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雨后的清晨,大山里空气格外清爽,水滴从层层的树叶间滚落,发出淅沥的声音。平日几乎干涸的河床,溪水陡涨,顺着山势在高低不平的石块间跳跃,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哗哗的声响。</h3> <h3>阳光慢慢浸润着林子,从树顶到地面渐渐温润起来,在乱石层叠的石缝里一直沉睡着的几只蜗牛,从它们的螺壳里,伸长了长长的脖颈,慢悠悠地爬出了石缝,在石面上留下一条曲折的、略显银光的足迹。</h3> <h3>无家身不轻</h3><h3>蜗牛属于腹足类软体动物,它的亲属遍布陆地、海洋和淡水水系。它们形态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身体没有骨骼,它们依靠腹肌吸附在物体上蠕动行走。它们是天才的设计师,把家“背”在自己的身上,其完美的螺旋设计,刚好适合身体的伸缩。螺壳能将它们柔软的身体隐藏起来,依靠这个可以移动的家,即使走遍世界也不怕无处栖身。</h3> <h3>蜗牛建“房子”无须砖石材料,和大多数动物一样,它们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这应该归功于遗传基因。它们从卵孵化出来后就是一只小小的蜗牛,通过不断地取食物,不断地合成碳酸钙,使螺壳坚硬起来,并伴随身体一起长大,虽然这种螺壳并非坚不可催,但与同等大小的动物相比,蜗牛的壳算是一座坚固的堡垒。</h3> <h3>在动物界,蜗牛虽然不是最潇洒的,但有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如果遇恶劣的环境,它们可以一觉睡上四五年。当然在睡觉前需要准备一番,它们经常依附在平面的物体上,分泌一种粘性的物质,将螺壳的口缘与平壁用身体拉紧,使躯体完全罩在螺壳之内,静静地等待黏液风干凝固后,才将肉体收进螺壳里,再做一层保护膜,然后才安然入睡。即使在睡眠中发生脱落的意外事故,也不会危及生命。但在冬天就没有这么简单,它们会选择在树洞或充满枯枝乱叶的石头下面越冬。</h3><h3>吃的技巧</h3><h3>大自然为很多动物提供丰盛的食物,与哺乳动物相比,蜗牛的食量也许不值一提,它既不像桑蚕,只选择单一的植物不分昼夜地贪吃;也不像黄刺毒蛾幼虫,只吃叶肉那样挑剔,但是它们选择的食物必定是鲜嫩的,它们只吃蔬菜的叶片和树木的叶芽部分。它的小嘴长在腹面的前端,口内生有舌头,很多细小的牙齿生长在舌面上,被称作齿舌,因此它们的进食方法也非同一般。蜗牛在地面或坚挺的叶面上进食并没什么难度,如果在柔软的枝条或叶面上就不那么容易了,由于蜗牛的体重使得柔嫩植物不堪重负顺势弯曲,换成其它小动物很容易跌落下来,但蜗牛却不会,它的腹面像一块吸盘可以紧紧地吸附在上面,即使叶片反转过来,它照样可以进食。</h3> <h3>蜗牛总是伸出长着许多细小牙齿的舌头从叶面的边缘开始进食,与其说它是在啃食叶片,倒不如说是一点一点地刮取食物,如果遇到坚硬的部分,蜗牛即刻放弃不吃,重新再寻找机会下口。</h3><h3>对于蜗牛来讲,找到食物并不那么简单,它天生就是一个慢性子,没有蜜蜂的翅膀和蝗虫行走跳跃的足,这些动物在蜗牛眼里简直就是会腾云驾雾的大侠。即使在最为紧急的时刻,它行走的速度还赶不上一条毛毛虫。很难想象它从一棵树的一端爬行到另一端的树枝顶上食取叶芽要花上多少时间,在树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能一厘米一厘米地蠕动,长期的进化使它练就了忍饥耐饿的本事,即使是几天不进食也无妨。</h3> <h3>缠绵的爱情</h3><h3>一直以为生活在水田里的田螺和蜗牛从外表上看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一种生活在水里,一种生活在陆地上,但它们却有很大不同:田螺是依靠腮呼吸而蜗牛是靠肺呼吸。以前吃过田螺,在它的体内会生有很多小的田螺,吃起来很不舒服,繁殖季节田螺几乎个个肚子里面都有,便认为它们可能是孤雌生殖的典范。奇妙的是,它们确实是雌雄一体的动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自行繁殖后代。而蜗牛为了寻觅爱情,却要经历一番艰辛的历程。幸运的是它们无须“男女”相见才能擦出爱情的火花,只要是性成熟的任意一只蜗牛都有可能成为性伴侣。蜗牛采取异体受精的方式,是为了防止种群退化,提高抗病能力,使后代健康延续。<br></h3> <h3>在大自然里我们很难看到两只蜗牛共处,对于它们来讲这种偶遇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两只蜗牛相遇时,相互间伸长脖子对视,其眼里都是一种称谓:“老公”。之后它们会马上投入缠绵的爱情舞蹈:它们先是用触角试探对方并快速收缩,然后再慢慢地伸向对方,双双抬起颈部,交颈抚慰,举行交配前的缓慢仪式,这种仪式有的可能长达1个多小时。所谓的交颈舞蹈,实际上是它们的生殖器官就长在脖颈上,依靠相互的彼此磨擦刺激,使其兴奋,而提高受精的效率。</h3> <h3>亲热”过后,下一步双方便将长在颈上的生殖孔紧紧的贴合在一起,彼此完成异体受精过程。然后才恋恋不舍地各奔东西,1-2两个月后它们会在树下(也可能在草根间的泥土里)产下自己的后代。</h3> <h3>几个星期后,小蜗牛破壳而出,虽然和母亲长得一模一样,其螺壳却薄而柔软,难以抵抗天敌的捕杀,鸟类、蜥蜴、林蛙,甚至昆虫都能将它们吃掉,因此它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在地面行动,一遇到危险,马上躲到“房子”里。“进屋”的蜗牛并非对外界情况浑然不知,它可以透过光线的反射,觉察到外界的情景,在确认安全后才开始觅食。</h3> <h3>与蛞蝓的感情纠葛</h3><h3>蜗牛除了背上有壳,在外形上与蛞蝓十分相似。关于它们有段有趣的故事:在很久以前蛞蝓和蜗牛是一对夫妻,住在一座非常别致的房子里,两人经常出去寻找食物,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有一年天遇大旱,食物短缺,很多蜗牛夫妻都饿死了。有一对夫妻却省吃俭用熬过了苦难的日子,但还是朝不保夕,为了生存,它们艰难地四处寻觅食物。有一天蛞蝓实在忍受不了背负“房子”的压力,和蜗牛商量丢弃辛苦营造的房子,但蜗牛不肯,一气之下蛞蝓离家出走,下山去了,而蜗牛一直守着这座房子苦苦等待天降甘露。终于有一天天降大雨,下山的蛞蝓被洪水冲走,埋进泥土里,为了生存只好吃发霉的枯草上的真菌和腐烂的菜叶;而蜗牛躲在房子里并没有被冲走,雨过天晴,各种植物繁茂起来,食物充足,蜗牛除了想念蛞蝓外,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身体也富态了许多。不知过了多少年,它们再次相遇,但由于蛞蝓已经习惯了无家一身轻的放浪生活,身脏体臭,又嫌弃房子简陋,又再次分道扬镳。</h3> <h3>蛞蝓与蜗牛都是腹足类软体动物,细看蛞蝓和蜗牛头部和尾部并没有很大差别,只是蛞蝓“赤身裸体”经常出没于潮湿阴暗之处和枯草污泥间,浑身裹满黏液,被人称做“鼻涕虫”。除食物与蜗牛有所差别外,其它生活习性与蜗牛基本相同。</h3><h3>注:所有图片均有《DIY自己专属摄影镜头》拍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