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牵衣不湿桃花雨</p><p class="ql-block"> 吹面不寒杨柳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初春时节我来到云南的蒙自,与别处不同的是,早春的蒙自已经是春意盎然了,尤其那些街边屋角的三角梅,她们随意而生,迎春怒放、如火如荼,把这座城市装点得红红火火,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蒙自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上个世纪初法国人把铁路从越南的海防,经河内、河口、蒙自、宜良,一直修到了昆明。云南东川的铜,蒙自个旧的锡,以及其它土特产品经铁路一直运到海外,蒙自因此便蓬蓬勃勃的发展了起来,一度成为中国极其重要的对外贸易中转口岸之一。</p><p class="ql-block"> 不过,对蒙自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却是抗日战争期间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建立。</p><p class="ql-block"> 西南联大是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为日军所逼,从长沙迁往云南联合办学的。迁校的队伍共有三支,分别从不同的路径,历经千辛万苦从长沙迁往战时的后方云南。</p><p class="ql-block"> 其中的一支经平汉铁路到广州,乘船到越南的海防,然后坐滇越火车到云南。苦于当时昆明的办学条件实在过于窘迫,部分师生便在途经蒙自时留了下来,成为西南联大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这些中华民族的精英,从此便在蒙自的南湖湖畔专心读书、潜心教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难得的人才。</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这些师生中出了许多的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精英,出了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一大批在各条战线默默耕耘的大师学者。有一个小小的故事或许可以诠释这批人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影响,六十年代国家曾经表彰过一批“两弹一星”功臣,其中八位就是当年西南联大培养的学生。如果没有包括邓稼先、王希季、朱光亚在内的八位专家,或许我们的上述工程还会在黑暗中摸索很久很久。</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在当年联大的旧址瞻仰流连,为的是纪念这些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得过且过,在生活都难以为继的条件下,为国家培养了8000多名民族复兴种子的专家学者们,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礼,他们的英名不朽!</p> <h3>当年西南联大的办公地点</h3> <h3>西南联大教室</h3> <h3>南湖美丽的木棉花</h3> <h3>南湖一隅</h3> <h3>美丽南湖</h3> <h3> 蒙自碧色寨火车站,当年西南联大的师生们正是在这里下车,步行到南湖校园的。现在的碧色寨火车站还幸存了100年前的原始状态,古老的站台和蒸汽机车,中国唯一的米轨铁路等等,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那些逝去的岁月……</h3><h3> 当年的碧色寨,师生们唱着李叔同先生的这首《送别》,从遥远的故乡来,到未知的地方去,这座车站上演了多少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故事啊!</h3><h3> 人的命运总是和家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或许当时的人们已经来不及悲伤,因为日寇已经占领了越南、泰国、缅甸,已经占领了腾冲和怒江的西岸,昆明这座战时的大后方已经受到日本飞机的轰炸。如果日军更进一步,所有的一切都将是一场镜花水月,师生们的悲痛是有理由的。</h3><h3> 纪念这些有伟大人格魅力的学者,牢记国家才是我们唯一可以依附的参天大树,在今天也仍然不过时。</h3> <h3>蒙自特色美食——过桥米线</h3> <h3>南湖春色</h3> <h3>碧色寨车站</h3> <h3>还原当年学者们在蒙自下火车时的情景</h3>