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过大年

自适

<h3>  小的时候,从放了寒假开始起,每天捏着手指头数着、盼着过年。</h3><h3> 我的童年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度过的,那个时候,国家虽然贫穷,物资匮乏,但每到年关,过年的气氛是挺浓的。印象最深的是:杀猪、杀鸡、剪窗花、垒旺火、贴对联、熬年菜、跑大年等……</h3> <h3>  那个年代的过年和现在过年的气氛很不一样。既没有华丽的衣裳,也没有各种小吃。特别是我们家较穷,过年的时候,往往是妈妈把旧的衣裳洗一洗就是过年穿的衣服了。鞋还是能穿上一双新做的布鞋,圆头,面料是黑蓝色的布料,鞋的面子上绣着各种颜色的花纹。小伙伴们在三十这一天,穿上新做的鞋比试着看谁的鞋绣得最好。把仅有的一串小鞭炮抖开一个一个地数过,装在口袋里。另一个口袋里装着的是十多个水果糖。就这样,我们那个时候已觉得很满足了。<br></h3> <h3>  每到腊月三十下午,二伯父就吆喝着我们几个睡觉,说晚上熬眼跑大年,现在必须得睡好。我和堂哥的儿子,叫怀义,比我小一岁。无奈地躺在二伯父那间黑暗而又潮湿简陋的小屋子闭上眼睛,唬着装睡。等着二伯父不注意的时候我们就又溜着跑了出来。</h3> <h3>  到了晚上,印象最深的要数吃熬年菜。就是我们现在几乎每日吃的大杂烩。那个时候的熬年菜是一年中最丰盛的饭菜。土豆去了皮,(在那个温饱解决不了的年代,平时人们吃土豆是不允许去皮的)粉条和为数不多的猪肉除了过年,平常是见不到的的。大部分人家的熬年菜没有豆腐,我们家或多或少年年有,是二姨每当过年时送给我家的。</h3><h3> 吃了熬年菜,大人们忙着点旺火。我们村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垒上两个旺火。天一黑点着的旺火叫安神旺火,半夜煽着的旺火叫接神旺火。二大爷在我们村是一个有名的算命先生,很讲究敬神。那个时候什么香火和各种神的牌子都被看作是牛鬼蛇神,政府是明令禁止的。二大爷偷偷地领着我们跪在旺火的周围和院子里的四个方向,敬上黄表(用黄纸裁的)拜上三拜,嘴里说些祈祷吉祥的话,这个习惯我一直延续至今。<br></h3> <h3>  安过神后,我们就各自找自己事先约好的小朋友。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打着灯笼挨门逐户跑大年。到了谁家院子里准要响上一、二个小鞭炮。村里的人好客,热情,到了谁家总要让你上炕,喝水,那个时候花生,瓜子和各种水果之类的小吃很少见。我十几岁时跑大年在一小伙伴家才见到花生,而且平生第一次尝了她的味道,直到现在回想起来,还能流出口水。</h3><h3> 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那个时代全村就像一家人似的,有在各地上班的工作人员过年回家来,见了陌生的孩子总要问长问短,显得十分热情。过年又好像是全村人的大聚会……</h3> <h3>  快到接神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小孩按照大人的吩咐,各自回到自己的家里。忙着帮大人点旺火,响大炮。我家响大炮的事往往是二哥做。他把炮掐在手里,用烟头点着,炮就升到空中。不像现在的炮就地开花,那时我从没听说过因为响炮而被炸坏手的。</h3> <h3>  接完神后,大人们吩咐我们不准大声说话,不能随便泼水等等,叫守岁。让我们上炕和衣而睡,而我们小孩之间早已互相约好,哪里听大人的话能错过这良辰。一直结伴玩到天亮,脸也顾不上洗,第一件事就是忙着在院子里,屋前屋后搜寻着未响了的炮。回到家里这时最想打个盹儿,可是母亲已经吆喝起来让吃饺子了,那时只有过年才能吃顿饺子。我们家的饺子往往是用二样面做的皮子,一样是用少得可怜的白面做的皮子,一样是用豆面做的皮子。我自然是拣白面皮子的吃,吃豆面皮子最多的是父亲。现在我想起来,父亲吃饺子的样子是那样的甜,又是那样的香。他也不是喜欢吃豆面,而是为了我们能吃上更多的白面饺子。</h3><h3>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渡过快乐的初夕,初二,便是我们村有历史传统的祭祀日——迎喜神。</h3> <h3>  又要过年了,可是没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没有花花绿绿的装饰,也没有挨家串门的热闹,好像少了小时候的那种,仪式感和期待感,小时候,一到腊月就开始置办年了,一直到年三十,家里天天蒸汽弥漫,香气漂浮,这是年的味道,让人晚上都幸福的睡不着的味道…</h3><h3> 论吃穿,现在每天都在过大年。住的高楼大厦,吃得一应俱全,超市年货琳琅满目,但孩子们现在也在盼着过年,孙女近几天每天问我"爷爷,几号过年",我想他们肯定不再是盼吃盼穿了,也不知他们在盼什么……我在想,也许这就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br></h3> <h3>  曾经的年味消失了,我们回味过去,不是因为昔日有多么美好,现在是多么糟糕,而是怀念那段给予我们幸福的光阴,铭记带给我们温暖的亲友故知,懂得珍惜眼前的日子,认真过好每一天,经营好每段时光,不要让现在成为以后的遗憾。爱情、亲情、友情永远是人生的核心部分,需要真心诚意地维护,不离不弃地陪伴。让我们结伴前行走进姹紫嫣红的春天,在花海丛中放声高唱,迎接初升的太阳,在缕缕阳光的飘动中每个祝愿都会闪着光亮,梦想成真,把消失的年味调成新的味道,随风飘香,弥漫生命的每个旅程……</h3> <h3>  作者:宫廷鹏,山西忻州市宁武县人,中共党员,宁武县地税局干部。自幼喜好文学,闲暇之余常发表一些随感、杂谈类文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