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h3><h3> 贺知章的一首《回乡偶书》在我身上得到了应验,今年春节回乡祭祖,故乡的小孩有礼地问"请问爷爷从哪里来,又到谁去?″,短短的一句的问话让我茫然起来……</h3> <h3> 我魂牵梦绕的故乡啊,虽然物是人非,但是你仍是我终生难忘的灵魂港湾,我人生的航程在这里启航,关于故乡的往事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来……</h3> <h3> 我的家乡四里店是一有传说的地方,父亲作为教师退休后受四里店乡政府委派,义务搞城建规划和编写教育志工作,他老人家跑遍了全乡的各个村落,故乡的山山水水到处留下他的足迹……</h3><h3> 他老人家时常给我讲有关四里店的有关传说,他娓娓道来我永远也听不够,成了滋养我精神生活的文化食粮……</h3> <h3> 八百里伏牛山是她的风骨,悠悠澧河水是她的眷眷柔情,南山一轮月是她清澈的目光,楚风汉韵是她弹奏的琴音。</h3><h3><br></h3><h3> 四里店,一个山乡小镇,不浓妆艳抹,没有车水马龙,素山素水,是穿了净色旗袍的女子,微微一笑,温婉,风情。</h3><h3><br></h3> <h3> 借着月光,打开四里店的历史长卷,一卷一卷地翻阅。</h3><h3> 这个298平方公里的山乡小镇,却承载着厚重的楚风汉韵。这里是楚长城的发源地,这里有汉帝刘秀反莽创业时留下的足迹。</h3><h3> 沿着时光的长河逆流而上,追溯到远古时代,四里店,原名四女店,因古时四位女子在这里开店而得名。</h3><h3> 遥想当年,那四位美丽的女子在这里招揽生意,接待四海宾朋,生意定是红红火火。后来她们嫁夫生子,在这里居住下来,绵延子孙后代。</h3><h3> 当年四位女子开店的旧址已被岁月抹去,无迹可寻,可一直流传下来的古朴民风,让每一个路过这里的旅人,依然会把四里店当做温暖的栖身港湾。</h3><h3> 晒衣山,李郁垛,老母庵,金船寺……数着一座座名山古寺,这些生动的名字会让你刹那间恍惚: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与你有过一段纠缠不清的故事。这里的一寺一庙,都与你有过心心相通的关联。</h3><h3> 善庄的娑罗树上,一定结着你今生的一个梦。达店的银杏树下,一定有你前世遗落的一段爱情。澧河岸上,杨柳依依,似有故人,乘舟将欲行。</h3><h3> 散落分布的小村庄,每一座优雅的庭院都会让你疑是故乡,自己不是过客,是归人。</h3><h3> 四里店,白天没有都市的繁华喧闹,她用清晨最干净的一缕阳光,迎接每一位过客的到来。晚上没有绚丽璀璨的霓虹,只有一地月华,照澈旅人迷茫的梦境。</h3><h3> 四里店,没有乌镇的虚幻缥缈,如梦如幻。也没有丽江的风姿绰约,妩媚生动。</h3><h3> 她只有一座座山的浑厚,一道道水的清幽,一轮明月的深情,在中原大地上,站成自己独特的风景。淳朴,贞静,不张扬,不造作,风吹绿水,鸟鸣山涧,都是风情万种。</h3><h3> 一朵白云在蓝天上游走,一群牛羊在山坡上吃草,一簇野花开在路旁,一棵老树站在旷野上,一位农妇踏着晨光,提一篮带露水的小白菜,几个孩童在夕阳下的柳林里追逐嬉闹……</h3><h3> 每一幅朴素的画面都带着风情,诱惑着你,不想走了,把自己当做归人,在这里住下来。 把山水赏遍,把风景看完,把一杯菊花茶从浓喝到淡,把一卷史书从厚重读到深远。褪去城市的锦衣华服,换上粗衣布衫,抱一怀闲散时光,轻叹一声:就这样老了吧!</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晒衣山上的"晒衣石"</p> <h3>一、楚风汉韵——晒衣山</h3><h3> 晒衣山,不是名山,却有许多人跋山涉水,风尘仆仆为之奔赴。晒衣山上,没有旖旎的风光,却有许多人慕名而来,登上山顶,寻找那一片神奇的针刺朝下生长的酸枣林。</h3><h3> 这座山上晾晒过谁家衣衫?这座山承载了怎样的一段历史沧桑,风云巨变?</h3><h3> 追朔历史,晒衣山是楚长城的源头。楚国最早修筑的是北长城,起自晒衣山,后经鲁阳关南下,又经分水岭,云阳关等地,扼守三鸦古道。</h3><h3> 千年前,这里发生过怎样的战争?这里的人们怎样把一砖一石运上山来,修筑最古老的长城?硝烟散去,有风迎面吹来,是楚国的风吗?</h3><h3> 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悠悠荡荡扑过来,带着潮湿,带着历史的厚重。</h3><h3> 从四里店镇向北约行十多公里,走进干沟村境内,随便找一位村民,上至八十岁老翁,下至十几岁孩童,他们都会指着巍峨屹立的晒衣山,为你讲述汉世光武大帝刘秀的传说。</h3><h3> 有史书记载:刘秀(公元前六年腊月初六—公元57年二月初五),字文叔。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今兰考县),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刘秀在家乡起兵,经过长达十二年的战争,结束了近二十年军阀混战的割据局面。他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被后历史学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h3><h3> 当年,刘秀和王莽交战,落入一条无名河沟,浑身湿透,不觉轻叹:“这河里要是没水该多好!”说来奇怪,刘秀话音刚落,河水立刻消失,成了一条干沟,现在的干沟村因此得名。</h3><h3> 许是真的应了汉武帝的金口玉言,时至今日,除非下雨,干沟村的河里常年是沙粒碎石,没有一滴水,临近的村庄却是常年流水潺潺。</h3><h3> 刘秀穿着湿透的衣衫,退守到一座山峰上躲避王莽的追赶。小憩的时候,脱下身上的湿衣服晾晒,可山上荆棘丛生。望着眼前的一片酸枣林,他喃喃自语:“这些针刺要是朝下该多好!”话音落地,这些向上生长的针刺齐刷刷的尖都朝下。</h3><h3> 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世代相传,两千多年山河流转,云聚云散,传说不老,与日月共长天。</h3><h3> 早就听闻晒衣山上有一片针刺朝下生长的酸枣林。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急切地寻找那片神奇的酸枣林。</h3><h3> 两只蝴蝶忽上忽下,在前面引路,行走间,会有松鼠突然窜出,从身旁仓惶逃过,隐没在草丛中。山路蜿蜒,古藤交错,像俏皮的女子伸出手臂,拦住去路。需弯腰低头,举起双手做讨饶状方可放行。</h3><h3> 两千多年前,那位汉帝登上晒衣山时,是否也是这浅秋的时光?是否也有两只蝴蝶引路?有松鼠窜出时是否也会心头一惊?急切行走间是否也有藤蔓伸手拦住去路?</h3><h3> 登上晒衣山顶,回望来时路,说不定哪一串脚印就叠合了昔日帝王的脚印。</h3><h3> 看远山峰峦叠嶂,云雾茫茫,那片针刺朝下生长的酸枣林呢?</h3><h3> 山顶寺庙的道长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小山峰说:那片酸枣林就在那个位置,十几年前还有,后来几次山火烧过,已经绝迹了,只留下一块晒衣石。</h3><h3> 多少遗憾,多少感叹,留给晒衣山上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由它们去分担吧。</h3><h3> 历史的春秋更迭,山河流转,往昔已成追忆。只有这一块晒衣石,见证着那段历史的沧桑巨变。只有这块石头,还记着晒衣山上,晒过谁的衣衫。</h3><h3> 千古帝王戎马征战的飒爽英姿,已从历史的舞台转身,隐没在浩荡的时光河流里。只有那些流传下来的故事,如星子在中原大地的夜空闪烁。</h3><h3> 山风悠悠,送来一曲梵音。空灵悠远的韵律,恍若穿透汉时烟雨,在晒衣山上久久回荡。</h3><h3> 晒衣山,浸润过楚时风月,流淌过汉时清韵。还有千亩红叶等待秋霜浸染,万种宝藏等待慧眼相认。还有十万朵桃花等在春天的路口。</h3><h3> 每一个来过的人,都会在心里和一朵山花相约,明年秋草香里,再相见!</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郁垛</p> <h3>二、神秘莫测——李郁垛</h3><h3> 远远望见李郁垛,心头一震:好一座奇峻的山!崇山峻岭间宛如一条巨龙,昂首腾空欲飞。又如满身盔甲的将士,脚踏黄土,头顶蓝天,气宇轩昂,傲然屹立在八百里伏牛山之东。</h3><h3> 有人称李郁垛为“鲤鱼垛”,因传说一条鲤鱼在这里跳龙门而得名。也有传说因一位名叫李郁的人而得名。</h3><h3> 唐朝末年,身居高官的李郁才华横溢,为官清正。“安史之乱”时受牵连,逃亡在外。听闻居家满门抄斩后,悲痛欲绝,心灰意冷。流落到伏牛山区,见这里奇峰罗列,悬崖峭壁,便隐居下来。从此潜心修行,不问世事。因修行有道,成仙升天而去。后人便把李郁修行的这座山称为李郁垛。</h3><h3> 无论哪一种传说,都给李郁垛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我们不必去撩开面纱,辨伪真假。岁月悠悠,光阴浩荡,那些隐藏在烟雨深处的故事,一缕清风,一朵白云记得就好,我们只做在故事外行走的看客。</h3><h3> 已近枫红时节,山脚下小路两边的枫叶泛起淡淡的红意,像藏着一怀女儿家的心事,羞涩地红着脸,不肯与人诉说。几株百日红拨开杂草,探出身子,张扬着最后的美。</h3><h3> 若说李郁垛有义薄云天的铮铮铁骨,那么这些花花草草便是他血脉中流淌的似水柔情。</h3><h3> 站在山下仰望,李郁垛如刀削般陡峭,山上山下几乎是垂直的。攀登李郁垛,需抛弃矫情,藏起怯懦,丹田内运出一口英雄气来,才能呼应他深沉的召唤。</h3><h3> 山下寺庙的道长会热情地为你指出登山的路径,并告诉你山上有一个天然的洞,洞内九曲十八弯,可通到山下一个水塘。</h3><h3> 只是洞深莫测,目前还没有人能把这个洞探个水落石出。当年有人把一只鸭子放入洞内,三天后这只鸭子从山下一个水塘游出来。</h3><h3> 道长还会告诉你,山上有一口天井,埋着古时帝王的一件龙袍。年深日久,天井的位置已经很难找到。当然,每一个来的客人都可以碰碰运气。</h3><h3> 李郁垛,你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又能寻到什么?带着疑惑而来,归去时会用什么把背包装满?</h3><h3> 有多少过客来来往往,才在荆棘碎石中踩出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山顶。拨开荆棘,踩着碎石,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时,会不会觉得人生如登山?感慨一下现实的艰辛,生活的不易?</h3><h3> 登上山顶,一览众山小时,回望来路,洒下汗水的咸涩,荆棘刺破肌肤的疼痛,都在山风从耳边呼啸而过的刹那,化作云淡风轻。</h3><h3> </h3> <h3>三、一条母亲河——澧河</h3><h3> 青山围绿水,绿水绕青山。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四里店镇碾盘庄村一条小山沟的泉眼里潺潺流出。一路蜿蜒向东,流经拐河,叶县等二十多个乡镇,在漯河市与沙河相汇,最后注入淮河。</h3><h3> 这条河就是澧河,平顶山和漯河的母亲河。全场163公里,流域面积2707平方公里。</h3><h3> 澧河的“澧”字和“醴”字相通,意为甘甜的水。“澧”字最早出现在屈原的《楚辞》中。东汉召陵人家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有记载,“澧水出方城,东入汝河”。当时的澧水就是现在的澧河,可见澧河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叮叮咚咚流淌在中原大地上。</h3><h3> 相传,澧河原来不是一条河,是一座山。</h3><h3> 舜帝和他母亲来到这里,劈山造田,在此耕种。开垦了田地,可是没有水源,骊山老母便用簪子劈开一道沟,滴入莲叶上采集的露水,形成了现在澧河。</h3><h3> 澧河常年流水潺潺,河水清澈纯净。饮一口,真有莲花的清凉溢入心扉。</h3><h3> 从连绵山间潺潺流出,九曲十八弯,绕四里店镇一路向东流。不激情,不澎湃,有少女的温婉,多情。又有母性的沉稳,丰盈。沿途两岸,土地富饶,水草丰美。</h3><h3> 错落有致的一块块田地,绿树掩映下的小村庄,岸边杨柳依依,芦苇葱葱,有白色的水鸟成双成对地站在河边,照自己的影儿。偶有路人经过,便扑棱棱飞起,隐没在芦苇丛中。</h3><h3> 站在河岸上,看河水悠悠,一路轻歌流向远方。</h3><h3> 撑一页小舟,沿澧河顺流而下。穿越时空,恍若能遇着楚时在河边浣纱的女子,白衣胜雪,长发如瀑,红纱如霞。也恍若能遇着唐时在岸上吹箫的男子,一曲箫声,吹皱了一河星辉,吹破了听箫人的梦。</h3><h3> 一支长篙,能打捞起多少澧河旧时动人的画面?</h3><h3> 散散聚聚的红尘,澧河岸上,离歌唱了一遍又一遍,来来去去的身影恍若有我,恍若有你。</h3><h3> 云水相逢,不必刻意铭记,只记得澧河岸上一朵花的微笑,一阵风的轻柔。只记得这条母亲河,从远古时代,就用她甘甜的河水,滋润着四里店镇这片热土,哺育着千千万万四里店儿女。</h3><h3> 不管走多远,不管走多久,每一个四里店人,胸口总有一汪清甜的澧河水,洗涤落在心上的尘埃。</h3><h3> 无论在天涯,无论在海角,总会记起那条如母亲目光一样温暖的河流,抚慰乡愁,安顿漂泊的心</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婆罗树</p> <p class="ql-block">四、善庄娑罗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听闻民间流传一种说法,世上有两棵最古老的娑罗树,一棵在月亮上,一棵在四里店善庄村。</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月亮堂堂的晚上,依在奶奶怀里看月亮,奶奶指着月亮告诉我:月亮上啊,有棵娑罗树,树下有位月奶奶,天天不停的捣药,赶在端午节那天把药撒下来,救治人间疾苦。</p><p class="ql-block"> 月亮上的娑罗树,是人们的一个美丽的传说和向往。善庄的娑罗树,实实在在地扎根黄土,沐雨凌风两千多年,在中原大地上站成独一无二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娑罗树,和菩提树一起被称为佛门两大圣树。善庄也有称“单庄”,因这一棵佛门圣树,佛心向善,所以叫善庄更为贴切。</p><p class="ql-block"> 去看娑罗树,是在浅秋的微雨里。远远望见,心跳便加快,似有一股洪流要从胸口奔流而出。孤独地在这里站了几千年,是在等我吗?</p><p class="ql-block"> 按住心跳,捂住胸口,一步一步走近,娑罗树,我来了,你能认出我吗?扑在你怀里的那一刻,如故人重逢。</p><p class="ql-block"> 粗大的树干上,刻满了沧桑。需两个人伸开手臂,才能环绕一圈。茂密的枝叶如一把绿色的巨伞,遮住了天空。裸露的根部像一幅破损的古画,老气逼仄过来,让人说不出话。</p><p class="ql-block"> 两千多年,披过秦时月,迎过汉时风,淋过唐时雨,看过宋时云……多少朝代更换,江山移主,只有你,稳稳地站在这里,站成一部厚重的天然史书,站成千年的孤独。</p><p class="ql-block">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袭击了多少人的心。这两千年的孤独啊,席卷过来,会让人片甲不留。</p><p class="ql-block"> 没有知己,没有爱人,没有亲人,只有一个人,只有自己,顶风冒雨,倔强地对抗着无情浩荡的光阴。</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站在娑罗树下的人,都想问一句:这棵古树起源于哪里?是怎样的一颗种子才长成两千年的传奇?</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是古时候一只神奇的大鹏鸟飞过善庄上空时,遗落下来一颗娑罗种子,后经王母娘娘的神水浇灌,沐浴阳光,生根发芽。</p><p class="ql-block"> 也有传说,在古时有位美貌的女子,满腹诗书,多才多艺,却一直没有遇到如意郎君,整天愁眉不展。一位多情的书生送她一枚无忧果,希望女子开心快乐。女子满心欢喜,对书生情有独钟。女子的父亲却嫌贫爱富,拆散了这对有情人。书生远走他乡,再无音讯。女子怀揣无忧果,不吃不喝,日夜站在村口等,就变成了一棵娑罗树。</p><p class="ql-block"> 有资料证明,娑罗树又名无忧树。</p><p class="ql-block"> 传说很美,无忧树的名字也美。来到这里的每一位过客,也许心里都藏着一怀愁绪,胸口都闷着一</p> <h3>五、长相依,长相惜——达店千年银杏树</h3><h3> 达店神树横空里,日映树影到陕西。</h3><h3> 岳门祠堂银杏树,中原何处不先机。</h3><h3>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方城四里店镇达店村银杏树的一首诗。可见,在唐代,达店的银杏树在中原大地就远近闻名。</h3><h3> 去看看吧,也许当年落在李白身上的一片银杏叶,也会落在你的肩上。也许当年李白看过的风景,也会叠合在你的眼里。</h3><h3> 千年古树倒扎根的景观,树上长树的奇妙现象,四个人伸开双臂才能合抱的粗大树身,都会让你心灵震颤。但更诱人的是这里美丽的传说,会让你迷失在爱情里走不出去。</h3><h3> 去看千年银杏树,一定秋天去。</h3><h3> 深秋,叶落花凋零,凉风里透出寒意。最好和他(她)一起去,风牵着云的手,轻轻的。他(她)牵着你的手,暖暖的。</h3><h3> 远远的,便望见一片金黄,在草木萧条的乡间,格外的惹眼。</h3><h3> 黄色,端庄,大气。古时住进深宫,是金子的富贵,权威的象征。流落民间,是热闹的欢喜,是阳光的温暖。</h3><h3> 这一片黄,铺展在达店的银杏树上,美得让人窒息。如梵高画的向日葵,一大片一大片杀过来,瞬间让人溃不成军,沦为阶下囚。</h3><h3> 想想吧,树是一千年的古树,两棵,并肩站着,枝枝相望,叶叶相惜,像一对情人深情地对望,又被人溺爱地叫做相思树。相思披上黄色的盛装,张扬,跋嚣了。</h3><h3> 风吹过,刷啦啦——刷啦啦啦——。是瓜秧哥和秋菊妹在对唱情歌:哥哥我想你呀,想得泪汪汪。妹妹我爱你呀,爱到心尖尖上。</h3><h3> 这一刻,你会迷失,迷失在千年前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里。</h3><h3> 古时候有一对年轻人,男的叫瓜秧,英俊善良。女的叫秋菊,温柔美丽。两人从小青梅竹马,情深意长。秋菊帮瓜秧缝补衣衫,瓜秧帮秋菊担水劈柴。两人月下海誓山盟,私定终身。</h3><h3> 可好景不长,秋菊被一位有权有势的官员看上,要在三日内迎娶为妾。秋菊难违父命,又不忍辜负瓜秧,无奈悬梁自尽。瓜秧闻听后就在秋菊自尽的不远处,跳井身亡。来年春上,两个人殉情的地方长出了两棵银杏树。生不能共婵娟,死后化作相思树,根相连,枝相依,生生世世永不分离。</h3><h3> 每一个走进故事里的人,都会被这个爱情故事打动,在千年前的梦里走走停停,寻寻觅觅。</h3><h3> 恍若自己就是瓜秧哥,打柴归来,给自己心爱的妹妹采一束山花花。恍若自己就是秋菊妹,站在村口</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船寺的玉皇顶</p> <h3>六、垛子石、金船寺</h3><h3> 身处凡尘,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扇门。</h3><h3> 推开是韶华光阴滚滚,浮世喧嚣的红尘道场。关上是一个人的天高路远,绿水青山。</h3><h3> 掩了重门,金船寺空灵悠远的钟声传来,是一种灵魂的召唤,是一种神奇的牵引,不必相约,就这样义无反顾地一路奔赴而来。</h3><h3> 金船寺,在八百里伏牛山中,如一只乘风破浪的巨船,故称金船寺。又名“垛子石”。</h3><h3> 远在东汉时期,汉帝刘秀开创大业,在中原大地与王莽拉开战事,迂回周旋在伏牛山一带。时至深冬,刘秀带领人马夜宿山中,朔风凛冽,难以入睡,便在心里祈祷,山中的石头要能垛起来,为我抵御风寒该多好!奇形怪状的石头果然堆积成垛,为汉帝遮风挡寒。所以当地人们一直称金船寺为“垛子石”。</h3><h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了汉帝刘秀的传说,又集佛教,道教,儒教文化于一体,金船寺在中原大地名声显赫。</h3><h3> 每逢初一或十五香节,成千上万的香客不远千里,抛却红尘杂念,或背一肩云水故事,或携一怀清风过往,或伴一朵闲云幽梦,一路踏歌而来。</h3><h3> 不必心有所愿,跻身于浩荡的香客队伍里,只带一颗闲心,做一名自在的看客。看奇峰险峻,怪石林立。看玉皇顶上空的一片蓝天,几朵白云。看旧瓦上的青苔,沐雨临风几百载,依然不忧不惧,苍绿从容。看一尊尊佛像慈眉善目,心怀莲花,笑对苍生。</h3><h3> 听山涧流水讲述一段陈年旧事。听寺庙飞檐下的风铃,吟一曲唐风汉韵。听深山鸟鸣,高一声,低一声,恍若声声都带着乡音。听风吹过松林,松涛阵阵,轻拍心岸。有浪花卷来,是谁的眷眷柔情在松涛间浮动,翻滚?</h3><h3> 山间行走,看峰峰相连,寺寺相通,梵音在耳畔萦绕,清泉在身边流淌。坐在朝阳洞的千年巨石上,午后的秋阳,透过稀疏的枝叶轻轻扑打在身上,树影投在石壁上,风来,轻轻地摇晃,心也跟着摇晃。</h3><h3> 不真实了,闭上眼,就能做一个前世今生轮回的梦。梦见前世的自己,是这山间的一块石,是这寺里的一棵树。</h3><h3> 踏进南岭的寺庙,满院的菊花让人惊慌失措。</h3><h3> 恍若这一脚踏进,就误入魏晋时陶渊明的那座山间小院,掉进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里,“咚咚”的心跳声会惊扰到诗人午后的清梦。</h3><h3> 墙角下,台阶旁,一朵朵地开,一簇簇的明艳,一片片的灿烂。古旧的小小的院落,似乎有些盛不下这花开的喧闹,葱绿的爬山虎爬满了整个墙壁,分担着花香和热闹。</h3><h3> </h3> <h3> 后记:"四女开店创业的传说″在父亲主编的《方城县四里店乡教育志》中详细记裁;晒衣山就在我们大队的王三沟的最北端,因光武晾衣服而得名,王三沟是由于光武藏于此而得名一一"王藏沟″讹传为"王三沟″;父亲退休前曾在善庄大队教学,那里的婆罗树要几个人合抱,亭亭如盖,小伙伴们常在哪里嬉戏;澧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小时候河水清澈见底,小伙伴们常在里游泳捉鱼,至今沥沥在目。我们上小学时去达店学片竞赛,时常对着银杏树遐想……十几年前带学生春游来到李郁垛,凭吊古人李郁;二十五前我和父亲雪后攀登垛子,拜金船寺游朝阳洞,与光武时空对话……如今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如昨天一样,然而父母早已走了,我和小伙伴们也为生在外打拼,我们永远也回不到昨天了,但是故乡永远是我人生坐标的原点,永远规定着我人生的航向,因为那山那水那村庄是我寄托乡愁的地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