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离别31年后的今年春节,哥哥——战友两家相约弥渡。想去感受一下弥渡几十年的变化……寻找曾经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记忆……</h3> <h3>我们以前的装备全部都换了,现有三个营,全自动化装备,人员也少多了。我们联系部队卫兵队长派人给我们介绍了营房的情况。确实感触很深啊。</h3> <h3>以前一进大营门往右边走就是我们一营二连的火炮库,可惜现在都不在了。再走就是一营的营房,现在全部拆旧翻新,用作车辆火炮库。</h3> <h3>这里是二营原来的营房,只是翻新了一下,感觉也还新颖别致。</h3> <h3>这里是部队大礼堂、灯光球场。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h3> <h3>阅兵场上的装备。</h3> <h3>最远处是1802高地。</h3> <h3>南诏铁柱庙位于大理市弥渡县西面约6公里的太花乡铁柱庙村,铁柱庙是弥渡县最著名的古迹。南诏铁柱庙古称“铁柱庙”或“铁柱观”,因庙内的那根铁柱而出名,铁柱高3.3米,周长1.05米,重约2吨,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至于建柱的原因,有多种传说。最盛行的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平定南蛮,缴兵器,铸铁柱记功,后由南诏世隆重铸。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彝族人民聚集铁柱庙,共同举行祭柱活动,是当地的传统节日。</h3> <h3>铁柱又称崖川铁柱、建宁铁柱或天尊柱。柱体为圆柱形,黑色,铁质,实心,重约2069公斤,高3.3米,直径32.7厘米,由五段接铸而成。柱顶呈圆锥形由凹坑,深7厘米,有三个丫口,上面各伏一条木质雕龙,上覆一铁笠(形似锅)。</h3> <h3>三拱石桥。</h3> <h3>砚池和古树。</h3> <h3> 永增玉皇阁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由三进院落组成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3866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现存山门、戏台、中殿、南北殿、玉皇阁、龙祠、厢房等建筑,建筑群落庞大,是研究我国滇西地区古建筑文化的实物资料,又是研究滇西地区民俗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珍贵素材,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h3><h3><br></h3><h3> 永增玉皇阁(即二十村玉皇阁),是以一祠两耳、一阁六厢三殿、山门暨内戏台组成的三进三院古建筑群,整座古建坐西朝东向,最早仅建一龙祠及两耳房,至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由西壁二十个村庄集资扩建,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竣工,故名“二十村玉皇阁”,当时“栋宇辉煌”、“地势巍峨,天然耸拔,锁二十村之风水,览弥川之景物”。虽经数劫,今尚得以保存。</h3> <h3>从西边往东边看过去,整个弥渡坝子到处都有油菜花🌸,正逢春节,弥渡坝子好像穿了件新衣裳。</h3> <h3>天还没有亮,我起了个大早从西街跑步🏃到住官营,下瓦仓,部队周围5公里的距离。在部队周围寻找以前零零碎碎的一些记忆……</h3> <h3>在弥渡通往南涧214国道公路上拍的。</h3> <h3>就是房子🏠新建了一些,周围环境还是感觉凌乱不堪。</h3> <h3>这里是我们连队的菜地,现在都搞房地产开发了。</h3> <h3>上瓦仓的胺树依稀可以记得30多年前的感觉,因为把树头砍了以后从新又发出来的枝头。</h3> <h3>这一张就是我们连队南边一墙之隔的住官营村子。</h3> <h3>这里就是我们以前的火炮,车库外面公路边的围墙。</h3> <h3>这一张是三营外面都围墙,通往县城的公路上。</h3> <h3>这一张是我们以前大营门出去通往姚芹那边的土路,也是现在弥渡最宽的40米大街,原来两边是菜地,现在全部是钢筋森林了。</h3> <h3>大营门口,我起的早天刚刚亮,可能卫兵还在打瞌睡呢。</h3> <h3>卫生队附近。</h3> <h3>弥渡一中北边远处有点像桥那里就是以前进城的必经之路,上面是天桥营附近淌下来的水沟,所以在公路上面修了这座桥,水往上面经过由东向西淌到西大河里面。</h3> <h3>这里是弥渡街的东门——朝阳门。</h3><h3>我们上街基本都要从这里进入城里面。</h3> <h3>弥渡的百货大楼确实还保持原来的样子。好像专门留下来给我们对弥渡的唯一记忆。</h3> <h3>邮电局——我们当年跑的比较多的地方。很多梦、太多的牵挂、远隔千山万水的佳音都源于此。</h3> <h3>现在整个弥渡城中心区域都打造成为像丽江古城一样的仿古街道、步行街。由于刚刚建好,还不知道下一步将是什么样?街道上显得冷冷清清,没有节日的气氛。</h3> <h3>这边是西街口。</h3> <h3>完全属于政府规划的项目,又是商业行为,所以还要几年才能炒作热闹起来呢。</h3> <h3>十字街口。</h3> <h3>一大早就来到西街这家甩碗弥渡饵丝。</h3> <h3>陆家营附近,现在都成了城中村了。这些老房子🏠确实是比较古老的啊。</h3> <h3>本人就是下榻这家宾馆,陆家营驻地。</h3> <h3>天生桥在弥渡城东的山谷中,此地东西石壁对峙,两山如门,万花溪从下而过,溪上一巨石横跨于东西峙壁上,状若城门洞,形成天生石桥。</h3><h3>桥高30米,宽17米,桥孔直径7米,桥身长21米,前人题咏赞为“天下无双境,人间第一桥”。桥西石壁如削,直插云端,上悬五老石、仙人床、仙人柴,威异非凡;桥东石壁多溶洞,上有老君洞、观音磨豆腐洞、石钟石鼓洞等,洞洞藏奇,桥下溪水湍急,飞花点翠。每年农历2月15日为天生桥的庙会,届时游人香客成千上万,热闹非凡。</h3><h3> 弥渡天生桥石壁上刻有“浩气凌空”,“人间天上”。天生桥风景区还有一池潭,当地人称之为龙潭。水清如镜,四季皆清,给天生桥凭添了一道亮丽风景。</h3> <h3>30多年前到过这里,今天看看还爬得上去吗?</h3> <h3>沿途有几个寺庙。</h3> <h3>我们是第一个到景区的游客,所以一路畅通。景区属于省级AAA,可是门票怕是全省最低的了,每人2元,但是停车费还15元呢。不管怎么样,还是值得来此一游的。</h3> <h3>弥渡县密祉乡文盛街村,2013年被列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时又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盛街村位于弥渡县西南方向,距县城30公里,坐落誉为“古滇瑰宝”、“杜鹃世界”、“妙香佛地”的太极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山麓下,自古处于昆明通往印度、缅甸的交通要塞,古称“六诏咽喉”。<br></h3> <h3><br></h3><h3>密祉小镇中的文盛街是一条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古驿道,是滇西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称。小镇里的历史文化景观,魁星阁、土主庙、文宫、聂家马店、杨家桂花店、老戏台、李家大院、碧云庵等错落有序。传统建筑风格和白族民居样式相结合,成为了别具特色的房屋样式。凤凰桥畔珍珠泉,大大小小的气泡相互追赶,连成一串宛如珍珠。随意的四处走动,便会偶遇那些历史遗落在红尘中的珍珠,美不胜收。有时候让你流连忘返的并不一定是名山大川,它可能是一处不起眼的清幽小径,或是远离喧嚣的山野人家,随意地走进,不期一瞥,很可能它就是你梦里的世外桃源。</h3><h3></h3> <h3>《小河淌水》犹如一个传递纯朴人性之美的典型符号传遍世界,被西方音乐界誉为“东方小夜曲。”并被编入美国高等教育音乐教材。《小河淌水》由尹宜公创作于1947年,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感情真挚。国内外众多艺术家匠心独具,将这首名曲改编成多个不同风格的版本,它的旋律,它的情感已经渗透到了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的心里,而且让人由此产生对爱情、幸福生活的追求和美的感受。《小河淌水》是弥渡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淀形成的民间音乐土壤与弥渡人丰富的思想感情水乳交融的结晶。自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像一轮汪汪的月亮,如一个遥远的梦,带着乡音、乡情走过了六十余载。<br></h3> <h3>【小河淌水】的发源地。</h3> <h3>凤凰桥。</h3> <h3>茶马古道。</h3> <h3>应该是马帮🐴的第几代传人啦😄。</h3> <h3>弥渡一中合唱【小河淌水】</h3><h3>看看人家站队的造型。</h3> <h3>弥祉一隅。</h3> <h3>纯粹的原汁原味,过年啦“沾”点喜庆。</h3> <h3>她们在听【小河淌水】。</h3> <h3>豆腐就是密祉的一张名片,村民家家都会做豆腐,而密祉豆腐之所以味道纯正、质地优良,一方面是利益于密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珍珠泉泉水,据有关专家称,珍珠泉水所含的矿物质较适中,用于做豆腐最好,另一方面靠的是严格的制作工序。村民选用密祉种植的优质黄豆,通过磨浆、滤浆、煮豆腐、点豆腐等一系列工序就做出了白白嫩嫩的密祉豆腐。把划好的白豆腐放在铺有稻草的木箱中,待3—4天发生霉变,长出淡黄色的菌毛后就成了毛豆腐,可以煮吃、煎、炖、蒸、烤烤等,还可腌制成卤腐,味道十分可口。</h3> <h3>看看战友们想吃几道啊😄。</h3> <h3>小酒一杯尽开怀。</h3> <h3>洱海东罗荃半岛的天镜阁。</h3> <h3>苍山之巅的望夫云☁️。</h3> <h3>苍山洱海的一大奇观——望夫云。</h3> <h3>洱海之畔的罗荃塔与对面的三塔遥遥相望。</h3> <h3>洱海对面是大理古城。</h3> <h3>右前方是去南诏风情岛的环海公路。</h3> <h3>三面环海的人间仙境。</h3> <h3>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下关风吹上关花🌸、洱海月映苍山雪。</h3> <h3>平安!健康!幸福!心想事成!</h3> <h3>漫步南诏古城,欣赏营房外的龙腾虎跃。</h3> <h3>最后是从大理返回弥渡从凤仪下高速走老路经过红岩大坡,俯瞰弥渡坝子随意拍摄的。</h3> <h3>人生一辈子,珍惜眼前人,做好手中事,走好脚下路。只要问心无愧,你就价值不菲,你就难能可贵;只要真诚善良,你就永远最美,你就永世无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