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照片(一)

Tiantian

<h3>  我出生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现在用照片来回忆70年来我走过的足迹,也反应了我们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h3> <h3>  上小学时,照片都是半寸的。</h3> <h3>  合影也只是一寸的。</h3><h3> 上初中之前的几年是吃不饱的,记得有人问我能吃几个元宵,我说不知道,因为根本就没有能吃饱的时候,当然就不知道能吃几个啦。</h3> <h3>  上初中了,照片还是半寸的。</h3> <h3>  初中同学合影,也只有两寸。</h3> <h3>  记不得是谁带来了照相机,给我在家门口拍了这张照片。当时快初中毕业了,身上的衣服是我妈做的,大嫂回来带给我的一块人造丝的料子,做了一条裙子,一件短袖,一起穿就像是连衣裙。</h3> <h3>  初中结束顺利读高中,记得那时候考高中很不容易的,没有留下照片,直到文化大革命大串联。</h3> <h3>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生们很兴奋,要去大串联,那时谁也没有想到,中国的一场浩劫就这样到来了。由于离上海近,最先去的是上海,起大早,先乘小船去高港,在高港换乘大船,第二天清晨进入海面,看到日出,天亮了到上海。回来以后又串联去南京,住在南京大学,再后来又回上海,住在浦东;从上海去南昌,参观了南昌起义纪念馆;继续前行,在长沙下了火车,看签不到韶山的票,直接又上火车,到了北京;北京住的是石景山中学,打地铺。那时候每个学生只需交粮票就行,火车票凭学生证签票就行,甚至于有些学生没有票爬火车。</h3> <h3>  当时大哥在北京大学做教师,也去串联,离开了北京;二哥在上海读大学,跟我一样串联到北京。机缘巧合,还是聚在了一起,大哥带着我们俩游览了颐和园、圆明园遗址,去了天安门,因此有了这张天安门前的合影。</h3> <h3>  大串联回来,参加文化大革命活动,贴大字报……;以后参加学校造反派的宣传队,到处演出,多次应邀下乡演出,很受农民欢迎;宣传队全体骑自行车经镇江,在镇江看了一场话剧,第二天到南京,南京表姐的小女儿陪我去灵谷寺,留下这张照片。当时10岁的小姑娘,现在已经当奶奶了。</h3> <h3>  后来校宣传队解散了,我不参加大革命了,成了一个逍遥派,赋闲在家,用织尼龙手套挣的钱,买了一斤多毛线,够我织一件毛衣。我那一直一起玩的小学同学来找我,让我陪她到乡下参加大队宣传队排节目,她是初中毕业以后下乡的,我便与她一起,到她插队的地方,当了一名大队宣传队队员,排练节目、演出,度过了一个冬天。在那儿学会了唱扬剧,演阿庆嫂,还在另一个剧里演了一个配角。后来我离开那里,按照学校的分配下乡。好友一直还在那个地方,以后受刺激精神失常,回城后还有联系。再之后在路上遇到我竟然都不认识我了,听说她已离世,一直为她叹息,她运动好,曾经保持跨栏的校记录多年。</h3><h3> 那段时间没有留下照片。</h3> <h3>  68年下乡去高邮,参加大队宣传队。刚到高邮的第一年,春节前,我们一组六个人全都参加排练文艺节目,一个也没有回家。那一年大雪封门,记得在去大队部的路上有一座小桥,没有栏杆,一半是平的,有一半的板是斜的,我走到斜的部分的时候,脚下一滑,坐在了桥上,还好没有掉下去,走在我后面的队友后来告诉我,她们吓得是从桥上爬过去的。那一年天气很冷,一天在去大队部的路上看到了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美景:树上挂着一片一片的冰片,微风一吹就动,太阳一照亮晶晶的,太好看了!以后不管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电视里都没有再见过。这张照片是第二年参加大队宣传队时的合影,我们组的知青就两个人参加了。</h3> <h3>  我们知青小组七个人,在泰山公园合影。刚下乡时是六个人,后来多了一个妹妹。</h3> <h3>  公社又成立宣传队,以前在学校宣传队的朋友推荐我参加担当独唱,在公社所在地排练,住在老朋友们知青组里,到各个大队演出。由于保管不善,老照片大多花了,这一张格外不好,犹豫之后,还是放上,代表我的一段经历,穿着那时的时髦着装。</h3> <h3>  知青组里我的出勤率最高,大队还推选我去县城参加县的知青学毛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就这样,一年另三个月的劳动收入扣除口粮,在全大队的知青中,由于我们生产队是11个生产队中最富裕的,我是拿得最多的,就23元多一点。<br></h3> <h3>  在高邮乡下呆了一年半,因为一件事,我爸妈不放心我,想办法找人,将我转插到附近农村。其时正逢大唱样板戏的时候,公社要在一家社办厂排演样板戏,正好我在的生产队有一个人在这个厂上班,由于他的推荐,我被抽调进了粮油炕坊电镀厂上班做现金会计,业余排练,去各个大队演出,我演红灯记里的李奶奶。后来又扮演阿庆嫂,随着样板戏降温,排练的沙家浜一次也没有正式演出。在这个厂的时候,有一个南京知青跟我是好朋友,一个春节跟她回家过年,玩了南京长江大桥、十三陵和灵谷寺。</h3> <h3>  之后被调去另一个社办厂任总账会计,这是同住一个宿舍的几个人合影,都是知青。</h3> <h3>  好友是厂里的采购员,我便要求同行,于是便有了出差顺便看风景的机会,出差去无锡,白天乘火车去苏州,游览了留园、西园和虎丘,当晚回无锡。</h3> <h3>  又争取到去杭州的机会,游览了西湖。虽然在社办厂上班拿工资,但是还得回生产队拿粮,拿粮时的心情就很不好。</h3> <h3>  76年,下乡后跨八年,终因政策允许,爸妈身边无子女,回城进厂工作,在工厂任统计员,并管生产计划。</h3><h3> 77年恢复高考,我已经29岁了,因为那年生孩子,不能参加高考。1980年的一天,我爸告诉我,电视大学招生了,我担心没有复习功课,考不上,不过在父亲的鼓励下,还是报名并考上了。记得报名离考试只有一个月的时间,由于当年高三的课程没有学,我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除了复习学过的功课,还将电学、解析几何、有机化学学了一遍;白天要上班,晚上孩子睡觉了我就复习功课,那一个月很辛苦。</h3> <h3>  儿子上了三年幼儿园,我读了三年电视大学,以毕业设计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学业,毕业合影。</h3> <h3>  毕业了,同学一起逛泰山公园。</h3> <h3>  毕业回厂,参加“单片微机开发装置”的设计,我完成了全部电路版图的设计。这是出差去北京,路过南京玄武湖。</h3> <h3>  我参加设计的第一个产品。</h3><h3> 曾记得去华中工学院办学习班,我们带着我们研制的“单片微机开发装置”去武汉,长途汽车遭遇大雪,被困在大别山,好在过了一天,就继续前行了。学习班的学员大多是讲师和研究生,我讲的课受到一致好评,毕竟出身教师世家,是基因起作用吧。学习班结束的时候,我们带过去的十台机器销售一空。在武汉忙于工作,连黄鹤楼都没有去,也没有留下照片。</h3> <h3>  当时参加编写的书,既是产品使用说明,又是教材,曾在华中理工大学办班时用过,也被选为泰州职大86届电子班的教材,我受聘当了一学期的职工大学的老师。</h3> <h3>  后来又参加设计了“电影自动放映装置”,我完成了线路板和软件的设计,这是产品鉴定会时的照片。</h3> <h3>  参加厂的职工代表大会。</h3> <h3>  从小时候到下乡,到离开工厂之前,那时条件差,照片很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