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夷陵作家群樟村坪分群内刊2019年第3期</h3> <h3> 感恩有你</h3><h3> 携手同行</h3> <h5>顾问:黄荣久<br>指导:易晓燕 刘 艳<br>创刊:朱春银<br>主编:郭道翔<br>审稿:冯治平<br>组稿:陈发明 郑新红<br>美术:郑永大 郑植元<br>审核:丁 琼 蔡林峰</h5><h3></h3> <h3>目录</h3><h3>一 </h3><h3>首语</h3><h5>春天的种子………………………………程有志</h5><h3>二 </h3><h3>美文推荐</h3><h5>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夷陵老彭</h5><h3>三 </h3><h3>现代诗歌</h3><h5>过年………………………………………陈发明</h5><h5>大年初一…………………………………寒 冰</h5><h5>我不适合任何地方………………………付明权</h5><h5>茶林..我永远的思念…………………… 石艳燕</h5><h5>春语………………………………………付明权</h5><h5>桃花雪……………………………………郭道翔</h5><h3>四</h3><h3>古诗词</h3><h5>万里春.探柳…………………………… 黄荣久</h5><h5>七绝.咏雪……………………………… 冯治平</h5><h5>五绝.咏梅……………………………… 冯治平</h5><h5>七绝.春雪元宵………………………… 郑新红</h5><h5>五绝.观雪……………………………… 陈发明</h5><h5>五绝.雪景……………………………… 彭善和</h5><h3>五</h3><h3>散文</h3><h5>感谢春天.遇见你…………………………余世贵</h5><h5>我为病母挣药费………………………… 冯治平</h5><h3>六</h3><h3>随笔八则</h3><h5>……………………………………… ……朱春银</h5><h3>七</h3><h3>纪实</h3><h5>樟村坪的味道出山门……………………万婉鲆</h5><h3>八</h3><h3>结束语</h3><h5>幸福………………………………………付明权</h5><h3>九</h3><h3>交流平台</h3><h5>………………………………《夷陵樟镇书屋》</h5><h3><br></h3><h3><br></h3> <h3></h3><h5></h5><h3>首语</h3><h3><br></h3><h3>希望</h3><h5>文/程有志</h5> <h5> 我让心在泥土中等候/等候着春的眼睛/那里有多少序语/期待着多情的风景/<br> 柳枝给了我一个轻吻/碧绿了湖水的柔情/白云给了我一个回眸/湛蓝了晴空的风筝/彩蝶翩翩着舞姿/飞进了桃花的仙境/夏蝉的轻吟/秋雁的南行/仿佛还有冬雪的轻盈……/<br> 我的春雨啊/你为何姍姍了身影/我们等着你的衷情/只要你洒下一滴彩墨/我就能描绘出/破土而出的黎明/</h5><h3></h3><h5></h5><h3></h3> <h5></h5><h3>二 美文推荐</h3><h3><br></h3><h3>三 十 的 火 十 五 的 灯 (散文)</h3><h5>文/夷陵老彭</h5><br><h5> 家乡曾家湾有一个特别温暖的习俗,叫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意思是说,腊月三十的火要红红旺旺,正月十五的灯要热热闹闹,这样,一切美好的心愿都能如遂,带来吉祥、幸福、平安、发财。<br> 腊月三十的年味最浓,一年的收成,一切珍馐美味都要展现。这天,整个曾家湾炊烟袅绕,雾幛朦胧,空气中弥漫各种过年的香甜味道。这香甜味道的制造者是当家的女人们,什么米豆腐,鱼肉糕,打拔糖,甜醪糟,糯汤圆,大元宵……应有尽有。<br> 各家有各家的忙年,无论是家道富有,还是相对贫寒,都少不了煮猪头、蒸扣肉、煨蹄膀,这已成为家乡年的一种传承。<br> 三十的火是从煮猪头开始的。<br> 天空朦朦亮,母亲第一个起床了。第一件事是把猪头架上火。煮猪头是在土灶台上用大锅大灶煮的,烧的柴禾也是栎柴,除了栎柴无好火嘛。猪头是腊月间杀年猪时留下的,一个猪尾巴也栓在一起,叫做有头有尾,善始善终。猪头经过腌制和烟熏后,一直挂在火垄屋上,专门为腊月三十而备。当洗掉灰尘和烟迹,金黄色的腊猪头就下锅了。<br> 灶火旺旺,滚水从猪头间发出“咕咚咕咚”的响声,猪头肉的香气就升腾起来,其实煮猪头是不需要放任何佐料的,原来腌制时放过盐、橙子皮、桂皮、花椒等,加上纯正的黑土猪优质猪肉,一煮就香。开始用大火煮,然后用文火熬。拆猪头,是孩子们最欢呼雀跃的时刻,看着热气腾腾的猪头肉,闻着诱人的肉香,巴不得直接用手抓。这时母亲带着满脸的微笑一边拆猪头,一边拉拆一小块肉,喂给我们直接吃。原来母亲是从猪脑壳缝里拆下来的肉,叫核桃肉。还有一个煮熟的猪尾巴,也是我们的专有享受,母亲说,吃了猪尾巴不流鼻涕。猪头肉拆完后,我们会把猪牙巴骨拿来当手枪玩,也因此而疯狂一阵子。猪头肉可以做很多菜,什么顺风(猪耳)、拱嘴(猪嘴)、钻头(猪舌)都可以上正席。除了团年,正月间招待客人就是一道主菜了。<br> 现在回想起来,那核桃肉和猪尾巴,好吃的不能言表,油油的、咸咸的、香香的,当享受那种有筋斗、有扯劲、满手满嘴的油光时,我想这就是年。<br> 土灶台都是双灶,另一个灶是用来抬格子做蒸菜的,同样也需要架柴添猛火。家乡抬格子很少,除婚丧嫁娶过事外,就是腊月三十用了。扣肉和粉蒸肉是过年必须准备的大菜。扣肉用新鲜带皮五花肉(或者腊肉)和盐菜是最佳搭配,先把五花肉切成稍厚实的肉块,再用佐料拌和,整齐地垂直排放在土蒸碗下面,然后上面放用自制的盐菜,这样即可上格子蒸了。蒸熟后上桌时把土蒸碗翻过来倒到盘子里,上面再撒点绿葱,一道碗形的扣肉就做成了,这种盐菜垫在下面,整齐的红肉盖在上面,给人一种爽心悦目之感。一个扣字,把我们游子的思乡之情与家乡的味道紧紧拴扣在一起。<br> 煨蹄膀是在火垄上煨的。煨和炖不一样,当然,味道就有差异了。煨蹄膀的容器是沙罐,沙罐是一个黑色、表面粗糙、敲起来能发出钢音的土罐,它不同于一般的陶器、瓷器,有点像紫砂烧制的。蹄膀是腊猪蹄,用文火慢慢煨,经过数小时后,其味道极具独有。<br> 腊月三十最讲究内容和形式的,是团年饭。其实团年饭不再是美食美味,她已成为一种仪式,家的温暖,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已成为一种呈现,一年的辛勤和收获,红红火火,年年有余;已成为一种期许,祈求新年风调雨顺,家富安康。<br>最能体现腊月三十火概念的,是一家人围着火垄守岁。燃烧的火叫年火。火垄就是围聚的中心,火垄的火就是一种图腾。越大越好,越旺越好。用什么来承担年火的燃料,父亲总是把最大的一个树兜子留下来,因为火既要旺又要一夜熄不得。有道是,三十一个大兜子,来年一个大猪子。<br> 大火熊熊,即使大雪纷飞,也烤得流汗。这时,小孩子们脱个精光,大人们为他们大洗特洗了,洗掉一年的晦气和污垢。然后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蹾上妈妈纳的千层底布鞋,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br> 大人们喝的罐罐茶,总是浓浓的、酽酽的,加上团年饭的高度白酒反应,显得兴奋。这时,长辈们会说,大家辛苦了,儿子儿媳辛苦了,孙子孙女听话了,学习进步了。晚辈们也会对爷爷婆婆,爸爸妈妈说些好听的话,一家人其乐融融。一年的烦恼,辛酸,纠结,都随着年的过去而灰飞烟灭。当然,长辈们给小的晚辈们发红包是少不了的。<br>父亲借着酒劲大声唱《打硪歌》:吆也儿嚯呀----嚯里嚯嚯也-----把那石磙哎抬起来,哎嗨哎嗨哟哟,个个力气大如牛啦,哎嗨哎哟嚯哟——父亲是工地上打硪的领唱者,他的打硪歌一唱出,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黑湾水库的工地上。<br> 祖母也没有丝毫睡意,她会讲几个故事,说几个童谣,打几个哑谜子。她讲的故事,都是一些鬼神的故事,野人嘎嘎什么的,听了害怕。有一首童谣记忆犹新:三岁的伢儿会推磨,推的面面细不过,做的粑粑甜不过,隔壁婆婆来点火,一吃吃了十三个,半夜起来摸茶喝,桌子角板凳角,磅了婆婆的后脑壳,请木匠兜脑壳,请道士抬上坡,好吃的婆婆去了活(死去)。祖母的谜语也富有生活气息,有打动物的:一把刀,满湖漂,有眼睛,无眉毛(鱼)。有打植物的:青布面子,白布里子,一串扣子,扣下底子(竹子)。有打劳动生产的:上面也是岩,下面也是岩,半岩里飞出雪花来(推磨)。<br> 年火就在一家老少的守岁中燃烧着,一直到新年的鞭炮声。但树兜子还有一半,火还是那么旺。 <br> 如果说腊月三十的火,是一家乡人的团圆,是年火,那么正月十五的灯,则体现的是一种闹,是社火。<br> 红灯笼是正月十五的主打元素。这天,人们抓住年的尾巴,家家户户挂上用蔑片做的骨架、把窗户纸染成红色糊成的灯笼,挂在大门外。讲究的人家还挂成一排。大瓦房泥巴墙挂上红灯笼,使年味更添浓郁。<br> 彩莲船、舞狮子、玩龙灯、一年一度地出现在村广场上。虾子灯、鲤鱼灯,一闪一闪的蚌壳精也赶来揍热闹,当配角。只见彩莲船中间坐着一位“新姑娘”,随着急切的锣鼓家业声声,这时,一个满脸涂着油彩的“非男非女”,右手一根撑杆,左手一把芭蕉扇粉墨登场来,边唱边聊新娘子:彩莲船啊,哟哟,两头翘啊,呀嚯嗨。妹坐中间,呀儿哟,哥哥牵哪,划着。庆丰年啊,呀嚯嗨,盛世农村哪,呀儿哟。<br> 几乎所有的村民都会去看热闹,农村也就成了欢乐的海洋。<br> 舞狮子往往把社火推向高潮,因为那是力量的表现,民间艺术的精粹。杨老的舞狮子班子相传于清道光年间,可以玩八张方桌搭一张翻天云(最后一张桌子翻置四脚朝云),九张方桌是逐级往上码的,每一张桌子的四个脚没有任何绑缚,仅用火纸作垫,以防打滑。那高度就有上十米,人在上面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只见那两个玩狮子中年汉子上下自如,爬上翻天云时,人们都屏住呼吸,鸦雀无声,当他们四个脚和桌子的四个脚对接在一起,还挪动脚步,抬脚向四方敬礼,观看的人们才醒来,连声说,好,好,报以热烈的掌声。<br> 彩莲船、舞狮子也会为一家一户送恭喜。一路走一路敲起锣鼓家业,叮叮哐哐声和唢呐声就飘向村庄上空。当到了我家门口时,父亲就燃放了早已准备的鞭炮,霹雳啪啦,霹雳啪啦响个不停,狮子踏着鞭炮舞起来,向大门点头作揖,恭喜发财。锣鼓阵阵,歌唱声声,彩莲船就在稻场上划起来,来回打转。撑篙的人扯起喉咙:彭家的屋脊,哟哟,两头翘啊,呀嚯嗨,一头富贵,呀儿哟,一头勤劳,划着。种粮米贵,哟哟,种菜菜俏,呀嚯嗨,越有饭吃,呀儿哟,越有酒淘啊,划着。母亲一高兴,就送去一条大公鸡牌香烟。<br> 正月十五演社戏、闹社火,现在看来是一种文化,一种习俗,一种生活,但她的由来却是为了生存为了生命。相传,很早的时候,经常有野兽猛禽出来吃人,那时候祖先没有房子住,就住在树林子里,挤在山洞里,天天都有野兽吃人。特别是进入寒冷冬季逢年过节的时候,山上没有小动物,地里没有庄稼,野兽就更凶狠。为此,人们就凑在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发现,野兽也有强弱之分,也有内部争斗。它们争夺地盘,抢夺食物,互相残杀。但只要狮子、老虎,豹子一吼,别的野兽就吓得四处乱跑。凤凰一叫,所有的鸟就魂魄失落,连翅膀也张不开了。于是,人们就开始模仿狮子的吼声造了一个锣,模仿老虎的啸声造了一个镲,模仿豹子的叫声造了一个鼓,模仿凤凰的鸣声造了一个唢呐。每当逢年过节,人们就拿出锣、镲、鼓、唢呐来,一直闹到天亮。飞禽走兽远远一听,认为自己又闯入了狮子、老虎、豹子和风凰的地盘,吓得狼狈逃窜。<br> 人们不必再畏惧野兽猛禽了,但锣鼓家业、舞狮子、彩莲船,一直传承下来。<br>正月十五也少不了玩龙灯。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用舞龙祈祷神龙的保佑,求得风调雨顺,四季丰收。<br> 玩龙灯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一节一人,用木棍高高地举起。<br> 家乡多以九节龙为主,花样技巧独特:蛟龙漫游、龙头钻裆子(穿花)、龙摆尾和蛇退皮等。不论表演那种花样动作,表演者都得用碎步起跑,然后是舞龙头者追逐着前面一人举起的红色宝珠,飞腾跳跃,左摆右摇,煞是好看。<br>玩龙灯并不是每个村都有,除在本村玩,还到外村表演。<br> 正月十五吃毛狗团子赶毛狗,也和闹社火传说有关。每年冬天,山里野狼、野狗接近村寨,危害人畜,正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燃青竹,烧柞树叶,放鞭炮,敲锣鼓,把野狼野狗往大山里赶。赶毛狗就是赶狐狸。赶毛狗是要带干粮的,用糯米粉,包上腊肉和盐菜等做出团子,蒸熟晾凉作为一种干粮带在身上,可以烧可以蒸。出门赶毛狗,无能走多远赶几天就不怕饿了。这个团子就叫毛狗团子,后来也有叫成毛果团子的。现在赶毛狗已不复存在,但毛狗团子还能吃到,但吃来吃去,总吃不回习俗的味道了。<br> 正月十五过后,年就算过完了。家乡的人们又投向了田野,为下一年的更红旺的火和更热闹的灯准备着,劳动着。 </h5><h3></h3><h3></h3> <h5></h5><h3></h3><h3>三 现代诗:</h3><h5></h5><h3><br></h3><h3>过 年</h3><h5>文/陈发明</h5><br><h5>爆竹在立春响起<br>酒杯从四方举起<br>让我们忘记了昨日的忙碌<br>打点愉悦的心情<br><br></h5><h5>除旧迎新<br>我们沉醉欢笑<br>欣喜不断<br>我们书写诗叙<br> <br>红灯笼染红夜色<br>烟花彩铺满大地<br>孩子们身着民族服<br>老人们满脸喜气<br><br></h5><h5>红火让世人温暖<br>善心使亲人凝聚</h5><h5> 孝敬抒发美德<br>文化千年传递<br><br></h5><h5>团圆桌上千杯酒<br>亲朋好友诉情谊<br>宁愿散尽千金财<br>回家过年意不移<br> <br>为了年,我们把月珍惜<br>为了年,我们把心雄起<br>为了年,我们把情呵护<br>为了年,我们把爱树立<br> <br>今年,明年,年年皆如意<br>岁头,岁尾,岁岁见惊喜<br><br></h5><h5></h5><h3>大年初一</h3><h5>文/寒冰</h5><br><h5>鞭炮齐鸣<br>排山倒海 <br>一浪一浪炸开初一的黎明<br>掀开新春的面纱<br><br></h5><h5>初一像一个娇羞的小姑娘<br>穿着春风娘娘的新衣<br>披一身丹霞<br>闪现一片新绿<br><br></h5><h5>她红着粉嫩的笑脸<br>用清纯的嗓音<br>喊绿小草柳林<br>叫活河流小溪<br>把迎春花插在大地母亲的发髻<br><br></h5><h5>看吧<br>她已经为已亥<br>送上了一份大礼<br>最美的风景<br>从晨光中走入黎明<br>绽放着生命的绿意<br>鞭炮齐鸣迈开开拜年的步履</h5><h3></h3><h3></h3><h3></h3> <h5></h5><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我不适合任何远方</span><br></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村庄二十年</span><h5>文/付明权</h5><br><h5>小时候黄昏的春天<br>山脊像犁弯延伸至父亲脚下<br>铧翻出新土<br>弥漫青草的香味<br>延伸至夜晚<br><br></h5><h5>我们踩着新雨后的泥泞<br>昏黄的电池手电筒<br>昏黄的归家小路<br>我相信<br>我不适合任何远方<br><br></h5><h5>长大后 山脊线<br>还是如父亲的脊背绵延<br>深耕柴油机嘭嘭作响<br>父亲已经无需吆喝<br>也不必在暮春的夜晚回家<br>太阳能路灯如旗子<br>插入村庄的每一个角落<br><br></h5><h5>我们沿着新修的乡村公路回家<br>我知道<br>从一开始<br>我就不适合任何远方</h5><h3></h3><h3></h3> <h5></h5><h3>茶林.我永恒的思念</h3><h3>——除夕夜,为父亲坟前上灯有感</h3><h5>文/石艳燕</h5><br><h5>思念在那片茶林中疯长<br>星光柔和成您的慈祥<br>几声犬吠拉长了我的目光<br>在夜色里寻找您的模样<br><br></h5><h5>我颤抖的双手为您把夜色点亮<br>让整个茶林装满我的忧伤<br>我不敢让我的泪水滑落<br>怕惊醒了您此刻的安祥<br><br></h5><h5>我多想大声喊啊,爸爸<br>可我只能静守这一地的烛光<br>把茶林镌刻成诗行<br>把我的思念拉长<br>那边连着您的笑脸<br>这边连着我的泪光</h5><h3></h3><h3></h3> <h5></h5><h3>春语</h3><h5>文\付明权</h5><br><h5>打第一场雪开始<br>倒数你归来的日子<br>我明白<br>我相信<br>我是如此渴望一场<br>雨<br><br></h5><h5>至始至终<br>我们都在生长的路上<br>甘苦自知<br>微笑如春<br>野花一片</h5><h3></h3><h3></h3> <h5></h5><h3>桃花雪</h3><h5>文/郭道翔</h5><br><h5>再见你时<br>还是那般冰肌玉洁<br>依然媚人心骨<br>只需轻扬菱形的嘴唇<br>风情扑面而来<br><br></h5><h5>你将身躯化成<br>一片片洁白的梅花轮<br>伴着粉红花瓣<br>与琼浆斟满酒杯<br><br></h5><h5>轻呷一口<br>一步三晃地细品<br>冰与酒的滋味<br>还有桃花的体香</h5><h3></h3><h3></h3> <h5></h5><h3>四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古诗词:<br></span></h3><h3><br></h3><h3>万里春.探柳</h3><h5></h5><h5>文/黄荣久</h5><br><h5>催春细雨。<br>又润千条金缕。<br>且怜她、种种柔姿,引流莺几许。<br>我问还寒否?<br>未知道、惹人无措。<br><h5>便迟疑、踏径重来,也添些儿趣。</h5></h5><h3></h3><h3> </h3><h5> <span style="line-height: 1.8;"> (2019.02.15晚)</span></h5><h3></h3> <br><h3>七绝.咏雪</h3><h5>文/冯治平</h5><br><h5>是谁天际舞芳华?<br>万里长空秀白花。<br>黄柏诗人觅童趣,<br>新词洒向几千家。<br><br></h5><h5>注:秀,动词,展示。<br><br></h5><h5></h5><h3>五绝 -咏梅</h3><h5>文/冯治平</h5><br><h5>一曲《红梅赞》,</h5><h5>催开河岸花。<br>携情春韵里,</h5><h5>拥抱那坡霞。<br><br></h5><h5></h5><h3>《七绝.春雪元宵》新韵</h3><h5>文/郑新红</h5><br><h5>东君错把画云添,</h5><h5>万树梨花醉上元。<br>欲与青山同白首,</h5><h5>且携梅韵兆丰年。<br><br></h5><h5></h5><h3>五绝.观雪(仄起.平水韵)</h3><h5>文/陈发明</h5><br><h5>瑞雪漫飘落,</h5><h5>松梢挂泪花。<br>冬梅呈笑脸,</h5><h5>寒鸟走千家。<br><br></h5><h5></h5><h3>五绝.雪景</h3><h5>文/彭善和</h5><br><h5>长空舞玉花,</h5><h5>诗兴上天涯。<br>醉赏梅含雪,</h5><h5>痴吟雾化纱。</h5><h3></h3><h3></h3> <h5></h5><h3>五 散文:</h3><h3><br></h3><h3>感谢春天,遇见你</h3><h5>文/余世贵</h5><br><h5> 那年春天姗姗来迟,四月杨柳方吐绿。我独自踟蹰在河边林荫小道上。你如一株亭亭玉立的百合,盛开在河边,散发着淡淡的香水味。我的眼球定格,脚不由自主向你迈近。相视一笑,漂泊的心就此靠岸。<br> 从此,我常到河边散步,想与你邂逅。春雨沙沙,你在干嘛?烈日炎炎,你在哪里?秋风瑟瑟,注意添衣;北风呼呼,保重身体。一句问候,一份牵挂,一片叮咛,牵动着彼此的心。<br> 生命百转千回,总是期待着一知一遇。又走在春天的路上,虽然我还是时常一人散步,但已不再孤独。你总与我心底的柔软相依相伴。有一种相遇,刻骨铭心;有一种回眸,念念不忘。一个眼神,深深懂得,一个微笑,温暖眼眸。<br>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又是一年过,你早已走进我的生命里。不问前路有多远,不问同路走多久,不问永远有多远,就让流年默默的静守。感谢春天,遇见你!愿冷暖一路相伴,心生温润,余生安暖。<br> <br> 2019年1月18日于神龙架</h5><h3></h3><h3></h3> <h5></h5><h3>我为病母挣药费</h3><h5>文/冯治平</h5> <h5> 害了一场大病,出院后中气不足,说话上气不接下气,我回老家休养,请老中医号脉诊断、开处方、抓药……在父亲家熬药方便,一日三顿中药汤,效果明显,渐渐有了些底气。在此期间,有精神时,我爱到处走走,看看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边走边忆,追寻我少儿时代的足迹,回忆当年的一些场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老了,就爱念个旧”吧。<br> 当年的许多条羊肠小道已经不在了,也很少有人走小路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经过硬化的公路。这天午饭后,我沿水泥路朝白果树淌方向溜达,经过界树垭时,看到了一坡山竹,郁郁葱葱,被风一吹,就像一块舞动的绿绸。因为是枯草季节,所以显得十分抢眼。这片竹林太熟悉了,长时间伫立、凝视,我的思绪飞回到了四十三年前的腊月……<br> 七五年的冬天,也和今年一样,冰天雪地,好冷好冷!打我记事儿起,母亲因患肺结核病就没有参加生产队劳动,以往在菜园里种蔬菜都是跪着劳作,这时已病入膏肓了,全身浮肿,面无血色。爸爸被生产队派去支援“三线"建设一年了,家里只剩下母亲和我们三弟兄。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三岁的我和十岁的大弟除了上学,还要照顾病母和小弟弟,割草喂牛,假期还得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母亲的病越来越重,浮肿使得她行动不便,呼吸困难,平时都是在大队药铺请医生、抓药,近来也无效了。于是,我想到雾渡河卫生院去买药。到公社去找大夫抓药,怎么也得准备四、五块钱吧!前段时间我们兄弟俩挖续断卖,所得的一块多钱还在,我便决定砍山竹卖,为母亲挣点药费。山竹收购价一分五厘钱一斤,需要好几天才能挣到三元钱呢!<br> 下了一场大雪,天晴后晒了几个大太阳,雪化了不少,只是树林里还有积雪。这天,是阴天,刮着寒风,偶尔夹几片小雪花。吃过早饭,我穿一件破棉袄,腰里系一根绳子,拿着镰刀就上山了。说实话,并非装穷,我有一件好袄子,舍不得穿,怕在竹林里划破了。我哼着歌儿,走过田埂,越过小溪,钻进了这片竹林……身体触动竹杆,摇落了叶片上的雪。雪粉末般落下,钻入脖子,冷得我直缩头,“哎呀、哎呀”直叫。人走在积雪上,只听见“咔嚓、咔嚓"的声音。我先找一块比较平些的地方,打整一下,便于操作。<br> 开始砍吧,砍竹子也是有窍门儿的哟!山竹不太粗,手指般粗细,不能将镰刀口向下,而是镰刀口朝上。左手握住竹杆,右手拿刀,刀口倾斜向怀里,用脆劲儿一割,就断了。砍倒一大片后,再集中剔枝,剁梢。<br> 凭我的力量,可以扛三十来斤,初步估算一下,大约要砍六七十根,最多一个小时就能完成。手脚冻僵了,停下来搓一搓手,跺一跺脚;累了,歇一会儿再继续;口干了,就吃几把雪。砍齐之后,先按竹子的头尾堆放整齐,再寻几根葛藤,捆起来,两头和中间,共捆三处。捆绑时每处绕三圈,双手拉葛藤的两个头,脚蹬竹子,用力匝紧、系牢。<br> 从界树垭到交战垭供销社收购部,有八里多远的崎岖山路,横山路少,上坡路多,而且许多路段雪没融化,还上了凌。我扛着这捆竹子,午前就出发了。一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跤,特别是上龚家垭时,路面如镜,我只好停下来,找稻草搓绳系到鞋子上防滑。尽管如此,还是进几步,退一步。人,摔倒了,爬起来;竹子,摔散了,再捆。人,没力气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肩膀,磨痛了……硬是凭着一股坚强的毅力,两个多小时后,我终于把这捆竹子扛到了目的地。我才只有十三岁呀!<br> 收购员帮忙称了竹子,三十二斤,四角八分钱。结完帐,站在副食品柜台前,看看那五分钱一个的广式千层月饼,闻闻那诱人的香味,我将手伸进裤兜里,紧紧地攥着那四角八分钱,嘴里清水直漫,眼里泪水打转儿,肚子里叫得更欢。赶紧走吧,站久了心里受不了。我只得扭头,狠心走出供销社,回到了家里。<br> 随后几天,我带上大弟一起去砍山竹,两人有个照应。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现在快多了。每次我扛三十多斤,大弟扛十几斤,几天下来,卖山竹挣了两块多钱。加上原来的钱,也有四块多了,可以到雾渡河卫生院抓药了。<br> 腊月十九号早上,我们起得很早,匆匆吃过早饭就上路了,必须赶在医生午饭前到医院。近三十里的山路,我和大弟是一路小跑,还好,十点半钟到达医院。找医生开处方,拿药,花了一块九角一分钱。钱有多余的,我们商量,买一筒月饼吧,况且也要过年了,权当是置办点儿年货……<br> 母亲吃药后,消肿了,精神好多了。爸爸回来了,买了几样年货。这年的春节,过得有了些许年味!</h5><h3></h3> <h5> <br></h5><h5></h5><h3>六 随笔八则</h3><h5>文\朱春银</h5> <br><h5> 1、我在那个庭院,也在那条大街,岁月将面容画出道道褶皱,固执地在那写一行行故事,说读一读,就懂了……</h5> <br><h5> 2、除了怨叹生命的短暂和脆弱更多的是无奈。人生真的就像走钢丝,不知道在哪一步会掉下去,既然在走却又不得不勇敢向前,因为每个人都难以预料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珍惜当下,开心地活着,一旦死了,会死很久!</h5> <br><h5> 3、我的消失对你来说如流星滑落,刹那间的光环会从你眼前稍纵即逝。那一刻你连愿望都没来的及承许,便被满天的星光吸引……</h5> <br><h5> 4、总是担心会消失在你的世界,你定会把我遗忘,若此,我要提前为你种下关于记忆的蛊……</h5> <br><h5> 5、与世隔绝的第二天,我勉强穿越时空与网络连接,当信号重新启动,没有发现任何一条关于找我的信息!才明白在乎都只是说说而已,这一试,再也不敢失踪,担心没人找真的回不来了……</h5> <br><h5> 6、说自己喜欢孤单,可为什么那盏灯不舍去关?是害怕黑夜吞噬了双眸里的光环,还是在亮光里闭上眼睛才不会那么黑暗?难道原本心灵深处一直需要那盏灯的陪伴?说喜欢孤单仅仅是为自己的勇气壮一下胆。</h5> <br><h5> 7、我想留一缕香在你的臂弯,你却转身入眠!你早已忘记了当初曾经看我时的深情,那么快,快得连我的影子都还没进你的眼帘…………</h5> <br><h5> 8、魅力不是因为颜质而是因为气质;高贵不是因为是物质而是因为品质;善良不是因为本质而是因为素质;外表可以静如处子,内心可以波涛汹涌,语气可以轻如游丝,落声可以如雷贯耳!</h5> <h3></h3> <h5></h5><h5></h5><h3>七 纪实</h3><h3><br></h3><h3>樟村坪味道出山门——纪实</h3><h5> 文/万婉鲆</h5> <br><h5> 2019年1月24日,镇领导组织各类养殖、农产品加工户,带着各自产品从“林海水源"樟村坪走出大山,奔向夷陵区长江市场,参加“首届樟村坪味道年货节”,正式将自己的产品带入市场,让城里人了解樟村坪(黄柏乡)的特色年味。</h5><h5> 这一天,长江市场的中心广场上,热闹非凡。舞龙灯、吹唢呐、锣鼓喧天;唱歌、跳舞、书法家画家现场写字作画;各类商户汇聚在这里,吃的喝的用的琳琅满目;人们大包小包,大袋小袋,来的去的,熙熙攘攘。</h5><h5> 最为瞩目的,还是樟村坪味道这里。镇委领导和镇直部门在这里协调好一切前期工作。山货运货进来,康镇长和邓主任接应着我们,顿时感觉好温暖,虽是大寒节气却如沐春风。樟村坪的腊肉香肠、干辣椒皮、干土豆片、打霜蔬菜、水果、玉米、飞飞鸡、包谷浆粑粑、包谷麻糖、漆树籽油、娃娃鱼、雪莲果、高山黄牛肉、西塞百花蜜等格外醒目。其中腊肉香肠,高山黄牛肉,包谷浆粑粑等非常受城里人的喜欢,一两天全部卖完五天的计划量。而且还添加了很多客户的微信,成为好友,接受了以后的预定。</h5><h5> 包谷粑粑消费主体仍是以樟村坪人为主,城里人在家乡人的带引下,有了些许认识。今年和去年相比,认识的人多了些,喜欢的人也多了些。我做了现场品尝的充分准备,备有烤箱和微波炉。随时加热了分成小块,软磨硬泡地让路过我摊位的顾客品尝一下,买不买没关系,一定要让他们尝到我的产品味道。有尝了不买的,有尝了来买还叫来很多朋友来买的,也有嗤之以鼻的。不管怎么样,粑粑到城里来见了几次大世面了。</h5><h5> 和我一起的是做包谷麻糖的,他们是镇里的扶贫户。纯正的包谷麻糖味儿甜不腻,主要糖分是麦芽糖。它的香味儿时常勾起我的童年回忆,温馨而快乐。</h5><h5> 镇领导为我们下了血本,也为我们倾尽心力。和城里的物产相比,我们的产品本身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更大力度的宣传和做好品牌建设,这需要市场认可,离不开我们自身的学习和进一步完善,让消费者从内心真正认可,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h5><h5> 加油吧,樟村坪!</h5><h3></h3><h5></h5><h3></h3> <h5></h5><h3></h3><h5></h5><h3>八 结束语</h3><h3><br></h3><h3>幸福</h3><h5>文/付明权</h5> <h5> 晨曦还剩一尺薄雾/远山还差一米阳光/一场春雨后的茶/一道大雨后的虹/一些不被重视的梦/一些刻骨的嘲讽/一些闲散的流言/一些刺破手掌的刺/<br> 我们一直都很幸福/我的弟兄与姐妹/倘若你还能够呼吸/就不能放弃最初的愿望/把曲折遥远的路途/合仄成押韵的人生/</h5><h3></h3><h5></h5><h3></h3><h3></h3> <h5></h5><h3>九 交流平台</h3> <br><h5> 《夷陵樟镇书屋》是地方原创网络文学平台。主题是弘扬地方文化,传播正能量,推动地方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h5><h5> 欢迎关注本土文学爱好者加入指导,期待您的支持和归来。</h5><h5> 风里雨里,《夷陵樟镇书屋》一直在等您!</h5> <br><h5> 交流地址:</h5><h5> 公 众 号:1538021731@qq.com</h5><h5> 邮箱地址:1538021731@qq.com</h5> <br><h5> 夷陵樟镇书屋编辑室</h5><h5> </h5><h5> 2019年2月18日</h5><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