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风光一隅:户部山古建筑群

Tangyp

<h3><b>正月假期,为避开景点的人多拥挤,闹中取静游览了徐州户部山古建筑民居。</b></h3> <h3><b>户部山古建筑群,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项王路状元街交叉口,始建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b></h3> <h3><b>户部山古建筑群古建筑因山就势,参差错落,构思巧妙,建筑形式以传统四合院为主,既有北方四合院的规整划一,又有南方民居的曲折秀美。墙体多用青石与青砖,梁架用材硕大,雕梁画栋,琢刻精细,风格独特。 户部山古建筑群是苏北乃至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少有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古建筑反映了古城徐州明清数百年的建筑风貌。</b></h3> <h3><b>户部山古建筑群既有北方四合院的规整划一,又有南方民居的曲折秀美。墙体多用青石与青砖,梁架用材硕大,雕梁画栋,琢刻精细,并有“里生外熟”的建筑方式。所谓“里生外熟”是指垒砌的墙体分为两层,外层为砖砌的清水墙,内层为土坯,这种建造方式既降低了造价,又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使房间内冬暖夏凉。户部山古民居的屋脊也具有不同于南北方的中性美,线条即不像北方那样平铺直叙,上翘的弧度也没有南方建筑那么夸张。</b></h3><h3><b>户部山古建筑作为依山而建的民居,“鸳鸯楼”的建筑形式成了户部山古民居的一大创举,由于户部山古民居多依山而建,为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减少工程量,在落差较大的地方,建造了这种独特的鸳鸯楼。这种楼分为两层,上下叠压,底层墙体部分利用了原有山体,楼内天梯,楼上楼下的门朝向相反。</b></h3><h3><br></h3> <h3><b>权谨牌坊于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圣旨落成于徐州城西北,198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因市政建设的需要,权谨牌坊和权氏祠堂移建户部山。是徐州历史上唯一颂扬儒家礼教、忠孝名人的纪念性建筑物。</b></h3> <h3><b>明初,翟家自山西迁徙到山东、安徽,明朝后期,翟家后人有一支迁徙到徐州,住在徐州东门里察院街的西段路北,因为有兄弟六人聚居,所以称为“六翟巷”。翟家从事的生意是经营杂货。翟家买卖讲信用,家业不断积累,后来几支搬到徐州户部山南的沙家汪居住。兹后,翟家以多年积蓄买下户部山王姓房屋,搬进了户部山,彼时是翟家第七、八世。</b></h3> <h3>徐州崔氏世代书香,诗礼人家,科甲鼎盛,明清两代共有2位翰林,5位进士,为官者达13人之多。由于崔家出了两位翰林,崔家大院也称为“崔氏翰林府”。这双翰林,一是明代嘉靖崔海,一是清代道光崔焘。</h3> <h3><b>李家大院。清末徐州商人李华甫建。</b></h3> <h3><b>李蟠状元府。李蟠,江苏徐州人。字仙李,号根庵,又号莱溪。生于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五月二十九日,卒于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四月初一日,享年73岁。李蟠出身于书香门第,诗礼世家,天资聪敏,28岁入泮为博士弟子;36岁中举;43岁(康熙三十六年)钦点状元,是徐州明清两朝唯一一位文状元。</b></h3> <h3><b>魏家园。徐州商人魏氏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建筑坐北向南,西邻崔焘宅,原有三进院落,后为花园,以精巧别致见称。</b></h3> <h3><b>戏马台是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6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城南里许的南山上,构筑崇台,以观戏马,故名戏马台。</b></h3> <h3><b>户部山古建筑群保存较完整的古民居院落11处500余间,包括崔焘翰林府、李蟠状元府、郑家大院、翟家大院、余家大院、李家大楼、魏家园、闫家院、刘家院、老盐店等。</b></h3> <h3><b>  刘家大院,是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刘向后人聚居的地方。说到刘家大院必然要说到刘向。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沛县人。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和他的儿子刘歆是在儒学作为经学而一统天下之后,又重新研究和整理诸子百家的著作与学说的重要人物。他的《别录》开了中国目录学的先河。</b></h3> <h3><b>郑氏原居河南,北宋末年迁居苏州洞庭东山,始祖为为驸马公。明朝末年迁到宿迁,清朝初年再迁徐州,始祖为郑茂芳。郑茂芳到徐州后,初居南关,以做小买卖为生,因乐善好施,被人送了个“郑善人”的称号。其人不仅施财积德,而且勤俭持家,后人一脉相传,到了清朝同治年间第七代传人郑孝理时,已经颇为富庶了。郑孝理在户部山北买下了一所旧宅院,后又买地建起了北院。两院相连,形成四进次第的院落体系。由于郑家代代乐善好施与有效经营,终于被列为户部山八大家之一。</b></h3> <h3><b>余家原籍在安徽歙县西效山区,地处皖、浙、赣交界地,山峦叠嶂,云遮雾绕,盛产茶叶,由于京杭大运河经过徐州,余家在运输茶叶的过程中到了徐州,开始租房做生意。最初,余家常年往返徽州和徐州之间,做茶叶贩运生意,当时国人饮茶盛行,加上余家做生意头脑灵活,很快积累了不少资金,转而在徐州开设茶行,选择在徐州定居。经过余家三代在徐州打拼,终于积攒了不少资金,于1765年从尚氏手中买下当时的户部山的风水宝地,开始建造余家大院。</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