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继迪沙鲁后,报名参加邻里游的人越来越多。这位大叔,上次开着轮椅,围着出发的车打转,想去,可腿脚不利索。这次又来了,导游和领队王姐决定带上他,因为他也是邻居啊!</h3> <h3>一时间车内诧异了,议论纷纷:这是领队王姐家亲戚吧?,,,是当地马来籍华人吧,不然他的轮椅怎么能坐飞机,从中国飞过来?,,车上热闹,车下更是:绿衣服南京刘老师,猛的用力抬起轮椅叔,红衣服导游并力抬起,他们俩也五六十岁的人,仍一步一步吃力抬着。</h3> <h3>车上邻居沸腾了,都围过来,帮忙拉扯,坐第一排的连忙起身让位置,一场邻里互帮的场面拉开这次马六甲之行。</h3> <p class="ql-block">一红一绿的对比,对称出我们在国内看到的人情温暖,,,华人在外自发的团结,互相给予的关爱,是让你留下来最大力量。老师和导游忙着收起轮椅,车上开始关注这位轮椅先生。</p> <h3>主持时,我特地要轮椅叔介绍自己:他不是领队亲戚,他来自上海,他的老婆居然还是我们武汉人,早年父辈是黄埔军校军官,后留上海。于是我要他着重介绍,轮椅怎么坐飞机的,原来轮椅按行李托运免费上机,然后再由机舱轮椅,把他送上位。这疑难一解答完,车内邻居热闹开了:都琢磨着如何把家里身体不便的人,接过来!,,,的确,来到这里,我巴不得把自己亲人都接来,能在这呆阵子是享受,能住下,是一生所值!</h3> <h3>主持继续,车上逗小孩是我的拿手戏。这位小哥被点上来时,我省去他要说来这儿的种种好,反问他:来了有什么不好?,,孩子永远是天真的,他说:在这儿过年,最不好的就是没压岁钱。一语即出,全车哄笑: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永远是我们疼爱的对象。下车后,他妈妈激动地说:回家给孩子补上压岁钱!</h3> <h3>车上还没玩够闹够就到了,当传说中的马六甲,只用3小时到时,你就觉得那马六甲是自己屋的啦,因为它就在你家旁边。我做梦都没想到:地理书上的马六甲,就在我家旁。郑和7次下西洋,在我家门口就停靠5次。激动中,轮椅叔如何下车?难题就在眼前。</h3> <h3>车内帽子哥一解难题,背起人就往车下走,大伙前面接着,后面拥着,一步步提醒着台阶太高小心,摸索中这位大力士,一个人把他背下来。因为上车时我听说过:轮椅叔好重。,,当一个人身体不得力,就如石头般重。我们的好邻居互相轮替着背。</h3> <h3>挨近轮椅时,人重心向后,帽子哥轻轻蹲下,把人往轮椅放时,惯性使他突地坐到残疾人腿上了,一群人扑上去,把他拔出来说:你莫把人家胯子坐断了哦,他笑,大家都笑。</h3> <h3>我们看到了马六甲地标性建筑——红房子,它是荷兰殖民时修建的,为保管马六甲其历史性,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都是当初的模样。</h3> <h3>身后的基督教堂修建于1753年,左侧的红房子是1650年,我穿上娘惹服秀一把,娘惹:是指华人女性婚嫁当地外国人,生的混血儿,称“娘惹”。同行的南京老师问:如果是华人男性找的洋人,生的孩叫啥呢?,,嘴快的我说“爹惹”,都是爹惹的祸。</h3> <h3>在荷兰红屋前最打眼的是——武汉的麻木,只不过他包装的花花绿绿,作用是一样的,踩麻木的也是黑脸汉子。自古坐人力车的都是达官贵人,娇小姐。</h3> <h3>25马币拖两人,带你去古城门,鸡场街后山,一路上麻木还放着嗨曲,碟子是前进四路买的,坐上这车,感觉马六甲被武汉殖民了。</h3> <h3>站在斑驳的古城门前,一身娘惹服,一高大儿子,我俩紧紧相依,,他出国门,是我这个娘惹的:我希望我的后代在国外发展,要过跟我不一样的生活。心气高的我,用力推儿子,儿子也用力奔,如今如愿了。</h3> <h3>他带我看初中课本里看见的大船,庞大的船体,根根桅杆,书写着千年前停靠在马六甲的船只成百上千,夜间的江枫渔火倒映在海面,随轻轻的浪泛涟漪,这美景就在脑海里。今天我可以伸手摸这艘大船,还可以登上去,是何等高兴,因为它变成“海事博物馆”了。</h3> <h3>儿子用这里的grab打车,带我去马六甲海域旁的“海峡清真寺”,在那里我看到一望无际,碧蓝安静的马六甲海峡,那可是地理书上没画的位置。书上只把它画成漏斗形,紧临着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它是海上十字路口,日本的海上生命线,中国85%石油进口都从这通过。</h3> <h3>远眺清真寺感觉像悉尼歌剧院,也如海边盛开的小花,,,它旁边开过来一条船,靠近岸后居然可以开到陆地上,还两栖动物呢。</h3> <h3>进寺里头都得换上她们的衣服,在街上看过很多包头巾的,,我总想象着:我包,我肯定好看,大眼睛,皮肤比她们白,还一排装嫩的齐刘海,,,结果,兴奋的穿上后,镜子一照,大妈,大妈,十足的印度老妈。</h3> <h3>内心的失落,眼前的惊奇,都被这一身长袍马褂遮挡起来,把你变安静了,海水的蓝,寺庙的白,,这个大环境让你沉静下来,我变得有内涵,有深度了,变得若有所思了。</h3> <h3>静静的海,静穆的穆斯林教徒,静静的我,,,我很享受这一切,儿子却说我,站这像个笔筒。</h3> <h3>他呢,他自己像个传道士,一身马褂拉长他,古时的翩翩仙子,传说中的“玉树临风”,大概是穿这衣服才有,我们两妈妈不停拉他作道具,拍了再拍。</h3> <h3>这趟行程我最大收获,就是认识这位妈妈,个子跟我差不多,可她女儿1.78米,是名模特。她很感触的说:养女儿得一步步跟着,太出色,不跟紧容易丢。我很理解她,车子开几小时,我们一路谈几小时。你看她,静有静的模样,动有动的姿态,可想她女儿多出众。</h3> <h3>看,12岁,这高挑,哪个妈舍得她独自在外飘零,孩子要远飞,她必须陪同,虽然刚刚做完腰部手术,打着钢板也送女儿出来求学。</h3> <h3>出来后,跟着孩子一起学外语,一起熟悉这里教育环境,,在她一步步协作下,孩子顺利考上莱佛士国际学校,,,邻居里,为孩子读书出来的算大多数,陪读妈妈是这一道风景线,她们深知中国发展到如此,必须与国际接轨,孩子得国际化,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的高度。我们邻居真棒!我们的后代真不错!</h3> <h3>孩子永远是父母的心头肉,你看两兄弟,一出生父母就带过来了。还有位北京宝贝,4岁随父母旅游,看了这幼儿园后不回去了,直接买房留下了,孩子现在满口英语。,,,孩子们小时是我们的,大了就是世界的。马来西亚的英语在亚洲是最纯正的,因为他们被英殖民统治时间长。</h3> <h3>我要学英语,我要来,我要跟这里人融为一体,,,看我,一个娘惹有这4个漂亮女儿,该多美!,,回想:我妈妈生了我们四姐妹,都不丑,可我妈没想到:她的大女儿奔到马来西亚来了,她若在,该多高兴!,,,我妈因没生儿子,被家族歧视,受父亲冷眼,,,可她生的女儿——我,比家族中的男儿能干敢闯,我不光扶持儿子,也为我妈捡起尊严,感谢我妈,你用柔弱告诉我:女子必须坚强,而且遇强更强!</h3> <h3>我留连在马六甲河边,想着家人,想着记挂的人,,希望他们能来,能来与我感同身受时代的变迁,来看看南洋里漂着多少代人,敢闯敢拼的汗水,历数千年前马六甲街头穿梭华人,还有今天的我。</h3> <h3>静静的荷兰建筑,等着一代代华人从这里登岸,走向自己想要的天空。早年的《雾锁南洋》写尽偷渡而来的华人艰酸辛苦,有的是一路游过来,有的是被塞船底偷运来,上岸被枪击而死的,比比皆是,,,而我们是坐着飞机来,我们是投资而来的,,,望着马六甲海峡,我无不感叹祖国的强大,我爱我祖国!</h3> <h3>我也爱马六甲,它成就了我的梦想。我爱这里满街的华人,和华人开的商铺,他们是先行者,铺路者,我们踏着他们的足迹,寻找着自己将来的路。</h3> <h3>更爱这写满历史的“鸡场街”,她是当年有钱有才人的贵族街,街还是千年前样,但不再是以前的古董街,会所街,荷兰街,,而且卖着可口的小吃,飘着咖啡香的小屋。</h3> <h3>要数最爱的还是这一家人,父母都轮椅,妈妈可以小距离走动,,女儿却敢带他们漂洋过海来这里,一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看着他们我在想:我们正常家庭为啥要吵吵闹闹?相亲相爱的人干嘛不能在一起?</h3> <h3>你看,慌慌忙忙送爹来车前,又赶忙回去推妈妈出来,还有什么爱大过亲人之爱!</h3> <h3>还有什么能诠释母爱,再高的儿子,在母亲眼里还是孩子,扣子依然帮你扣。</h3> <h3>还有什么语言去诉说,80岁了依然牵手前行?,,他们想长期留这,可不能,只能期望儿子下次把他们再接来。这就是我们的老父亲,送走儿子后,退回原所静静等候!</h3> <h3>还能用什么文字去吟诵邻居姐妹,迪沙鲁相识,马六甲相知,还求回国后互相骚扰。她为女儿学业,我为儿子就业,同为母亲,我们的爱一样;同为母亲,我们力撑这个家的力量是一样!</h3> <h3>在马漂路上,有邻居相伴,有你我相助,我们不再孤单,我们找到家的感觉,聚这里的华人自发成一家,我们互爱着。这种爱,唯独你出门后才能体会到,来自人的温暖和快乐,胜过这里碧水晴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