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水竹村,是我的家乡。我小时候,叫嵊县绿溪公社水竹大队。在嵊州的西部山区,与东阳市交界。村子座落在两山之间,前山高后山低,嵊州母亲河剡溪的上游绿溪江从村前流过。三百来户人家八百来口人,村子不大,名气不小,山清水秀,人杰地灵。</h3> <h3>解放前,水竹是一个穷山村,山多田少,每年春荒都缺粮。</h3> <h3>交通十分不便,出入全靠村口的小木桥,还经常被洪水冲毁。</h3> <p>穷则思变,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勤读书。所以这个小山村,民国前,先后出了进士、太学生、国学生等70余人,解放后培养出了2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3位副省级、60多位副高副处级以上、80余位科局级及工程师、百余名人民教师和医生,这些村志上都有记载。一个小山村能培养出这么多的志士学者,这是极为少见的。</p> <h3>著名画家刘文西就出自这个水竹村,曾任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全国第七、第八届人大代表、延安市副市长、西安美院院长和全国首届百位名师。</h3><h3> 我选几幅刘文西的作品给大家欣赏。</h3> <h3>1993年1月,刘文西回家乡,在自家老屋门口走廊上写生,在画上写下“水竹安村是我老家”,在自家门口写下“我的童年在这里长大”。这幅写生就是刘文西笔下水竹村古民居的真实写照。</h3> <h3>目前流通的第5版人民币毛泽东头像的作者,就是水竹村的刘文西。</h3> <h3>因此,家乡人民为刘文西建了旧居。旧居就建在村口,室内陈列了他的生平介绍及部分画作真迹,供游人免费参观。</h3> <h3>刘文西旧居安原貌仿建,具有江南水乡建筑风格。</h3> <h3>刘文西与江泽民总书记合影。</h3> <h3>2016年,刘文西回到家乡采风写生,与村民一起合影。</h3> <h3>刘文西在村口现场写生,引来不少村民围观。</h3> <h3>刘文西在旧居正堂与村民拉家常,并合影留念。</h3> <h3>著名版画家刘蒙天也出生在水竹村。他擅长版画,曾任陕西省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理事、西安美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同一个村,出2个西安美院院长,实属罕见。</h3><h3> </h3> <h3>刘蒙天是中国版画界的顶尖人物,2007年89岁高龄去世后,西安美院为他塑了像。我推荐几幅他的版画作品给大家欣赏。</h3> <h3>水竹村历史文化底蕴很深,上面只举了刘文西和刘蒙天2位,其实还有不少名人,高工、教授、副处以上不计其数。四百六十年前(1558年)就首次建谱,至今共修宗谱已达16次之多。</h3> <h3>刘文西不仅为村谱题词,而且还作了序。他在序中写到:“我们村有着如此久远的历史,如此灿烂的文化,如此众多的仁人志士,如此幽雅的人居环境,作为一个水竹村人,我深深感到欣慰和骄傲,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父老乡亲。"</h3> <h3>刘蒙天也为村谱提了词:“历史长河奔腾千百年,显赫宗谱光彩,勤劳子孙勇向前,今日人民当家,创造富强繁荣。”</h3> <h3>六十年代中期,村里有支青年突击队,他们是改天换地的主力军。</h3> <h3>荒山被改造成了层层茶园,给山披了绿,给民致了富,给村添了景。</h3> <h3>水竹村的文艺活动一直很活跃,从建国初的京剧、六十年代的绍剧、七十年代的宣传队,到改革开放后的越剧,从未间断过。曾多次参加县乡文艺调演,并取得好成绩。</h3><h3> 这是1974年赴县调演后的合影。</h3> <h3>这是1979年赴县调演后的合影。</h3> <h3>碇砩头美景如画,也是地下水库的所在地。</h3> <h3>碇砩头天然浴场,水深近2米,水流平稳,是大人小孩夏天游泳的好场所。</h3> <h3>村嫂们志愿参加环境整治,美化新农村,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h3> 村嫂志愿者奉献爱心,受到村民夸赞!<h3><br></h3> <h3>2018年1月11日,浙江省摄影家协会“摄影进万家,温暖全家福”活动,走进水竹村,这是摄影家在文化礼堂前合影。</h3> <h3>摄影家免费给村民拍照。</h3> <h3>摄影家走进贫困户慰问并摄影。</h3> <h3>摄影家为水竹村95岁老寿星刘承善拍全家福</h3> <h3>摄影家进水竹村活动,刊登在2018年1月12日《人民日报》第6版“要问”栏目里。一个小山村上《人民日报》,也不是容易的事情。</h3> <h3>这个村要说的名人太多了,有大学教授,有科学专家,有部队的师团干部、有机关局长、有乡镇党委书记、有企业家……</h3> <h3>水竹村要说的事也太多了,就举几个全乡第一的事。1912年,全乡第一个开办镜清小学;1950年,全乡第一个创办中西医联合诊所,成为乡卫生院的前身;1965年,全乡第一个建成地下水库;1967年,全乡第一个建成水轮发电厂,用上自发的电灯;1976年,全乡第一个建成通车水泥大桥;1977年,全乡第一个建成珠茶流水线加工厂;1979年,全乡第一个建成村级越剧团;1983年,全乡第一个村用上自建的自来水……</h3> <h3>要说最有影响力的公益事业,是捐款拓建水泥桥和新建文化礼堂。刘瑶夫丶刘群英等人发起,先后集资200余万元,加宽了村口通车大桥,新建了文化礼堂。</h3> <h3>村里成立了筹备小组,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投资拓桥70余万元、投资新建文化礼堂350万元。不仅自发捐款,市、镇两级政府十分关心,给予了大力支持,群众拍手称赞。</h3><h3> 这是筹备小组成员合影。</h3> <h3>水竹村建桥、文化礼堂碑记,记录了每一个捐款人的情况。</h3> <h3>文化礼堂建成后,引来了县级等多家剧团的精彩演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h3> <h3>村民演员表演的节目</h3> <h3>村舞蹈队演出的节目。</h3> <h3>村音乐队演出的节目。</h3> <h3>村锣鼓队表演的节目。</h3> <h3>村太极拳队表演的节目。</h3> <h3>这是村民和四方八邻赶来看戏的盛况。</h3><h3> 水竹村文化礼堂被评为全省示范文化新地标和省、市五星级文化礼堂。</h3> <h3>这是拓宽后的村头水泥大桥。</h3> <h3>这是村头宽畅的停车场。</h3> <h3>村口一株长五丫的古樟树,稀罕少见,是水竹村的标志,成了拍照的一大景点。</h3> <h3>这是老台门四份头,两层砖木结构,建于清朝,有上百年历史,至今保持原貌。</h3> <h3>这是村前绿溪江,山青水秀,长年不断流。</h3> <h3>这是后门山的蒙古包,又添一景。</h3> <h3>这是新村一角的美景,不少村民住上新楼房。</h3> <h3>这是村公园一角,设置了一套健身器材,不仅可散步修身养心,而且可健身强体。</h3> <h3>这是村口小凉亭,取名鸿泽亭,由刘文西撰写亭名。</h3> <h3>鸿泽亭由村民刘祖鸿、刘玉珍夫妇捐款26万元,独资而建,古色古香,是乘凉的好去处。</h3> <h3>凉亭也是该村风景点大岗头的入口,登高健身赏景集于一身,可一览山村全景。</h3> <h3>这是大岗头健身步道景区介绍。半小时的行程,出一身汗,呼吸天然氧吧,欢迎大家爬大岗头。</h3> <h3>大岗头是水竹村的最高峰,山顶篮天白云,风光秀丽,吸引外地人登高观景。</h3> <h3>大岗头保持了原汁原味的自然生态,清醒的空气、良好的环境、开阔的视野,给游客们带来了开心的欢笑。</h3> <h3>绿溪江清澈的溪水,仿佛就像一条玉带绕村而过,光彩夺目!我为自己出生在这个小山村而感到自豪!我虽早年远离他乡从军报国,但从未忘却故土养育之恩。所以特作此篇,点赞生我养我的美丽家乡!</h3> <h3>水竹村欢迎你的到来。作者邢柏生感谢村民刘小云提供素材,感谢每一位阅读者!向关心水竹村的各位朋友致以崇高敬礼!</h3><h3> 水竹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