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我们全家人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在这里悼念我们敬爱的母亲,并向她的遗体作最后的告别。首先,我谨代表全家人衷心的感谢在母亲生病住院期间前来探望的各位亲朋好友与街坊邻居,感谢大家对我母亲的敬重,感谢大家今天不辞辛劳与我们共同分担这份悲伤,共同送我母亲最后一程。</h3><h3> 母亲于疾病抗争了两个多月后,终于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不幸于二0一九年二月二十一日中午,与世长辞,享年八十四岁。</h3><h3> 此刻,神医无助,无力回天,纠结中的恐惧,骤然变成了残酷的现实。慈祥的母亲撒手人寰,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兄妹从此变成了没娘的孩子……</h3><h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h3><h3>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h3><h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h3><h3> 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短短的几句话,概括了人世间最为珍贵、最为伟大、最为无私的母爱,是子女们为母亲受多少累,花多少钱,都不能报答母爱恩情之万一!</h3><h3><br></h3> <h3> 我的母亲曹桂琴(考玲),在童年就饱受艰辛,她生于一九三六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八岁丧母,十岁丧父,十一岁失去奶奶,十五岁爷爷又去世。她和哥哥两人相依为命,只得跟着叔父一家人生活。本该是快乐无忧的童年,命运却对她如此不公,从小失去至亲的关爱,这种伤痛与孤苦可想而知,幸好叔父叔母对她兄妹两人视如己出,关怀倍至,才对她幼小的心灵遭受的伤痛有所弥补。</h3><h3> 没娘的孩子早当家,母亲一边上学,一边主动做些家务,女工活晚上学着做,心灵手巧的她,做出的针线活细腻漂亮,人见人夸。母亲生得美丽大方,而且待人处事端庄得体,这也许是上天给她的恩赐和补偿。她与父亲是从小相爱,而且没有媒人的说合,两人属于新潮流的自由恋爱。在她十九岁的时候,也就是一九五五年,母亲与父亲结了婚,正式开启了幸福的生活。</h3><h3> 所谓的幸福生活,其实很艰难。五五年五六年是刚解放不久,国家还很贫穷,农村人的生活更为艰难。我家老院在坡底街,一个院子里住着三个大伯一个叔叔,加上我们一家,五家人住一个院子,共三十来口人。母亲她们老妯娌五个,虽说热闹,但时间一长,大人小孩间的和睦,就是一个大问题。母亲常常教诲我们说话处事,要时时注意,对长辈要恭敬,对弟妹要爱护。母亲生养了我们兄弟三个,姐妹两个,兄妹五人。那个年代的条件可想而知的艰辛,她从不说苦说累,每一个弟妹她都精心呵护,不让她受半点饥寒。记得后来父亲去了外地工作,母亲一个人带着我们兄妹五人生活。上学走出大门的时候,母亲的身影一直伫立在大门外,直到自己走远看不见为止。晚上吃完饭,母亲还要为上学的我们准备第二天的干粮,缝补衣服书包。我们从来没记得母亲跟我们一起早睡过!</h3><h3> 不但要照顾我们兄妹,母亲还要照料年迈的奶奶。记得奶奶病重卧床的时候,大便干结,母亲是用手指扣着帮奶奶大便。那时候又没有开塞露,用木棍又怕伤着奶奶。</h3> <h3> 对下要照顾我们兄妹五人,对上不仅要照顾奶奶,而且父亲的舅舅因孤身一人,年迈后母亲也接到家里,一起生活,直到终老。除了两位老人,还有另外两个孩子跟着母亲。一个是大伯家的儿子,就是长房侄子,他从小一直跟着奶奶和母亲,所以跟他这个慈祥的四婶也有了感情,索性就在一起吃饭了。还有姑姑家的闺女,由于姑姑早逝,也是跟着母亲一直长大的。</h3><h3> 本来贫困的家庭,再加上两位老人,又添了两个孩子,加上自己家兄妹五人,父母亲要负担这十一口人的大家庭生活。父亲在外地工作,这么大负担的家庭,全指母亲一个人承担,含辛茹苦,精打细算,苦累可想而知。</h3><h3> 我们稍大点几个兄弟都记得,那时候的衣服是哥哥穿了弟弟穿,鞋子也是一样。粮食是根本不够吃,母亲只好上山采些羊桃叶,苣苣菜,或者就是黄豆叶子、槐树叶子等沤成菜,做成玉米面团子、糠面团子、高粱面团子,都是菜多面少的干粮。熬稀饭用得是最大的铁锅。这些菜团子也是先给老人和孩子吃,到最后,母亲一般是只能喝点稀饭,或者吃点从东北换回来的粉渣;因为这东西不太好吃,孩子们不爱吃,母亲只好拿它充饥当干粮。</h3><h3> 我们那时候已经能记得老吃不饱了,直到一九七八年以后,才终于可以吃饱饭了。从这以前,由于人口多,孩子多,农业社核算总是短款户,六九年才还完农业社的欠债,七0年终于开始长款五十元。这样的情况,想想怎能可以吃饱啊!</h3><h3> 母亲不但在家里担子重,而且在外面也很能干,曾经担任过村里生产四队的队长。她白天带着社员们下地干活,晚上熬夜做家务活。夏天的暑伏天人们都在午休,而艰难的母亲一个人坐在树荫下挫麻绳,纳鞋底,为兄妹们做鞋穿。那时候的农业合作社,冬天也不闲着,修河坝,垫地。母亲是队长,她带头拉着平车,拉石头拉土,不比男人们跑得慢。当队长的如果跑得慢,社员们就敢坐下休息,所以她只能咬着牙拼命地带头干活……</h3><h3> 后来听母亲说,生我们兄妹五人,除了生三弟时父亲在家,其它四个兄妹出生,父亲都不在家。是由于父亲在外地工作,那时候又没有电话,连消息都不知道,所以也就回不来,想想母亲是何等的艰难啊!</h3><h3> 还有一件更为揪心、催人泪下的事情,就是在一九六四年的时候,母亲还生有一子,应该他才是第三个儿子。由于当时家庭十分拮据困难,母亲不得已含泪忍痛将他送给了别人,自己承揽了村里一男一女两个刚出生的婴儿的喂奶。这两个孩子,一个是李拴柱,一个是曹计红,两人一直跟着母亲吃奶长大到两周岁。母亲只为能换取每年几十元钱的抚养费,来维持全家人的柴米油盐,日常开销。这也是没有办法,想出来的活命办法,但凡有一点希望,谁能忍心将自己的亲生骨肉送与别人……</h3><h3><br></h3> <h3> 慈母的一生,对上奉行孝道,对下言传身教,使我们兄妹从小学到了做人的准则,并把中国的美德温、良、恭、俭、让真正铭记到了心里,并传承给了子孙,这就是母亲伟大的功勋。</h3><h3> 一九八三年的时候,我们一家才搬入董番地现在的新居。母亲的一生俭朴、勤劳、心底善良,把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我们兄妹及儿孙身上,用心血、汗水,甚至泪水支撑着我们这个家庭,把我们拉扯成人,也各自成家立业。从我们记事起,就看见母亲每天每夜为我们忙碌,操劳家务,尽管那时的日子很艰难很艰辛,但妈妈仍然尽力让我们吃饱穿暖,从不顾及自己。父亲远在外地工作,也没有给她带来太多的帮助和安慰,为了儿女的成长,妈妈独自尝尽了世间的酸甜苦辣,尝尽了人间的冷暖饥寒。</h3><h3> 记得我还在很小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差点要了我的性命。那时的妈妈,刚生了小妹还在坐月子期间,她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把我背在身上,冲入夜半三更的夜幕里,冒着外面的雷雨交加、倾盆大雨,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了人民公社医院,哭着求医生一定要救活我的儿子,哪怕倾家荡产,哪怕用自己的性命作抵偿!</h3><h3> 还记得小妹在几岁的时候,也生了一场大病,那时我已经开始知道一些事情了,为了养育我们兄妹五人,妈妈落下了腿疼的毛病。当时经济状况很差,为了保住小妹的性命,四处求人说好话借钱,从上街借到下街,拿着借来的几十元钱,奔波于医院与家之间。她在七天的日日夜夜,没有好好地睡一个觉,没有安心地吃一顿饭,凭着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把小妹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h3><h3> 是妈妈用善良、勤劳、坚强、智慧、不屈不挠的精神鼓励我们,教育我们,为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熬更受夜、为我们忍饥挨饿、为我们排忧解难、为我们忍辱负重!妈妈呀,我们作为儿女,我们深深理解母亲这一辈子的艰辛!</h3><h3> 母亲,一生平凡、善良、辛苦,把毕生的精力全部给了儿女,没有享受到更多的福。有了孙子后,母亲的年龄也逐渐老了,但看到我们工作繁忙,她又拖着年老的身子,把几个孙子拉扯大,真的是为子孙操尽了心,费尽了力!母亲与三个儿媳妇也都能和睦相处,不偏不倚,一视同仁,所以三个媳妇也能孝顺地围在她的身边。是她的宽厚仁慈,才有了今日的家和万事兴!</h3> <h3> 寒来暑往,母亲送走了老人,拉扯大儿女,又带大了孙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头发变白了,腰杆弯曲了,就连走路都得靠拐杖了!</h3> <h3>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我们兄妹都读书不少,深知母亲的艰难和辛酸,所以在母亲的晚年,还算照顾周到。兄妹们轮流照看、陪侍,她如果想出去走走,就放下手里的工作,陪她老人家出去走走转转。在她八十岁高龄生日的时候,全家人精心为她策划举办了生日聚会,同时也是父母亲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聚会很热闹,亲朋街邻都来了,热闹的场面,两位老人很开心,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共享盛况,其乐融融!</h3><h3> 母亲除了腿疼的毛病,平时没啥大病,身体很好。可毕竟抗不住年老体衰,在去年冬天,突然生病了。经过阳泉一院检查,确诊为心脏衰竭、胆结石、动脉硬化闭塞症。这一连串的病,终于把坚强的母亲折磨得起不了床了。我们让医院用最好的能量药,营养药,又带着检查结果,去河北省医院复诊。得出的结论是,由于高龄,难以进行手术治疗,只得回家来保守治疗。一直到现在,兄妹们只得轮流照顾,由于她起不了床,大小便不能自理,必须日夜有人陪侍才行。看着病床上的母亲,眼泪潸然而下,只恨吋间为什么这么快呢!只恨人为什么会变老呢!往昔慈母那温暖的胸膛和坚强的身影如在昨天,多想重回到以前,再吃一碗妈妈做的面条,再穿一件妈妈做的棉袄,再听一听妈妈的絮絮叨叨……</h3><h3> 母亲与街坊邻居从没有过高言,来人待客,唯恐怕别人吃不好她亲手做的饭菜。我爸爸的三朋四友来到家中,她端茶倒水热情接待。我们兄妹多,就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维持生活。她勤俭持家、诚恳忠厚、吃苦耐劳的精神,永远是我们模仿的榜样!</h3><h3> 得知母亲生病,亲戚邻里,都前来探视,络绎不绝,无不记挂她的好,大家都为她祈福,愿她早日康复,长命百岁。她是一个平凡的人,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但她在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几十年中,诠释了一个中国传统妇女,在家里如何做女儿,做大姐,出嫁后该如何做妻子、做媳妇,为人母该如何教子、持家,走出家门该如何与亲戚往来、与邻里相处。正是因为这一切,母亲才有如今的殊荣!妈妈,是我们的骄傲!</h3><h3> </h3> <h3> 人常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半辈子的儿女比不上一辈子的夫妻。父母亲因为文化底蕴的差异,虽说年青时也有过些许磕磕拌拌,可是他们步入老年以后,相扶相携,恩爱有加。因为母亲的腿不好,行动不便,父亲日夜不离地陪伴她,搀扶她,帮她端饭倒水,洗衣泡脚,细心照料,无微不至。也许父亲因为年青时在外工作,对母亲亏欠太多,所以觉得为她做的再多也无法弥补的原因。母亲在住院期间,父亲在家里也坐不住,一天打好几回电话,并隔三岔五来医院探视。父亲回家后,母亲躺在病床上又不放心父亲一个人在家,常常叨叨,挂念的不行。我们常和母亲开玩笑问:“妈,你离开我爸行不行?”妈笑着说:“真不行!”</h3><h3>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妈妈住医院时,大哥在漁场上班请假了,我也把店铺关了,三弟也把汽车都停了,两个妹妹在外地工作也都辞了,大家一起回来,在母亲床前尽孝。大家共同的希望就是母亲尽快恢复健康,好让子女们再陪她老人家安度晚年、享受清福!</h3> <h3> 过年前,远嫁山东的孙女高娅得知奶奶病重,怕不能再见到她,千里从山东赶了回来,陪她一起过年。坚强的母亲,平时翻身都困难,初夕夜的时候,强打精神,撑着身体坐在轮椅上,与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度过了她人生中的最后一个除夕夜。母亲让父亲代她给三个媳妇、三个孙媳妇和孙女,都分别给了特意准备好的过年红包。孩子们无不为之动容,母亲的坚强、母亲的慈爱、母亲的大义,使我们全家人都潸然泪下……</h3><h3> 对妈妈的思念,在她离世后突然如潮水般涌来,让我们在半夜里醒来无比的想她。回想住日,犹见妈妈慈祥而微笑的脸。妈妈的离世伤痛了最爱她的亲人们,我们撕心裂肺的悲痛,泣悲魂灵的哭声,为妈妈送行。请老天爷开眼,为我妈妈打开天堂的门,让她的灵魂,进入极乐天庭,与山川相伴,与日月共存,在天上庇护我们全家人福寿安宁。</h3><h3> 此时此刻,面对妈妈的灵柩,我代表全体子女发愿起誓:我们将把自己对妈妈的爱和怀念化为加倍的孝心,奉献给我们忠厚善良的父亲!我们知道,妈妈在天之灵,最惦念的一定是父亲。妈妈和父亲结为夫妻之后,忠诚相待,恩爱有加,相依为命。妈妈患病之后,父亲的照顾殷殷周到。对妈妈,父亲尽了为夫之道,这将是妈妈在天之灵最大的安慰!我们将牢记妈妈的牵挂,全心全意照顾父亲,不让他老人家受半点委屈。我们谨记!我们一定做到!</h3><h3> 永别了,妈妈,如果有来世我们愿再做妈妈的儿女,我们一定会更多一些理解,更多一些温顺,更多尽一些孝道。我们最敬爱的妈妈,慢慢地放下辛勤的双手,静静地在天国安息吧!</h3><h3><br></h3><h3><br></h3><h3> 孝儿孝女孝媳孝孙泣叩跪送敬爱的母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