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上个世纪的江苏,张幼仪出生在了一个中产家庭。全家人没有喜悦亦无难过,也正是这样,她从小就从未受到过过多的爱。</h3><h3><br></h3><h3> </h3><h3>虽然那时已经兴起女子学堂,可因为父母还未从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走出,她的教育情况一直处于不被重视的情况下。“只有私塾先生有空的时候,才会给女孩们讲点《孝经》之类的。”</h3><h3><br></h3><h3> </h3><h3>但是求知若渴的张幼仪,怎会满足这些,她也想像许多家庭的女子一样,去读女子学堂。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所学校的招生启示,她明显的注意到学费很低廉。第一次主动去求父亲,才使她有了念书的机会。</h3><h3> </h3><h3><br></h3><h3>聪慧如她怎会看不出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她努力讨好家中所有人。她活的坚强而又努力,因为她相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只是那时的张幼仪还不知,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得,却唯独爱情不能。</h3><h3> </h3><h3><br></h3><h3>当得知要将自己许给徐志摩的时候,亦无半点不愿。虽然算命先生说他和徐志摩的八字不合,虽然这只是一场联姻。她想到徐志摩可能会对她不满,却未有想到不满的程度,已经溢出她的承受范围。</h3><h3><br></h3><h3> </h3><h3>一句“土包子”涵盖了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所有评价。</h3><h3> </h3><h3><br></h3><h3>张幼仪真的丑吗?其实不然。当时有人评价她“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妆,沉默寡言,举止端庄,秀外慧中。”可见虽谈不上妖艳,却也是秀美。特有的大家闺秀的气质。这种气质源于她的原生家庭,她端庄严肃,力求上进。</h3><h3> </h3><h3><br></h3><h3>但不论她和徐老相处的多么融洽,不论她的持家能力有多强。在徐志摩眼里,那就是土,是还未从封建礼教家庭里走出来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他是一个诗人,拥有先进的思想,他理想的伴侣应该同他一样灵活风趣。</h3><h3><br></h3><h3> </h3><h3>要知道,张幼仪嫁给徐志摩“不是高攀,而是下嫁”。但因为心中有爱,所以处处忍让,事事讨好,她将自己卑微到尘埃里,渴望徐志摩有朝一日能够看到并怜惜,只是徐志摩是一个连尘埃都不愿看到的人,怎会看到尘埃里的张幼仪。他看不到,甚至不想看到。她的努力最终也只是感动了自己。</h3><h3> </h3><h3><br></h3><h3>02</h3><h3><br></h3><h3> </h3><h3>1918年张幼仪为徐志摩生下生长子徐积锴(阿欢不久,徐志摩就丢下还在月中的娘俩去留洋。一是为了学术,另一则是为了躲避张幼仪。</h3><h3><br></h3><h3> </h3><h3>1920年徐志摩收到张君劢的信,被把张幼仪接到他身边,厌恶的神情,张幼仪怕是这辈子都不会忘掉。</h3><h3><br></h3><h3> </h3><h3>张幼仪回忆那时“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h3><h3><br></h3><h3> </h3><h3>而在当时,在康桥,徐志摩遇到了林徽因,他理想伴侣的模样,自是对自己的发妻愈加不满。</h3><h3><br></h3><h3> </h3><h3>当张幼仪告诉徐志摩她又有身孕的时候,徐志摩说出口的话,冷入骨髓,他眼皮都不抬一下“打掉”。那时的医疗技术,人流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徐志摩不在乎,他在乎的是林徽因介意他有妻室。</h3><h3> </h3><h3><br></h3><h3>而徐志摩的主要目的是要同她离婚,立刻,马上。张幼仪犹豫了,她看着自己的孩子,觉得他命好苦,可能一出生就没有父亲。徐志摩见张幼仪不答应,便一走了之,将张幼仪一人撇在沙士顿。</h3><h3><br></h3><h3> </h3><h3>从未出过远门的张幼仪加上产期将近,被迫无奈之下,只得求助自己的二哥,去了柏林生下这个孩子。徐志摩后来也来了柏林,这是他第一次来找张幼仪,而原因则是要逼着她签下了离婚协议。</h3><h3><br></h3><h3> </h3><h3>张幼仪沉默了许久,颤颤巍巍的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h3><h3><br></h3><h3> </h3><h3>这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h3><h3><br></h3><h3> </h3><h3>之后,徐志摩跟着她去医院看了小彼得,“把脸贴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颠倒”,“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h3><h3><br></h3><h3> </h3><h3>坚强如张幼仪,她在看清了这段无法挽回的感情和生活的苦楚之后,渐渐振作起来,她今后的所有,都与徐志摩再无半点联系。</h3><h3><br></h3><h3> </h3><h3>03</h3><h3><br></h3><h3>她随自己的二哥去了德国,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一切正慢慢的好起来。而幼子的过世,给了她又一沉重的打击。带着一颗支离破碎的心辗转德国。边工作边学习,学得一口流利的德语。</h3><h3><br></h3><h3> </h3><h3>1926年夏被八弟接回上海,她带着长子阿欢去北京读书,直到张母去世。在此期间一直照顾徐家二老,直至他们过世,这是张幼仪一生的修养,她会用行动把一切做到极致。她不善言辞,剩下的就留给他人去评价好了。</h3><h3> </h3><h3><br></h3><h3>回国后的张幼仪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在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银行总裁。同年,八弟等四人在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她又出任该公司总经理。她的经营管理能力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发挥。</h3><h3> </h3><h3><br></h3><h3>苏记的出现,应该是给张幼仪那个破败不堪的婚姻之路一个晚来的惊喜。1953年,张幼仪在香港与邻居中医苏纪之结婚。后来,她带着爱她的人重游英国康桥、德国柏林这片将她伤害到支离破碎的土地。</h3><h3> </h3><h3><br></h3><h3>那时二十出头,那时年少无知,那时相信他为了孩子还会回头。</h3><h3><br></h3><h3> </h3><h3>“她站在当年和徐志摩居住过的小屋外,没办法相信自己曾那么年轻过”。</h3><h3> </h3><h3><br></h3><h3>04</h3><h3><br></h3><h3> </h3><h3>她将自己的一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去德国以前,处处忍让,事事都怕;到德国后,不甘败落,无所畏惧。</h3><h3><br></h3><h3> </h3><h3>世人都说,张幼仪成就了徐志摩,因为她的放手,徐志摩遇到了如诗如画的陆小曼,从而成使他的诗有了新的生命。</h3><h3><br></h3><h3> </h3><h3>可又何尝不是徐志摩成就了张幼仪呢。她本是一个生活在民国那个大背景下的普通的女性,也想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但因为徐志摩,她不得不坚强起来,一无所惧。</h3><h3><br></h3><h3> </h3><h3>离开徐志摩后,张幼仪变成了那个时代的新一届“女神”。</h3><h3> </h3><h3><br></h3><h3>有人问她爱不爱徐志摩,她答道:“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h3><h3><br></h3><h3>end~</h3><h3><br></h3><h3>我还有一个公众号【元苑】在其中</h3><h3>回复【元苑】送你一个羞羞的礼物</h3><h3>回复【素材】送你一份写作素材</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