如痴。</h3> <h3>学元和我与他们夫妇的合影是必须的!</h3> <h3>这么多经典材料!</h3> <h3>思考</h3> <h3>厚厚的一本笔记!</h3> <h3>上面都写些什么呢?我很好奇,就拍了第一张。</h3><h3><br></h3><h3>啊,真精确:</h3><h3>二师十四团从1969年3月到1971年9月,分十五批次从河北、北京、天津、浙江、山东、上海、包头、呼市等地来到此。约有3000多人。</h3><h3><br></h3><h3>还有东风三队美篇的读后感:</h3><h3>丁卫在三队美篇中说:……“插队的时间有长有短,有思乡有彷徨,各个小组同甘苦同奋斗,坚守了奉献精神和理想主义的信仰”。</h3><h3><br></h3><h3>啊,没想到值得思考的内容她都抄录了下来!</h3><h3><br></h3><h3>对于“科学种田”,她用红线特别划出:</h3><h3>“没有能够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的农业,就没有科学种田和农业的现代化”。</h3><h3><br></h3><h3>她退休在家,还在研究、思考这些!</h3><h3>思考的内容真是深入啊!</h3> <h3>这篇文章标题旁边的手写小字引起了我的关注</h3><h3>“(后:知青的婚姻;小组的回忆)”</h3><h3><br></h3><h3>括号里的内容是她思考内容的提醒。</h3> <h3>刘学元和我都如饥似渴了。</h3> <h3>这里有着和赵荣等对农村生活的回顾,还有对秦洁文章内容的感慨……</h3> <h3>和林双萍的交流:</h3> <h3>苏独仑的大事记在这里都记载得清清楚楚:</h3><h3><br></h3><h3>赵大夫一家的来龙去脉。</h3><h3><br></h3><h3>王继军等1971年8月选调到呼市机床厂的10人。</h3><h3><br></h3><h3>丁毅等1971年分批进入呼市造纸厂的7人。</h3><h3><br></h3><h3>哎呀,陈淑慧就是书写苏独仑知青历史的司马迁!</h3><h3><br></h3><h3>她还告诉我,她研究的范围除了生物之外,还涉及政治、经济、化学、生理、中药……</h3><h3>真是博学!</h3> <h3>2017.10,天津母校耀华九十华诞,陈淑慧竟被家人用汽车从内蒙古乌拉特前旗送到了庆祝现场。她来看望老同学、老朋友。重情重义啊!</h3> <h3>李秀云专门写文感触她的坚强:</h3><h3><br></h3><h3> 沉痛悼念陈大姐</h3><h3><br></h3><h3>2018年7月28号上午,大家陆续来到苏独仑二楼会议室,看到陈大姐上楼非常困难,我就搀扶着她上楼,走到拐弯处,她说还是我自己扶着栏杆慢慢上吧!你扶着我,你也累,我也不得劲,我说好吧!我赶紧上楼给她录了视频,以此证明大姐的坚强。如今这个镜头给我们留下了永久回忆!</h3><h3> 我看到陈大姐的身体状况非常心疼,回津后与她做了沟通,从中了解到:她不仅是一位好老师!更是一个孝顺的好女儿!她说在学校讲大课,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怕耽误大家的时间,长期下来身体能不出毛病吗?她的母亲去前旗和她一起生活很多年,前旗的医疗水平有限,医院给她母亲开的药她都不放心,每次开的药她都要亲自尝一下,没有问题才给母亲吃。这让我非常感动!她说我的身体都是我自己伤害的,我是教生物的,学医也有20多年了,我只有靠自己去慢慢排毒吧!当时我还挺高兴,我说等你回天津咱们再交流。现在她已经走了,怎能不让人心疼啊!她为“我们到家啦”付出的太多太多了……</h3> <h3>陈淑慧,我们无比尊敬的苏独仑知青,一路走好!</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回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红:</p><p class="ql-block">感谢李永鹏制作的美篇,补充了大量的照片和资料。我因这几天大孙女在天津,一直未得空好好整理一下思绪和照片。昨天把孙女送回北京,才着手写了一篇思念文章。悠悠五十载,有太多的回忆和思念。五十年她从未虚度,从未停止人生的思索与进取!她是我们的榜样!再次感谢你整理的美篇,使她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更加全面充实!@鹏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回复:</p><p class="ql-block">@东风二队张红</p><p class="ql-block"> @王玉生永和二队</p><p class="ql-block"> @Maxh </p><p class="ql-block">@五工区-李希平</p><p class="ql-block">@丰产三队邓伟玉 </p><p class="ql-block">@丰产四队陈淑琴 </p><p class="ql-block">谢谢诸位! </p><p class="ql-block">来不及整体通览,来不及对照片做具体说明,来不及字斟句酌,先把照片拢起来发出去,赶快赶公交,到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集中,张红和陈淑慧的儿子已安排好车辆,大家要送陈淑慧最后一程。</p><p class="ql-block">做此美篇,一是被陈淑慧的人品感动,二是对大家痛悼和对陈淑慧的回忆文章感动,三是我现在还有能力做这件事。</p><p class="ql-block">大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比较立体地反映了陈淑慧的“肝胆相照”(天河语)。</p><p class="ql-block">我想,大家还会陆陆续续发文悼念,会更立体地反映。</p><p class="ql-block">也感谢咱群知青自觉停止与悼念活动无关信息的发布,给送行让路,致敬!</p> <h3>徐志华:</h3><h3>我困身体欠佳在大家劝说下未能为陈淑慧送行,在微信中看过美篇及知青们的回忆心中难以平静。</h3><h3> 陈淑慧回津治病期间,孔棣在春节期间从大年初一就全身心投入,我在得知陈淑惠回津看病的消息与昕宇联系后,心里很纠结,要不要与孔棣联系,看过陈淑惠三十夜里在总医院的检查结果,我实在坐不住了,决定与孔棣关系最亲密的知青任家伟联系,任家伟立即联系孔棣,孔棣为了看微信上检查结果,开车回南开医院。孔棣是南开医院肿瘤科的持需专家,为了一亇知青的疾病这样尽心尽力让我十分感动。</h3><h3>陈淑慧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我想应该通知永和三队和东风二队的知青,春节期间我不想在群里说这些事,想通过个人渠道,没有赵荣的电话,任家伟有靳瑞和的电话,通过靳瑞和找到赵荣。又通过邸文找到张红。</h3><h3>没想到陈淑慧病情太严重,最后离开了我们。</h3><h3>陈淑慧把自己宝贵的青春、健康的体魄……毕生的精力默默地献给了永和三队,献给了苏独仑公社,献给了乌拉特前旗,她走过的地方都给那里的人们畄下了无尽的思念。她是知青的楷模,我们永远怀念她!</h3><h3>在陈淑慧回津治疗期间给以全力帮助的孔棣和任家伟表示感谢!</h3> <h3>因为我对此美篇的再加工和补充,张红发此微信:</h3><h3><br></h3><h3>感谢李永鹏的再加工,再充实!让我们一次次地感动和怀念。陈淑慧作为优秀知青的代表终生的探索和进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h3><h3><br></h3><h3>我做如下回复:</h3><h3><br></h3><h3></h3><h3>@东风二队张红 </h3><h3>谢谢你又提供了新照片、新情况!我补充上去了。</h3><h3>我只随意翻拍了几张陈淑慧的阅读笔记,但看到我们苏独仑群里的先前的回忆,在她的笔记中都有记录、摘抄和思考,她的笔记中活跃着丁卫、赵荣、林双萍、秦洁……</h3><h3>没想到她还有自己的“大事记”,甚至哪年哪月知青中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记载得清清楚楚,真是知青中的司马迁!</h3><h3>你说得好:“她终生的探索和进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h3> <h3>张红转来了陈淑慧侄子陈万鹏写的诗:</h3><h3><br></h3><h3>春雪潇潇意尤寒,</h3><h3>天空茫茫转为蓝。</h3><h3>古稀念去为谁泣?</h3><h3>一生傲立人世间。</h3><h3>豆蔻年华赴草原,</h3><h3>三尺讲台半生谈。</h3><h3>我愿仙鹤西去返,</h3><h3>身健意满处处暖。</h3><h3>——念大姑千古![大哭]</h3><h3><br></h3><h3>张红又转来陈淑慧侄子陈万鹏的信息:</h3><h3><br></h3><h3>张阿姨,我刚才逐字逐句看完我哥转给我的您写给我大姑的纪念回忆录。真的非常感动,感动于我大姑扎根前旗的精神,感动于您这一代老知青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结下的特殊情谊。也非常感激,感激您和其他叔叔阿姨这么有心,帮助我们后辈留下这么多值得记忆的宝贵照片,文字和资料,更加感激您让我了解了一个更加立体的大姑的形象。这些天我也在努力回忆和大姑在一起的为数不多的日子,想着她给我买的陪伴我童年的小人书,给我手工制作的各式衣服,带我出门旅游,给我的学习资料并助我参加生物竞赛……大姑就是我儿时最最信服和期盼的人。再次感谢您和其他叔叔阿姨为我大姑所做的一切。也为我大姑有您们这样的老同学老战友老朋友而高兴和骄傲。再次感谢!!!(以上是陈淑慧侄子发给我的)</h3><h3><br></h3><h3></h3><h3>我的回复:</h3><h3><br></h3><h3>@东风二队张红 </h3><h3>我被陈淑慧侄子陈万鹏的心和才感动了。</h3><h3>在如今面对手机海量信息,不得不锻炼“快速阅读”的时代,竟有人“逐字逐句”看完我的美篇,我先被感动了。</h3><h3>转来万鹏的悼诗,分明就是陈淑慧一生经历和精神的概括。“豆蔻年华赴草原,三尺讲台半生谈”,不仅经典,而且完全可以做为记录她阶段性生平的标题。“一生傲立人世间”,与付正的“肝胆相照丽人生”,同可以做为陈淑慧精神的凝炼,是陈淑慧人生的主旋律!我被万鹏的才打动了。</h3><h3>他回忆大姑的亲情和对他成长的影响,落于那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小人书、手工制作的各式衣服、带他出门旅游、给他学习资料、助他参加生物竞赛…… 能想象和感受出:做为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大姑就是“最最信服和期盼的人”。对大姑的敬仰都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啊!</h3><h3>万鹏做为晚辈,还看到我们这一批苏独仑知青和陈淑慧“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结下的特殊情谊”,还认识到“帮助我们后辈留下这么多值得记忆的宝贵照片、文字和资料”,这让我又十分感慨:大自然的规律,我们这一代接结婚请柬的机会越来越少,而接讣告的机会越来越多。给后辈留些什么?还真该思考一下了。</h3> <h3>@东风二队张红</h3><h3> 万鹏说到儿时大姑给他手工制作了各式衣服,让我想起陈淑慧的手巧。</h3><h3>14号那天在去送葬的车上,与陈淑慧同一知青组的赵荣、沈伯珠大姐坐在一起时,共同回忆起插队时的事情。她们说陈淑慧、张效伟做饭做得好。</h3><h3>我讲述给我留下深刻回忆的是,有一年我们永和五队的王兆鹏和我路过永和三队,到知青组赶上陈淑慧做饭,她盛情拿出牛头肉给我俩吃。又累又饿的时候吃这牛头肉,那味蕾留下的余香,半个世纪过后都还能回味。我俩当时一个劲儿夸奖好吃,陈淑慧说这是张效玮熏的,记得我当时还感叹:永和三队知青中还有这等高水平的厨师?!</h3><h3>她们还告诉我:牛头没法给社员分,队里就给了知青。</h3><h3>我们与陈淑慧并不熟悉,但她那么热情款待我们,拿出“看家肉”给我们吃,特别隆重推出张效玮,让我们记忆犹新。</h3><h3>前年我赴前旗,和刘学元、周玉芬夫妇一起去拜访陈淑慧。</h3><h3>刘学元夫妇说:和陈淑慧、密仁子做了一辈子朋友。结婚时的热闹都是陈淑慧和密仁子具体操办的,两人还各有分工。结婚时的铺盖都是陈淑慧给缝的!我听学元夫妇无限深情地谈论此事,感慨万千:陈淑慧对朋友真是肝胆相照,手巧也派上了用场!</h3><h3>到陈淑慧家,大家谈笑风生,无话不谈。之后一定要留我们吃饭,我们哪里能麻烦她?!执不过,她说:我腿不便,咱们就在门口吃包子。恭敬不如从命,我们一起去吃了包子,知道了她小区门口有个包子铺。</h3><h3>对朋友的坦诚和热情,半个世纪陈淑慧始终如一。</h3> <h3>周珩发微信回忆:</h3><h3><br></h3><h3>在1991年第一次返回前旗时,我在陈淑慧家见到一套特殊的洗像设备,听她介绍,才知道那时她就花2000元购制了这套彩色洗像设备,自己冲洗彩色照片,这是多么难得的,愿意留下美好瞬间的心愿!那时市面上印彩色照片的照像馆都不多,冲洗彩色照片的技术还比较复杂呢,一般人都掌握不了,陈淑慧真是非常聪明能干!</h3><h3><br></h3><h3><br></h3> <h3>大家在陆续补充美篇内容 ,重要的我将粘贴在后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