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道德与法治《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说课

姚献丽

<h3>  <font color="#ed2308">  <b>《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说课设计</b></font></h3><h3> 姚献丽</h3><h3><font color="#ed2308">一、说教材</font></h3><h3>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为初中学段最后一本教材,本册书在九上了解本国国情国策的基础上,着重对学生进行国家发展和全球视野教育。</h3><h3> 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包括两课“同住地球村”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课,第一课侧重从整体上介绍当今世界的特点,第二课则侧重介绍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h3><h3> “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为第一课第二框题,本框题在前一框整体介绍世界关系的总体特征,以及经济上互相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文化上各具特色、相互交融的现状的基础上,介绍当前的世界格局和国家关系。</h3><h3><font color="#ed2308">二、说学情</font></h3><h3> 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各种媒体、媒介发达,资讯畅通,学生了解世界的途径和方式各种,再加上经济的发达和各种交流交往的增多,学生往往对异国风情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同时他们也有许多机会亲自体验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感受世界的丰富与多彩。但由于年龄、自身阅历、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世界特征的理解往往是感性的、肤浅的,上一框题中虽然学习了世界经济和文化特征,但由于中学生的思维力往往具有片面性、局限性,让他们从整体上把握国际格局是比较难的。</h3><h3><font color="#ed2308">三、说教学目标</font></h3><h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了解世界格局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在各领域既深化合作又深度竞争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开放胸怀、世界眼光,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世界互动,自觉担当起为国担当,为世界担当的自主意识。</h3><h3>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与教材对话、相互合作探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全面把握能力。3、能接受国际格局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学会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在变动不居,既合作又竞争的国际关系中处理国际事务。</h3><h3> 知识目标:1、理解当今世界格局的特征及其带来的影响。2、理解当今国家间关系及我国所发挥的积极作用。</h3><h3><font color="#ed2308">四、说教学重点、难点</font></h3><h3> 教学重点:了解当今国家间既深化合作、寻求发展又充满竞争和较量的关系。掌握我国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所作的不懈努力。</h3><h3> 教学难点:1、国际格局的特征及其影响。</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五、说教法、学法 </font></h3><h3> (一)教法</h3><h3> 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依据这一理念,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案例,合作、讨论等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不是老师灌输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观点,架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力图让学生要活动中内化观念、形成品德。我将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h3><h3>案例分析法、情境体验法、小组讨论法。</h3><h3>(二)说学法 </h3><h3>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盲目传授者,学生也不是被动的学习接受者。教师主要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学生应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的学法指导:</h3><h3>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兵教兵”学习法</h3> <h3><font color="#ed2308">六、说教学过程</font> </h3><h3> 本课我将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第一模块,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主学习教材,并建构教材知识体系。学生在初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提问质疑的学习任务,于无疑处生疑。由此,让问题成为学生深度学习的新起点。第二模块,教师创设情景,针对教学重点内容进行突破。之后回归学生问题。当情景探讨结束后,再回到学生所提问题上,学生会发现大多数问题已经得到解决。针对还没有解决的少数问题,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本环节通过师生、生生讨论,最后寻找解决各种问题的途径,可能还会引发更多需要探索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第三模块,拓展提升</h3><h3> <font color="#ed2308">(一)说导入:</font></h3><h3> 我从对上一节课的简单回顾中,导入本节课的话题:上一框题我们所谈的世界特征以及世界经济、文化特征实质上是抛开国家的作用及其关系来谈的,但实际上看世界就少不了国家,本节课我们就侧重谈当今世界的国家关系及其应对策略。</h3><h3> 一直以来国家不断发展,世界不断变化,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不断发生变化。如果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把地球看成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变化极类似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候之间的关系变化,有时“春秋五霸”,有时“战国七雄”。发展到汉末,又有时“三国鼎立”,有时“南北朝对峙”。我们把这种不断变化的国家之间的关系,称之为国家格局。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所以是世界格局。</h3><h3>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h3><h3>比如二战后的两极格局。二战后,德国战败,英法两国的实力在二战中也得到削减,西欧各国因是主战场而百废待兴。欧洲政治中心的地位丧失,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成为了西方列强的头号强国。苏联因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势力逐渐增大,成为了世界上唯一能够和美国抗衡一二的国家。法西斯的灭亡使苏联和美国失去了合作基础,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让他们从战时的合作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1947年以美国为首,资本主义国家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针锋相对地,1955年以苏联为首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两极格局形成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经济上相互禁运和封锁;军备上疯狂竞争,妄图取得战胜对手的优势;意识形态上的相互攻击;同时开展了对第三世界的争夺。总的来说,就是以美国和苏联的两大集团在世界的权利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相互敌视、对峙,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h3><h3>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h3><h3>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但新的格局并未形成,当前世界形势正处于发展和变化中。</h3><h3> 设计意图:本框题从整体上介绍国家间的关系,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限制,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关系,对他们来说是较难的,本活动先采用类比的方法,再介绍二战后的两极格局,让学生初步形成整体意识。</h3> <h3>(<font color="#ed2308">二)说模块设计</font></h3><h3> <b>模块一:自主探究</b></h3><h3> 本环节我将用几个具有探究性的大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建构教材知识框架</h3><h3> 步骤一:阅读教材、熟悉教材,与教材对话 阅读教材P9-15页,回答下列问题:</h3><h3>1、本框围绕“变”讲了哪些内容?</h3><h3>2、画出本课的结构示意图。</h3><h3>3、除了这些内容外,针对本课的学习,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h3><h3>学生自学教材,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讨论。 步骤二:交流学习所得</h3><h3>1、画出本课知识框架图</h3><h3> 2、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所得,老师帮助引导。本节课主要讲了以下知识:</h3><h3>(1)当今世界格局有什么特征?①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多极化时代。②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④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⑤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推动世界多极化,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h3><h3>(2)世界多极化对国际形势有什么影响?使多种国际力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主宰世界事务。这有利于各国通过协商解决问题,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h3><h3> (3)当今世界,国家关系怎样?①国与国交往频繁,许多国家在不断探索新的互动方式。②各国在经济政治等领城深化合作,寻求发展;③国家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希望在新一轮国际关系的调整中获得发展机遇</h3><h3> (4)导致整个世界复杂多变的因素?①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利益关系也在改变。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各类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考验着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整个世界复杂多变。</h3><h3>(5)我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的立场是什么?①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作着不懈的努力。</h3><h3><br></h3><h3> 3、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利用这些问题指引或调动学生进行探究,进一步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h3><h3>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第一模块,主要任务是“整体感知,提出问题”。这一环节用提纲契领的问题,指引学生研读教材,学习教材,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与教材知识框架体系,为后面的应用打下基础,作好知识上的储备。</h3> <h3><b>模块二:情景探究</b></h3><h3> 本模块我将采用当今世界的重要事件,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风云变化的国际局势,让学生体悟出当今的国际格局的特点。</h3><h3> </h3><h3> 情景一:大国博弈将如何改变世界格局?</h3><h3> 随着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世界并未因此太平,反而出现了新的斗争形式和新的局部战争,如恐怖主义凸现,霸权主义猖獗,地区冲突频发,热点问题增多,经济增长受阻。造成国际形势紧张、动荡的主要根源和最大变数乃是美国强化推行旨在建立单极独霸世界秩序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美国自冷战结束后,依仗独超强势,加紧推行全球独霸战略,美历届政府无一例外。世界多极结构是国际战略平衡与稳定的基础,也是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础和维护各国独立与主权的重要保障,也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愿望和人心所向。</h3><h3>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态势。其一俄罗斯复兴进程加快。中国经济将持续快速增长。印度、巴西等地区大国和一些区域性一体化组织将不断发展壮大。这些有力地阻止美国的单极战略,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向纵深发展。其二,美单极独霸政策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抵制。欧盟、俄、中等大国在世界战略格局走向,上有相同或相近的目标与政策取向,都明确主张多极化,对美单极支配图谋形成共同牵制态势。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发达国家出于维护本国的独立与主权和确保本国应有的国际权益与地位,都希望维护世界战略平衡与稳定,反对单极独霸,主张多极共存。</h3><h3>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h3><h3>仔细阅读材料并思考:</h3><h3> 1、美国独霸世界给世界带来哪些不安定因素?哪些力量的发展对其起到牵制作用?</h3><h3> 2、材料中提到了哪些新兴力量?仔细阅读材料,你认为这些新兴力量的兴起有什么重要作用?</h3><h3> 3、你认为理想的国际关系格局是什么样的?</h3><h3>学生仔细思考讨论,老师深入学生讨论中,随时进行点拨,并指导学生阅读“阅读感悟”、“相关链接”等栏目。</h3><h3> 本目“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是难点,学生可以通过阅读“阅读感悟”和所提示的材料可以得以理解。</h3><h3> 老师小结:美国称霸世界本身就是有违于民主平等的普世价值观,其次,他的称霸世界欺弱凌强既给世界和平带来隐患,是世界的不安定因素,也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最大敌人。</h3><h3> 新兴力量的兴起,是世界和平民主与发展的一股清流,不仅将有力地制衡美国,使其不再为所欲为,也必将有力地促进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具体来说,新兴力量的兴起有以下个方面的作用:</h3><h3> 1、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使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h3><h3> 2、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各国共同发展。</h3><h3> 3、多种国际力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使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主宰世界事务。这有利于各国通过协商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h3><h3> 在国际新兴力量的推动下,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世界必将实现“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的国际民主平等的关系”。</h3><h3> </h3><h3> 情景二:合作与竞争是国家关系的主流</h3><h3>&nbsp; 2018年7月25日至2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在南非第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举行。本次峰会以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共识为契机,确定“金砖国家在非洲: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共谋包容增长和共同繁荣”为峰会的主题。峰会发表了《约翰内斯堡宣言》,包括政治、安全、金融、经济、社会、人文等领域多项合作成果。随着“金砖+”朋友圈扩大,这些成果将影响31亿人的生活。</h3><h3> 就业+,投资障碍减少,机会更多了</h3><h3>去年金砖厦门会晤开创了“金砖+”模式,邀请5个非金砖国家对话。今年,“金砖+”朋友圈进一步扩大,22个非金砖国家领导人参加“金砖+”合作对话。《宣言》提出金砖国家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各方将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标准和技术规则、中小微企业和示范电子口岸等合作。建立科技园和技术企业孵化器网络,支持中小技术企业的发展。</h3><h3> 旅游+,签证更便利,让你“说走就走”</h3><h3>旅游业已经成为金砖国家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宣言》明确提出,欢迎建立旅游业工作组的倡议,金砖旅游合作渠道将在旅游贸易、航空互联互通、旅游基础设施、文化和医疗旅游、消除市场壁垒、旅游安全及其金融、保险和医疗支持等方面加强经验交流,分享最佳实践。</h3><h3> 文化+,文化交流提速,享受更多金砖文化大餐</h3><h3>去年开始,金砖国家在体育、青年、电影、文化、教育和旅游等领域交流与合作取得稳步进展,其中包括通过智库理事会、学术论坛、民间社会组织论坛等机制开展的交流活动。</h3><h3>前不久,金砖国家合拍的第二部影片《半边天》,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布;来自金砖国家的5家美术馆,联袂在中国美术馆为中国观众呈现了62件各具特色的经典艺术作品。</h3><h3> ……</h3><h3> 提问:1、上述材料具体提到金砖国家在哪些领域的合作?这说明了什么道理?</h3><h3>2、在当前合作的国际背景中,中国十九大提出“中国制造2050”战略,德国也提出“工业4.0”战略,而美国则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这些战略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些堪称世界上的大国为什么要提出这些战略?</h3><h3>3、面对当前的这种国际形势和国家间的关系,我们应该有的立场是什么?</h3><h3> 本目内容重点强调合作与竞争,合作是多领域多国家的深入互惠的合作,竞争是基于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综合国力的必须共同遵循国际规则的竞争。合作学生容易理解,竞争则由于材料呈现的限制,学生不容易理解,在学生交流回答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及时点拨。</h3><h3>学生讨论回答、交流,老师小结:</h3><h3> 1、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各国在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深化合作,寻求发展。只有合作互惠,才能使世界各国共同发展。</h3><h3> 2、为了在新一轮国际关系的调整中获得发展机遇,各国也同时进行着激烈竞争。而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这就需要各方共同遵循一定的国际规则。</h3><h3> 我国是一个正在崛起和发展中的大国,爱好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立场。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作着不懈的努力</h3><h3> 设计意图:本环节选用当前发生国际经济的典型事件,用能凝聚师生共同参与和广泛交流的话题式问题,引导师生共同对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反思、评判,既能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又对教材进行了拓展延伸,是培养学生质疑、反思、迁移能力的有效途径,本环节是典型的第二模块“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和第一模块结合起来,呈现出模块式教学层进式典型结构特征。</h3> <h3><font color="#ed2308"><b>模块三:拓展延伸</b></font></h3><h3>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把视野放到更广阔的空间,更遥远的未来,培养学生的大格局、高立场。</h3><h3>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h3><h3> 盛极一时的古罗马帝国曾经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称霸地中海。历史学家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古罗马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沿岸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随着版图的扩张,古罗马的商人也把商品贸易扩展到欧亚非广阔的区域。</h3><h3> 英国的巴斯有一个著名的古迹一一古罗马浴场。这个浴场是古罗马人在两千多年前建造的,包含许多古罗马元素。它的存在证明古罗马文化的影响曾经到达英国,并与不列颠文化相互融合,对英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h3><h3>提问:</h3><h3> 1、古罗马时期跨地域的经济贸易与文化传播,与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文化传播有什么不同?</h3><h3> 2、人类古代无论是鉴真东渡还是郑和下西洋,亦或是麦哲伦全球航行都是人类的壮举,都给世界带来深远影响,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环球航行?</h3><h3> 3、请你设想,在未来我们会怎样进行交流和交往?这要求我们应有怎样的胸怀和眼光?</h3><h3> 本环节的问题主要是提示学生思考,学生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言之有理,答案开放。</h3><h3> 设计意图:模块三结合了本学科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将课堂习得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把学生的思绪引向未来,也让学生对学习保持着持续的兴趣。本模块也完成了第三模块的任务“迁移应用,拓展延伸”的任务,至此模块教学前后呼应,层层递进的课堂结构完全呈现了出来。</h3> <h3>八<font color="#ed2308">、说教学反思&nbsp;&nbsp;</font>&nbsp;&nbsp;&nbsp;&nbsp;</h3><h3> 本说课在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盯住教学目标,对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做到“胸中有丘壑”。另一方面全方位应用材料,把握材料,对材料自身的价值,如材料所体现的道理、所蕴含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事实、所包含的问题、能弥补学生认知弱点的感性经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点、和教学目标相关联的链接点等等全部了然于胸,把材料中的信息以高效、巧妙和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构建一系列有趣味的任务情景,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中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价值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