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的博大精深,除了唐诗宋词元曲那些比较正规的文学形式以外,还有许多闲散的民间文学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例如我们经常在农村听到的俗语谚语就是其中之一,今天小编给大家讲的是被误传了千年的十句俗语,就算是知识渊博的历史老师有时候都会念错,知道一句就算你牛,看看你能读对几句。</h3><h3>1、不到黄河心不死。其实这句话原来应该是不到乌江心不死,引用的是项羽乌江自刎的典故,表达人不到一定的境地对某个事情坚决不放弃的信念。但是这句话原本应该是乌江,不知道怎么就被传成了黄河。</h3><h3>2、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句话的原句应该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因为在山上打猎,就要爬山跑路,这样的动静是很费鞋的,但是后来可能因为方言里的鞋子和孩子同音,所以就传成了现在的这句话。看到原话才明白,要不然小编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套狼需要用到孩子,也太狠心了。</h3><h3>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原来的皮匠应该是禆将两个字,意思是副将军,但不知怎么就被传成了皮匠。</h3><h3>4、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话的原声应该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女人无论是嫁给了乞丐,还是比自己年龄大的人都要和他生活一辈子。</h3><h3>5、有眼不识金镶玉,这句话原来应该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山指的是古代的楚国,青山裕也就是在楚国的山上发现的玉,但是现在不知道怎么就被传成了金镶玉。</h3><h3>6、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句话原来应该是刑不尊大夫,礼不卑庶人。可能是因为人们对上下的理解不是特别的全面,所以经常会曲解这句话的意思。为了方便人们理解这句话,就把它改成了好理解的尊卑两个字。</h3><h3>7、无奸不商,这句话原来应该是无尖不商,因为古代的商业普遍都是卖粮食的,有些商人比较会做生意的会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这样分量就会多一些,顾客以后也会常来。</h3><h3>8、王八蛋,这三个字在现在也是一句骂人的话,但是在古代其实应该是忘八端三个字,八端指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用来比喻人忘掉了这八个做人的规则。</h3><h3>9、狗屁不通,原本应该是狗皮不通,因为狗身上的表皮是没有汗腺组织的,所以体内的汗液就排不出来,只能通过舌头散热。</h3><h3>10、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的原声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古代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男子汉大丈夫就要宽容大度,后来不知道怎么被讹传成了无毒不丈夫。</h3> <h3><b><i><u><font color="#ed2308">徽两优348-是一个中穗但能高肥大穗的品种!是一个株高适中抗倒性强的品种!是一个粒数粒重强强组合的品种!是一个收割起来非常高产的品种!</font></u></i></b></h3> <h3><b><i><u><font color="#ed2308">豫龙1号--苗齐苗壮,高产有保障,根系发达,耐旱耐涝,籽粒饱满,高产稳产!</font></u></i></b></h3> <h3><b><i><u><font color="#ed2308">粤标5号-播期弹性大,分蘖力强,抗倒性好,耐高低温能力强,抗病性强,好种易管熟相好米质优!</font></u></i></b></h3> <h3><b><u><i><font color="#ed2308">春风化雨,禾苗逢露!</font></i></u></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