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之“味”——衢州华外八(12)班“让寒假发现最美的自己”课程实践主题活动

林文轩

<h3>寒假,是我们提升自己的一个好时机,也是我们了解<b>学习之外的知识</b>的美好时光。这不,我们一行三人准备前往水亭门,探究我国的<b><i><font color="#ed2308">传统之“味”</font>。</i></b></h3> <h3><font color="#167efb"><i>前往水亭门!!</i></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b>一、美食之俗</b></font></h3><h3> 衢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小吃美食更是远近闻名。衢州不愧是一座经典的南方城市,饮食习俗也是以面食为主。什么烤饼,什么面条,什么年糕……各式各样的面食,琳琅满目。为了探寻食之“味”,我和同伴们特地来到水亭门,追溯探源……</h3> <h3><font color="#808080"><b>二、采访(1)</b></font></h3><h3> 我来到了水亭街的邵永丰麻饼店铺前。古老的街楼,明亮的灯光,拥挤的人群……还有那醒目的黑底金字的“邵永丰”招牌,共同构成了这水亭街的一角。</h3> <h3>  看!那儿还有一位“大师”在现在做饼呢!</h3><h3> 那娴熟的技艺,使一块块麻饼就像一个个听话的孩子,在“大师”的手中灵活地左右翻转,炉火纯青,一气呵成。</h3><h3> 待他做好这一筐麻饼,我便迫不及待地冲过去,想一探究竟。</h3><h3> 经过一番采访,我才知道,“大师”已经做了十多年的麻饼了。提到为什么要来做烤饼,他陷入了回忆:“我来这里做麻饼,已经十年了。我从小就知道‘邵永丰麻饼’,于是,长大后,我就干起了这一行。邵永丰麻饼是衢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由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传承。我就报着这样的信念,想把这门手艺发扬光大。”</h3><h3> 我不禁问道:“您这么不辞辛苦地工作,就没有想过放弃吗?”他先是愣了愣,继而一笑:“工作总是苦的,没有什么工作不是苦的。”没有什么大道理,几句朴实的话,竞使我热泪盈眶。这就是工匠精神,中国的工匠精神!正是这样一位又一位师傅,才铸就了我们今天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h3><h3> 这就是食“味”!</h3><h3> ——by琚恺龙</h3> <h3><font color="#ff8a00"><b>三、建筑之俗</b></font></h3><h3> 中国建筑历史悠久,传播广泛,相邻的日本、韩国等地深受其影响。不过,要谈起中国建筑,最有名的就是佛教建筑了。这类建筑多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最与其他建筑不同的是,它的上面刻画着许许多多“卍”的符号,象征着胜义无生,和谐永恒。要论起附近的此类建筑,最有名的莫过于水亭门的天王塔了。</h3> <h3><font color="#808080"><b>四、采访(2)</b></font></h3><h3> 走到天王塔前,行人络绎不绝,有的人在拍照纪念,有的人在谈古论今……可是我看到一位鹤立鸡群的人,他双手合十,两眼睛炯炯有神,散发着虔诚的光芒。他没有拿手机,也没有同伴,只是看似孤独的盯着塔,像月亮绕着地球,长久不停的转。</h3> <h3>  我好奇地走上前去,经过一番询问,才得知他是佛教的信徒。当问及他为什么要来天王塔时,他露出了微微的笑容:“我一直认为,来到天王塔,可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衢州也能建设的越来越好。”“那您知道天王塔的历史吗?”他露出了兴奋的神色,迫不及待的道:“这座塔是现在重建的,之前的天王塔是由衢州的外地游子作建的,建成之后,一看到它,就好像看到了故乡,这也是我来天王塔的另一个原因。我也希望以后的人们能够珍惜这些‘财宝’,并把它们发扬光大!”我听着这平淡的话语,却有些热血沸腾。正当我想和他合影时,他却说:“能不把天王塔作为背景吗?我不拍塔的。”这短短一句话却让我心潮澎湃。是啊,我国的文化,就应该像这样尊重、重视。</h3><h3> ——by林文轩</h3> <h3><font color="#ff8a00"><b>五、习俗</b></font></h3><h3></h3><h3>盼呀盼呀,春节到了。人们各个喜气洋洋,各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很多,水亭街更是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有的人在买年画,有的人在打扑克,有的人在观看着表演......</h3><h3><br></h3><h3></h3><h3></h3> <h3></h3><h3><font color="#808080"><b>六、采访(3)</b></font></h3><h3> 春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是一年四季中最隆重的日子。几百年来,我们逐渐形成了一些传统习俗。</h3><h3>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贴起红福,辞旧迎新……看着一个个大红灯笼,我不禁起了疑问:为什么要挂灯笼、贴红福呢?</h3> <h3>  我带着这个疑问,去问了家里的长者--我的外婆。外婆想了想,不慌不忙地回答道:“相传在古时候,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每逢新旧交替之时,就出来踩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一次,他又跑到村庄里来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着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下的抱头鼠窜。于是人们便掌握了年害怕的声音,怕红色,怕亮光的特点。每逢过年,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挂红灯。这就是过年挂灯笼、贴红联的来历。”</h3><h3> 听了的我不禁茅塞顿开。漫步于水亭街,看到五彩的灯笼,与络绎不绝的人们,好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h3><h3> ——by胡一涵</h3> <h3>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初步了解了我国的悠久传统,我们还会积极参加此类活动,深入探讨<font color="#ed2308"><b><i>传统之“味”!!</i></b></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美篇文字:琚恺龙,林文轩,胡一涵</font></h3><h3><font color="#808080">美篇制作:林文轩)(原计划的其他人临时退出,只有我们三人超负荷完成,希望您能喜欢🙏🙏)</font></h3><h3><font color="#808080"> - 感谢您的阅读!-😊😊</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