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青瑶迎娶习俗

微笑

<h3>  我们瑶麓青瑶的婚恋习俗形式与外界完全不一样。最初是"打犇抢婚":一般而言,一家有女百家求。但过去的瑶麓,民风彪悍,若两个或几个寨子的小伙子同时中意一名姑娘,就要通过不同寨子小伙武力比拼来"求"姑娘,在打犇场地集体决斗之后,取胜的一方才有资格得到妙龄姑娘的青睐。后来据说因为这种"野蛮"的抢婚场面浩大,往往造成很大的伤害,不利于瑶麓地区社会的协调发展。加上有一年在打犇场地莫名其妙地死了一个外地人,惊动了官府。荔波县衙出面干涉,掌权的瑶麓社会头人出于私心,别有用心地篡改,瑶麓的婚恋形式才逐渐过度到"九牛婚姻"。图为新郎一行满怀喜悦地去迎娶新娘的路上,这与"打犇抢婚"和"九牛婚姻"相比,完全是自由婚恋方式。</h3> <h3>  据说明清之际,瑶麓一位头人依仗权势,破坏规矩,强抢自己妹妹家漂亮的女儿给自家丑陋的儿子做媳妇,并强行规定姑妈的女儿优先嫁给舅家儿子。如舅家不愿娶,别家方有机会。当时族规规定:舅家以外的人,若娶舅家的外孙女,当赔偿舅舅家一笔"血统养育金",依据上中下户赔偿十一头、九头牛、七头牛不等,以确保舅家优先的婚姻特权。实际上,在过去"九牛婚姻"制下,女子的婚姻大多是很不幸的!不像现在新社会,女子有绝对的婚恋权。图为随新郎来娶亲的漂亮的伴娘。</h3> <h3>  "九牛婚姻"在瑶麓推行一段时间,因为违背人口发展规律,阻碍了瑶麓社会发展,甚至酿成了"翁德妞"的殉情惨剧。所以,瑶几寨德高望众的头人姚娘滴和瑶麓上韦寨办事果敢的头人果银娜,便邀约全瑶麓各寨头人及民众协商,废除了保守落后的"九牛婚姻"(即"姑舅表婚制"),从那以后,瑶麓社会才过度到自主、自由、文明的"凿壁谈婚"婚姻阶段。</h3> <h3>  事实上,"九牛婚姻"不仅曾经对瑶麓造成很大的"内伤",而且这种陈规陋习还对瑶麓地区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深刻的影响。现在,不论哪一家嫁姑娘,新郎家都毫无例外地要邀请新娘母舅家人来象征性地"协商"外甥女结婚的"捆牛"重大事宜,只不过,过去"九头牛"、"七头牛"的"血统养育金"已象征性地用九毛钱、七毛钱或九块钱、七块钱来代替。"捆牛"仪式,既尊敬自由婚恋,又尊重舅家,是九牛婚姻走向自由婚姻的一座小巧珑玲的桥,这是瑶麓九牛婚姻的一种历史记忆!</h3> <h3>  接亲送亲时,年轻女子都身着五彩缤纷华丽迷人的民族盛装。有人问:为何要把刺绣上瑶王印章的背牌穿在背上?不论男女盛装,都有太阳,寺庙,树木花鸟,甚至还有水纹牛纹等符号,这些符号蕴含什么意义?其实,这些文化符号无不是瑶麓艰辛历史发展留下的印记。</h3> <h3>  比如,年轻女子背着背牌,就有不忘瑶王拓疆守土安民,受朝廷表彰授予"瑶王印"丰功伟绩的恩德,包含有人人肩负着繁衍种族的重大使命的历史担当。</h3> <h3> 青瑶一套民族服装,一整套刺绣上去的符号,就是青瑶一部无字的史书!</h3> <h3> 瑶麓社会婚恋习俗第三个形式是凿壁谈婚"。这有点类似汉族先贤的"凿壁偷光"的典故。都有"偷"的成分,但"偷"得无奈!甚至为自由为追求而"偷",光明磊落。至今,我们青瑶仍旧努力沿袭"凿壁谈婚"。只不过,形势变了,"凿壁"已由科技手段取代罢了!这是瑶麓婚姻习俗的巨大历史变迁。</h3><h3><br></h3> <h3> 瑶麓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承方式一一儿童身着民族服饰送亲。</h3> <h3> 出嫁时,为何新娘,伴娘都手持红伞?为啥要头戴高翘的银簪和亮晃晃的银项圈和手镯?这并非纯粹为了打扮炫耀!其实,这无一不是瑶麓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每一样装饰都蕴含其特定的文化意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